车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31925发布日期:2022-01-19 13:1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车用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备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分别与车轮驱动连结的一对输出部件、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将第一旋转电机与输入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一传递系统、将第二旋转电机与一对输出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以及第一液压泵和第二液压泵的车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车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以下,在该背景技术的说明中,在括弧内引用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3.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具备:由向输入部件(6)传递的内燃机(1)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101);以及由独立于第一传递系统(5)以及第二传递系统(11、8、9)的专用的驱动力源(111)驱动的第二液压泵(102)。而且,第一液压泵(101)构成为经由油路(210、220、230)向第一旋转电机(2)以及第二旋转电机(3)和第一传递系统(5)供给油。另外,第二液压泵(102)构成为经由油路(240)向第二旋转电机(3)供给油。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61226号公报(图3)
5.在专利文献1的车用驱动装置中,没有通过第一液压泵(101)或者第二液压泵(102)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通过第二传递系统(11、8、9)所含的差动齿轮机构(9)的输入齿轮(9a)的旋转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具体而言,通过差动齿轮机构(9)的输入齿轮(9a)的旋转,扬起存积在壳体(30)的油,该油因重力的作用在设置于壳体(30)内的各个位置的油路中流动而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的各部供给。这样在利用齿轮的旋转供给油的结构中,油的供给路径、各路径中的油的流动量容易受到车用驱动装置相对于车辆的搭载角度、第二传递系统(11、8、9)的结构要素的尺寸等的影响。因此,很难将相同的车用驱动装置应用在多个车种中,存在需要按每个车种进行油路的再设计等,欠缺稳健性这样的问题。
6.作为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的第一方法,考虑了构成为使第一液压泵(101)除了向第一旋转电机(2)、第二旋转电机(3)以及第一传递系统(5)供给油之外,还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另外,作为第二方法,考虑了构成为使第二液压泵(102)除了向第二旋转电机(3)供给油之外,还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
7.然而,在上述第一方法中,在内燃机(1)停止,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3)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第一液压泵(101)没有被驱动,所以无法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方法中,无论内燃机(1)的状态如何,都能够向第二传递系统(11、8、9)供给油。然而,在内燃机(1)停止,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3)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第一液压泵(101)没有被驱动,所以无法向第一传递系统(5)供给油。因此,在上述第二方法中,需要确保第二液压泵(102)的排出量较大,以便第二液压泵(102)除了能够向第二旋转电机(3)以及第二传递系统(11、8、9)还能够向第一传递系统(5)供给油。其结果是,产生了车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
8.因此,期望实现一种稳健性优异,且将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的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9.鉴于上述情况,车用驱动装置的特征结构是以下方面,其具备:
10.输入部件,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
11.输出部件,其与车轮驱动连结;
12.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
13.第一传递系统,其将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与上述输入部件驱动连结;
14.第二传递系统,其将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与上述输出部件驱动连结;
15.第一液压泵,其由在上述第二传递系统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
16.第二液压泵,其由独立于上述第一传递系统以及上述第二传递系统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
17.第一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二传递系统供给;
18.第二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一传递系统供给;
19.第三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供给;以及
20.第四油路,其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供给。
21.根据该特征结构,通过由在将第二旋转电机与输出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向该第二传递系统供给油。由此,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行驶的状态下,能够向传递驱动力的部分适当地供给油。另外,通过由独立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的第二液压泵,向第一传递系统、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供给油。由此,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行驶的状态下,能够通过从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来冷却第二旋转电机。另外,在车辆停车的状态下,在第一旋转电机通过内燃机的驱动力进行发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润滑第一传递系统并且冷却第一旋转电机。即控制第二液压泵的排出量,由此无论车辆的行驶状态如何,都能够根据各部的动作状态,向需要的位置供给适当量的油。
22.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从第一液压泵以及第二液压泵排出的油适当地向车用驱动装置的需要位置供给,而不利用齿轮的旋转。由此,无论车用驱动装置相对于车辆的搭载角度、第二传递系统的结构要素的尺寸等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向各部供给油。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稳健性优异的车用驱动装置。
23.另外,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也通过由在将第二旋转电机与输出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向该第二传递系统供给油。即、即使在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第一液压泵排出的油润滑第二传递系统。因此,不需要以由独立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的第二液压泵除了能够向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以及第一传递系统供给油之外还能够向第二传递系统供给油的方式,确保第二液压泵的排出量较大。因此,能够将车用驱动装置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附图说明
24.图1是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25.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26.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27.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28.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的液压回路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1.第一实施方式
30.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如图1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传递系统t1以及第二传递系统t2、输入部件1、以及输出部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被收纳于壳体(省略图示)。
31.第一传递系统t1将第一旋转电机mg1与输入部件1驱动连结。第二传递系统t2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与输出部件5驱动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递系统t2具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反转驱动齿轮2、反转齿轮机构3以及差动齿轮机构4。
32.这里,在本技术中“驱动连结”是指将两个旋转构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包含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该两个旋转构件的状态,或该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作为这样的传动部件包含以同速或者变速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条等。此外,作为传动部件也可以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但是,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或者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或者差动齿轮机构4中,关于各旋转构件,在称为“驱动连结”的情况下,是指关于三个以上的旋转构件相互不经由其它旋转构件而被驱动连结的状态。
3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的各个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一轴x1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同轴地配置。反转齿轮机构3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二轴x2上。差动齿轮机构4配置于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三轴x3上。第一轴x1、第二轴x2以及第三轴x3是相互不同的假想轴,相互平行地配置。
34.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上述轴x1~x3平行的方向设为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轴向l”。而且,在轴向l上,将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配置第二旋转电机mg2的一侧设为“轴向第一侧l1”,将其相反侧设为“轴向第二侧l2”。另外,将与上述轴x1~x3的各个正交的方向设为以各轴为基准的“径向r”。此外,在不需要区别以哪个轴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哪个轴为基准是明确的情况下,往往仅记载为“径向r”。
35.输入部件1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部件1相对于内燃机eg配置于轴向第一侧l1。输入部件1与内燃机eg驱动连结。此外,优选输入部件1经由将传递的转矩的变动衰减的减震器装置(省略图示)与内燃机eg的输出轴(曲轴等)驱动连结。内燃机eg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而被驱动并取出动力的原动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
36.第一旋转电机mg1具有作为接受电力的供给并产生动力的马达(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接受动力的供给并产生电力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功能。因此,第一旋转电机mg1与蓄
电装置(省略图示)电连接。作为该蓄电装置能够使用电池、电容器等公知的各种蓄电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1作为通过输入部件1(内燃机eg)的转矩进行发电,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或供给用于驱动第二旋转电机mg2的电力的发电机发挥功能。但是,第一旋转电机mg1在车辆的高速行驶时、内燃机eg的启动时等,有时作为进行动力运行并产生驱动力(与“转矩”同义)的马达发挥功能。
37.第一旋转电机mg1具备: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例如上述壳体)的第一定子st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定子st1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转子ro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ro1相对于第一定子st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
38.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相当于将向输入部件1传递的内燃机eg的驱动力分配给第一旋转电机mg1和第二传递系统t2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构成为所谓的分体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是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具体而言,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具备:支承第一小齿轮p1的第一行星架c1、与第一小齿轮p1啮合的第一太阳轮s1、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太阳轮s1配置于径向r的外侧并与第一小齿轮p1啮合的第一齿圈r1。
3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架c1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输入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输入部件1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架c1相当于与输入部件1驱动连结的“第一旋转构件”。第一小齿轮p1被第一行星架c1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一小齿轮p1绕其轴心旋转(自转),并且以第一太阳轮s1为中心旋转(公转)。此外,第一小齿轮p1沿着其公转轨迹设置有多个。
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轮s1是作为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驱动力分配后的旋转构件的一个,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转子ro1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轮s1相当于与第一旋转电机mg1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构件”。
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圈r1是作为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驱动力分配后的旋转构件的另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圈r1相当于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第三旋转构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圈r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圆筒状的齿轮形成部件21连结。在本例中,第一齿圈r1形成于齿轮形成部件21的内周面。
42.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驱动齿轮2经由齿轮形成部件2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第一齿圈r1连结。即反转驱动齿轮2相当于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三旋转构件(第一齿圈r1)连结的“第一齿轮”。在本例中,反转驱动齿轮2形成于齿轮形成部件21的外周面。
43.第二旋转电机mg2具有作为接受电力的供给并产生动力的马达(电动机)的功能、和作为接受动力的供给并产生电力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功能。因此,第二旋转电机mg2也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相同,与上述蓄电装置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电机mg2主要作为产生用于使车辆行驶的驱动力的马达发挥功能。但是,在车辆的减速时等,第二旋转电机mg2也有时作为将车辆的惯性力作为电能进行再生的发电机发挥功能。
44.第二旋转电机mg2具备:固定于非旋转部件(例如上述壳体)的第二定子st2、以及相对于该第二定子st2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转子ro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ro2相
对于第二定子st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在第二转子ro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有沿着轴向l延伸的转子轴rs。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轴rs相对于第二转子ro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
45.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相当于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减速并向第一齿轮(反转驱动齿轮2)传递的“减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是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具体而言,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具备:支承第二小齿轮p2的第二行星架c2、与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第二太阳轮s2、以及相对于该第二太阳轮s2配置于径向r的外侧并与第二小齿轮p2啮合的第二齿圈r2。
4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太阳轮s2是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的输入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转子轴rs连结。而且,第二齿圈r2相对于非旋转部件(例如上述壳体)被支承为不能向周向旋转。另外,第二行星架c2是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的输出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齿轮形成部件21连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架c2、第一齿圈r1以及反转驱动齿轮2一体旋转。第二小齿轮p2被第二行星架c2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小齿轮p2绕其轴心旋转(自转),并且以第二太阳轮s2为中心旋转(公转)。此外,第二小齿轮p2沿着其公转轨迹设置有多个。
47.反转齿轮机构3配置于反转驱动齿轮2与差动齿轮机构4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反转齿轮机构3具备第一反转齿轮31、第二反转齿轮32以及反转轴33。
48.第一反转齿轮31是反转齿轮机构3的输入构件。第一反转齿轮31与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即第一反转齿轮31相当于与第一齿轮(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的“第二齿轮”。
49.第二反转齿轮32是反转齿轮机构3的输出构件。第二反转齿轮32经由沿着轴向l延伸的反转轴33与第一反转齿轮31一体地连结。即第二反转齿轮32相当于与第二齿轮(第一反转齿轮31)一体旋转的“第三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转齿轮32配置于比第一反转齿轮31靠轴向第二侧l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反转齿轮32形成为其直径小于第一反转齿轮31的直径。
50.差动齿轮机构4具备差动输入齿轮41。差动输入齿轮41是差动齿轮机构4的输入构件。差动输入齿轮41与反转齿轮机构3的第二反转齿轮32啮合。即差动输入齿轮41相当于与第三齿轮(第二反转齿轮32)啮合的“第四齿轮”。
51.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齿轮机构4是锥齿轮型的差动齿轮机构。具体而言,差动齿轮机构4具备:中空的差动壳体;被支承为与该差动壳体一体旋的小齿轮轴;相对于该小齿轮轴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一对小齿轮;以及与该一对小齿轮啮合并作为分配输出构件发挥功能的一对侧齿轮。在差动壳体收纳有小齿轮轴、一对小齿轮以及一对侧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差动输入齿轮41以向差动壳体的径向r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连结在该差动壳体。
52.输出部件5与车轮w驱动连结。输出部件5具备一对输出部51。一对输出部51的各个经由驱动轴ds与车轮w驱动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差动齿轮机构4的一对侧齿轮的各个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有输出部51。作为输出部51例如是与差动齿轮机构4的各侧齿轮一体形成的筒状的部件,能够采用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配置于其径向r的内侧的驱动轴ds连结的部件。这样,差动齿轮机构4相当于将第四齿轮(差动输入齿轮41)的旋转向作为输出部件5的一对输出部51分配的“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
53.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还具备第一液压泵61和第二液压泵62。
54.第一液压泵61是通过在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液压泵。在本实施
方式中,第一液压泵61具备用于驱动该第一液压泵61的泵驱动齿轮611。而且,泵驱动齿轮611在反转驱动齿轮2的周向的与第一反转齿轮31不同的位置与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61伴随着第二传递系统t2的反转驱动齿轮2的旋转,通过与该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的泵驱动齿轮611旋转而被驱动。
55.第二液压泵62是通过独立于第一传递系统t1以及第二传递系统t2的专用的驱动力源驱动的液压泵。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液压泵62是由电动马达62a驱动的电动式液压泵。作为电动马达62a例如能够所以由多相交流电驱动的交流旋转电机。在该情况下,虽省略了图示,但电动马达62a具有在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进行电力转换的逆变器与直流电源连接。而且,通过逆变器控制电动马达62a的驱动。
56.如图2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的第一油路ps1、将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第一传递系统t1供给的第二油路ps2、将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的第三油路ps3、以及将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的第四油路ps4。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还具备: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的第五油路ps5、以及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的第六油路ps6。
5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路ps1具备:向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供给油的第二供给路71b、向反转齿轮机构3供给油的第一润滑油路72a、以及向差动齿轮机构4供给油的第二润滑油路72b。
5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路71b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而且,第二供给路71b构成为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供给油。通过第二供给路71b并到达了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的油被向第二小齿轮p2与第二太阳轮s2以及第二齿圈r2的啮合部分、将这些齿轮以及第二行星架c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等供给。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路71b在以第一轴x1为基准的周向上配置有多个。
5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润滑油路72a配置于第二轴x2上。通过第一润滑油路72a并到达了反转齿轮机构3的油被向第一反转齿轮31与反转驱动齿轮2的啮合部分、第二反转齿轮32与差动输入齿轮41的啮合部分、以及将反转轴3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等供给。
6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润滑油路72b配置于第三轴x3上。而且,第二润滑油路72b与第一润滑油路72a连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润滑油路72b从第一润滑油路72a分支,并朝向差动齿轮机构4沿着第三轴x3延伸。通过第二润滑油路72b并到达了差动齿轮机构4的油被向将差动壳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小齿轮与侧齿轮的啮合部分等供给。
6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油路ps2具备向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供给油的第一供给路71a。
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给路71a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而且,第一供给路71a构成为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供给油。通过第一供给路71a并到达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油被向第一小齿轮p1与第一太阳轮s1以及第一齿圈r1的啮合部分、将这些齿轮以及第一行星架c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等供给。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给路71a在以第一轴x1为基准的周向上配置有多个。
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路ps3具备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外侧油路73a。
6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油路73a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外侧。通过第一外侧油路73a并到达了第一旋转电机mg1的油被向第一定子st1的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等供给。
6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油路ps4具备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外侧油路73b。
6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侧油路73b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外侧。通过第二外侧油路73b并到达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油被向第二定子st2的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等供给。
67.第五油路ps5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内侧油路74a。
6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油路74a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通过第一内侧油路74a并到达了第一旋转电机mg1的油被向第一转子ro1、将第一转子ro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等供给。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油路74a在以第一轴x1为基准的周向上配置有多个。
69.第六油路ps6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内侧油路74b。
7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侧油路74b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通过第二内侧油路74b并到达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油被向第二转子ro2、将转子轴rs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等供给。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侧油路74b在以第一轴x1为基准的周向上配置有多个。
71.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在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轴心油路75。轴心油路75形成为与第一内侧油路74a、第一供给路71a以及第二供给路71b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心油路75还形成为也与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因此,轴心油路75作为第一油路ps1、第二油路ps2、第五油路ps5以及第六油路ps6各自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心油路75形成为在第一轴x1上沿着轴向l延伸。而且,第一内侧油路74a、第二内侧油路74b、第一供给路71a以及第二供给路71b形成为从轴心油路75向径向r的外侧延伸突出。
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油路76a以及第二排出油路76b配置为与轴心油路75合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油路76a以及第二排出油路76b配置为与轴心油路75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连通。
73.第一排出油路76a是与第一液压泵61连接,从该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流动的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油路76a经由轴心油路75与第二供给路71b、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因此,第一排出油路76a作为第一油路ps1、第五油路ps5以及第六油路ps6各自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润滑油路72a形成为从第一排出油路76a分支。
74.第二排出油路76b是与第二液压泵62连接,从该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流动的油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排出油路76b经由轴心油路75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因此,第二
排出油路76b作为第二油路ps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7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油路73a以及第二外侧油路73b也与第二液压泵62连接。另外,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在被向第一外侧油路73a以及第二外侧油路73b供给之前,被油冷却器63冷却。油冷却器63构成为例如具备油流动的配管,在该配管的外部中流动的制冷剂(例如冷却水、空气等)与配管内的油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冷却油。在本例中,第一外侧油路73a以及第二外侧油路73b从与第二液压泵62的连接部分到下游侧的分支部分一体地构成。而且,在该一体地构成的部分配置有油冷却器63。
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还具备阀机构8。阀机构8构成为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第一供给路71a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机构8构成为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轴心油路75供给。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机构8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第一内侧油路74a、第二内侧油路74b、第一供给路71a以及第二供给路71b供给。
77.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机构8具备第一阀81和第二阀8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81配置于比第一排出油路76a的与第一润滑油路72a的连接部分靠下游侧。另外,第二阀82配置于第二排出油路76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81是虽允许从第一液压泵61侧向轴心油路75侧的油的流动,但限制其相反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止回阀。另外,第二阀82是虽允许从第二液压泵62侧向轴心油路75侧的油的流动,但限制其相反方向的油的流动的止回阀。因此,在第一排出油路76a的液压高于第二排出油路76b的液压的情况下,仅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被向轴心油路75供给。另一方面,在第一排出油路76a的液压低于第二排出油路76b的液压的情况下,仅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被向轴心油路75供给。
78.在如上那样构成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中,在车轮w停止的情况下,或者在由于车轮w的旋转速度为低速而第一液压泵61的排出压低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62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例如在车轮w的停止中,在利用内燃机eg的驱动力进行第一旋转电机mg1的发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二油路ps2(第二排出油路76b、轴心油路75以及第一供给路71a)向第一传递系统t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供给油,并且能够经由第三油路ps3(第一外侧油路73a)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一内侧油路74a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另外,例如在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使搭载有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车辆失速起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四油路ps4(第二外侧油路73b)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二内侧油路74b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
79.另外,在搭载有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通过在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第一液压泵61。而且,从第一液压泵61经由第一油路ps1(第一排出油路76a、轴心油路75、第二供给路71b、第一润滑油路72a以及第二润滑油路72b)向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油。因此,不需要通过第二液压泵62向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油,只要能够经由第四油路ps4(第二外侧油路73b)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即可。因此,能够使第二液压泵62小型化,进而能够使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
80.另外,在车用驱动装置100中,第一液压泵61由在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与输出部件5
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因此,第一液压泵61的旋转速度取决于车轮w的旋转速度。与此相对,在设为由向输入部件1传递的内燃机eg的驱动力驱动第一液压泵61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液压泵61的旋转速度取决于内燃机eg的旋转速度。这里,内燃机eg的旋转速度以内燃机eg的种类为单位设定适当的旋转速度区域。因此,在由向输入部件1传递的内燃机eg的驱动力驱动第一液压泵61的结构中,,需要以内燃机eg的种类为单位进行第一液压泵61的规格改变,以便在与内燃机eg的种类对应的旋转速度区域内驱动第一液压泵61。然而,如上所述,在车用驱动装置100中,第一液压泵61的旋转速度取决于车轮w的旋转速度,所以不需要以内燃机eg的种类为单位进行第一液压泵61的规格改变。
81.2.第二实施方式
82.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是分体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构成为所谓的串联/并联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这一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伴随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设为增速器。另外,该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将第一传递系统t1与第二传递系统t2切断和连接的卡合装置cl。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8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将第一传递系统t1与第二传递系统t2切断和连接的卡合装置cl。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装置cl配置于第一轴x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装置cl是啮合式卡合装置(牙嵌式离合器),构成为能够通过螺线管等促动器切换卡合状态和分离状态。
84.具体而言,卡合装置cl具有:构成为通过促动器沿着轴向l移动的第一爪部cla、以及供第一爪部cla卡合的第二爪部clb。第一爪部cla与输入部件1一体旋转,并且被输入部件1支承为能够向轴向l移动。第二爪部clb设置为与反转驱动齿轮2一体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cla配置于输入部件1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而且,第二爪部clb形成为从反转驱动齿轮2向轴向第二侧l2突出。
85.卡合装置cl通过第一爪部cla与第二爪部clb卡合而成为卡合状态,通过第一爪部cla从第二爪部clb分离而成为分离状态。在卡合装置cl是卡合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传递系统t1与第二传递系统t2之间传递动力。即在卡合装置cl是卡合状态的情况下,成为除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之外,还将向输入部件1传递的内燃机eg的驱动力以及第一旋转电机mg1的驱动力向输出部件5传递的并联混合动力模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装置cl使啮合式卡合装置,所以在卡合装置cl为卡合状态的情况下,输入部件1与反转驱动齿轮2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卡合装置cl为分离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传递系统t1与第二传递系统t2之间的动力传递被切断。即在卡合装置cl为分离状态的情况下,成为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向输出部件5传递,将向输入部件1传递的内燃机eg的驱动力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传递的串联混合动力模式。在该模式中,通过由第一旋转电机mg1的发电而得到的电力来驱动第二旋转电机mg2。
8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是增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架c1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输入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输入部件1连结。而且,第一齿圈r1相对于非旋转部件(例如上述壳体)被支承为不能向周向旋转。另外,第一太阳轮s1是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输出构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转子ro1连结。由此,输入部件1的旋转被增速并向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转子ro1传递。
8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也是将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减速并向第一齿轮(反转驱动齿轮2)传递的“减速器”。
88.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中,也形成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相同的液压回路。
89.3.第三实施方式
90.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相同,构成为分体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然而,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在不具备作为减速器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不同。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在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没有同轴地配置这一点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61的泵驱动齿轮611啮合的对象不同。以下,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9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配置在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一轴x1上。反转齿轮机构3配置在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二轴x2上。差动齿轮机构4配置在作为其旋转轴心的第三轴x3上。第一旋转电机mg1配置在作为第一转子ro1的旋转轴心的第四轴x4上。第二旋转电机mg2配置在作为第二转子ro2的旋转轴心的第五轴x5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反转齿轮机构3以及差动齿轮机构4相互配置在不同的轴上。上述轴x1~x5是相互不同的假想轴,相互平行地配置。
9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递系统t1除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之外,还具备分配输出齿轮9和第一转子齿轮rg1。
93.分配输出齿轮9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第一太阳轮s1连结。即分配输出齿轮9相当于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的第二旋转构件一体旋转的“第六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输出齿轮9配置于第一轴x1上。
94.第一转子齿轮rg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转子ro1连结。而且,第一转子齿轮rg1与分配输出齿轮9啮合。即第一转子齿轮rg1相当于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的第一转子ro1一体旋转,并且与第六齿轮(分配输出齿轮9)啮合的“第七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齿轮rg1配置于第四轴x4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齿轮rg1经由第一转子轴rs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转子ro1连结。第一转子轴rs1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轴rs1相对于第一转子ro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
9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递系统t2除了反转驱动齿轮2、反转齿轮机构3以及差动齿轮机构4之外,还具备第二转子齿轮rg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递系统t2不具备第二行星齿轮机构pg2。
96.第二转子齿轮rg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第二转子ro2连结。而且,第二转子齿轮rg2与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即第二转子齿轮rg2相当于与第二旋转电机mg2的第二转子ro2一体旋转,并且与第一齿轮(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的“第五齿轮”。在本实
施方式中,第二转子齿轮rg2在反转驱动齿轮2的周向的与第一反转齿轮31不同的位置,与反转驱动齿轮2啮合。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齿轮rg2配置于第五轴x5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子齿轮rg2经由第二转子轴rs2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第一转子ro1连结。第一转子轴rs1形成为沿着轴向l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轴rs1相对于第一转子ro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
9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61的泵驱动齿轮611在差动输入齿轮41的周向的与第二反转齿轮32不同的位置,与差动输入齿轮41啮合。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液压泵61伴随着第二传递系统t2的差动齿轮机构4具备的差动输入齿轮41的旋转,通过与该差动输入齿轮41啮合的泵驱动齿轮611的旋转而被驱动。
98.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齿轮机构3的第二反转齿轮32配置于比第一反转齿轮31靠轴向第一侧l1。
99.以下,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液压回路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没有同轴地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的轴心油路75,与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对应而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心油路75a、第二轴心油路75b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
100.如图4所示,第一轴心油路75a相对于第一旋转电机mg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第一轴心油路75a形成为与第一内侧油路74a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心油路75a形成为在第四轴x4上沿着轴向l延伸。
101.第二轴心油路75b相对于第二旋转电机mg2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第二轴心油路75b形成为与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心油路75b形成为在第五轴x5上沿着轴向l延伸。
102.第三轴心油路75c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配置于径向r的内侧。第三轴心油路75c形成为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轴心油路75c形成为在第一轴x1上沿着轴向l延伸。
10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油路76a形成为与第一轴心油路75a和第二轴心油路75b连通。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排出油路76a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第二轴心油路75b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被连接。而且,第一排出油路76a的中途部、与第一轴心油路75a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被连接。
10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排出油路76b形成为与第一外侧油路73a和第二外侧油路73b连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排出油路76b配置有油冷却器63。
10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心油路75a与第三轴心油路75c通过第一连接油路77a而连接。另外,第一轴心油路75a与第二排出油路76b通过第二连接油路77b而连接。
106.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机构8构成为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第一轴心油路75a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供给。
10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阀81配置于比第一轴心油路75a的与第二连接油路77b的连接部分靠上游侧。另外,第二阀82配置于第二连接油路77b。由此,在第一排出油路76a的液压高于第二排出油路76b的液压的情况下,仅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第一轴心油路
75a供给。另一方面,在第一排出油路76a的液压低于第二排出油路76b的液压的情况下,仅将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第一轴心油路75a供给。
10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心油路75a形成为经由第一排出油路76a供给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并且经由第二排出油路76b以及第二连接油路77b供给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而且,第一轴心油路75a形成为与第一内侧油路74a连通,并且经由第一连接油路77a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因此,第一轴心油路75a作为第五油路ps5以及第二油路ps2各自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10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心油路75b形成为与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因此,第二轴心油路75b作为第六油路ps6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另外,第三轴心油路75c形成为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因此,第三轴心油路75c作为第二油路ps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排出油路76a形成为经由第一轴心油路75a与第一内侧油路74a连通,并且经由第二轴心油路75b与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因此,第一排出油路76a作为第五油路ps5以及第六油路ps6各自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另外,第二排出油路76b形成为与第一外侧油路73a和第二外侧油路73b连通。因此,第二排出油路76b作为第三油路ps3以及第四油路ps4各自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1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油路77a形成为经由第三轴心油路75c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因此,第一连接油路77a作为第二油路ps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另外,第二连接油路77b将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第一轴心油路75a供给,并且形成为经由第一轴心油路75a、第一连接油路77a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与第一供给路71a连通。因此,第二连接油路77b作为第二油路ps2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112.4.其它实施方式
113.(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备第五油路ps5以及第六油路ps6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是仅具备第五油路ps5以及第六油路ps6中的一个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备它们双方的结构。
11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五油路ps5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内侧油路74a,并且第六油路ps6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内侧油路74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第五油路ps5也可以代替第一内侧油路74a,具备从轴向l的两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油路。另外,第六油路ps6也可以代替第二内侧油路74b,具备从轴向l的两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油路。
115.(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三油路ps3具备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外侧油路73a,并且第四油路ps4具备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外侧油路73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第三油路ps3也可以代替第一外侧油路73a,具备从轴向l的两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油路。另外,第四油路ps4也可以代替第二外侧油路73b,具备从轴向l的两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油路。
116.(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二油路ps2具备向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供给油的第一供给路71a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第二油路ps2也可以不具备第一供给路71a。另外,第一传递系统t1也可以不具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pg1。
11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备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第一供给路71a供给的阀机构8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不具备阀机构8的结构。
118.(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阀机构8的第一阀81以及第二阀82是止回阀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阀机构8也可以是具备使用电磁铁进行开闭控制的电磁阀的结构。
119.(7)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卡合装置cl是啮合式卡合装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于那样的结构,例如卡合装置cl也可以是通过液压控制摩擦部件彼此的卡合的状态的液压式摩擦卡合装置。
120.(8)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车用驱动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将第一传递系统t1与第二传递系统t2切断和连接的卡合装置cl的、串联/并联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车用驱动装置100也可以是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中不具备卡合装置cl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车用驱动装置100成为所谓的串联型的混合动力车用驱动装置。
121.(9)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来应用。关于其它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不过是例示。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122.5.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123.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124.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
125.与内燃机(eg)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1);
126.与车轮(w)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5);
127.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
128.将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与上述输入部件(1)驱动连结的第一传递系统(t1);
129.将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与上述输出部件(5)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t2);
130.由在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61);
131.由独立于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以及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的专用的驱动力源(62a)驱动的第二液压泵(62);
132.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的第一油路(ps1);
133.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供给的第二油路(ps2);
134.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的第三油路(ps3);以及
135.将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的第四油路(ps4)。
136.根据该结构,通过由在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与输出部件(5)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61),向该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油。由此,能够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行驶的状态下,向传递驱动力的部分适当地供
给油。另外,通过由独立的专用的驱动力源(62a)驱动的第二液压泵(62),向第一传递系统(t1)、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由此,能够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行驶的状态下,通过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来冷却第二旋转电机(mg2)。另外,在车辆停车的状态下,在第一旋转电机(mg1)通过内燃机(eg)的驱动力进行发电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润滑第一传递系统(t1),并且能够冷却第一旋转电机(mg1)。即、控制第二液压泵(62)的排出量,由此无论车辆的行驶状态如何,都能够根据各部的动作状态向需要的位置供给适当量的油。
137.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将从第一液压泵(61)以及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向车用驱动装置(100)的需要位置适当地供给而不利用齿轮的旋转。由此,无论车用驱动装置(100)相对于车辆的搭载角度、第二传递系统(t2)的结构构件的尺寸等如何,都能够稳定地向各部供给油。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稳健性优异的车用驱动装置(100)。
138.另外,根据本结构,即使在内燃机(eg)停止的情况下,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也通过由在将第二旋转电机(mg2)与输出部件(5)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t2)中传递的驱动力驱动的第一液压泵(61),向该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油。即即使在内燃机(eg)停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来润滑第二传递系统(t2)。因此,不需要为了由独立的专用的驱动力源(62a)驱动的第二液压泵(62)除了能够向第一旋转电机(mg1)、第二旋转电机(mg2)以及第一传递系统(t1)供给油之外,还能够向第二传递系统(t2)供给油,而确保第二液压泵(62)的排出量大。因此,能够将车用驱动装置(100)的制造成本抑制得较低。
139.这里,优选上述第三油路(ps3)具备从径向(r)的外侧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外侧油路(73a),
140.优选上述第四油路(ps4)具备从上述径向(r)的外侧向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外侧油路(73b)。
141.根据该结构,与从径向(r)的内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结构比较,由于不需要利用旋转部件的离心力等供给油,所以能够将第一外侧油路(73a)以及第二外侧油路(73b)设为简单的结构。
142.另外,优选还具备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的第五油路(ps5)。
143.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的行驶中,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经由第五油路(ps5)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因此,除了能够从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三油路(ps3)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之外,还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经由第五油路(ps5)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由此,能够减少第二液压泵(62)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第二液压泵(62)小型化,进而能够使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
144.在具备上述第五油路(ps5)的结构中,
145.优选上述第五油路(ps5)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第一内侧油路(74a)。
146.根据该结构,例如与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一旋转电机(mg1)供给油的结构比较,容易向第一旋转电机(mg1)的大范围供给油。
147.另外,优选还具备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向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
供给的第六油路(ps6)。
148.根据该结构,在车辆的行驶中,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经由第六油路(ps6)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因此,在车辆通过第二旋转电机(mg2)的驱动力行驶的情况下,除了能够从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四油路(ps4)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之外,还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经由第六油路(ps6)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由此,能够减少第二液压泵(62)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第二液压泵(62)小型化,进而能够使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
149.在具备上述第六油路(ps6)的结构中,
150.优选上述第六油路(ps6)具备从径向(r)的内侧向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第二内侧油路(74b)。
151.根据该结构,例如与从径向r的外侧向第二旋转电机(mg2)供给油的结构比较,容易向第二旋转电机(mg2)的大范围供给油。
152.另外,优选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将向上述输入部件(1)传递的上述内燃机(eg)的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与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分配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
153.优选上述第二油路(ps2)具备向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供给油的第一供给路(71a)。
154.根据该结构,由独立于第一传递系统(t1)以及第二传递系统(t2)的专用的驱动力源(62a)驱动的第二液压泵(62)经由第一供给路(71a)向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供给油。由此,无论车辆的行驶状态如何,都能够适当地向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供给油。
155.在上述第五油路(ps5)具备上述第一内侧油路(74a)的结构中,优选,
156.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将向上述输入部件(1)传递的上述内燃机(eg)的驱动力向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与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分配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
157.上述第二油路(ps2)具备向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供给油的第一供给路(71a),
158.具备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上述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上述第一供给路(71a)供给的阀机构(8)。
159.根据该结构,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与第二液压泵(62)中任一个的适当的一个对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第一供给路(71a)供给油,能够将另一个的排出油量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将第一液压泵(61)以及第二液压泵(62)的能量消耗抑制得较小,进而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160.在具备上述阀机构(8),并且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上述第二油路(ps2)具备上述第一供给路(71a)的结构中,优选,
161.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具备:与上述输入部件(1)驱动连结的第一旋转构件(c1)、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构件(s1)、以及第三旋转构件(r1),
162.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具备: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三旋转构件(r1)连结的第一齿轮(2);将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的旋转减速并向上述第一齿轮(2)传递的减速器(pg2);具有与上述第一齿轮(2)啮合的第二齿轮(31)以及与上述第二齿轮(31)一体旋转的
第三齿轮(32)的反转齿轮机构(3);以及具有与上述第三齿轮(32)啮合的第四齿轮(41),将上述第四齿轮(41)的旋转向作为上述输出部件(5)的一对输出部(51)分配的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4),
163.上述第一油路(ps1)具备向上述减速器(pg2)供给油的第二供给路(71b),
164.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以及上述减速器(pg2)同轴地配置,
165.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以及上述减速器(pg2)在上述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第一内侧油路(74a)、上述第一供给路(71a)、上述第二供给路(71b)、以及与上述第一内侧油路(74a)、上述第一供给路(71a)以及上述第二供给路(71b)连通的轴心油路(75),
166.上述阀机构(8)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上述轴心油路(75)供给。
167.根据该结构,设置有第五油路(ps5)的第一内侧油路(74a)、第二油路(ps2)的第一供给路(71a)以及第一油路(ps1)的第二供给路(71b)连通的轴心油路(75)。即作为第一油路(ps1)、第二油路(ps2)以及第五油路(ps5)的共用部分设置有轴心油路(75)。由此,能够将用于配置第一油路(ps1)、第二油路(ps2)以及第五油路(ps5)的空间抑制得较小。因此,容易使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
168.另外,根据本结构,阀机构(8)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轴心油路(75)供给。由此,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和第二液压泵(62)中任一个的适当的一个向轴心油路(75)供给油,能够将另一个的排出油量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将第一液压泵(61)以及第二液压泵(62)的能量消耗抑制得较小,进而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169.在具备上述阀机构(8)以及上述第六油路(ps6),并且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上述第二油路(ps2)具备上述第一供给路(71a),上述第六油路(ps6)具备上述第二内侧油路(74b)的结构中,优选,
170.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具备:与上述输入部件(1)驱动连结的第一旋转构件(c1)、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构件(s1)以及、第三旋转构件(r1),
171.上述第二传递系统(t2)具备:以一体旋转的方式与上述第三旋转构件(r1)连结的第一齿轮(2);具有与上述第一齿轮(2)啮合的第二齿轮(31)以及与上述第二齿轮(31)一体旋转的第三齿轮(32)的反转齿轮机构(3);具有与上述第三齿轮(32)啮合的第四齿轮(41),将上述第四齿轮(41)的旋转向作为上述输出部件(5)的一对输出部(51)分配的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4);以及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的转子(ro2)一体旋转,并且与上述第一齿轮(2)啮合的第五齿轮(rg2),
172.上述第一传递系统(t1)具备:与上述第二旋转构件(s1)一体旋转的第六齿轮(9)、以及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子(ro1)一体旋转并且与上述第六齿轮(9)啮合的第七齿轮(rg1),
173.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上述反转齿轮机构(3)以及上述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4)相互配置于不同的轴,
174.相对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mg1)在上述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第一内侧油路(74a)、以及与该第一内侧油路(74a)连通的第一轴心油路(75a),
175.相对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mg2)在上述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第二内侧油路(74b)、以及与该第二内侧油路(74b)连通的第二轴心油路(75b),
176.相对于上述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pg1)在上述径向(r)的内侧配置有上述第一供给路(71a)、以及与该第一供给路(71a)连通的第三轴心油路(75c),
177.上述阀机构(8)将从上述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上述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上述第一轴心油路(75a)以及上述第三轴心油路(75c)供给。
178.根据该结构,阀机构(8)将从第一液压泵(61)排出的油以及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中的任一方有选择地向第一轴心油路(75a)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供给。由此,能够从第一液压泵(61)和第二液压泵(62)中任一个的适当的一个向第一轴心油路(75a)以及第三轴心油路(75c)供给油,能够将另一个的排出油量抑制得较小。因此,能够将第一液压泵(61)以及第二液压泵(62)的能量消耗抑制得较小,进而能够提高车用驱动装置(100)的能量效率。
179.另外,根据本结构,没有经由阀机构(8)向第二轴心油路(75b)供给油。因此,从第二液压泵(62)排出的油未被向第二轴心油路(75b)供给。由此,能够减少第二液压泵(62)的负荷。因此,能够使第二液压泵(62)小型化,进而能够使车用驱动装置(100)小型化。
180.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181.本发明的技术能够用于具备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分别与车轮驱动连结的一对输出部件、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将第一旋转电机与输入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一传递系统、将第二旋转电机与一对输出部件驱动连结的第二传递系统、第一液压泵以及第二液压泵的车用驱动装置。
182.附图标记的说明
183.100:车用驱动装置
184.1:输入部件
185.5:输出部件
186.61:第一液压泵
187.62:第二液压泵
188.62a:电动马达(专用的驱动力源)
189.eg:内燃机
190.mg1:第一旋转电机
191.mg2:第二旋转电机
192.w:车轮
193.t1:第一传递系统
194.t2:第二传递系统
195.ps1:第一油路
196.ps2:第二油路
197.ps3:第三油路
198.ps4:第四油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