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控制装置及具有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8386发布日期:2022-07-19 23:2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电磁控制装置及具有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磁控制装置及具有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


背景技术:

2.燃气比例阀包括比例调节装置,比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机构、螺纹配合件以及调节杆,调节机构的外螺纹部与螺纹配合件的内螺纹部螺纹配合,通过螺纹配合作用,调节机构能够相对螺纹配合件进行轴向升降运动,以实现燃气比例阀的出口压力为高压状态时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调节杆的外螺纹部与调节机构的内螺纹部螺纹配合,同样通过螺纹配合作用,调节杆能够相对调节机构进行轴向升降运动,以实现燃气比例阀的出口压力为低压状态时对燃气流量的进一步调节,当受外部振动等影响时,需尽量减少零部件产生松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阀,该燃气阀通过在电磁控制装置的调压部件的调节部位设置阻尼部件,利用阻尼部件的阻尼实现调压部件位置的限定,具有较好的防松效果。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控制装置,包括封头、套管、第一调节部件以及第二调节部件,所述封头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部分所述封头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封头包括第一内螺纹部,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还包括第二内螺纹部,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包括第二外螺纹部,所述第二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螺纹配合;
5.还包括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封头的螺纹连接结构之间,所述阻尼部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封头两者的其中一者连接,所述阻尼部件的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一外螺纹部两者的其中一者相抵;
6.和/或,所述阻尼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螺纹连接结构之间,所述阻尼部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两者的其中一者连接,所述阻尼部件的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二外螺纹部两者的其中一者相抵。
7.该电磁控制装置用于燃气阀中,第一调节部件与封头螺纹连接配合用于高压调节,第二调节部件与第一调节部件螺纹连接配合用于低压调节,该电磁控制装置通过设置阻尼部件,在第一调节部件和封头的螺纹连接结构与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的螺纹连接结构中的至少一者形成阻尼,在阻尼部件提供的阻尼作用下,相关调压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容易松动,防松效果较好,相对来说,能够较好地确定燃气阀的调压区间,降低调压区间因相关调压部件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机率。
8.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阻尼部件包括第一阻尼部,所述第一阻尼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封头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旋转所述第一调节部
件,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封头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能够挤压所述第一阻尼部位于所述封头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以形成阻尼;
9.和/或,所述阻尼部件包括第二阻尼部,所述第二阻尼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旋转所述第二调节部件,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能够挤压所述第二阻尼部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以形成阻尼。
10.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第一阻尼部位于所述封头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在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具有设定的活动空间,以免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封头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卡死;
11.和/或,所述第二阻尼部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内周壁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在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周向方向上具有设定的活动空间,以免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卡死。
12.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外周壁具有与所述封头螺纹配合的所述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筒体部的外周壁具有凹槽部;所述阻尼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体件,所述第一主体件位于所述凹槽部,并与所述筒体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一主体件包括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的至少部分凸出所述筒体部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阻尼部包括所述凸部。
13.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第一主体件呈弧状结构,所述凹槽部沿所述筒体部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主体件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凸部和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相邻;旋转所述第一调节部件,所述封头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能够将所述凸部挤向与其相邻的所述凹部;所述第一阻尼部包括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
14.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筒体部的所述凹槽部的槽底部具有至少一个孔部,所述孔部贯穿所述凹槽部的槽底壁,所述阻尼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所述凸台固设在所述第一主体件的内壁上,所述凸台嵌置于所述孔部。
15.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孔部为通孔形式,所述孔部还贯穿所述筒体部的内周壁,所述凸台凸出于所述筒体部的内周壁,所述筒体部的内周壁具有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阻尼部包括所述凸台。
16.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第一主体件的弧度小于180度,所述第一主体件上只固设一个所述凸台,且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件的中部位置;
17.或者,所述第一主体件的弧度大于180度,所述第一主体件上固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凸台,其中的两个所述凸台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件的两个端部位置。
18.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封头包括封头主体部,所述封头主体部固定插装于所述套管,所述封头主体部包括所述第一内螺纹部,所述封头主体部的外周壁具有安装槽部;所述阻尼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主体件,所述第一主体件位于所述安装槽部,并与所述封头主体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一主体件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安装槽部的槽底壁具有与所述凸出部配合的通孔,所述凸出部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相抵;所述第一阻尼部包括所述凸出部。
19.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阻尼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件,所述第二
主体件与所述第一主体件分体设置;
20.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内周壁设有第一安装腔部,所述第二主体件固嵌于所述安装腔部,且凸出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的内周壁;或者,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安装腔部,所述第二主体件固嵌于所述第二安装腔部,且凸出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外周壁;
21.所述第二阻尼部包括所述第二主体件。
22.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第二主体件大体呈圆柱结构。
23.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阻尼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主体件,所述第二主体件与所述第一主体件分体设置;
24.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周壁具有贯通孔部,所述贯通孔部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径向排布的通孔结构,所述第二主体件位于所述贯通孔部,且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主体件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结构,且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部相抵。
25.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阻尼部件为塑胶件。
26.如上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所述封头包括封头主体部和护套部,所述护套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封头主体部的外径,所述护套部和所述封头主体部的连接处形成朝下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套管的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用于旋转调节的调节头部,所述调节头部位于所述护套部内。
2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阀,包括电磁控制装置,所述电磁控制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电磁控制装置。
28.由于上述电磁控制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燃气阀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30.图2为图1所示燃气阀在电磁控制装置部位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3为图2中第一调节部件和阻尼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图3中所示第一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图3中所示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图5所示阻尼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为图7所示阻尼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燃气阀在电磁控制装置部位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阻尼部件的第二主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1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40.图12为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41.图13为再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42.图14为图13中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5为图14中第一主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阀体10,进口10a,出口10b,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比例调节阀口13,燃气流道14,背压腔15,主阀口16,泄压通道17;
46.电磁控制装置20;压差调节装置30;
47.电磁控制装置40,上腔40a,下腔40b,线圈部件41,贯通孔41a,封头42,封头主体部421,安装槽部4211,护套部422,台阶面423,第一调节部件43,筒体部431,凹槽部432,孔部433,限位部434,限位面部4341,开口435,调节头部436,第二调节部件44,安装腔部441,隔膜件45,静铁芯46,动铁芯47,阀杆48,限位台阶面481,弹性部件49,套筒410;
48.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
49.阻尼部件50,第一主体件51、51’、51”,凸部511,凹部512,凸台513,凸出部514”,第二主体件52、52’。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51.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电磁控制装置及具有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52.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燃气阀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燃气阀在电磁控制装置部位处的局部放大图。
53.如图所示,该燃气阀包括阀体10,阀体10具有进口10a和出口10b,燃气从进口10a流出,从出口10b流至燃烧室。
54.阀体10连接有电磁控制装置20、压差调节装置30和电磁控制装置40,阀体10还具有第一阀口11、第二阀口12、比例调节阀口13和主阀口16;其中,第二阀口12和第一阀口11的位置对应,第二阀口12位于第一阀口11的下方,两者均通过电磁控制装置20控制启闭;电磁控制装置40用于调节比例调节阀口13的开度,以调节压差调节装置30的背压腔15的压力,从而控制压差调节装置30开启主阀口16以及对主阀口16开度的调节,也就是说,电磁控制装置40和压差调节装置30用于燃气流量调节功能。
55.阀体10具有燃气流道14,该燃气流道14分出两条支路,一条连通背压腔15,另一条与比例调节阀口13连通。电磁控制装置40具有比例调节膜腔,具体分为位于其隔膜件45上方的上腔40a和位于隔膜件45下方的下腔40b,上腔40a可连接风压接管,以调节上腔40a的压力,下腔40b通过比例调节阀口13与燃气流道14连通,阀体10还具有连通下腔40b和出口10b的泄压通道17。
56.电磁控制装置40还包括压抵其隔膜件45的弹性部件49,工作时,隔膜件45受弹性部件49的弹性力、上腔40a的压力和下腔40b的压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隔膜件45能够改变比例调节阀口13的开度,通过燃气流道14作用于背压腔15,从而调节主阀口16的开度。
57.电磁控制装置40的弹性部件49的弹性力的大小影响电磁控制装置40的出口压力,从而影响对背压腔15压力的调节,进而影响对主阀口16开度的调节。
58.设置时,对电磁控制装置40的弹性部件49的压缩力进行调节,以设定阀体最小出口压和最大出口压,形成调压区间,实际应用时可通过电磁控制装置40提供恒流直流实现设定压力区间的无级调节,或者控制电磁控制装置40的通断实现两阶压力调节。
59.如图1所示,电磁控制装置40包括线圈部件41、封头42、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其中,第一调节部件43用于高压调节,第二调节部件44用于低压调节,显然,这里的高压和低压为相对概念。
60.线圈部件41具有贯通孔41a,线圈部件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图示方位,第一壁和第二壁分别为线圈部件41的上端壁和下端壁,该贯通孔41a贯穿线圈部件41的上端壁和下端壁。
61.封头42的至少部分固插于贯通孔41a,且靠近线圈部件41的上端壁设置,第一调节部件43内套于封头42,第二调节部件44内套于第一调节部件43。
62.第一调节部件43与封头42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一调节部件43在贯通孔41a轴向的相对位置,第二调节部件44与第一调节部件43螺纹连接以调节第二调节部件44在贯通孔轴向的相对位置。
63.如图所示,第一调节部件43与封头42之间具有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第二调节部件44与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具有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
64.电磁控制装置40还包括静铁芯46、动铁芯47、阀杆48和套筒410,其中,静铁芯46的至少部分固设于贯通孔41a内,且靠近线圈部件41的下端壁设置,套筒410的至少部分固插于贯通孔41a内,静铁芯46的至少部分固插于套筒410内,动铁芯47位于套筒410内,且能够沿套筒410的轴线移动,以靠近静铁芯46或者远离静铁芯46;阀杆48固插于动铁芯47,其上端穿过动铁芯47与第一调节部件43、第二调节部件44配合,其下端穿过静铁芯46与前述弹性部件49抵接,也就是说,弹性部件49具体设置在阀杆48和隔膜件45之间。阀杆48与静铁芯46滑动配合,即阀杆48随动铁芯47沿贯通孔41a轴向移动时,阀杆48能够相对静铁芯46滑动配合,以调节弹性部件49的压缩力。
65.图示方案中,套筒410的上端部分伸出线圈部件40的上端面,封头42具体固插在套筒410内。
66.具体的,第一调节部件43的下端具有与阀杆48上端部配合的限位部434,阀杆48的上端穿过限位部434,具有朝下的限位台阶面481,限位部434具有与该限位台阶面481配合的朝上的限位面部4341,可以理解,当阀杆48相对限位部434下移至其限位台阶面481与限位面部4341抵接时,阀杆48无法继续下移,如此,通过第一调节部件43在贯通孔41a轴向位置的调节,能够调节阀杆48的轴向下移的位置,如此可限制弹性部件49的一个极限弹性力,实现对调压范围中高压的调节。
67.具体的,第二调节部件44的下端与阀杆48的上端相抵,限制了阀杆48在弹性部件49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沿贯通孔41a轴向上移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第二调节部件44在贯通孔41a轴向位置的调节,能够调节阀杆48轴向上移的位置,如此可限制弹性部件49的另一个极限弹性力,实现对调压范围中低压的调节。
68.如前所述,第一调节部件43在贯通孔41a轴向上位置的调节通过其与封头42之间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实现,第二调节部件44在贯通孔41a轴向上位置的调节通过其与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实现。
69.显然,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包括设于封头42内周壁的第一内螺纹部和设于第一调节部件43外周壁的第一外螺纹部,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包括设于第一调节部件43内周壁的第二内螺纹部和设于第二调节部件44外周壁的第二外螺纹部。
70.实际应用时,线圈部件40通电,动铁芯47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带动阀杆48向静铁芯46方向移动,即向下移动,通过旋转第一调节部件43控制阀杆48向下的行程,以控制弹性部件49的压缩力,使最大出口压得到有效设定;线圈部件40断电,在弹性部件49的弹性力作用下,动铁芯47和阀杆48向远离静铁芯46方向移动,即向上移动,通过旋转第二调节部件44可控制阀杆48向上的行程,使最小出口压得到有效设定,如此,实现最小、最大压力设定后形成调压区间。
71.显然,在调节好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后,需要限定两者的位置,避免阀件在后续运输或使用中因受振打影响而使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调压区间的准确性。
72.该发明提供的燃气阀还设有阻尼部件50,阻尼部件50位于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之间,阻尼部件50与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两者的其中一者连接,阻尼部件50的外周部与第一内螺纹部和第一外螺纹部两者中的其中一者相抵,如此,阻尼部件50在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的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之间形成阻尼;
73.和/或,阻尼部件50位于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之间,阻尼部件50与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两者的其中一者连接,阻尼部件50的外周部与第二内螺纹部和第二外螺纹部两者的其中一者相抵,如此,阻尼部件50在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之间形成阻尼。
74.如此,在阻尼部件50提供的阻尼作用下,燃气阀的调压部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受阻尼限制,不容易松动,能够较为准确地限定第一调节部件43和/或第二调节部件44的位置,防松效果好,相对来说,能够较好地确定燃气阀的调压区间,降低调压区间因相关调压部件位置发生变化而变化的机率。
75.下面以阻尼部件50在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和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之间均形成阻尼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实际设置时,也可只在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或只在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之间形成阻尼。
76.具体的,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阻尼部,第一阻尼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封头42的内周壁和第一调节部件43的外周壁之间,旋转第一调节部件43,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能够挤压该第一阻尼部位于封头42的内周壁和第一调节部件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以形成阻尼,在施加于第一调节部件43的旋转外力消失后,由于前述形成的阻尼产生的自身摩擦力,实现第一调节部件43的防松,限定第一调节部件43的位置。
77.更具体的,第一阻尼部位于封头42的内周壁和第一调节部件43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在第一调节部件43的周向方向上具有设定的活动空间,以免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之间的螺纹结构卡死,也就是说,第一阻尼部在封头42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部分在形成阻尼的基础上,不能卡死螺纹结构而使第一调节部件43无法调节。
78.具体的,阻尼部件50包括第二阻尼部,第二阻尼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调节部件43的内周壁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周壁之间;旋转第二调节部件44,第二螺纹连接结构s2能够挤压第二阻尼部位于第一调节部件43的内周壁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以形成阻尼,在施加于第二调节部件44的旋转外力消失后,由于前述形成的阻尼产生的自身摩擦力,实现第二调节部件44的防松,限定第二调节部件44的位置。
79.更具体的,第二阻尼部位于第一调节部件43的内周壁和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周壁
之间的部分在第二调节部件44的周向方向上具有设定的活动空间,以免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之间的螺纹结构卡死,也就是说,第二阻尼部在第二调节部件44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部分在形成阻尼的基础上,不能卡死螺纹结构而使第二调节部件44无法调节。
80.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6,图3为图2中第一调节部件和阻尼部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第一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所示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阻尼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81.该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件43包括筒体部431,该筒体部431的外周壁具有与封头42螺纹配合的第一外螺纹部,筒体部431的下端连接有前述限位部434,限位部434与筒体部431的下端面之间具有设定空间,以给阀杆48上端部预留出活动空间,限位部434具有开口435,阀杆48的上端部自开口435插入后与限位部434配合,其限位台阶面481可与限位部434的限位面部4341抵接配合,不会使阀杆48脱出限位部434。
82.第一调节部件43的筒体部431的外周壁具有凹槽部432。
83.该实施例中,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主体件51,该第一主体件51位于凹槽部432,并与筒体部431相对固定,第一主体件51包括至少一个凸部511,该凸部511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外周壁,如此,旋转第一调节部件43时,筒体部431的外螺纹和封头42的内螺纹配合,会挤压凸部511凸出于筒体部431外周壁的部分,形成包紧力,即阻尼。可以理解,此时,前述第一阻尼部包括凸部511。
84.具体的,第一主体件51呈弧状结构,凹槽部432沿筒体部431的周向延伸,与第一主体件51适配;第一主体件51沿其周向设有至少一个凸部511和至少一个凹部512,凸部511和凹部512相邻设置,这样,旋转第一调节部件43,封头42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螺纹结构能够将凸部511挤向与其相邻的凹部512,避免将螺纹结构卡死,第一调节部件43的位置无法调节。可以理解,此时,前述第一阻尼部包括凸部511和凹部512。
85.如图5和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件51的弧度大于180度,沿其周向可以设置多个凸部511和多个凹部512,相邻的两个凸部511之间设有一个凹部512,具体地,凹部512的轮廓可呈圆弧状结构,方便凸部511受挤压时向凹部512空间移动。
86.图5和图6所示方案中,在第一主体件51的轴向上设置有两层凹凸结构,上下两层的凸部511位置对应,凹部512位置对应,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凸部511和凹部512的具体形状和数量及排布形式不限于图示,只要能够在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之间形成阻尼,同时确保第一螺纹连接结构s1动作的可靠性即可。
87.具体设置时,第一主体件51可以以过盈的方式压挤在凹槽部432内,通过过盈压装的方式相对固定第一主体件51和筒体部431,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对固定两者。
88.为了更可靠地限定第一主体件51和筒体部431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在筒体部431的凹槽部432的槽底部设置至少一个孔部433,该孔部433贯穿凹槽部432的槽底壁,阻尼部件50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513,该凸台513固设在第一主体件51上,组装时,凸台513嵌置在孔部433,通过凸台513和孔部433之间的限位作用,可以提高第一主体件51和筒体部431相对固定的可靠性。
89.实际设置时,孔部433可以为盲孔形式,也可以为通孔形式,当孔部433为通孔形式时,该孔部433还贯穿筒体部431的内周壁,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具有与第二调节部件44螺纹
配合的内螺纹。
90.在孔部433为通孔形式的基础上,可以将凸台513设置为如下形式:凸台513嵌置在孔部433后,凸台513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如此,旋转第二调节部件44时,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螺纹和筒体部431的内螺纹配合,会挤压凸台513凸出于筒体部431内周壁的部分,形成包紧力,即阻尼。可以理解,此时,前述第二阻尼部包括凸台513。
91.在图5和图6所示的方案中,第一主体件51的弧度大于180度,在第一主体件51上固设有两个凸台513,两个凸台513分别位于第一主体件51的两个端部位置,相应地,筒体部431的凹槽部432设有两个对应的孔部433。
92.实际设置时,两个孔部433均为通孔形式,两个凸台513均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周壁。
93.当然实际设置时,第一主体件51上也可以设置其他数目的凸台513,可以都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形成第二调节部件44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阻尼部分,或者也可以有部分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形成第二调节部件44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的阻尼部分。
94.请一并参考图7和图8,图7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阻尼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阻尼部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95.图7和图8所示中,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主体件51’,该第一主体件51’也呈弧状结构,其外周壁上也设有凸部511和凹部512,与前述阻尼部件50相比,该阻尼部件50的第一主体件51’的弧度小于180度,其上只固设有一个凸台513,且凸台513位于第一主体件51’的中部位置。
96.实际设置时,在第一调节部件43的筒体部431上设置有与第一主体件51’的形状匹配的凹槽部432,也在凹槽部432的槽底壁上设置孔部433,与第一主体件51’上的凸台513配合。同样地,孔部433可以设为通孔形式,凸台513嵌入孔部433后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壁,形成第二阻尼部。
97.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置多个第一主体件51’,各第一主体件51’可以设置在筒体部431的不同轴向位置上。
98.第二阻尼部除了上述设置方式外,还可以有其他形式,请一并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燃气阀在电磁控制装置部位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阻尼部件的第二主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99.该实施例中,阻尼部件50包括前述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一主体件51’和第二主体件52,第二主体件52和第一主体件51’分体设置。
100.在图9所示方案中,第一主体件51’的凸台513未穿过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即,第一主体件51’只是提供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之间的阻尼。
101.如图9所示,在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周壁设有安装腔部441,第二主体件52固嵌在安装腔部441,且凸出于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周壁,这样,旋转第二调节部件44时,第二调节部件44的外螺纹和筒体部431的内螺纹配合,会挤压第二主体件52凸出于第二调节部件44外周壁的部分,形成包紧力,即阻尼。可以理解,此时,前述第二阻尼部包括第二主体件52。
102.当然,实际设置时,也可在第一调节部件43的筒体部431的内周壁设置安装腔部,将第二主体件52固嵌在筒体部431的安装腔部,并凸出于筒体部431的内周壁,同样能够在
第二调节部件44和第一调节部件43之间形成阻尼。
103.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各方案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比如,在图9所示方案的基础上,第一主体件51’的凸台513也可以凸出筒体部431的内周壁设置,即筒体部431的孔部433设为通孔形式,凸台513凸出于筒体部431内周壁的部分在筒体部431和第二调节部件44之间形成阻尼,这样,第二阻尼部包括第二主体件52和凸台513。
104.当然,在前述图2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即设置第一主体件51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上述第二主体件52。不再赘述。
105.具体设置时,第二主体件52大致可以呈圆柱形结构,方便各相关结构的加工。
106.请参考图11,图11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07.图11所示实施例中,主要对封头42的结构做了改进,图中示例性地示出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主体件51’和第二主体件52的结构,可以理解,在封头42采用该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阻尼部件50不限于图中所示。
108.该实施例中,封头42包括封头主体部421和护套部422,其中,封头主体部421的外径小于护套部422的外径,在封头主体部421和护套部422的连接处形成朝下的台阶面423,具体组装后,封头主体部421位于套筒410内,且与套筒410相对固定,台阶面423与套筒410的端面相抵接,以限定套筒410和封头42在轴向上的位置。
109.其中,第一调节部件43包括用于旋转调节的调节头部436,该调节头部436通常设有与旋转工装配合的开口结构,可以为一字形开口等,组装后,调节头部436位于封头42的护套部422内,如此设置后,在旋转第一调节部件43以进行高压调节时,可以限制调节工装的位置,避免调节工装打滑导致的误伤,调节更加便捷和可靠。
110.请一并参考图12,图12为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11.该实施例中,封头42结构与图11所示一致,不再重复,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主体件51和第二主体件52’。
112.第一主体件51与前述图5和图6所示类似,第一主体件51固定在第一调节部43上,在第一调节部件43的筒体部431的凹槽部432上,第一主体件51的凸台513嵌置在凹槽部432的孔部433,与图2所示方案的区别在于,图12所示示例中,凹槽部432的孔部433为盲孔形式,即第一主体件51只用于在第一调节部件43和封头42之间形成阻尼。
113.图12所示示例中,第二调节部件44的周壁具有贯通孔部,该贯通孔部包括两个沿第二调节部件44的径向排布的通孔结构,第二主体件52’位于该贯通孔部,且与第二调节部件44相对固定,第二主体件52’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结构,且与第一调节部件43的第二内螺纹部相抵,也就是说,第二阻尼部包括第二主体件52’穿过通孔结构的部分,这部分用以在第一调节部件43和第二调节部件44之间形成阻尼。
114.第二主体件52’具体可以以压装的方式与第二调节部件44相对固定。
115.请一并参考图13至图15,图13为再一具体实施例中电磁控制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第一主体件的结构示意图。
116.图13所示示例中,封头42的结构与前述图11和图12中一致,阻尼部件50包括第一主体件51”和第二主体件52’,其中,第二主体件52’的结构和组装配合等与图12所示一致,此处不再重复。
117.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件51”不固定在第一调节部件43上,而是固定在封头42上,
具体地,封头42的封头主体部421具有安装槽部4211,第一主体件51”位于该安装槽部4211,并与封头主体部421相对固定,第一主体件51”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514”,安装槽部4211的槽底壁具有与凸出部514”配合的通孔,凸出部514”穿过对应的通孔与第一调节部件43的第一外螺纹部相抵,这样,前述第一阻尼部包括该凸出部514”。
118.图示方案中,第一主体件51”呈弧度大于180度的弧状结构,其两端部分别固设有一个凸出部514”,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其弧度可以较小设置,类似于图7和图8的结构。第一主体件51”可以以过盈压装的方式压挤在安装槽部4211。
119.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外形上看该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件51”的结构与前述图5和图6中类似,但是由于其装配位置不同,起到阻尼作用的结构和位置不同。
120.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件51”的外周壁与套筒410配合,具体设置时,仍可如图5和图6中一样设置凹凸结构,以通过使得封头42与套筒410压装固定。
121.具体的方案中,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阻尼部件50均选用塑胶件制成,方便相关螺纹连接结构挤压而形成阻尼。
122.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控制装置及具有该电磁控制装置的燃气阀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