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63602发布日期:2021-07-13 16: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割草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不断出现,如割草机,适合家庭庭院、公共绿地等场所进行草坪修剪维护的机器。目前,割草机可以被配置为园艺拖拉机、骑行割草机、商用手扶式割草机和小型手扶式割草机。

一般情况下,割草机设有用于驱动轮子行走的驱动装置,然而,在传统方式中,割草机的驱动装置的抗震效果差,使得割草机无法在一些凹凸不平的路面行走,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其抗震效果好,能够使得割草机适应于在各种路面行走,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五转轴;第一连接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中;第二连接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中,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第三连接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中,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四连接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中,其中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缸,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中;第二驱动缸,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中;第一转动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中;第二转动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四转轴中;第三转动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中;第四转动板,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五转轴中;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转动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负载缓冲杆,可伸缩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负载缓冲杆,可伸缩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负载缓冲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负载缓冲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不处于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负载缓冲杆和所述第二负载缓冲杆为液压支撑杆或气压支撑杆,且在正常状态下,所述第一负载缓冲杆和所述第二负载缓冲杆的伸缩杆均保持伸出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缸和所述第二驱动缸为气缸或液压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间隔设设置有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中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和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一角度感应器,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带,所述第二支架中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和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所述第二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二角度感应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带,所述第三支架中转动设置有第三转动杆和与所述第三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所述第三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三角度感应器,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三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和所述第六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带,所述第四支架中转动设置有第四转动杆和与所述第四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所述第四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四角度感应器,所述第四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七齿轮,所述第四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八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和所述第八齿轮之间设置有第四齿轮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呈长条状且与所述第一开槽对应的第二开槽,所述第三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内,所述第三转轴可沿着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三开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呈长条状且与所述第三开槽对应的第四开槽,所述第四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三开槽和所述第四开槽内,所述第四转轴可沿着所述第三开槽和所述第四开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三开槽间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开槽和所述第四开槽间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卡置在所述第一开槽的开口端的第一卡置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卡置在所述第三开槽的开口端的第二卡置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卡置在所述第二开槽的开口端的第三卡置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卡置在所述第四开槽的开口端的第四卡置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缸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中部,所述第三转动板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二角部;第一驱动杆,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第三角部;第一车轮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板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车轮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块,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缸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一角部,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中部,所述第四转动板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二角部;第二驱动杆,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第三角部;第二车轮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转动板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车轮结构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轮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安装筒,呈圆柱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板的另一端间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筒中;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筒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安装筒,呈圆柱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筒的顶部;第一主轴杆,收容在所述第一安装筒内,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阻尼器与所述第一主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车轮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一车轮板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第一固定板,处于所述第一车轮板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主轴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轮子,其中心部转动设置有第一车轮杆,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一电机处于所述第二安装筒内,第一安装筒的顶部延伸设有呈圆柱状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安装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起部外,且所述第一安装筒的外径和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安装筒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车轮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三安装筒,呈圆柱状,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转动板的另一端间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筒中;第二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筒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第三通孔;第四安装筒,呈圆柱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筒的顶部;第二主轴杆,收容在所述第三安装筒内,其中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通过第二阻尼器与所述第二主轴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车轮板,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筒的底部,其中所述第二车轮板的一端设有第四通孔;第二固定板,处于所述第二车轮板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二主轴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轮子,其中心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车轮杆,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电机处于所述第四安装筒内,第三安装筒的顶部延伸设有呈圆柱状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四安装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部外,且所述第三安装筒的外径和所述第四安装筒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四安装筒的孔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所公开的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一驱动缸、第二驱动缸、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第三转动板、第四转动板、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负载缓冲杆和第二负载缓冲杆,其中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第一负载缓冲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延伸部中,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第二负载缓冲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延伸部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可以通过负载缓冲杆来缓冲车轮所承受的重力,使得抗震效果好,能够使得割草机适应于在各种路面行走,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的车轮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7,该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第三连接板15、第四连接板16、第一驱动缸17、第二驱动缸18、第一转动板19、第二转动板20、第三转动板21、第四转动板22、第一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负载缓冲杆23和第二负载缓冲杆24。

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间隔设置,应理解,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是设置在一起的,即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设置有连接体,使得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转轴111和第二转轴112,且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和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之间设置有第三转轴113,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和第二支撑板12的另一侧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轴114,第一支撑板11的底部和第二支撑板1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五转轴115。

优选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中间隔设设置有第一支架116、第二支架117、第三支架118和第四支架119,其中第一支架116中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和与第一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第一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一角度感应器,第一转轴1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1110,第一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1110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齿轮带,使得第一齿轮1110和第二齿轮同步转动,以通过第一角度感应器测量第一转轴111所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的,第二支架117中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和与第二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第二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二角度感应器,第二转轴11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1120,第二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二齿轮带,使得第三齿轮1120和第四齿轮同步转动,以通过第二角度感应器测量第二转轴112所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的,第三支架118中转动设置有第三转动杆和与第三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第三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三角度感应器,第三转轴11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1130,第三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六齿轮,第五齿轮1130和第六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三齿轮带,使得第五齿轮1130和第六齿轮同步转动,以通过第三角度感应器测量第三转轴113所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的,第四支架119中转动设置有第四转动杆和与第四转动杆连接且用于测量第四转动杆所转动的角度的第四角度感应器,第四转轴11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七齿轮1140,第四转动杆固定设置有第八齿轮,第七齿轮1140和第八齿轮之间设置有第四齿轮带,使得第七齿轮1140和第八齿轮同步转动,以通过第四角度感应器测量第四转轴114所转动的角度。

第一连接板1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111中。

第二连接板14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112中,其中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间隔设置。

第三连接板15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111中,其中第三连接板15的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板13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31。

第四连接板16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112中,其中第四连接板16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41,且第三连接板15和第四连接板16间隔设置。

应理解,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是靠近第一支撑板11设置的,而第三连接板15和第四连接板16是靠近第二支撑板12设置的。

第一驱动缸17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31中。

第二驱动缸18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4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缸17和第二驱动缸18为气缸或液压油缸。

第一转动板19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三转轴113中。

第二转动板20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转轴114中。

第三转动板2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五转轴115中。

第四转动板2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五转轴115中。

第一调节机构分别与第一驱动缸17的另一端、第一转动板19的另一端和第三转动板21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调节机构分别与第二驱动缸18的另一端、第二转动板20的另一端和第四转动板22的另一端连接。

第一负载缓冲杆23可伸缩设置,其中第一负载缓冲杆2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负载缓冲杆24可伸缩设置,其中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15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110,第一负载缓冲杆2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延伸部110中,第二支撑板12的另一侧的顶部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120,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延伸部120中。

应理解,第一延伸部110是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的顶边和侧边的连接处,并从第一支撑板11的顶边和侧边的连接处朝外延伸,而第二延伸部120是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的顶边和侧边的连接处,并从第二支撑板12的顶边和侧边的连接处朝外延伸。另外,第一延伸部110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一支撑板11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高,而第二延伸部120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比第二支撑板12的顶部所在的水平面高。

优选地,第一延伸部110和第二延伸部120不处于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载缓冲杆23和第二负载缓冲杆24为液压支撑杆或气压支撑杆。

优选地,在正常状态下,第一负载缓冲杆23和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伸缩杆均保持伸出状态。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即第一负载缓冲杆23和第二负载缓冲杆24没有被挤压时,第一负载缓冲杆23和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伸缩杆是保持伸出状态,只有在受到挤压或比较大的负载时才会处于压缩状态,或者在受到比较大的拉力时才会处于拉伸状态。

应理解,由于第一负载缓冲杆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连接,而第一负载缓冲杆23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延伸部110中,且第一驱动缸17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31中,因此第一负载缓冲杆23会对第一驱动缸17产生缓冲作用,对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进一步的,由于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一端与第三连接板15的另一端连接,而第二负载缓冲杆24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延伸部120中,且第二驱动缸18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杆141中,因此第二负载缓冲杆24会对第二驱动缸18产生缓冲作用,对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一开槽1101,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设有呈长条状且与第一开槽1101对应的第二开槽1201,第三转轴113穿设在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201内,且第三转轴113可沿着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102的长度方向移动。应理解,由于第三转轴113可沿着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201的长度方向移动,而第一转动板19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三转轴113中,因此第一转动板19的一端会跟随第三转轴113沿沿着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102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又由于第一转动板19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机构连接,因此可对第一调节机构起到缓冲作用,以加大第一调节机构的抗震效果。

应理解,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201对称设置,且第一开槽1101和第二开槽1201均呈开口状设置,即第一开槽1101的一端和第二开槽1201的一端均是设有开口的。优选地,第一开槽1101沿着第一支撑板11倾斜向上设置,而第一开槽1201沿着第二支撑板12倾斜向上设置,以进一步加大缓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设有呈长条状的第三开槽1102,第二支撑板12的另一侧设有呈长条状且与第三开槽1102对应的第四开槽1202,第四转轴114穿设在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内,第四转轴114可沿着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的长度方向移动。应理解,由于第四转轴114可沿着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的长度方向移动,而第二转动板20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四转轴114中,因此第二转动板20的一端会跟随第四转轴114沿沿着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的长度方向移动,而又由于第二转动板20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机构连接,因此可对第二调节机构起到缓冲作用,以加大第二调节机构的抗震效果。

应理解,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对称设置,且第三开槽1102和第四开槽1202均呈开口状设置,即第三开槽1102的一端和第四开槽1202的一端均是设有开口的。优选地,第三开槽1102沿着第一支撑板11倾斜向上设置,而第四开槽1201沿着第二支撑板12倾斜向上设置,以进一步加大缓冲效果。

优选地,第一开槽1101和第三开槽1102间隔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的两侧,第二开槽1201和第四开槽1202间隔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2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1的一侧设置有卡置在第一开槽1101的开口端的第一卡置板,第一支撑板11的另一侧设置有卡置在第三开槽1102的开口端的第二卡置板,第二支撑板12的一侧设置有卡置在第二开槽1201的开口端的第三卡置板,第二支撑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卡置在第四开槽1202的开口端的第四卡置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31、第一驱动杆32和第一车轮结构。其中第一驱动缸1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的第一角部,第一转动板1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的中部,第三转动板2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的第二角部,第一驱动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1的第三角部,第一驱动杆32的另一端和第三转动板21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一车轮结构中。

应理解,第一连接块31呈三角状的,其中当第一连接块31安装好时,第一连接块31的第一角部比第一连接块31的第三角部所处的水平面,第一连接块31的第三角部比第一连接块31的第二角部所处的水平面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车轮结构包括第一电机33、第一安装筒34、第一安装板35、第二安装筒36、第一主轴杆37、第一车轮板38、第一固定板39和第一轮子391。

第一安装筒34呈圆柱状,其中第一驱动杆32的另一端和第三转动板21的另一端间隔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筒34中。

第一安装板35设置在第一安装筒34的上方,其中第一安装板35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安装筒36呈圆柱状,其中第二安装筒36设置在第一安装筒34的顶部。

第一主轴杆37收容在第一安装筒34内,其中第一电机33的转动轴穿过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阻尼器与第一主轴杆37的一端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一电机33带动第一主轴杆37转动。

第一车轮板38设置在第一安装筒34的底部,其中第一车轮板38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轮板38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一主轴杆37转动的角度的第五角度感应器。

第一固定板39处于第一车轮板38的下方,其中第一主轴杆3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与第一固定板39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主轴杆37和第一固定板39同步转动。

第一轮子391的中心部转动设置有第一车轮杆,其中第一固定板39的底部与第一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轮子391跟随第一固定板39同步转动。应理解,第一固定板39的底部延伸设有第一侧板390,第一侧板390的底部与第一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35和第一电机33处于第二安装筒36内,第一安装筒34的顶部延伸设有呈圆柱状的第一凸起部341,第二安装筒36套设在第一凸起部341外,且第一安装筒34的外径和第二安装筒36的外径相等,第一凸起部341的外径等于第二安装筒36的孔径。

应理解,由于第一安装板35和第一电机33处于第二安装筒36内,而第一主轴杆37收容在第一安装筒34内,使得零件不外露,不容易受到雨水及灰尘影响,寿命高,而又由于第一安装筒34的外径和第二安装筒36的外径相等,使得外观也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块41、第二驱动杆42和第二车轮结构。其中第二驱动缸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1的第一角部,第二转动板2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1的中部,第四转动板22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1的第二角部,第二驱动杆4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1的第三角部,第二驱动杆42的另一端和第四转动板22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车轮结构中。

应理解,第二连接块41呈三角状的,其中当第二连接块41安装好时,第二连接块41的第一角部比第二连接块41的第三角部所处的水平面,第二连接块41的第三角部比第二连接块41的第二角部所处的水平面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车轮结构包括第二电机43、第三安装筒44、第二安装板45、第四安装筒46、第二主轴杆47、第二车轮板48、第二固定板49和第二轮子491。

第三安装筒44呈圆柱状,其中第二驱动杆42的另一端和第四转动板22的另一端间隔转动连接在第三安装筒44中。

第二安装板45设置在第三安装筒44的上方,其中第二安装板45设有第三通孔。

第四安装筒46呈圆柱状,其中第四安装筒46设置在第三安装筒44的顶部。

第二主轴杆47收容在第三安装筒44内,其中第二电机43的转动轴穿过第三通孔并通过第二阻尼器与第二主轴杆47的一端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电机43带动第二主轴杆47转动。

第二车轮板48设置在第三安装筒44的底部,其中第二车轮板48的一端设有第四通孔。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车轮板48中设有用于测量第二主轴杆47转动的角度的第六角度感应器。

第二固定板49处于第二车轮板48的下方,其中第二主轴杆47的另一端穿过第四通孔并与第二固定板49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主轴杆47和第二固定板49同步转动。

第二轮子491的中心部转动设置有第二车轮杆,其中第二固定板49的底部与第二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二轮子491跟随第二固定板49同步转动。应理解,第二固定板49的底部延伸设有第二侧板490,第二侧板490的底部与第二车轮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板45和第二电机43处于第四安装筒46内,第三安装筒44的顶部延伸设有呈圆柱状的第二凸起部441,第四安装筒46套设在第二凸起部441外,且第三安装筒44的外径和第四安装筒46的外径相等,第二凸起部441的外径等于第四安装筒46的孔径。

应理解,由于第二安装板45和第二电机43处于第四安装筒46内,而第二主轴杆47收容在第三安装筒44内,使得零件不外露,不容易受到雨水及灰尘影响,寿命高,而又由于第三安装筒44的外径和第四安装筒46的外径相等的外径相等,使得外观也美观。

综上,本发明所公开的割草机用的组合避震装置可以通过负载缓冲杆来缓冲车轮所承受的重力,使得抗震效果好,能够使得割草机适应于在各种路面行走,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