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

文档序号:32654241发布日期:2022-12-23 20:52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

1.本发明涉及准直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


背景技术:

2.准直测量是一种精度要求很高的测量方式,因此在测量时,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因振动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为防止该影响,通常选择对仪器和目标采取隔振措施。
3.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气垫隔振或者弹性隔振的方式对仪器和目标进行隔振,但是这些方式势必会大幅降低仪器支架和目标支架的刚性。
4.因此,如何在准直测量过程中对仪器和目标进行隔振,且能够防止仪器支架和目标支架的刚性大幅降低,成为了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上述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在能够有效减少因外界振动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的前提下,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支撑组件整体的刚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包括两个支撑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架、固定连接于支架一端的安装件、固定连接于支架另一端的底座、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背离支架一面的隔振器;一个支撑组件的安装件用于安装仪器,另一个支撑组件的安装件用于安装目标。
8.本发明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使用时,分别将仪器和目标安装于两个支撑组件的安装件上,然后分别将两个支撑组件放置于地面,令隔振器与地面贴合,同时相对于被测物调整好仪器和目标的位置即可。
9.这种设置方式,由于在准直测量时,隔振器与地面贴合,能够对仪器和目标起到隔振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了因外界振动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隔振器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与支架固定连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支撑组件整体的刚度。
10.可选地,隔振器为多个;多个隔振器相对于底座均匀分布。
11.可选地,隔振器为三个;三个隔振器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12.可选地,隔振器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固定连接;升降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底座与隔振器之间的距离。
13.可选地,升降机构包括螺杆和与螺杆配合的螺母;螺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底座和隔振器均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螺杆贯穿底座;螺母位于底座背离隔振器的一侧、且用于与隔振器抵接以锁紧螺杆。
14.可选地,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的安装件为卡盘,卡盘用于安装仪器;第二组件的安装件为站标杆,站标杆用于安装目标。
15.可选地,支架包括本体、加高柱以及位于本体和加高柱之间的平移台;加高柱的一
端与安装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移台固定连接;平移台能够相对于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16.可选地,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杆以及滚轮;安装杆的一端与底座背离支架的一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滚轮固定连接;支撑组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支撑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滚轮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大于隔振器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当支撑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滚轮与底座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振器与底座之间的距离。
17.可选地,安装杆和滚轮均为多个;多个安装杆和多个滚轮一一对应设置。
18.可选地,安装杆和滚轮均为三个;三个滚轮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一个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另一个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支撑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支撑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支撑组件;2-支架;3-安装件;4-底座;5-隔振器;6-螺杆;7-螺母;8-第一组件;9-第二组件;10-卡盘;11-站标杆;12-本体;13-加高柱;14-平移台;15-安装杆;16-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一个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另一个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包括两个支撑组件1;其中,支撑组件1包括支架2、固定连接于支架2一端的安装件3、固定连接于支架2另一端的底座4、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4背离支架2一面的隔振器5;一个支撑组件1的安装件3用于安装仪器,另一个支撑组件1的安装件3用于安装目标。
26.本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使用时,分别将仪器和目标安装于两个支撑组件1的安装件3上,然后分别将两个支撑组件1放置于地面,令隔振器5与地面贴合,同时相对于被测物调整好仪器和目标的位置即可。
27.这种设置方式,由于在准直测量时,隔振器5与地面贴合,能够对仪器和目标起到隔振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了因外界振动对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另外,由于隔振器5与底座4固定连接、底座4与支架2固定连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支撑组件1整体的刚度。
28.参考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隔振器5为多个;多个隔振器5相对于底座4均匀分布。
29.本实施例中,多个隔振器5均匀设置于底座4的方式,能够提高支撑组件1放置于地面时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对仪器和目标的隔振效果。
30.参考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隔振器5为三个;三个隔振器5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31.本实施例中,由于三个隔振器5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能够进一步提高隔振器5支撑支架2时的稳定性,从而整体提升支撑组件1的稳定性。
3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隔振器5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4固定连接;升降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底座4与隔振器5之间的距离。
33.本实施例中,由于调节底座4与隔振器5之间的距离可在竖直方向上调节,则在准直测量时,隔振器5设置于地面后,可通过升降机构调节仪器和目标距地面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被测物。
34.其中,支架2的高度可为1.65m-1.85m;例如,可选用高度为1.8m的支架2,以适用于大部分测量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支架2的高度不做限定,具体以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高度即可。
35.参考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升降机构包括螺杆6和与螺杆6配合的螺母7;螺杆6沿竖直方向延伸;底座4和隔振器5均设有与螺杆6配合的螺纹孔,螺杆6贯穿底座4;螺母7位于底座4背离隔振器5的一侧、且用于与隔振器5抵接以锁紧螺杆6。
36.本实施例中,只需旋转螺杆6即可调节底座4与隔振器5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仪器或目标距地面的距离,随后拧紧螺母7即可将螺杆6的位置锁紧,操作简单方便;另外,由于螺杆6通过螺母7拧紧,能够保证隔振器5可以稳定地压住地面,提高了支撑组件1稳定性的同时,也增强了隔振效果。
37.同样的,螺杆6的长度也不做限定,具体以实际情况选用合适长度的螺杆6即可。
3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两个支撑组件1分别为第一组件8和第二组件9;第一组件8的安装件3为卡盘10,卡盘10用于安装仪器,如图1所示;第二组件9的安装件3为站标杆11,站标杆11用于安装目标,如图2所示。
39.继续参考图1和图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支架2包括本体12、加高柱13以及位于本体12和加高柱13之间的平移台14;加高柱13的一端与安装件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移台14固定连接;平移台14能够相对于本体1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40.本实施例中,由于平移台14能够相对于本体1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当仪器和目标的位置相对于被测物已经调整完毕时,若在水平方向上出现偏差,可通过直接调节平移台14相对于本体12的方式对仪器和目标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无需重复设置支撑组件1的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4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支撑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准直测量设备隔振系统中支撑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支撑组件1还包括安装杆15以及滚轮16;安装杆15的一端与底座4背离支架2的一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滚轮16固定连接;支撑组件1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支撑组件1处于第一状态时,以第一组件为例,参考图
3,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大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当支撑组件1处于第二状态时,以第二组件为例,参考图4,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
42.本实施例中,当需要使用支撑组件1进行准直测量时,将支撑组件1调整至第二状态,此时由于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因此滚轮16不会影响隔振器5与地面的贴合;当需要移动支撑组件1时,将支撑组件1调整至第一状态,此时由于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大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则此时可将滚轮16放置于地面,操作者直接推动支架2即可令支撑组件1整体移动,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4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整螺杆的位置令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隔振器5相对于滚轮16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令支撑组件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44.或者,如图3-图4所示,安装杆15可为伸缩杆,伸缩杆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调节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当需要将支撑组件1调整至第一状态时,可以将伸缩杆伸长,以令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大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当需要将支撑组件1调整至第二状态时,可以将伸缩杆缩短,以令滚轮16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小于隔振器5与底座4之间的距离。
45.参考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安装杆15和滚轮16均为多个;多个安装杆15和多个滚轮16一一对应设置。
46.其中,滚轮16可为万向轮,以进一步提高推动支撑组件1时的便利程度。
47.参考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安装杆15和滚轮16均为三个;三个滚轮16之间的连线呈三角形。
48.本实施例中,同样的,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提高滚轮16支撑支架2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在移动支撑组件1时的稳定程度。
4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