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0607发布日期:2021-11-03 16:2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


背景技术:

2.阀门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的管路附件,旋塞阀是其中的一种。旋塞阀的阀塞的形状可成圆柱形或圆锥形,其利用中间带通孔的塞体作为启闭件的阀门,通过旋转90度使阀塞上的通道口与阀体上的通道口相通或分开,实现开启或关闭的一种阀门。
3.随着电力设备的发展,手动控制的旋塞阀大量的被电动旋塞阀所代替,而电动旋塞阀则能够智能自动的控制,但是也存在使用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进行手动和电动控制的切换,但是目前带有手动和电动控制的旋塞阀大多仅为应对失去电力时电动无法操作时而通过手动的进行控制,不能进行协同控制并且切换结构复杂,使用方法复杂。为此,提出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能协同运动方便阀门的控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包括阀体、传动组件、电动组件和手动组件;
6.所述阀体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一螺纹连接有阀盖,阀盖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二螺纹连接有控制底板,控制底板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壳,阀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阀芯,阀芯的上端延伸出阀盖的上表面并在端头处设有四方柱;
7.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控制底板的上表面,传动组件的下端和四方柱的上端滑动连接;
8.所述电动组件设置于控制壳的上表面,电动组件延伸至控制壳的内部并与传动组件活动插接;
9.所述手动组件转动连接于电动组件的外弧面,手动组件的下端和传动组件的外弧面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底板的上表面后侧设有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方便电器的控制。
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支撑套、传动套、圆盘一、插柱和弹簧,所述支撑套设置于控制底板的上表面,支撑套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传动套,传动套的下端和四方柱的上端滑动连接,传动套的上端设有圆盘一,圆盘一的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插柱,支撑套和传动套组成整体的外弧面活动套接有弹簧,弹簧位于控制底板的上表面和圆盘一的下表面之间,方便两种动力的驱动。
12.进一步的,所述电动组件包括电机和圆盘二,所述电机设置于控制壳的上表面,电
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控制壳的内部并在端头处设有圆盘二,圆盘二的下表面插孔分别与插柱活动插接,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可以电动打开阀门。
13.进一步的,所述手动组件包括拨柄、圆环、转柄和连接板,所述圆环转动连接于圆盘二的外弧面圆环槽中,圆环的外弧面设有转柄,转柄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相对内侧面长转孔分别与拨柄的左右侧面转轴转动连接,拨柄的后端和圆盘一的外弧面上凸柱转动连接,可以手动打开阀门。
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壳的内部上侧壁对称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转柄的位置对应,限制转柄的转动范围,确定阀门状态。
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的前侧面均设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与转柄的位置对应,微动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的输入端,方便电机的控制。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在手动控制时手握着拨柄和转柄,然后向上扣动拨柄,拨柄的中部凸柱绕连接板的长转孔转动,然后拨柄的后端将向下翘起,同时拨柄的中部凸柱和连接板的长转孔壁会发生相对滑动,进而驱动圆盘一在传动套的支撑下沿支撑套向下滑动,圆盘一带动插柱下移,插柱和圆盘二分离,圆盘二将压缩弹簧,然后顺时针转动拨柄和转柄,转柄在圆环的支撑下绕圆盘二的外弧面圆环槽转动,同时转柄将带动圆盘一旋转,圆盘一通过传动套带动四方柱旋转,四方柱带动阀芯旋转,当转柄旋转九十度后,转柄与左侧的限位块和左侧的微动开关接触,进而限制转柄的旋转,此时阀芯旋转九十度,阀芯的通孔和阀体的流道位置错开,实现阀门的关闭,然后手松开拨柄和转柄,压缩的弹簧在控制底板的支撑下驱动圆盘一上移,圆盘一带动插柱向上移动,插柱继续和圆盘二的插孔插接,在手动旋转时电机传动组件和下方的传动组件分离,保证了手动操作时的安全性,并且方便手动操作,操作后自动复位和电机形成传动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8.2、电动控制,阀门需要关闭时,调控单片机控制器,电机运转,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圆盘二顺时针旋转,圆盘二通过插柱带动圆盘一旋转,同理圆盘一将带动阀芯旋转,圆盘一还会带动拨柄旋转,拨柄通过连接板带动转柄同步旋转,进而在阀芯旋转九十度后,转柄将触碰到左侧的微动开关,左侧的微动开关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器,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电机停止运转,电动控制时可以带着手动控制组件旋转,协同控制,方便阀门打开和关闭位置的确定,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手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阀体、2.阀盖、3.阀芯、4.控制底板、5.控制壳、6.四方柱、7.传动组件、71.支撑套、72.传动套、73.圆盘一、74.插柱、75.弹簧、8.电动组件、81.电机、82.圆盘二、9.手动组件、91.拨柄、92.圆环、93.转柄、94.连接板、10.单片机控制器、11.限位块、12.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动电动双驱动功能旋塞阀,包括阀体1、传动组件7、电动组件8和手动组件9。
25.其中,阀体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一螺纹连接有阀盖2,阀盖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二螺纹连接有控制底板4,控制底板4给上方的零部件提供了安装位置;控制底板4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壳5,控制壳5给上方的零部件提供了安装位置并对内部的零部件提供保护;阀体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阀芯3,阀盖2方便阀芯3的安装限制阀芯3的轴向移动,阀芯3的上端延伸出阀盖2的上表面并在端头处设有四方柱6;控制底板4的上表面后侧设有单片机控制器10,单片机控制器10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
26.其中,传动组件7设置于控制底板4的上表面且下端和四方柱6的上端滑动连接;传动组件7包括支撑套71、传动套72、圆盘一73、插柱74和弹簧75,支撑套71设置于控制底板4的上表面,支撑套71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传动套72,传动套72的下端和四方柱6的上端滑动连接;传动套72的上端设有圆盘一73,圆盘一73的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插柱74;支撑套71和传动套72组成整体的外弧面活动套接有弹簧75,弹簧75位于控制底板4的上表面和圆盘一73的下表面之间。
27.其中,电动组件8设置于控制壳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控制壳5的内部并与传动组件7活动插接;电动组件8包括电机81和圆盘二82,电机81设置于控制壳5的上表面且输入端电连接至单片机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机81的输出轴延伸至控制壳5的内部并在端头处设有圆盘二82,圆盘二82的下表面插孔分别与插柱74活动插接。
28.其中,手动组件9转动连接于电动组件8的外弧面且下端和传动组件7的外弧面转动连接;手动组件9包括拨柄91、圆环92、转柄93和连接板94,圆环92转动连接于圆盘二82的外弧面圆环槽中,圆环92的外弧面设有转柄93,转柄93的左右侧面对称设有连接板94,两个连接板94的相对内侧面长转孔分别与拨柄91的左右侧面转轴转动连接,拨柄91的后端和圆盘一73的外弧面上凸柱转动连接。
29.其中,控制壳5的内部上侧壁对称设有限位块11,限位块11与转柄93的位置对应,限位块11的前侧面均设有微动开关12,微动开关12与转柄93的位置对应,微动开关12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机控制器10的输入端。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31.将阀体1和需要控制的管道串联,在手动控制时手握着拨柄91和转柄93,然后向上扣动拨柄91,拨柄91的中部凸柱绕连接板94的长转孔转动,然后拨柄91的后端将向下翘起,同时拨柄91的中部凸柱和连接板94的长转孔壁会发生相对滑动,拨柄91驱动圆盘一73在传动套72的支撑下沿支撑套71向下滑动,圆盘一73带动插柱74下移,插柱74和圆盘二82分离,圆盘二82将压缩弹簧75,然后顺时针转动拨柄91和转柄93,转柄93在圆环92的支撑下绕圆盘二82的外弧面圆环槽转动,同时转柄93将带动圆盘一73旋转,圆盘一73通过传动套72带动四方柱6旋转,四方柱6带动阀芯3旋转;
32.当转柄93旋转九十度后,转柄93与左侧的限位块11和左侧的微动开关12接触,进而限制转柄93的旋转,此时阀芯3旋转九十度,阀芯3的通孔和阀体1的流道位置错开,实现阀门的关闭,然后手松开拨柄91和转柄93,压缩的弹簧75在控制底板4的支撑下驱动圆盘一73上移,圆盘一73带动插柱74向上移动,插柱74继续和圆盘二82的插孔插接;
33.电动控制阀门需要关闭时,调控单片机控制器10,电机81运转,电机81的输出轴带动圆盘二82顺时针旋转,圆盘二82通过插柱74带动圆盘一73旋转,同理圆盘一73将带动阀芯3旋转,圆盘一73还会带动拨柄91旋转,拨柄91通过连接板94带动转柄93同步旋转,进而在阀芯3旋转九十度后,转柄93将触碰到左侧的微动开关12,左侧的微动开关12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器10,单片机控制器10控制电机81停止运转,同理打开阀门时,电机81的输出轴将逆时针旋转。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