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27812发布日期:2021-10-27 20:3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代步,用户在驾驶车辆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以及车辆的环保性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在现有技术中,一部分的商用车变速器采用手动变速器,不仅换挡较困难,而且节油水平较低,另一部分商用车型采用的amt,虽然可以实现机电控制,但是对于发动机的工作点匹配度在智能化水平方面依然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的结构紧凑,换挡品质较高。
5.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包括: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行星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架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之间,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齿圈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一输入轴选择性地传动连接;第一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与所述第二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二中间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设置有用于选择性传递动力的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中间轴和所述第一中间轴之间设置有用于选择性传递动力的多个第二挡位齿轮副;第二行星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轮机构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架上且啮合在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之间,所述第二太阳轮和所述第二齿圈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中间轴固定连接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选择性地传动连接;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行星架固定连接。
7.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行星轮机构和第二行星轮机构,并且使第一行星轮机构和第二行星轮机构分别与相对应的结构配合连接,不仅可以使变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提升变速器的换挡的平顺性,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的结构可靠性。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齿圈连接有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一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器还选择性地同步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二齿圈连接有第二同步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同步器还选择性地同步所述外壳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挡位主动齿轮、第一中间齿轮、第二中间齿轮和第一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固
定连接,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选择性地传动连接。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选择性地传动连接。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所述第二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三同步器选择性地同步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和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为双联齿轮且套设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包括:多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和多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多个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中间轴上,多个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中间轴上且与所述第二中间轴选择性地传动连接。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包括:三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和倒挡主动齿轮,多个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包括:三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和所述倒挡主动齿轮之间设置有惰性齿轮,所述第二中间轴设置有第四同步器和第五同步器,所述第四同步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五同步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倒挡从动齿轮之间。
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且设置有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以上所述的变速器,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第一接合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第二接合端相连接。
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局部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00

变速器;
23.10

第一输入轴;101

第一传动齿轮;11

第二输入轴;111

第三传动齿轮;112

第四传动齿轮;12

外壳;13

第一同步器;14

第二同步器;15

第三同步器;16

第四同步器;17

第五同步器;
24.20

第一行星轮机构;21

第一太阳轮;22

第一行星轮;23

第一行星架;24

第一齿圈;
25.30

第二行星轮机构;31

第二太阳轮;32

第二行星轮;33

第二行星架;34

第二齿圈;
26.40

第一中间轴;41

第二中间轴;411

第二传动齿轮;42

输出轴;43

第三中间轴;
27.50

第一挡位齿轮副;51

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2

第一中间齿轮;53

第二中间齿轮;54

第一挡位从动齿轮;
28.60

第二挡位齿轮副;61

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1

第二挡位第一主动齿轮;612

第二挡位第二主动齿轮;613

第二挡位第三主动齿轮;614

倒挡主动齿轮;62

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1

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2

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3

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4

倒挡从动齿轮;625

惰性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30.下面参考图1

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100,变速器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上。
31.结合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器10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输入轴10、第二输入轴11、第一行星轮机构20、第一中间轴40、第二中间轴41、第二行星轮机构30和输出轴42,其中,第一行星轮机构20包括:第一太阳轮21、第一行星轮22、第一行星架23和第一齿圈24,第一行星轮22设置于第一行星架23上,并且啮合在第一太阳轮21和第一齿圈24之间,第一太阳轮21和第一齿圈24中的一个与第一输入轴10固定连接,并且另一个与第一输入轴10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具体地,通过设置第一行星轮22,不仅可以提升变速器100换挡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升变速器100能承受的最大扭矩,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可靠性。
32.进一步地,将第一太阳轮21和第一齿圈24中的一个与第一输入轴10固定连接,并且另一个与第一输入轴10选择性地传动连接,这样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挡位,从而不仅可以使换挡的平顺性更好,而且还可以降低车辆的油耗。
33.进一步地,将第一中间轴40与第二输入轴11传动连接,第二中间轴41与第一行星架23设置有用于选择性传递动力的第一挡位齿轮副50,第二中间轴41和第一中间轴40之间设置有用于选择性传递动力的多个第二挡位齿轮副60。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动力可以直接从第一输入轴10传递至第一行星架23,再通过第一行星架23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动力可以从第二输入轴11传向第一中间轴40,并且通过第二挡位齿轮副60将第一中间轴40上的动力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变速器100的换挡平顺性,以及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油耗。
34.进一步地,由于第二中间轴41与第一行星轮机构20的第一行星架23传动连接,这样可以不仅可以降低第二中间轴41的转速,还可以提升第二中间轴41的扭矩,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性能。
35.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行星轮机构30可以主要包括:第二太阳轮31、第二行星轮32、第二行星架33和第二齿圈34,第二行星轮32设置于第二行星架33上,并且啮合在第二太阳轮31和第二齿圈34之间,第二太阳轮31和第二齿圈34中的一个与第二中间轴41固定连接,并且另一个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具体地,通过将第二太阳轮31和第二齿圈34中的一个与第二中间轴41固定连接,并且另一个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在第二中间轴41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行星轮机构30上后,第二行星轮32的转动将较稳定,这
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36.进一步地,输出轴42与第二行星架33固定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输出轴42的转速,提升输出轴42的扭矩,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动力输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7.由此,通过设置第一行星轮机构20和第二行星轮机构30,并且使第一行星轮机构20和第二行星轮机构30分别与相对应的结构配合连接,不仅可以使变速器100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换挡的平顺性,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38.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变速器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外壳12,第一齿圈24连接有第一同步器13,第一输入轴10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101,第一同步器13还选择性地同步外壳12和第一传动齿轮101。具体地,当第一同步器13选择性与外壳12同步时,可以使第一输入轴10上的动力先传递至第一太阳轮21,再通过第一太阳轮21先后传递至第一行星轮22和第一行星架23,并且通过第一行星架23向外传递,这样可以在从第一行星架23向外传递时,降低第一行星架23的转速,从而提升第一行星架23向外传递的扭矩。
39.进一步地,当第一同步器13选择性与第一传动齿轮101同步时,第一输入轴10上的动力将直接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01传递至第一齿圈24,并且通过第一齿圈24传递至第一行星架23,如此设置,动力将得不到减速的效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第一同步器13选择性地与外壳12和第一传动齿轮101同步设置,这样可以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换挡体验。
40.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变速器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外壳12,第二齿圈34连接有第二同步器14,第二中间轴41上设置有第二传动齿轮411,第二同步器14还选择性地同步外壳12和第二传动齿轮411。具体地,当第二同步器14选择性与外壳12同步时,可以使第二中间轴41上的动力先传递至第二太阳轮31,再通过第二太阳轮31先后传递至第二行星轮32和第二行星架33,并且通过第二行星架33向外传递,这样可以在从第二行星架33向外传递时,降低第二行星架33的转速,从而提升第二行星架33向外传递的扭矩,进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动力输出的效果。
41.进一步地,当第二同步器14选择性与第二传动齿轮411同步时,第二中间轴41上的动力将直接通过第二传动齿轮411传递至第二齿圈34,并且通过第二齿圈34传递至第二行星架33,如此设置,动力将得不到减速的效果,直接从与第二行星架33相连的输出轴42性外数输出,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第一同步器13选择性地与外壳12和第二传动齿轮411同步设置,这样可以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换挡体验。
42.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挡位齿轮副50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和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与第一行星架23固定连接,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同轴固定,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与第一中间齿轮52啮合,第二中间齿轮53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啮合,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具体地,将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与第一行星架23固定连接,第一行星架23可以先将动力传递至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再通过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传递至第一中间齿轮52,由于第一中间齿轮52与第二中间齿轮53同轴设置,第二中间齿轮53将跟随第一中间齿轮52的转动而转动,并且使第二中间齿轮53带动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进行转动。
43.进一步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如此设置,可
以使第一挡位齿轮副50实现将动力从第一输入轴10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上,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变速器100的可靠性与换挡的平顺性。
44.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均为选择性地与第二中间轴41传动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用户换挡时的平顺性,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车辆的油耗。
45.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套设在第二中间轴41上,第二中间轴41上设置有第三同步器15,第三同步器15选择性地同步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和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具体地,第三同步器15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同步时,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上的动力将直接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上,第三同步器15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同步时,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上的动力将先后分别通过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传递至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上,并且通过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将动力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三同步器15使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选择性地与第二中间轴41传动连接,这样可以使动力的传递更加稳定可靠,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可靠性。
46.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为双联齿轮,并且套设在第一中间轴40上。具体地,将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设置成双联齿轮,不仅可以保证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同步转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使第一中间齿轮52和第二中间齿轮53的结构更加紧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变速器100的体积,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7.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二挡位齿轮副60可以主要包括:多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和多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多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固定在第一中间轴40上,多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套设在第二中间轴41上,并且与第二中间轴41选择性地传动连接。具体地,通过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和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的传动连接,可以将第一中间轴40上的动力传递至第二中间轴41上,这样可以提升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和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均为多个,根据车辆具体的需求选择性将不同的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和不同的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连接配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变速器100换挡的平顺性,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性能。
48.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可以主要包括:三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和倒挡主动齿轮614,多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包括:三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和倒挡从动齿轮624,倒挡从动齿轮624和倒挡主动齿轮614之间设置有惰性齿轮625,第二中间轴41设置有第四同步器16和第五同步器17,第四同步器1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之间,第五同步器17设置于另一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和倒挡从动齿轮624之间。具体地,通过第四同步器16选择性地与两个第二倒挡从动齿轮624进行同步传动,将第五同步器17选择性地与另一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进行同步传动,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增加变速器100的挡位,而且还可以使变速器100的换挡更加稳定,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49.其中,三个第二挡位主动齿轮61分别为第二挡位第一主动齿轮611,第二挡位第二主动齿轮612和第二挡位第三主动齿轮613,三个第二挡位从动齿轮62分别为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1、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2和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3。
50.另外,倒挡主动齿轮614和倒车从动齿轮624之间还设置有第三中间轴43,第三中间轴43上设置有惰性齿轮625,惰性齿轮625将分别与倒挡主动齿轮614和倒挡从动齿轮624进行传动啮合,从而可以将倒挡主动齿轮614上的动力通过惰性齿轮625传递至倒挡从动齿轮624。
51.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二输入轴11套设在第一输入轴10上,第一输入轴10、第二中间轴41和输出轴42在轴向上间隔排布,并且轴线共线。具体地,将第二输入轴11套设在第一输入轴10上,可以使第一输入轴10和第二输入轴11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减小变速器100的体积。
52.进一步地,将第一输入轴10、第二中间轴41和输出轴42在轴向上间隔排布,并且轴线共线,这样可以使动力的传递更加直接快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力在传递时所造成的损耗,从而可以提升变速器100的传动效率。
53.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中间轴40为两个,两个第一中间轴40对称分布在第二输入轴11和第二中间轴41的两侧,这样可以使动力的传递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变速器100的换挡速度和换挡稳定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变速器100的性能。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入轴11和第一中间轴40通过第三传动齿轮111和第四传动齿轮112传动连接,其中,第三传动齿轮111套设在第二输入轴11上,第四传动齿轮112套设在第一中间轴40上。
5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可以主要包括:发动机、双离合器和上述变速器100,其中,双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接且设置有第一接合端和第二接合端,第一输入轴10与第一接合端相连接,第二输入轴11与第二接合端相连接。具体地,通过将双离合器的第一接合端与第一输入轴10相连接,双离合器可以通过第一接合端将动力传递至第一输入轴10,并且通过第一输入轴10传至变速器100中的相应齿轮上,实现挡位的变换,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双离合器的结构可靠性。
56.进一步地,将第二接合端与第二输入轴11相连接,双离合器可以将动力通过第二接合端传递至第二输入轴11,并且通过第二输入轴11传递至变速器100中的相应齿轮上,从而实现挡位的变换,如此设置,用户在驾驶车辆时,不仅可以换挡更加平顺,而且换挡速度更快。另外,这样还可以降低车辆的油耗,从而可以提升车辆的性能,可以促进车辆的推广与应用。
57.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将上述变速器100设置于车辆上后,车辆将具有十四个前进挡和两个倒车挡,十四个前进挡和两个倒车挡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58.一挡:第一同步器13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右移动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然后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59.二挡:第四同步器16向左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一主动齿轮611、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1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0.三挡:第一同步器13向左移动与第一输入轴10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右移动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然后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1.四挡:第四同步器16向右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2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二主动齿轮612、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2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2.五挡:第一同步器13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左移动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3.六挡:第五同步器17向左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3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三主动齿轮613、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3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4.七挡:第一同步器13向左移动与第一输入轴10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左移动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5.八挡:第一同步器13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右移动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然后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6.九挡:第四同步器16向左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一主动齿轮611、第二挡位第一从动齿轮621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7.十挡:第一同步器13向左移动与第一输入轴10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右移动与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然后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第一中间齿轮52、第二中间齿轮53、第一挡位从动齿轮5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8.十一挡:第四同步器16向右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2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二主动齿轮612、第二挡位第二从动齿轮622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69.十二挡:第一同步器13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左移动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
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70.十三挡:第五同步器17向左移动与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3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第二挡位第三主动齿轮613、第二挡位第三从动齿轮623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71.十四挡:第一同步器13向左移动与第一输入轴10连接,第三同步器15向左移动与第一挡位主动齿轮51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一输入轴10输入,经过第一行星架23输出至第二中间轴41,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72.倒车一挡:第五同步器17向右移动与倒挡从动齿轮62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右移动与外壳12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倒挡主动齿轮614、惰性齿轮625、倒挡从动齿轮62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73.倒车二挡:第五同步器17向右移动与倒挡从动齿轮624连接,第二同步器14向左移动与第二中间轴41连接,动力由第二输入轴11输入,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依次经过第三传动齿轮111、第四传动齿轮112、第一中间轴40、倒挡主动齿轮614、惰性齿轮625、倒挡从动齿轮624传递到第二中间轴41上,最后由第二行星架33输出。
7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入轴11和第二中间轴41的两侧的第一中间轴40上的齿轮以及与其相对应的齿轮的工作模式完全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7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
[0076]“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0077]“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
[0078]“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9]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8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