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设备外壳

文档序号:30078725发布日期:2022-05-18 03:5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设备外壳

1.本发明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电设备外壳。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机电设备外壳设计时,顶部盖板均有突出的螺钉部分或者铆钉部分。在机电设备批量销售用货车装载过程中,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机电设备会层叠放置。这样就会导致上方机电设备挤压下方机电设备顶部的螺钉,导致下方这台机电设备的顶部发生塌陷,造成设备变形,严重时会导致机电设备散热模组掉落,使得机电设备失效。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设计方式就是,顶部盖板使用通孔的方式,此种方式导致灰尘或者污水进入,加速设备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电设备外壳,将机电设备外壳顶部盖板的螺钉完全隐藏在设备内部,使得运输过程中设备层叠时,下方设备顶部受力均匀,不会被上部设备损坏。
4.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机电设备外壳,包括底座、立柱、侧板和顶部盖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四根所述立柱,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立柱之间,所述顶部盖板设置在所述立柱顶端,所述顶部盖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顶部网板;所述顶部盖板下表面边沿设有盖板孔,所述盖板孔焊接有螺母,所述侧板顶部边沿和所述立柱顶部边沿均设有若干通孔,螺栓可穿过所述侧板顶部边沿通孔及所述立柱顶部边沿通孔与所述盖板孔上的螺母连接;
6.所述底座、所述立柱、所述侧板围成的腔体内设有框体,所述框体内设有散热模组,所述框体边沿设有腰型孔,所述框体边沿上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框体边沿相同的所述腰型孔;所述顶部网板盖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下表面边沿设有网板孔,所述网板孔上焊接有螺母;螺栓分别穿过所述框体边沿腰型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腰型孔、所述网板孔与螺母连接;
7.所述第一支撑板外侧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焊接孔与所述顶部盖板焊接在一起;所述顶部盖板靠近所述侧板边沿一侧设有避让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顶部网板下表面设有十字交叉的横向加强杆和纵向加强杆。
9.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加强杆和所述纵向加强杆将所述顶部网板下表面分成四个区域,每个所述区域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10.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所述下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上侧板。
11.进一步地,所述上侧板和所述下侧板的数量均为四块,沿长度方向的其中一块所述下侧板上设有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为圆形或多边形通风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立柱与所述上侧板连接处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上设有腰型孔,
所述上侧板两侧边沿设有螺纹孔,螺栓可穿过所述腰型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表面沿宽度方向设有若干加强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沿长度方向底侧板上设有若干着力孔。
1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凸起和卡槽配合的卡接结构。
16.进一步地,所述避让结构为缺口结构。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发明的一种机电设备外壳,螺栓直接贯穿三个零件,即一个螺栓起到固定三个零件的作用,减少了螺钉的使用;安装时,在顶部网板底面边沿处背焊螺母,螺栓从下往上拧紧;立柱和顶部盖板的连接方式也是如此,使得机电设备外壳顶部没有外露的螺钉,很平整,方便运输时多个机电设备堆叠。
19.2、本发明第二支撑板上设有若干焊接孔,焊接孔的作用就是使焊接面积增大,提高支撑板的支撑强度,防止散热模组掉落。
20.3、本发明的顶部盖板上设置了避让结构,使焊接时焊枪可自由伸进焊接部位去焊接焊接孔。
21.4、本发明由于焊接是由焊工师傅手工焊接,此种方式很可能导致容纳槽尺寸偏大或者偏小。通过第二支撑板上此限位结构,可以很精确的控制焊接后的容纳槽尺寸。
22.5、本发明中由于钣金件精度较低,腰型孔的设置可以使得螺栓固定时活动空间更大,防止螺栓连接时对不上孔位。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机电设备外壳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机电设备外壳除去顶部网板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机电设备外壳除去顶部网板和顶部盖板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27.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机电设备外壳底座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的顶部盖板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的顶部网板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的顶部盖板和顶部网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顶部盖板;11、开口;12、避让结构;13、盖板孔;2、顶部网板;21、通风孔;22、网板孔;23、横向加强杆;24、纵向加强杆;3、立柱;31、通孔;32、连接条;4、下侧板;41、通风结构;5、上侧板;51、上侧板边沿;511、通孔;6、底座;61、着力孔;62、加强板;7、第二支撑板;71、焊接孔;72、限位结构;8、第一支撑板;81、腰型孔;9、框体;91、散热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电设备外壳包括底座6,底座6由一块底板和四块底侧板组成,其中沿底座6长度方向上设有两块,且沿长度方向两块底侧板上分别设有两
个着力孔61,其作用是当机电设备需要搬运时,可作为着力点,绳索和杆件可穿过着力孔61进行捆绑或者直接搬运。沿底座6宽度方向上设有两块,且沿宽度方向设有若干加强板62,由于底座6上还需要安装机电设备零件,因此底座6需要有足够的强度起到支撑作用,此时加强板62可起到加强作用。
34.底座6上设置有四根立柱3,其中立柱3主要起到设备外壳的支撑作用,是设备外壳重要的支撑框架,四根立柱3均为直角结构,设置在底座6的四个对角上,立柱3底部钻有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底座6连接,四根立柱3两两之间设有侧板,侧板包括上侧板5和下侧板4,下侧板4的宽度大于上侧板5,下侧板4通过螺栓与底座6连接,上侧板5内侧两侧各设有螺纹孔,立柱3与上侧板5连接处设有连接条32,连接条32上设有腰型孔81,螺栓可穿过腰型孔81与螺纹孔连接,从而将上侧板5与立柱3连接在一起,此处腰型孔81的作用是防止连接条32和上侧板5加工有误差,孔对不准而导致不能装配。上侧板5和下侧板4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一块下侧板4上设有通风结构41;通风结构41为圆形或多边形通风孔21。由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通风结构的目的是促进空气流通,帮助机电设备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选用的通风结构为正六边形通风孔,在方便通风的同时兼具美观的效果。
35.四根立柱3和上侧板5顶部设有顶部盖板1,顶部盖板1上设有开口11,开口11处设有顶部网板2;顶部网板2的作用是通风散热;顶部盖板1下表面边沿设有盖板孔13,盖板孔13焊接有螺母,上侧板边沿51和立柱3顶部边沿均设有若干通孔511,螺栓可穿过上侧板边沿51通孔511及立柱3顶部边沿通孔511与盖板孔13上的螺母连接;这样就可将螺栓螺母隐藏在顶部盖板以下;顶部网板2下表面设有十字交叉的横向加强杆23和纵向加强杆24。横向加强杆23和纵向加强杆24将顶部网板2下表面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风孔21。四个区域内的通风孔21使通风散热效果更好;横向加强杆23和纵向加强杆24可起到加强顶部网板2强度的作用,使其更具有支撑力,在机电设备堆叠时不至于由于强度不足被压坏;底座6、立柱3、侧板围成的腔体内设有框体9,框体9内设有散热模组91,框体9边沿设有腰型孔81,框体9边沿上设有第一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8上设有与框体9边沿相同的腰型孔81;顶部网板2盖设在第一支撑板8上,第一支撑板8下表面边沿设有网板孔22,网板孔22上焊接有螺母;螺栓分别穿过框体9边沿腰型孔81、第一支撑板8上腰型孔81、网板孔22与螺母连接;螺栓直接贯穿框体9、第一支撑板8和顶部网板2三个零件,即一个螺栓起到固定三个零件的作用,减少了螺钉的使用;安装时,在顶部网板2底面边沿处背焊螺母,螺栓从框体9下往上拧紧;立柱3和顶部盖板1的连接方式也是如此,使得机电设备外壳顶部没有外露的螺钉,很平整,方便运输时多个机电设备堆叠。
36.第一支撑板8外侧设有第二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7之间设有限位结构72,限位结构72为凸起和卡槽配合的卡接结构,由于散热模组91是放在支撑板组成的框体9中,散热模组91与框体9接触面积越多,受力越好,所以框体9的尺寸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焊接是由焊工师傅手工焊接,此种方式很可能导致框体尺寸偏大或者偏小。通过第二支撑板7上此限位结构72,即凸起和卡槽配合卡接,既简单方便又可以很精确的控制焊接后的框体尺寸。
37.第二支撑板7上设有若干焊接孔71,第二支撑板7通过焊接孔71与顶部盖板1焊接在一起;焊接孔71的作用就是使焊接面积增大,提高第二支撑板7的支撑强度,防止散热模组91掉落。因为现有技术中,都是直接焊接在支撑条的边缘部分,这种焊接方式,能焊接的部分很少,长久使用,散热模组91很容易掉落下来。
38.顶部盖板1靠近侧板边沿一侧设有避让结构12,避让结构12为缺口结构。因为焊接时,焊枪需要伸进焊接部位去焊接焊接孔71。如果不设置避让结构12,将导致此方向的一排焊接孔71都无法焊接,最终导致整个第二支撑板7的强度不均匀。虽然加大设备的总体尺寸也可行,但是这将导致整个设备的钣金面积增大,成本提高。
39.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