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2241发布日期:2021-11-25 09:3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用于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种地下管道也进行了配套建设。对于埋于地下的自来水输送管道而言,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查出和处理破损情况,是防止自来水泄漏和被污染的重要措施。
3.目前,对地下供水管道进行检查的主要手段是采用管道机器人,将机器人放入管道内,其通过设置的探头对管道内壁进行检查;但是管道机器人通常难以在充有水体的管道内平稳行走,无法保证对管道进行高质量、全覆盖的检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管道检测装置难以在水中平稳行走,导致检测质量不高以及检测范围不全面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探头和螺旋桨叶,所述装置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螺旋桨叶,且所述螺旋桨叶以所述装置本体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方式分布,所述装置本体靠近所述螺旋桨叶一端的内腔设置有驱动所述螺旋桨叶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探头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另一端,所述装置本体靠近所述探头一端的内腔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两端的外围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四周侧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移动座的四周侧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转动连接,所述装置本体的上、下表面和前、后表面分别垂直滑动卡接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内壁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滑座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端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座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条形板外壁中间位置开设的槽口内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滚轮,所述装置本体靠近所述螺旋桨叶的内侧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
6.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四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里端与所述第一耳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座的四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且所述第二连杆的里端与所述第二耳座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中心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
9.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对应所述螺旋桨叶的一端内腔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所述螺旋桨叶的侧面分别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装置本体的壁体转动连接,且所述传动轴位于所述装置本体内腔的一端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10.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腔位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围处转动连接有齿圈,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齿圈啮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螺旋桨叶能够从各个方位提供均衡的推力,以保证装置本体平稳运行;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相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将条形板从装置本体的壁体中支撑出来,使得条形板上的滚轮能够与管壁相接触,从而保证装置本体平稳前行,大大提高了对管道的检查质量。
13.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条形板被支撑起来后,水体会经孔洞流入装置本体内部,在随装置本体前行的同时,水体能够从装置本体尾部的排水通道排出,减小了装置本体前行的阻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移动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移动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

装置本体;11

条形板;111

滚轮;112

滑轨;113

第一滑座;114

第二滑座;12

排水通孔;13

齿圈;2

探头;3

第一电机;31

主动齿轮;4

螺旋桨叶;41

传动轴;42

从动齿轮;5

第二电机;51

螺纹杆;52

第一移动座;521

第一耳座;522

第一连杆;53

第二移动座;531

第二耳座;532

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地下管道水中检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探头2和螺旋桨叶4,装置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螺旋桨叶4,且螺旋桨叶4以装置本体1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阵列方式分布,装置本体1靠近螺旋桨叶4一端的内腔设置有驱动螺旋桨叶4转动的动力机构,探头2设置在装置本体1的另一端,装置本体1靠近探头2一端的内腔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螺纹杆51,螺纹杆51靠近两端的外围分别螺纹套接有第一移动座52和第二移动座53,第一移动座52的四周侧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522,第二移动座53的四周侧面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32,第一连杆522的中心与第二连杆532的中心转动连接,装置本体1的上、下表面和前、后表面分别
垂直滑动卡接有条形板11,条形板11内壁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滑轨112,滑轨112的两端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一滑座113和第二滑座114,第一滑座113与第一连杆522的端头转动连接,第二滑座114与第二连杆532转动连接,条形板11外壁中间位置开设的槽口内转动安装有若干个滚轮111,装置本体1靠近螺旋桨叶4的内侧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12。
26.综上,使用时,将装置本体1放置在充有地下管道的水中,第二电机5运转,使得螺纹杆51转动,从而由螺纹杆51驱动第一移动座52和第二移动座53相向移动,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里端头随第一移动座52和第二移动座53移动时,其中部相对转动,同时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的外端头带着第一滑座113和第二滑座114在滑轨112上滑动,从而使得条形板11被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从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体中支撑出来,直至滚轮111分别与管道内壁有效接触;此时停止第二电机5;动力机构驱动多个螺旋桨叶4转动,从而提供装置本体1均匀前行的推力;水体从装置本体1外壁的通孔内流入其内腔,随着装置本体1的前行,水由能够从排水通道12中排至装置本体1的尾后;从而满足探头2在随装置本体1平稳前行的前提下对管道进行检查。
27.本实施例中,螺纹杆51的另一端与装置本体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使得使用时,螺纹杆51能够有效的水平支撑状态。
28.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座52的四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耳座521,且第一连杆522的里端与第一耳座521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座53的四周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耳座531,且第二连杆532的里端与第二耳座531转动连接。
29.本实施例中,螺纹杆51中心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使得使用时,螺纹杆51转动时,能够驱动第一移动座52和第二移动座53同时向螺纹杆51的中心方向或两端方向移动,以保证条形板11平稳移动。
30.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对应螺旋桨叶4的一端内腔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套接有主动齿轮31,螺旋桨叶4的侧面分别连接有传动轴41,传动轴41与装置本体1的壁体转动连接,且传动轴41位于装置本体1内腔的一端套接有从动齿轮42,从动齿轮42与主动齿轮31啮合;使得使用时,第一电机3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从动齿轮31传动从动齿轮42,使得传动轴41带着螺旋桨叶4分别转动。
31.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内腔位于从动齿轮42的外围处转动连接有齿圈13,从动齿轮42分别与齿圈13啮合;使得使用时,齿圈13能够对从动齿轮42进行有效支撑,确保各齿轮的平稳转动。
32.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置本体1放置在充有地下管道的水中,第二电机5运转,使得螺纹杆51转动,从而由螺纹杆51驱动第一移动座52和第二移动座53相向移动,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里端头随第一移动座52上的第一耳座521和第二移动座53上的第二耳座531移动时,其中部相对转动,同时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的外端头带着第一滑座113和第二滑座114在滑轨112上滑动,从而使得条形板11被第一连杆522和第二连杆532从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体中支撑出来,直至滚轮111分别与管道内壁有效接触;此时停止第二电机5;第一电机3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从动齿轮31传动从动齿轮42,使得传动轴41带着螺旋桨叶4分别转动,从而提供装置本体1均匀前行的推力;水体从装置本体1外壁的通孔内流入其内腔,随着装置本体1的前行,水由能够从排水通道12中排至装置本体1的尾后;从而使得探头2在随装置本体1平稳前行的前提下对管道进行检查。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