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5336发布日期:2021-11-29 21:22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通管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管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通管。


背景技术:

2.三通管有三个开口的管接头,广泛用于输送液体、气体的管网中。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61887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三通管,包括直通管、侧通管,侧通管与直通管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在直通管的中部,侧通管的一端与直通管连通、另一端为出水口,直通管的两端均为进水口,直通管相对于与侧通管连通的一侧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流块,导流块朝向直通管两个进水口的两面均为圆弧形面,两个圆弧形面的一端相互抵接,另一端分别与直通管内壁的两点焊接固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相关技术中的三通管在需要调节两个进水口的流量需要回到源头的阀门处进行调节,操作较为繁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调节三通管中两个进水口的流量的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三通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三通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三通管,包括直通管和侧通管,所述直通管内滑动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侧壁与直通管的内壁贴合,所述导流块的侧壁上设置有拨动件,所述直通管上设置有与拨动件配合驱动导流块滑动的限位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配合拨动件驱动导流块在直通管内壁的滑动,导流块将直通管与侧通管的交汇处一分为二,导流块的滑动改变一分为二后的两个交汇处的大小,从而实现改变从两个进水口进入侧通管的流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9.可选的,所述拨动件为设置于导流块侧壁上的拨动杆,所述直通管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拨动杆滑动配合的滑动孔,所述拨动杆背离导流块的端部穿过滑动孔且伸出直通管的周向侧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拨动杆滑动于滑动孔内,实现从直通管的外侧操作拨动杆带动导流块滑动,同时滑动孔对拨动杆的滑动起到导向的左右,提高导流块在直通管内壁滑动的稳定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11.可选的,所述直通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限位件为设置于两个第一法兰之间的滑杆,所述拨动杆上设置有与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与拨动杆的滑动连接,操作者通过带动拨动杆在滑动孔内的滑动,并且通过导向孔与滑杆滑动连接,有效的提高导流块在直通管内滑动的稳定性,同时对导流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导流块朝侧通管的方向偏移。
13.可选的,所述拨动杆背离导流块的端部设置有与导向孔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滑杆上沿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与螺栓
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杆沿滑杆滑动至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一螺纹孔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对齐,通过拧紧螺栓使螺栓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的同时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配合,实现拨动杆固定于滑杆上,以此实现导流块与直通管的固定。
15.可选的,所述拨动杆的侧壁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滑杆上沿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量与第二螺纹孔对应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孔内滑动设置有与定位槽插接配合的定位杆。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孔与对应的定位槽对齐,同时,第一螺纹孔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对齐,定位杆滑动于定位孔内并与定位槽插接配合,便于拧紧螺栓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同时提高螺栓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定位杆背离定位槽的端部设置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与拨动杆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弹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拉动操作块带动定位杆在定位孔内的滑动,弹簧带动定位杆朝向定位孔内滑动,当定位杆朝远离定位孔的方向滑动时,弹簧受到拉伸,给定位杆产生一个拉力,便于定位杆自动复位,同时弹簧提高定位杆朝向定位孔内滑动后与定位槽插接配合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拨动杆上设置有滑动于直通管外侧壁上且覆盖滑动孔的盖板,所述盖板的内侧与直通管的外侧贴合,所述盖板的长度大于两倍滑动孔的长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覆盖住滑动孔,并且盖板的长度大于两倍的滑动孔长度,保证拨动块沿滑动孔滑动时,盖板保持对滑动孔的覆盖,对导流块与直通管滑动连接起到密封性。
21.可选的,所述盖板的内侧与直通管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位于盖板的内侧与直通管的外侧壁之间,进一步提高盖板与直通管之间的密封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限位件配合拨动件驱动导流块在直通管内壁的滑动,导流块将直通管与侧通管的交汇处一分为二,导流块的滑动改变一分为二后的两个交汇处的大小,从而实现改变从两个进水口进入侧通管的流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5.2、通过拨动杆滑动于滑动孔内,实现从直通管的外侧操作拨动杆带动导流块滑动,同时滑动孔对拨动杆的滑动起到导向的左右,提高导流块在直通管内壁滑动的稳定性,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滑杆与拨动杆的滑动连接,操作者通过带动拨动杆在滑动孔内的滑动,并且通过导向孔与滑杆滑动连接,有效的提高导流块在直通管内滑动的稳定性,同时对导流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导流块朝侧通管的方向偏移。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直通管;11、滑动孔;12、第一法兰;2、侧通管;3、导流块;4、拨动
杆;41、导向孔;42、第一螺纹孔;43、定位孔;5、滑杆;51、第二螺纹孔;52、定位槽;6、螺栓;7、定位杆;71、操作块;8、弹簧;9、盖板;91、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三通管。
32.参照图1和图2,一种三通管,包括直通管1和侧通管2,直通管1的两端均为进水口,侧通管2的一端与直通管1连通、另一端为出水口,输送的气体或者液体分别从直通管1的两个进水口进入直通管1与侧通管2的交汇处再进入侧通管2。直通管1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导流块3,导流块3的侧壁与直通管1的内壁贴合,导流块3朝向直通管1的两个进水口的侧面均为圆弧形面,两个圆弧形面朝向侧通管2的一端相互抵接,当气体或者液体从两个进水口至直通管1和侧通管2的交汇处时,会冲击到导流块3上,并沿着圆弧形面至侧通管2内,从而减少气体或者液体交汇时直接在管道内部发生碰撞而对管道造成冲击和损害。导流块3的侧壁上安装有带动导流块3沿直通管1长度方向滑动的拨动件,直通管1的周向侧壁上安装有与拨动件配合的驱动导流块3滑动的限位件。导流块3将直通管1与侧通管2的交汇处一分为二,通过拨动件和限位件配合带动导流块3的滑动改变一分为二后的两个交汇处的大小,从而实现改变从两个进水口进入侧通管2的流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3.参照图2和图3,拨动件为焊接于导流块3背离侧通管2的一侧的拨动杆4,直通管1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与拨动块滑动连接的滑动孔11,拨动杆4一端与导流块3焊接、另一端穿过滑动孔11伸出直通管1的周向侧壁。直通管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法兰12,限位件为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法兰12之间的滑杆5,拨动杆4上开设有与滑杆5滑动连接的导向孔41,拨动杆4沿滑杆5长度方向滑动,对导流块3在直通管1内壁的滑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同时限制导流块3朝侧通管2的方向移动。
34.参照图2和图3,拨动杆4背离导流块3的端面开设有与导向孔41连通的第一螺纹孔42,第一螺纹孔42内螺纹连接有螺栓6,滑杆5沿自身大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五个分别可与螺栓6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孔51。当第一螺纹孔42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51对齐后,拧动螺栓6使螺栓6的端部穿出第一螺纹孔42与第二螺纹孔51螺纹连接并拧紧,实现拨动杆4与滑杆5的固定,也实现导流块3的定位。
35.参照图2和图3,为了便于第一螺纹孔42与第二螺纹孔51的对齐,滑杆5上沿自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数量和位置与第二螺纹孔51对应的定位槽52,拨动杆4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导向孔41连通的定位孔43,定位孔43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杆7,当定位孔43与对应的定位槽52对齐,同时第一螺纹孔42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51对齐,定位杆7插入定位槽52,提高拧动螺栓6与第二螺纹孔51螺纹连接固定时的稳定性。
36.参照图2和图3,为了便于将定位杆7移出定位槽52,定位杆7背离定位槽52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便于操作者手持的操作块71,操作块71与对应的拨动杆4侧壁之间安装有套设于定位杆7上的弹簧8,弹簧8的一端与操作块71卡接配合、另一端与拨动杆4的侧壁卡接配合,弹簧8带动定位杆7朝定位槽52的方向滑动,对操作者起到省力的效果,同时限制定位杆7滑移出定位孔43。
37.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三通管的密封性,拨动杆4上先套设有滑动与直通管1外
侧壁上且覆盖滑动孔11的盖板9,盖板9再与拨动杆4焊接固定,盖板9的内侧壁与直通管1的外侧壁贴合;为了保证拨动杆4与滑动孔11的滑动连接中盖板9均能覆盖滑动孔11,因此盖板9长度大于滑动孔11长度的两倍,对导流块3与直通管1的滑动连接起到密封的效果。由于盖板9和直通管1加工中存在误差,在盖板9朝向直通管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制成的密封垫91,进一步提高盖板9与直通管1之间的密封性。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三通管的实施原理为:
39.导流块3调节的原理。第一步,拧动螺栓6使螺栓6与第二螺纹孔51分离;第二步,手持操作块71带动定位杆7移出定位槽52;第三步,带动拨动杆4沿滑杆5的长度方向滑动;第四步,拨动杆4滑动到指定位置后,定位孔43与对应的定位槽52对齐,同时第一螺纹孔42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51对齐,弹簧8带动定位杆7与定位槽52插接配合,拧紧螺栓6使螺栓6与第二螺纹孔51螺纹连接,实现导流块3的调节。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