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淤管件和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519发布日期:2022-03-16 15:0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排淤管件和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清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淤管件和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中,河道清淤一般指治理河道,属于水利工程,通过机械设备,将沉积河底的淤泥吹搅成混浊的水状,随河水流走,从而起到疏通的作用。
3.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需要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同时还能改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不便于对连接管进行安装,在对连接管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工具,十分不方便,影响了清淤设备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淤管件。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淤装置。
7.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淤管件,包括:排淤管,设有第一法兰;连接管,设有第二法兰;多个弹性卡扣件,分别贯穿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且弹性卡扣件构造为伸展以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或压缩以分离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
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沿法兰的周向设置多个弹性卡扣件,使得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连接更紧密与牢固。利用弹性卡扣件的弹性,使得弹性卡扣件在力的作用下伸展以能够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或使得弹性卡扣件在力的作用下压缩以能够分离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从而达到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目的。
9.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0.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卡扣件包括:定位套,依次贯穿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弹性连接件,与定位套连接,且弹性连接件至少部分地伸入定位套内,弹性连接件构造为部分地伸出定位套以连接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或部分地压缩入定位套内以分离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其中,定位套沿周向设置为多个,每个定位套对应设置一个弹性连接件。
1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定位套包括:固定套,设有空腔和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至空腔;限位套,与固定套连接,且限位套远离固定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构造为弹性连接件伸出以卡住第一法兰或第二法兰,或弹性件压缩以分离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
1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弹性连接件包括:弹性件,设于空腔内;压接件,与弹性件连接,且压接件构造为伸出第一通孔并挤压或松弛弹性件;连接组件,与压接件连接,连接组件构造为随压接件挤压弹性件而缩入第二通孔,或随压接件松弛弹性件而伸出第二通孔。
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压接件包括:压块,设有卡槽,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卡槽内;压板,与压块连接,且压板设于固定套的外部。
1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包括:压杆,与压接件连接,且压杆位于限位套内;卡块,与压杆连接,且卡块构造为伸出第二通孔或缩入第二通孔。
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相对设置,每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一个压接件;且第二通孔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每个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一个连接组件。
1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上述的排淤管件;其中,排淤管与装置本体连接,且装置本体、排淤管与连接管相互连通。
17.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排淤管,因此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排淤管的全部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排淤管件在连接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排淤管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排淤管件的弹性卡扣件的组成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排淤管件的弹性连接件的组成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清淤装置的立体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28.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排淤管2,排淤管2包括:排淤管2、连接管 3和多个弹性卡扣件700。
29.具体地,排淤管2设有第一法兰201,连接管3设有第二法兰301。多个弹性卡扣件700沿第一法兰201的周向或第二法兰301的周向进行设置。多个弹性卡扣件700分别贯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且弹性卡扣件700构造为伸展以连接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或压缩以分离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
30.更为具体地,第一法兰201的边缘凸出于排淤管2的外径,第二法兰 301的边缘凸
出于连接管3的外径,因此,本技术通过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能够方便排淤管2与连接管3进行连接。沿法兰的周向设置多个弹性卡扣件700,使得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连接更紧密与牢固。弹性卡扣件700贯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同时由于弹性卡扣件700具有弹性,利用弹性卡扣件700的弹性,使得弹性卡扣件700在力的作用下伸展以能够连接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或使得弹性卡扣件 700在力的作用下压缩以能够分离第一法兰201或第二法兰301,从而达到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的目的。
31.结合图3所示,弹性卡扣件700包括:定位套30和弹性连接件20。
32.具体地,继续结合图4所示,定位套30依次贯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可以理解为,定位套30的一端伸出第一法兰201,定位套30的另一端伸出第二法兰301。弹性连接件20与定位套30连接,且弹性连接件20至少部分地伸入定位套30内,弹性连接件20构造为部分地伸出定位套30以连接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可以理解为,弹性连接件20 伸出定位套30的部分可以卡住第一法兰201或第二法兰301,从而达到连接第一法兰201和第二法兰301的目的。或弹性连接件20部分地压缩入定位套30内以分离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可以理解为,弹性连接件 20在缩入定位套30后,由于定位套30贯穿第一法兰201和第二法兰301,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相互脱离。其中,定位套30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的周向设置为多个,每个定位套30对应设置一个弹性连接件20,以达到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能够结合紧密的目的。
33.更为具体地,第一法兰201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8,连接管3 设有第二法兰301,第二法兰301沿周向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302。其中一个第一连接孔8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孔302相对,也就是,第一连接孔8 与第二连接孔302成对设置。其中,多个第一连接孔8和多个第二连接孔 302分别优选均匀分布。定位套30依次贯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可以理解为,定位套30穿过第一连接孔8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孔302。
34.继续结合图3所示,定位套30包括:固定套4和限位套5,固定套4 设有空腔6和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连通至空腔6。其中,固定套4可以为块状结构,空腔6为容纳腔,第一通孔9设置在固定套4的侧壁上,用于连通外部空间与空腔6。固定套4与第一法兰201连接,更方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进行连接。当然,固定套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法兰301的一侧而与第二法兰301连接。限位套5与固定套4连接,限位套5 穿过第一连接孔8与第二连接孔302以实现贯穿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 301,从而起到对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进行初步连接的作用。限位套5远离固定套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10,第二通孔10可以伸出第二法兰301,使得第二通孔10构造为弹性件701伸出以卡住第一法兰201或第二法兰301,或弹性件701压缩以分离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其中,当固定套4设置在第二法兰301的一侧,则第二通孔10位于第一法兰 201的外侧,从而使得弹性件701伸出第二通孔10以卡住第一法兰201。同样地,当固定套4设置在第二法兰301的一侧,弹性件701伸出第二通孔10的部分通过压缩以通过第二通孔10而进入限位套5内,从而使得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能够脱离。
35.结合图5所示,弹性连接件20包括:弹性件701、压接件70和连接组件7。继续结合图3所示,弹性件701设于空腔6内。弹性件701可以为弹簧。压接件70与弹性件701连接,且压接件70构造为伸出第一通孔 9并挤压或松弛弹性件701,使得通过外力施加于压接件70,就可以通过压接件70挤压弹性件701,或者施加于压接件70的外力消失,弹性件701 在复原的过
程中施加反作用力于压接件70,使得压接件70通过第一通孔9 而向外伸出,从而使得弹性件701松弛。连接组件7与压接件70连接,由于压接件70与弹性件701连接,因此,使得连接组件7与压接件70能够同步位移。因此,连接组件7构造为随压接件70挤压弹性件701而缩入第二通孔10,或随压接件70松弛弹性件701而伸出第二通孔10。
36.继续结合图3所示,压接件70包括:压块702和压板703,压块702 设有卡槽,卡槽位于空腔6内,弹性件701的一端连接于卡槽内,卡槽方便固定弹性件701,且卡槽能够对弹性件701的伸长或压缩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压块702能够在沿着第一通孔9运动,压板703与压块702连接,且压板703设于固定套4的外部,方便通过压板703而将外力作用于压块 702上。
37.继续结合图3所示,连接组件7包括:压杆705和卡块706,压杆705 与压接件70连接,可以理解为,压杆705的一端与压接件70连接,且压杆705位于限位套5内,可以理解为,压杆705的伸入限位套5内,卡块 706与压杆705连接,卡块706与第二通孔10的位置相对,且卡块706构造为伸出第二通孔10或缩入第二通孔10。其中,当卡块706伸出第二通孔10,则卡块706会卡接在第二法兰301上。由于固定套4连接于第一法兰201上,因此,当卡块706伸出第二通孔10,卡块706与固定套4共同将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连接在一起。同样地,当卡块706缩入第二通孔10,则可以将第一法兰201与第二法兰301进行脱离。
38.继续结合图3所示,第一通孔9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9相对设置,每个第一通孔9对应设置有一个压接件70。且第二通孔10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通孔10相对设置,每个第二通孔10对应设置一个连接组件 7。可以理解为通过设置两个压接件70和两个连接组件7,使得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的连接更牢固。
39.本实用新型中的弹性卡扣件700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使用者按动压板703,压板703带动压块702挤压弹性件701的同时,压块702通过压杆705带动卡块706进入限位套5的内腔,使用者将连接管3放置在排淤管2的左侧,使用者将限位套5插入第一连接孔8与第二连接孔302 内,松开压板703,弹性件701挤压后释放的力推动压块702反向移动并复位的同时,压块702通过压杆705带动卡块706反向移动并卡住连接管 3,完成安装。
40.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清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和如上的排淤管。其中,排淤管2与装置本体连接,且装置本体1、排淤管2与连接管3 相互连通。
41.该清淤装置,通过设置装置本体1、排淤管2、连接管3、固定块4、限位套5、空腔6、固定机构7、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302、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清淤装置不便于对管道进行安装,在对管道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工具对管道进行安装,十分不方便,影响对装置使用的问题。
4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技术方案的排淤管,因此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的排淤管的全部有益效果。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44.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清淤设备不便于对管道进行安装,在对管道进行安装时,需要借助工具对管道进行安装,十分不方便,影响对装置使用的问题,适用于中小河流快速清淤。
45.2.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卡扣件700,能够对连接管3起到固定作用,方便使用者对连接管3进行固定。
46.3.本技术通过设置限位套5和第一连接孔8、第二连接孔302,能够对连接管3起到定位作用,方便使用者对连接管3进行定位。
47.4.本技术通过设置弹性件701,能够对压块702起到复位作用,通过设置压块702,能够对压杆705的位置起到调节作用。
48.5.本技术通过设置压杆705,能够对卡块706起到调节作用,通过设置卡 706块,能够对连接管2起到固定作用。
4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