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5602发布日期:2021-12-04 12:0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型材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材连接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型材制成各类框架,多采用两根型材斜切45度角后,再打钉固定而成,拼装复杂易损坏,尤其是在纱窗等家用领域,缺少方便非专业用户的快速安装的方法,虽然公开号为cn203188871u的专利提出了一些改进,但是依然需要一定的经验才能实现快速、简便的拆装,对终端用户并不友好,且容易损坏、松动,还存在可能刮伤用户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材连接件,以解决对终端用户不友好,容易损坏、松动的技术问题。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材连接件,该型材连接件包括:本体、第一凸起、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凸起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凸起与型材的折边槽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型材的空腔之间均为过盈配合;所述本体的第二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隔设置的侧边卡紧片,所述侧边卡紧片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至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方向的末端;所述本体的第三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的底边卡紧片,所述底边卡紧片位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至所述本体的第三端方向的末端。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并列且间隔的设于所述本体。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直角梯形体且其直角边朝向所述本体。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第一杆片和第二杆片,所述第一杆片与所述第二杆片连接且横截面呈l形。
8.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横截面为∟形的支撑部、前挡片和后挡片;其中,所述前挡片和所述后挡片均为正方形;所述前挡片和所述后挡片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部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所述前挡片的第一端和所述后挡片的第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型材折边槽过盈配合的所述第一卡片和所述第二卡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
9.进一步地,所述前挡片和所述后挡片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开孔。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遮盖片;其中,所述遮盖片朝向所述本体的一面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遮盖片的边长等于所述前挡片的边长与所述第一卡片的高度之和。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设有凹槽,所述遮盖片朝向所述凹槽的面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第三凸起。
12.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和所述第三凸起均为∟形。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材连接件,实现用户快速、简便的免工具组装,由于利用过盈配合方式进行连接,无需其他紧固件和相应的结构,本型材连接件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适宜产业化应用。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型材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型材二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型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型材连接件的透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孔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遮盖片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本体、2

第一凸起、3

第一连接部、4

第二连接部、5

折边槽、6

空腔 6、11

支撑部、12

前挡片、13

后挡片、14

开孔、15

遮盖片、21

第一卡片、 22

第二卡片22、31

侧边卡紧片、32

底边卡紧片、111

凹槽、101

第一端、 102

第二端、103

第三端、104

第四端、341

第一连接杆、342

第二连接杆、 343

第二凸起、3421

第一杆片、3422

第二杆片、151

第三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
图1为型材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型材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型材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型材连接件包括:本体1、第一凸起2、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其中,第一凸起2设于本体1的第一端101,第一凸起2与型材的折边槽5过盈配合;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设于本体1的第二端102和第三端 103,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与型材的空腔6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0025]
组装时,本体1上的第一凸起2插入型材的折边槽5中并过盈配合实现卡紧连接,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插入型材的空腔6并过盈配合实现卡紧连接。过盈配合是利用材料的弹性、部件尺寸的容错区间,将第一凸起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插入型材的相应位置,使配套的型材对本型材连接件产生的箍紧力,并限定不同型材的相对位置,实现诸如纱窗、门框等由型材所制成含框架产品的组装。拆卸时,仅需将本型材连接件和配套的型材向反方向拉开即可。实现用户快速、简便的免工具组装,由于利用过盈配合方式进行连接,无需其他紧固件和相应的结构,本型材连接件结构更为简单,降低了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适宜产业化应用。
[0026]
优选地,本体1最好采用扁方体。扁方体的通配性更好,且有助于保持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之间的平衡,增强连接的稳固性。
[0027]
优选地,第一凸起2的顶部为圆弧形。方便插接,且不易刮伤用户,更安全。
[0028]
优选地,本体1的第四端104外侧边缘呈弧形。使第四端104变钝,防止对用户造成
伤害。
[0029]
进一步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型材连接件的透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包括:第一连接杆341和第二连接杆342,第一连接杆341与第二连接杆342并列且间隔的设于本体1。
[0030]
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杆341与第二连接杆342便于两者相向靠拢,赋予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弹性形变空间,配合过盈连接方式,通配性更好,本型材连接件与型材的插接更加容易。
[0031]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341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343。
[0032]
本型材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杆341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凸起343,型材上设有与第二凸起343相适配的卡口。组装时,第一连接杆341插入型材后达到卡口位置,第二凸起343与卡口卡接,第一连接杆341嵌入型材的空腔6内,第一凸起2型材的折边槽5也完成卡紧,第二连接杆342也如此安装。拆卸时,需要将第二凸起343按回型材的空腔6内,断开第二凸起343与卡口卡接以便拆卸。通过增设第二凸起343,增强本型材连接件与型材的连接强度,防止过盈配合的松动,且方便拆卸;第二凸起343与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强度高,不增加零部件的数量,成本低廉。
[0033]
优选地,第二凸起343为直角梯形体且其直角边朝向本体1。
[0034]
安装时,第二凸起343的梯形斜面先进入型材的空腔6中,直至达到卡口后,第二凸起343的直角边与卡口完成卡接。拆卸时,只需垂直按下第二凸起343即可。利用斜面和直角边的特点,实现快速拆装。
[0035]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杆342包括:第一杆片3421和第二杆片3422,第一杆片3421与第二杆片3422连接且横截面呈l形。
[0036]
该结构减少了第二连接杆342的用料和壁厚,成型时间更短、难度更低,节约成本,同时还保证了第二连接杆342的强度,限制了第二连接杆342的形变空间,仅有第一连接杆341进行形变以获得形变空间,并强化连接。
[0037]
进一步地,本体1包括:横截面为∟形的支撑部11、前挡片12和后挡片13;其中,前挡片12和后挡片13均为正方形;前挡片12和后挡片13 分别固定于支撑部11的前后两侧;第一凸起2包括:第一卡片21和第二卡片22;前挡片12的第一端101和后挡片13的第一端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型材折边槽5过盈配合的第一卡片21和第二卡片22;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设于支撑部11的第二端102和第三端103。
[0038]
该结构简单,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本体1的整体质量,节约了成本。最好采用一体成型,强度更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0039]
进一步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体 1或支撑部11的第二端102设有与第一连接部3间隔设置的侧边卡紧片31,侧边卡紧片31位于本体1的第一端101至本体1的第二端102方向的末端;本体1或支撑部11的第三端103设有与第二连接部4间隔设置的底边卡紧片32,底边卡紧片32位于本体1的第一端101至本体1的第三端103方向的末端。
[0040]
侧边卡紧片31与第一连接部3之间、底边卡紧片32与第二连接部4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容置空间。组装时,将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插入型材的空腔6并将相应型材的侧壁插入容置空间进行预连接,然后按压本体 1完成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与型材的插
接。容置空间起到预连接和导向的作用,方便安装,效率高;同时,侧边卡紧片31、底边卡紧片32对型材起到了支撑和限位的作用,提高了同型材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易于一体成型,是以产业化应用,成本低。
[0041]
进一步地,前挡片12和后挡片13的相对位置分别设有开孔14。
[0042]
可以通过开孔14配合螺丝、螺钉等固定件,方便、快捷的固定本型材连接件的位置,即方便、快捷的安装使用本型材连接件的产品,无需另行打孔。
[0043]
进一步地,前挡片12的开孔14和挡后片的开孔14相向延伸形成柱状通孔。
[0044]
通孔对通过其中的固定件有导向作用,避免插入螺丝、螺钉等固定件出现错位,方便快速安装;且与固定件接触面积更大,连接强度更高,使得连接更加稳定。
[0045]
优选地,通孔为沉头孔。沉头孔可以用于容纳螺丝、螺钉等固定件的螺母、螺帽,不增加本型材连接件的体积,有助于减少本体1的质量控制成本,并控制本体1的边界,防止因固定件突出造成刮伤用户问题或影响后续其他部件的安装。
[0046]
进一步地,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遮盖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还包括:遮盖片15;其中,遮盖片15朝向本体1的一面与本体1可拆卸连接;遮盖片15的边长等于前挡片12的边长与第一卡片21的高度之和。
[0047]
当本型材连接件完成与型材的连接时,再将遮盖片15盖在本体1朝向用户的一面,这样,本型材连接件裸露在外的连接结构均被遮盖片15遮住,只能看到遮盖片15朝向用户的一面,有助于减缓开孔14中固定件的老化,避免积灰,并赋予更美观的外观。
[0048]
优选地,支撑部11设有凹槽111,遮盖片15朝向凹槽111的面设有与凹槽111的相匹配第三凸起151。组装时,将第三凸起151对准凹槽111按压实现卡合连接;拆卸时,将遮盖片15扣除即可。不再需要其他的配件和安装工具即可完成组装,更加轻便、省时、快捷。再者,凹槽111和第三凸起151均可通过支撑部11和遮盖片15的生产模具一体成型,既降低了支撑部11和遮盖片15的成型难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高,且成本更低。
[0049]
优选地,凹槽111和第三凸起151均为∟形。∟形的凹槽111和∟形第三凸起151配合,能够起到双轴向限位的作用,避免错位,方便快速定位、连接。
[0050]
优选地,凹槽111贯通支撑部11。凹槽111贯通支撑部11之后,支撑部11的体积减小,进一步降低了支撑部11成型难度和本体1的整体质量,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时,实现了双面使用,不必区分正反面,使用更方便,安装效率更高。
[0051]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0052]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