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7753发布日期:2022-03-12 14:3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鼓式制动器总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制动杆3主要是靠拉线总成的回位弹簧被动回位(拉线与制动杆3下端的a部位连接),有时制动杆3不能回到初始位置,导致制动蹄2的摩擦片持续与制动鼓1摩擦,造成拖滞力矩偏大,从而引起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大量的摩擦热无法散出,制动鼓烧红后,金属表层性质发生改变,硬度下降,摩擦力变小,影响刹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的改进,解决因制动杆回位不良导致的拖滞力矩偏大、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包括制动杆、与制动杆同侧的制动蹄,还包括一扭簧,制动杆的下部的内侧边沿开设有缺口,扭簧的一端弯曲成挂钩状并且钩挂在该缺口处,制动蹄上开设有通孔,扭簧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保留一段长度。
6.作为优选,所述扭簧设置在制动杆与制动蹄之间的空隙内。
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制动杆与制动蹄之间增设扭簧,扭簧不影响拉线总成的回位弹簧的正常工作,当拉线总成的回位弹簧或者制动杆出现故障,导致制动杆不能回到初始位置时,扭簧可以使其回位,避免出现拖滞力矩偏大、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
附图说明
8.图1是鼓式制动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一般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包括制动杆3、与制动杆3同侧的制动蹄2,还包括一扭簧6,制动杆3的下部的内侧边沿开设有缺口4,扭簧6的一端弯曲成挂钩状并且钩挂在该缺口4处,制动蹄2上开设有通孔5,扭簧6的另一端穿过通
孔5后保留一段长度。一般地,由于鼓式制动器内部结构紧凑,零部件较多,所述扭簧6设置在制动杆3与制动蹄2之间的空隙内。
13.当驾驶员拉起手刹,拉线总成拉着制动杆3下端向左摆动,制动杆3以制动推杆7为支点,上端向右移动,推开制动蹄2,实现驻车,此过程中扭簧不影响制动杆动作,当驾驶员放下手刹,拉线总成的回位弹簧(图中不可见)将制动杆3下端向右复位,此过程中,扭簧会对制动杆3施力使其回位,即使回位弹簧失效,制动杆3也能正常回位,避免出现拖滞力矩偏大、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
1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包括制动杆(3)、与制动杆(3)同侧的制动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扭簧(6),制动杆(3)的下部的内侧边沿开设有缺口(4),扭簧(6)的一端弯曲成挂钩状并且钩挂在该缺口(4)处,制动蹄(2)上开设有通孔(5),扭簧(6)的另一端穿过通孔(5)后保留一段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6)设置在制动杆(3)与制动蹄(2)之间的空隙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鼓式制动器制动杆回位机构,包括制动杆、与制动杆同侧的制动蹄,还包括一扭簧,制动杆的下部的内侧边沿开设有缺口,扭簧的一端弯曲成挂钩状并且钩挂在该缺口处,制动蹄上开设有通孔,扭簧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保留一段长度。所述扭簧设置在制动杆与制动蹄之间的空隙内。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因制动杆回位不良导致的拖滞力矩偏大、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摩擦片温度升高和异响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明 鲍振华 张永祥 赵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