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基座、出水组件以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0537发布日期:2022-05-06 07:5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出水基座、出水组件以及出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产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水基座、出水组件以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卫浴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卫浴产品产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淋浴龙头、淋浴花洒等,目前人们对淋浴装置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淋浴装置由于结构的限制,淋浴装置的出水量较低,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水基座、出水组件以及出水装置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出水基座,包括基座本体、第一安装主体以及第二安装主体,基座本体设有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以及出水部,第一安装主体设置于基座本体上,第一安装主体设有第一混水腔,第一混水腔连通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以及出水部,第二安装主体设置于基座本体上,第二安装主体设有第二混水腔,第二混水腔连通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以及出水部。
6.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出水组件,出水组件包括第一出水机构、第二出水机构以及上述的出水基座,第一出水机构安装于第一混水腔,并用于将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同时与出水部同时接通,第二出水机构安装于第二混水腔,并用于将第一进水部、第二进水部同时与出水部同时接通
7.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包括出水件以及上述的出水组件,出水件连通出水组件的出水部。
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出水基座、出水组件以及出水装置,从第一进水部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流入第一出水机构,从第二进水部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第二出水机构,这样第一出水机构和第二出水机构可以共同向出水部进行供水,从而将出水部的出水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实现了出水部的大流量出水。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水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是如图1所示的出水组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3是如图1所示的出水组件的出水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13.图4是如图3所示的出水基座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14.图5是如图1所示的出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出水组件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水装置在拆分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出水组件200,出水组件200包括出水基座230、第一出水机构210及第二出水机构220。
19.出水基座230设有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以及出水部2333,第一进水部2331及第二进水部2332连通出水部2333,第一出水机构210及第二出水机构220安装于出水基座230。第一出水机构210用于将第一进水部2331及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在第一出水机构210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与出水部2333接通的同时,第二出水机构220用于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
20.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基座230包括基座本体233、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设置于基座本体233上,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以及出水部2333均设置于基座本体233,出水部2333通过基座本体233内部的腔道与第一进水部2331以及第二进水部2332连通。
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以及出水部2333分别设置在基座本体233的不同侧边,例如,第一进水部2331和第二进水部2332可以分别设置在基座本体233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便于第一进水部2331和第二进水部2332分别与不同的水源进行接通,出水部2333设置在第三侧边,第三侧边可以连接在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第一进水部2331可以用于供冷水流入,第二进水部2332可以用于供热水流入。其中“热水”是指相较于冷水的温度更高些的水源。此外,第一进水部2331可以用于供热水流入,第二进水部2332可以用于供冷水流入。
22.当第一进水部2331与外部冷水源接通时,以及第二进水部2332与外部热水源接通时,从第一进水部2331流入的冷水、以及从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热水可以流入第一出水机构210内进行混合,同时,从第一进水部2331流入的冷水、以及从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热水流入第二出水机构220内进行混合,经过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混合后的冷/热水可以同时流入出水部2333,并从出水部2333进行大流量出水,从而有效地提高出水部2333的出水流量。
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水机构210和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数量之和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以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数量各为一个进行说明:
24.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本体233设有第一进水腔道2334、第二进水
腔道2335以及出水腔道2336,第一进水腔道2334与第一进水部2331连通,第二进水腔道2335与第二进水部2332连通,出水腔道2336与出水部2333连通。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233包括壳体2343、第一分隔部2341以及第二分隔部2342,壳体2343大致呈“t”字形的板状结构。壳体2343围成腔体2337,第一分隔部2341以及第二分隔部2342设置于腔体2337内,并共同将腔体2337分隔成第一进水腔道2334、第二进水腔道2335以及出水腔道2336。第一分隔部2341以及第二分隔部234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沿呈直线设置,这样可以简化腔道的水路结构。
26.示例性地,第一分隔部2341可以连接于壳体2343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之间,并大致沿平行于第一进水部2331或第二进水部2332的入水方向设置,第一分隔部2341将壳体2343的腔体分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作为出水腔道2336。第二分隔部2342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分隔部2342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分隔部2341,另一端连接于壳体2343的侧壁,以将第二腔体分隔形成第一进水腔道2334以及第二进水腔道2335,第二分隔部2342可以为直板状结构,或者至少一次弯折。
27.通过在壳体2343内直接设置第一分隔部2341以及第二分隔部2342,以便于在腔体2337内直接分隔形成第一进水腔道2334、第二进水腔道2335以及出水腔道2336,极大地简化了第一进水腔道2334、第二进水腔道2335的水路设计,便于加工成型,而且可以直接在壳体2343内形成较大空间的第一进水腔道2334、第二进水腔道2335以及出水腔道2336,满足出水部2333的大流量出水需求。
28.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壳体2343还可以矩形、椭圆形或者其它的形状的壳体2343结构,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29.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主体231与第二安装主体232的结构可以大致相同。具体地,第一安装主体231设有第一混水腔2311、第一进水通道2312、第二进水通道2313以及第一出水通道2314,第一进水通道2312连通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通道2313连通第二进水部2332,第一出水通道2314连通出水部2333,第一混水腔2311可用于安装第一出水机构210,第一混水腔2311可以是具有敞口的腔体结构。相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主体232设有第二混水腔2321、第三进水通道2322、第四进水通道2323以及第二出水通道2324,第三进水通道2322连通第一进水部2331,第四进水通道2323连通第二进水部2332,第二出水通道2324连通出水部2333,第二混水腔2321可用于安装第二出水机构220,第二混水腔2321可以是具有敞口的腔体结构。
30.从第一进水部2331以及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混水腔2311内进行混水,以及同时通过第二混水腔2321内进行混水,第一混水腔2311以及第二混水腔2321同时向出水部2333供水,由于第一混水腔2311以及第二混水腔2321的容量之和大于常规的淋浴主体/龙头主体的混水腔的容量,从而实现了出水部2333的大流量出水。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主体231包括第一主管体2315、第一进水管体2316、第二进水管体2317以及第一出水管体2318。第一进水管体2316以及第二进水管体2317连接于第一主管体2315的相对两侧,第一出水管体2318可大致沿第一主管体2315的径向设置。第一混水腔2311设于第一主管体2315,第一进水通道2312设于第一进水管体2316,第二进水通道2313设于第二进水管体2317,第一出水通道2314设于第一出水管体2318。
32.示例性地,第一主管体2315、第一进水管体2316以及第二进水管体2317均大致呈
直管状结构,第一主管体2315、第一进水管体2316以及第二进水管体2317可以并排设置。第一进水管体2316、第二进水管体2317均可以大致沿平行于第一主管体2315的轴向设置。这样可以简化整个第一安装主体231内部的水路结构设计,减短水路的路径,而且通过三个管体并排设置,并直接在对应的管体内形成较大截面积的通道。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主体232包括第二主管体2325、第三进水管体2326、第四进水管体2327以及第二出水管体2328,第三进水管体2326以及第四进水管体2327连接于第二主管体2325的相对两侧,第二出水管体2328大致沿第二主管体2325的径向设置,第二混水腔2321设于第二主管体2325,第三进水通道2322设于第三进水管体2326,第四进水通道2323设于第四进水管体2327,第二出水通道2324设于第二出水管体2328。示例性地,第二主管体2325、第三进水管体2326以及第四进水管体2327均大致呈直管状结构,第二主管体2325、第三进水管体2326以及第四进水管体2327可以并排设置,第三进水管体2326、第四进水管体2327均可以沿平行于第二主管体2325的轴向设置,这样可以简化整个第二安装主体232内部的水路结构,减短水路的路径,而且通过三个管体并排设置,并直接在对应的管体内形成较大截面积的通道。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腔道2334将第一进水部2331与第一进水通道2312以及第三进水通道2322连通,第二进水腔道2335将第四进水通道2323与第二进水通道2313以及第三进水通道2322连通,出水腔道2336将第一出水通道2314以及第二出水通道2324与出水部2333连通。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主体231、第二安装主体232以及壳体2343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为可拆卸结构。示例性地,第一安装主体231、第二安装主体232以及壳体2343为可拆卸结构,三者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连接在一体,例如可以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者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分别加工不同的配件。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4所示,壳体2343设有第一出水口2351、第二出水口2352、第三出水口2353以及第四出水口2354,第一出水口2351将第一进水部2331与第一混水腔2311连通,第二出水口2352将第二进水部2332与第一混水腔2311连通,第三出水口2353将第一进水部2331与第二混水腔2321连通,第四出水口2354将第二进水部2332与第二混水腔2321连通。具体地,第一出水口2351、第二出水口2352、第三出水口2353以及第四出水口2354可以依次并排设置,第一出水口2351连通第一进水通道2312,第二出水口2352连通第二进水通道2313,第三出水口2353连通第三进水通道2322,第四出水口2354连通第四进水通道2323。第一进水腔道2334将第一进水部2331与第一出水口2351以及第三出水口2353连通,第二进水腔道2335将第二进水部2332与第二出水口2352以及第四出水口2354连通。因此,从第一进水部2331流入的水源可以经由第一进水腔道2334流向第一出水口2351以及第三出水口2353;从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水流可以经由第二进水腔道2335流向第二出水口2352以及第四出水口2354。这样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同时与第一进水部2331连通,同时,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同时与第二进水部2332连通,通过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进行同时混水,以实现大流量出水。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当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与基座本体233为可拆卸结构,出水基座230设有用于与第一安装主体231进行插接的第一接头2361、第二接头2362,以及设有用于与第二安装主体232进行插接的第三接头2363以及
第四接头2364,第一接头2361固设于第一出水口2351并与第一出水口2351连通,第二接头2362固设于第二出水口2352并与第二出水口2352连通。相应地,第三接头2363固设于第三出水口2353并与第三出水口2353连通,第四接头2364安装于第四出水口2354并与第四出水口2354连通。
38.当第一安装主体231安装至壳体2343上时,第一接头2361可以插接至第一进水管体2316以与第一进水通道2312连通,第二接头2362可插接至第二进水管体2317以与第二进水通道2313连通。相应地,当第二安装主体232安装至壳体2343上时,第三接头2363可以插接至第三进水管体2326以与第三进水通道2322连通,第四接头2364可以插接至第四进水管体2327以与第四进水通道2323连通。上述的第一接头2361、第二接头2362、第三接头2363以及第四接头2364不仅可以起到连通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预固定的作用,以将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预固定在壳体2343对应的位置,便于安装人员通过紧固件对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进一步地进行固定。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2343设有与出水腔道2336连通的第一连通孔2372,壳体2343设有与出水腔道2336连通的第二连通孔2373,第一出水管体2318通过第一连通孔2372与出水腔道2336连通,第二出水管体2328通过第二连通孔2373与与出水腔道2336连通。示例性地,第一安装主体231可以包括第一插接部2365,第一插接部2365可以固定在第一出水管体2318并与第一出水通道2314连通。第二安装主体232可以包括第二插接部2366,第二插接部2366可以固定在第二出水管体2328并与第二出水通道2324连通。当第一安装主体231在安装至壳体2343上时,第一插接部2365插接于第一连通孔2372内,第二安装主体232在安装至壳体2343上时,第二插接部2366插接于第二连通孔2373内。第一插接部2365以及第二插接部2366不仅可以起到连通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预固定的作用。
40.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机构210安装于第一安装主体231,并通过第一安装主体231将第一进水部2331以及第二进水部2332与出水部2333连通。第二出水机构220安装于第二安装主体232,并通过第二安装主体232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水机构210和第二出水机构220可以为混水阀芯或开关阀芯,例如,两者均为旋钮式恒温阀芯,其中旋转式恒温阀芯包括动阀片和定阀片,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动阀片可相对于定阀片转动,动阀片上设有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定阀片上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二进水孔,第一进水孔可以供冷水进入,第二进水孔可以供热水进入,第一分水孔与第一进水孔连通,第二分水孔与第二进水孔连通,当动阀片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分水孔与第一进水孔的连通面积增大,第二分水孔与第二进水孔的连通面积减小,冷水/热水的比例增加;相应地,当动阀片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分水孔与第一进水孔的连通面积减小,第二分水孔与第二进水孔的连通面积增大,冷水/热水的比例降低。因此,通过控制动阀片沿不同的方向转动,可以调节热水和冷水的混合比例,从而实现水温的调节。
42.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动阀片可以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可以转动至关水位,当动阀片转动至关水位时,第一分水孔与第一进水孔的连通被阻断,第二分水孔与第二进水孔的连通的连通被阻断。
43.需要说明的是,旋钮式恒温阀芯具有混水调节水温的功能和/或开关功能,例如,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可以同时具有调节水温以及开关的功能,第一出水
机构210可选择性地将第一进水部2331以及第二进水部2332与出水部2333连通,或者,可选择性地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与出水部2333阻断。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出水机构210和第二出水机构220均为旋钮式恒温阀芯,出水组件200还包括驱动组件260,驱动组件260与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传动配合,驱动组件260用于驱使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同时转动。这样通过驱动组件260可以同步地调节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冷/热水的混合比例,以共同调节出水部2333的水流温度,此外,驱动组件260还可以同步地开启或关闭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驱动组件260可以是在外力作用下或者自身的驱动力下驱动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同时转动。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260包括第一齿轮261、第二齿轮262以及驱动齿轮263,第一齿轮261传动连接于第一出水机构210的旋转杆,第二齿轮262传动连接于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并与第一齿轮261间隔,驱动齿轮263与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62啮合。示例性地,第一齿轮261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出水机构210的旋转杆的顶端面,或者固定在旋转杆的外周,第一齿轮261与第一出水机构210的旋转杆固定连接。第二齿轮262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在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的顶端面,或者固定在旋转杆的外周,第二齿轮262与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杆固定连接。驱动齿轮263位于第一齿轮261与第二齿轮262之间,并与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62啮合。
46.当驱动齿轮263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齿轮263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62沿着第二方向转动,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冷/热水比例均增大,从而降低出水部2333的水流温度,此外,驱动齿轮263还可以沿第一方向驱动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进行关水,其中第一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或逆时针。反之,当驱动齿轮263沿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齿轮263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61以及第二齿轮262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冷/热水比例均降低,从而提升出水部2333的水流温度,此外,驱动齿轮26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驱动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进行开水。因此,用户沿不同的方向转动驱动齿轮263,便可以同步地调节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冷/热水比例,从而实现水温的快速调节,而不需要逐一调节,此外,通过沿不同的方向转动驱动齿轮263,还可以同步地对第一出水机构210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进行关水或开水。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260还可以包括用于安装驱动齿轮263的旋转部265,旋转部265具有转动轴,驱动齿轮263可以固定在转动轴的外周或顶端面,并可以随着转动轴一起转动。出水基座230可以包括固定部238,固定部238可以是固定管,固定部238可以安装在第一安装主体231以及第二安装主体232之间,旋转部265可以装配在固定部238上。驱动组件260还可以包括手轮266,手轮266连接于驱动齿轮263,用户可以通过驱动手轮266来带动手轮266转动,从而实现水温的调节。
4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旋转部265可以是驱动电机,驱动齿轮263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驱动电机可以驱动驱动齿轮263沿不同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水温的自动调节。
49.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260可以包括驱动连杆、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其中第一传动杆连接于第一出水机构210的旋转轴上,第二传动杆连接于第二出水机构
220的旋转轴上,驱动连杆转动连接于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驱动连杆、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可以作为曲柄机构。当驱动连杆受到驱动力的作用时可以带动第一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出水机构210的旋转轴以及第二出水机构220的旋转轴转动,从而实现水温的快速调节。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出水组件200还包括外壳230,外壳230设有安装腔,出水基座230安装在安装腔内,驱动组件260的从手轮266安装腔内露出,以便于用户操作。外壳230的外周设有通孔,以供出水组件200的进水部和出水部露出或伸出。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水组件200,通过在第一出水机构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与出水部2333接通的同时,第二出水机构220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因此,从第一进水部2331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230流入第一出水机构210,从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230第二出水机构220,这样第一出水机构210和第二出水机构220可以共同向出水部2333进行供水,从而将出水部2333的出水量提高至少一倍,实现了出水件的大流量出水,满足了用户日常的使用需求。
52.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出水装置400,包括上述的出水组件200以及出水件410,以下以出水装置400为淋浴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53.在本实施例中,出水件410与出水组件200的出水部2333连通,出水件410可以是手持花洒、固定式顶喷或者出水龙头。通过将出水件与出水组件200连通,由于出水组件200具有大流量,因此使得出水件可以具有较大的出水流量,以满足用户日常的需求。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出水装置400还包括第一阀门开关(图未示)以及第二阀门开关(图未示),其中第一阀门开关与第一进水部2331连通,以用于选择性地将第一进水部2331与外部水源连通或断开,第二阀门开关与第二进水部2332连通,以用于选择性地将第二进水部2332与外部水源连通或者断开。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水装置,通过设置上述的出水组件200,出水组件200中的第一出水机构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的同时,第二出水机构220将第一进水部2331、第二进水部2332同时与出水部2333接通,从第一进水部2331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230流入第一出水机构210,从第二进水部2332流入的水流可以通过出水基座230第二出水机构220,这样第一出水机构210和第二出水机构220可以共同向出水部2333进行供水,从而将出水部2333的出水量提高至少一倍,实现了出水件的大流量出水,满足了用户日常的使用需求。
5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