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0955发布日期:2022-04-09 08:4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水土保持、移民、水资源保护等工程及其配套和附属工程的统称。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3.在水利工程中常需要用到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现有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操作不便,支撑连接的稳定性差,其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或拆卸时都需要旋转多个螺栓,降低了固定工作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操作不便,支撑连接的稳定性差,其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或拆卸时都需要旋转多个螺栓,降低了固定工作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包括装置底板,所述装置底板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四个限位伸缩杆的顶端与同一个装置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底座的顶端与固定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板的背面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杆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滚轮杆,对应两个滚轮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夹板,所述滚轮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筒的内壁与固定夹板的外表面,所述调节板的内壁为倾斜状,所述滚轮杆的顶端与调节板的内壁紧密贴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筒,所述升降螺杆是由两个螺纹方向不同的螺杆组成,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与装置底座的下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铰接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插杆,所述固定插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杆,所述调节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复位弹
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固定插杆的内壁与对应调节滑杆的外表面,所述调节滑杆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倾斜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插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侧插杆,所述侧插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侧插杆的外表面与对应固定插杆的内壁,所述侧插杆的左端与对应倾斜槽的内壁紧密贴合。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该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筒、调节板、调节螺杆、滚轮杆、固定夹板和第一复位弹簧,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管道放置在两个固定夹板的中部,旋转调节螺杆带动调节板向固定筒方向滑动,由于调节板的内壁为倾斜状,调节板会挤压两侧的滚轮杆带动两侧固定夹板向中部滑动,从而即可将管道固定,反向旋转调节螺杆对管道进行拆卸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的反作用力利用滚轮杆带动两侧固定夹板向两侧滑动,即可对管道进行拆卸,降低了固定拆卸工作的繁琐程度,提高了固定拆卸工作的工作效率。
16.2、该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螺纹筒、铰接杆和升降螺杆,在对固定筒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由于升降螺杆是由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组成,通过旋转升降螺杆两侧的螺纹筒向中部移动,利用铰接杆带动装置底座上升,从而即可对固定筒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17.3、该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通过设置有固定插杆、调节滑杆、第二复位弹簧、倾斜槽、侧插杆和第三复位弹簧,在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固定在地面时,通过将调节拉板上抬,固定插杆插入地面,然后下压调节拉板带动调节滑杆下降,由于倾斜槽的内壁为倾斜状,侧插杆会插入侧面的泥土中,从而提高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装置底板、2限位伸缩杆、3装置底座、4固定筒、5调节板、6调节螺杆、7滚轮杆、8固定夹板、9第一复位弹簧、10螺纹筒、11铰接杆、12固定插杆、13调节滑杆、14第二复位弹簧、15倾斜槽、16侧插杆、17第三复位弹簧、18调节拉板、19升降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水利管道支撑
连接结构,包括装置底板1,装置底板1上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2,四个限位伸缩杆2的顶端与同一个装置底座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装置底座3的顶端与固定筒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筒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板5,固定筒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6,调节板5的背面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杆6的外表面,固定筒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滚轮杆7,对应两个滚轮杆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夹板8,滚轮杆7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复位弹簧9,第一复位弹簧9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筒4的内壁与固定夹板8的外表面,调节板5的内壁为倾斜状,滚轮杆7的顶端与调节板5的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设置有固定筒4、调节板5、调节螺杆6、滚轮杆7、固定夹板8和第一复位弹簧9,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管道放置在两个固定夹板8的中部,旋转调节螺杆6带动调节板5向固定筒4方向滑动,由于调节板5的内壁为倾斜状,调节板5会挤压两侧的滚轮杆7带动两侧固定夹板8向中部滑动,从而即可将管道固定,反向旋转调节螺杆6对管道进行拆卸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9的反作用力利用滚轮杆7带动两侧固定夹板8向两侧滑动,即可对管道进行拆卸,降低了固定拆卸工作的繁琐程度,提高了固定拆卸工作的工作效率。
25.具体的,如图2所示,装置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19,升降螺杆1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筒10,升降螺杆19是由两个螺纹方向不同的螺杆组成,螺纹筒10的外表面与装置底座3的下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同一个铰接杆11,通过设置有螺纹筒10、铰接杆11和升降螺杆19,在对固定筒4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由于升降螺杆19是由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组成,通过旋转升降螺杆19两侧的螺纹筒10向中部移动,利用铰接杆11带动装置底座3上升,从而即可对固定筒4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26.具体的,如图4所示,装置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插杆12,固定插杆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调节滑杆13,调节滑杆13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4,第二复位弹簧14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固定插杆12的内壁与对应调节滑杆13的外表面,调节滑杆13的外表面开设有四个倾斜槽15,固定插杆1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四个侧插杆16,侧插杆16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复位弹簧17,第三复位弹簧17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侧插杆16的外表面与对应固定插杆12的内壁,侧插杆16的左端与对应倾斜槽15的内壁紧密贴合,通过设置有固定插杆12、调节滑杆13、第二复位弹簧14、倾斜槽15、侧插杆16和第三复位弹簧17,在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固定在地面时,通过将调节拉板18上抬,固定插杆12插入地面,然后下压调节拉板18带动调节滑杆13下降,由于倾斜槽15的内壁为倾斜状,侧插杆16会插入侧面的泥土中,从而提高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8.s1、在对管道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管道放置在两个固定夹板8的中部,旋转调节螺杆6带动调节板5向固定筒4方向滑动,由于调节板5的内壁为倾斜状,调节板5会挤压两侧的滚轮杆7带动两侧固定夹板8向中部滑动,从而即可将管道固定,反向旋转调节螺杆6对管道进行拆卸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9的反作用力利用滚轮杆7带动两侧固定夹板8向两侧滑动,即可对管道进行拆卸;
29.s2、在对固定筒4的高度进行调节时,由于升降螺杆19是由两个螺纹方向相反的螺杆组成,通过旋转升降螺杆19两侧的螺纹筒10向中部移动,利用铰接杆11带动装置底座3上升,从而即可对固定筒4的高度进行调节;
30.s3、在将该水利管道支撑连接结构固定在地面时,通过将调节拉板18上抬,固定插杆12插入地面,然后下压调节拉板18带动调节滑杆13下降,由于倾斜槽15的内壁为倾斜状,侧插杆16会插入侧面的泥土中。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