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3037发布日期:2022-06-15 10:1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供水管道系统中,为了防止后端管道内的介质在进水压力消失时产生倒流,常规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在供水管道上再多连接一个止回阀,但这样会增加整个供水管道的长度。为此,有人将现有止回阀改造成能够装入到其他阀门的阀体内的止回阀芯,并申请了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94083.4的一种具有止回阀的三角阀,它包括三角阀体,三角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与水量控制口,在水量控制口内设置阀芯,进水口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包括阀壳体、可移动的支承在阀壳体中并通过弹簧加载的阀体,阀壳体外具有与进水口内壁匹配的紧固件以及o型圈。它通过将止回阀设置为一个配件而集成在用于控制流量的主控制阀门的阀体内,从而缩短了整个管道的长度、并使结构变得紧凑。
3.目前,这种作为配件安装到主控制阀门的阀体内的止回阀芯,基本上都是塑料件,其内部只能安装一个止回部件,即仅具有一道止回结构,当其失效时整个止回功能便完全失去,或是在前端进水压力消失的瞬间若是该止回部件还未完全形成密封,就可能会有一小部分的后端介质直接进入到阀体内并流入阀体前端的管道内,因此存在着防倒流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解决了防倒流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包括呈圆筒状且前端开口的壳体、连接于壳体前端口处的前阀盖以及滑动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止回芯子,所述的壳体中部外侧设有密封圈,第一止回芯子外套设有能使第一止回芯子抵靠在前阀盖的后端上形成密封的第一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后端开口并连接有后阀盖,壳体中部内周壁具有凸缘且壳体内于凸缘与前阀盖之间设有第一导向座,第一止回芯子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座上,后阀盖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止回芯子,第二止回芯子外套设有能使第二止回芯子抵靠在凸缘后侧面上形成密封的第二弹簧。
7.本止回阀芯需要装入到阀门的阀体内以起到后端管道内的介质倒流的作用,装入到阀体内时要保证壳体的前端至后端方向与阀体的出水方向相一致。介质在正常进行输送时,由进水压力依次将第一止回芯子与第二止回芯子推开。当阀门前端无进水压力时,第一止回芯子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前阀盖的后端形成密封,以及第二止回芯子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凸缘的后侧面上形成密封。本止回阀芯在第一止回芯子的基础上,通过将壳体的后端也设置开口用于连接后阀盖并在壳体中部内壁设置凸缘,使得壳体后端内能设置第二止回芯子,从而形成了双重止回的结构并由第二止回芯子形成对后端管
道内介质的第一道止回,当第二止回芯子失效时通过第一止回芯子仍能起到防止介质倒流回前端管道内的作用,提高了防倒流效果。
8.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第一导向座与凸缘相邻设置,第二止回芯子的前端设有当第一止回芯子朝远离前阀盖方向移动时能供第一止回芯子的后端插入的凹腔。
9.通过在第二止回芯子的前端设置凹腔,使得当第一止回芯子在进水压力作用下朝远离前阀盖方向移动时其后端能插入凹腔内,这样一来就使得本止回阀芯能够在增加第二止回芯子并保证第一止回芯子正常滑动的状态下,缩短整个外壳的长度,在提高防倒流效果的同时使得体积能保持得比较小巧而仍能阀门的阀体内适用。
10.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第二止回芯子的前端中心具有第二套接部,凹腔设于第二套接部的内侧,第二套接部外套设有抵靠在凸缘后侧面上的第二密封垫圈。凹腔直接设置于第二套接部的内侧,既不影响第二止回芯子的正常功能,同时又合理地利用了结构上的空间,在形成双止回结构的同时结构也更加紧凑、体积更加小巧。
11.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第二套接部由若干围绕壳体中心线均布的卡瓣所组成,各卡瓣的外侧均具有能防止第二密封垫圈从套接部上脱离的凸肩。
12.卡瓣具有弹性,当第二密封垫圈套在第二套接部上后,能够利用卡瓣的弹性将第二密封垫圈牢牢地固定住,保证密封效果。
13.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凸缘的前侧具有尺寸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的内锥导流面一。
14.介质在流过第一止回芯子时其动能会被第一弹簧的弹力有所消耗,因此利用内锥导流面一能使介质的流通截面积减小而增大其流速。
15.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后阀盖的前端内侧具有尺寸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的内锥导流面二。
16.介质在流过第二止回芯子时其动能会被第二弹簧的弹力有所消耗,因此利用内锥导流面二能使介质的流通截面积减小而增大其流速,保证出水压力。
17.在上述的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所述的后阀盖的后端部设有若干围绕壳体中心线均布的弹性卡片,各弹性卡片均倾斜设置且端部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壁外。
18.在将本止回阀芯装入到阀门的阀体内时,由壳体的前端先塞入到阀体内,直到后阀盖上的各弹性卡片卡入到阀体内壁上的环形卡槽内而使得壳体在阀体内被定位住。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阀门用的止回阀芯在第一止回芯子的基础上,通过将壳体的后端也设置开口用于连接后阀盖并在壳体中部内壁设置凸缘,使得壳体后端内能设置第二止回芯子,从而形成了双重止回的结构并由第二止回芯子形成对后端管道内介质的第一道止回,当第二止回芯子失效时通过第一止回芯子仍能起到防止介质倒流回前端管道内的作用,提高了防倒流效果。
20.此外,在第二止回芯子的前端设置凹腔,使得本止回阀芯能够在增加第二止回芯子并保证第一止回芯子正常滑动的状态下,缩短整个外壳的长度,在提高防倒流效果的同时使得体积能保持得比较小巧而仍能阀门的阀体内适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阀门用的止回阀芯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阀门用的止回阀芯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阀门用的止回阀芯的另一角度剖视图(剖视方向与与图2垂直)。
24.图4是本阀门用的止回阀芯中第二止回芯子的示意图。
25.图中,1、壳体;1a、第一导向座;1b、支撑条;1c、凸缘;1c1、第一内锥导流面;2、前阀盖;3、第一止回芯子;3a、第一套接部;4、第一弹簧;5、第一密封垫圈;6、后阀盖;6a、第二导向座;6b、连接条;6c、第二内锥导流面;6d、弹性卡片;7、第二止回芯子;7a、第二套接部;7a1、卡瓣;7a11、凸肩;7b、凹腔;8、第二弹簧;9、第二密封垫圈;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阀门用的止回阀芯,包括呈圆筒状且前端开口的壳体1、连接于壳体1前端口处的前阀盖2以及滑动设置于壳体1内的第一止回芯子3,第一止回芯子3外套设有第一弹簧4且第一止回芯子3在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前阀盖2的后端上形成密封。其中,壳体1内设有第一导向座1a,第一导向座1a的外侧壁与壳体1的内周壁一体固连有若干支撑条1b,第一止回芯子3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座1a上,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止回芯子3的前端与第一导向座1a上。第一止回芯子3的前端具有第一套接部3a,第一套接部3a外套设有抵靠在前阀盖2的后端上的第一密封垫圈5。
28.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的后端开口,壳体1的后端口处连接有后阀盖6。壳体1的中部内周壁具有凸缘1c,第一导向座1a位于凸缘1c与前阀盖2之间且第一导向座1a与凸缘1c相邻设置,后阀盖6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止回芯子7,第二止回芯子7外套设有第二弹簧8,第二止回芯子7在第二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凸缘1c后侧面上形成密封。具体来说,在后阀盖6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座6a,第二导向座6a外壁与后阀盖6的内周壁之间一体固连有若干连接条6b,第二止回芯子7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座6a上,第二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二止回芯子7的前端与第二导向座6a上。第二止回芯子7的前端设有当第一止回芯子3朝远离前阀盖2方向移动时能供第一止回芯子3的后端插入的凹腔7b。
29.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止回芯子7的前端中心设有第二套接部7a,第二套接部7a外套设有第二密封垫圈9,第二密封垫圈9抵靠在凸缘1c的后侧面上。第二套接部7a由若干围绕壳体1中心线均布的卡瓣7a1所组成,各卡瓣7a1的外侧均具有能防止第二密封垫圈9从套接部上脱离的凸肩7a11。其中,在凸缘1c的前侧具有尺寸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的第一内锥导流面1c1,后阀盖6的前端内侧具有尺寸从前至后逐渐缩小的第二内锥导流面6c。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回芯子3的结构与第二止回芯子7相同。
30.本止回阀芯需要装入到阀门的阀体内以起到防止倒流的作用,其中壳体1、前阀盖2及后阀盖6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壳体1的中部外侧设有密封圈10,后阀盖6的后端部设有若干围绕壳体1中心线均布的弹性卡片6d,各弹性卡片6d均倾斜设置且各弹性卡片6d的端部均延伸至壳体1的外侧壁外。先将壳体1、前阀盖2、后阀盖6、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8、第一止回芯子3及第二止回芯子7组装成为一个完整的配件,然后直接安装到阀门的阀体内,装
入到阀门的阀体(具体可以安装在阀体的出水端)内时需要保证壳体1的前端至后端方向与阀体的出水方向相一致,由壳体1的前端先塞入阀体内直到后阀盖6上的各弹性卡片6d卡入阀体内壁上的环形卡槽内。
31.介质在正常进行输送时,由进水压力依次将第一止回芯子3与第二止回芯子7推开。当阀门前端无进水压力时,第一止回芯子3在第一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前阀盖2的后端上形成密封,以及第二止回芯子7在第二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凸缘1c上形成密封。本止回阀芯在第一止回芯子3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止回芯子7,形成了双重止回的结构并由第二止回芯子7形成对后端介质的第一道止回,当第二止回芯子7失效时第一止回芯子3仍能起到防止介质倒流回前方管道内的作用,提高了防倒流效果。
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