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供给模块以及用于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9507发布日期:2022-05-30 21:0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气体供给模块以及用于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医疗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供给模块及其阀体,特别是一种用于呼吸机的气体供给模块及其阀体。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用于复苏功能的医疗设备(例如,呼吸机)中,由于气体在流动时可能对压力测量装置造成冲击,所以由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呼吸末端正压(peep)的测量值与气体的真实静压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测量效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其中,所述阀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压力测量口以及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的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气体流动通道被配置成使得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压力测量口彼此连通,其中,所述阀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体内部的所述气体流动通道中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被配置成使得来自所述进气口的气体能绕过所述扰流板行进到所述压力测量口。
4.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被布置成邻近于所述压力测量口。
5.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流动通道包括:进气区段,所述进气区段邻近于所述进气口;出气区段,所述出气区段邻近于所述出气口;压力测量区段,所述压力测量区段邻近于所述压力测量口;以及连通区段,所述连通区段设置在所述进气区段、所述出气区段和所述压力测量区段之间且与所述进气区段、所述出气区段和所述压力测量区段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设置在所述连通区段中。
7.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区段包括由所述扰流板分隔的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接在所述进气区段与所述出气区段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接在所述出气区段与所述压力测量区段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彼此平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或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具有半月形横截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11.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具有六面体形状,其中,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压力测量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三个彼此相邻的表面上。
12.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气体供给模块,所述气体供给模块包括:上文描述的阀体;进气口连接件,所述进气口连接件连接至所述阀体的进气口,并且所述进气口连接件被配置成接收气体并将气体输送至所述阀体中;出气口连接件,所述出气口连接件连接至所述阀体的出气口,并且所述出气口连接件被配置成将来自所述阀体内的气体输送至使用者;压力测量口连接件,所述压力测量口连接件连接至所述阀体的压力测量口且连接至压力测量装置;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连接至所述阀体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阀体中
的气体的流量;以及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至所述阀体并被配置成调节所述阀体中的气体的压力。
13.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布置方式,通过设置扰流板来优化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内的气体流动通道,降低了气体在流动时对压力测量装置的冲击,使得由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呼吸末端正压(peep)的测量值更接近于气体的真实静压,从而显著降低了由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呼吸末端正压(peep)的测量值与气体的真实静压之间的偏差,并由此提高了产品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气体供给模块及其阀体结构简单紧凑且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14.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15.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的立体图;
16.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的侧视图;
17.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的局部透视立体图;以及
18.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体供给模块的立体图。
19.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0.100
ꢀꢀꢀꢀ
气体供给模块
21.10
ꢀꢀꢀꢀꢀ
阀体
[0022]1ꢀꢀꢀꢀꢀꢀ
扰流板
[0023]
11
ꢀꢀꢀꢀꢀ
第一连通通道
[0024]
12
ꢀꢀꢀꢀꢀ
第二连通通道
[0025]
20
ꢀꢀꢀꢀꢀ
流量调节阀
[0026]
30
ꢀꢀꢀꢀꢀ
减压阀
[0027]
h1
ꢀꢀꢀꢀꢀ
进气口
[0028]
h2
ꢀꢀꢀꢀꢀ
出气口
[0029]
h3
ꢀꢀꢀꢀꢀ
压力测量口
[0030]
p
ꢀꢀꢀꢀꢀꢀ
气体流动通道
[0031]
p1
ꢀꢀꢀꢀꢀ
进气区段
[0032]
p2
ꢀꢀꢀꢀꢀ
出气区段
[0033]
p3
ꢀꢀꢀꢀꢀ
压力测量区段
[0034]
p4
ꢀꢀꢀꢀꢀ
连通区段
[0035]
c1
ꢀꢀꢀꢀꢀ
进气口连接件
[0036]
c2
ꢀꢀꢀꢀꢀ
出气口连接件
[0037]
c3
ꢀꢀꢀꢀꢀ
压力测量口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9]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气体供给模块的阀体10。阀体10包括进气口h1、出气口h2、压力测量口h3以及设置在阀体内部的气体流动通道p,该气体流动通道p被配置成使得进气口h1、出气口h2和压力测量口h3彼此连通。
[0040]
特别地,阀体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阀体10内部的气体流动通p中的扰流板1,该扰流板1被配置成使得来自进气口h1的气体能绕过扰流板1行进到压力测量口h3,也就是说,扰流板1阻止了来自进气口h1的气体直接冲击到压力测量口h3,由此能够显著降低由压力测量装置测量出的呼吸末端正压(peep)的测量值与气体的真实静压之间的偏差。在图1至图3中仅示出了扰流板的一种可能的布置方式,但其具体布置方式不限于此。
[0041]
此外,扰流板1可以被布置成邻近于压力测量口h3。当然,扰流板1的具体布置方式不限于此,扰流板1也可以被布置成邻近于进气口h1,或者位于进气口h1与压力测量口h3的中间。
[0042]
特别地,气体流动通道p可以包括或者被分成进气区段p1、出气区段p2、压力测量区段p3和连通区段p4。进气区段p1邻近于进气口h1,出气区段p2邻近于出气口h2,压力测量区段p3邻近于压力测量口h3,而连通区段p4设置在进气区段p1、出气区段p2和压力测量区段p3之间且与进气区段p1、出气区段p2和压力测量区段p3连通。其中,扰流板1设置在连通区段p4中。据此,经由进气口h1进入到进气区段p1的气体能经过连通区段p4行进到出气区段p2,并且能绕过扰流板1行进到压力测量区段p3。
[0043]
特别地,参考图3最佳示出的,连通区段p4可以包括由扰流板1分隔的第一连通通道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其中,第一连通通道11连接在进气区段p1与出气区段p2之间,并且第二连通通道12连接在出气区段p2与压力测量区段p3之间。据此,经由进气口h1进入到进气区段p1的气体能经过第一连通通道11行进到出气区段p2,并且能绕过扰流板1再经过第二连通通道12行进到压力测量区段p3。无论如何,空气在经由进气区段p1进入连通区段p4之后都将冲击在扰流板上,而不会像在传统布置方式中那样直接冲击到压力测量口h3。
[0044]
特别地,第一连通通道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可以彼此平行。
[0045]
优选地,第一连通通道11和/或第二连通通道12可以具有半月形横截面。参考图3所示,第一连通通道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可以具有在形状上彼此相对的半月形横截面,由此在第一连通通道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之间形成基本上板状的扰流板1。当然,第一连通通道11和第二连通通道12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状等等都是可能的,而且扰流板1的形状也不限于基板上板状的,只要能够起到阻挡气流的功能即可。
[0046]
优选地,第一连通通道11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大于第二连通通道12的横截面面积。据此,能够确保输送到阀体10内的气流的畅通性。
[0047]
特别地,参考图1至图2所示,阀体10可以具有六面体形状,其中,进气口h1、出气口h2和压力测量口h3分别设置在阀体10的三个彼此相邻的表面上,即,进气口h1设置在阀体10的顶面上并且出气口h2和压力测量口h3分别设置在阀体10的两个相邻的侧面上。当然,进气口h1、出气口h2和压力测量口h3在阀体10上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根据需要,进气口h1、出气口h2和压力测量口h3还可以分别设置阀体10的三个侧面上。
[0048]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气体供给模块100。气体供给模块100包括阀体10、流量调节阀20和减压阀30。流量调节阀20连接至阀体10并被配置成调节阀体10中的气体的流量。减压阀30连接至阀体10并被配置成调节阀体10中的气体的压力。
[0049]
气体供给模块100还可以包括进气口连接件c1、出气口连接件c2和压力测量口连接件c3。进气口连接件c1连接至阀体10的进气口h1并且被配置成接收气体并将气体输送至阀体10中。出气口连接件c2连接至阀体10的出气口h2并被配置成将来自阀体10内的气体输送至使用者。压力测量口连接件c3连接至阀体10的压力测量口h3且连接至压力测量装置(未示出)。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