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家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1195发布日期:2022-08-03 04:5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学习家教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教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学习家教机。


背景技术:

2.家教机是一种幼教学习类电子产品,家教机具有4g+wifi双联网,人工+智能全能答疑、学科同步辅导、学习智能诊断,信息查看回复和锁屏界面查看通知功能,电池续航时间长,硬件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64位a53处理器,同时具有16gb的超大闪存,能够存储更多的学习资源。
3.现如今的学习家教机,在孩子使用家教机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寻找支撑点对家教机进行斜角支撑,且支撑不牢固和不能随意调节角度,不方便孩子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学习家教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学习家教机,包括:
6.家教设备,所述家教设备能够用于家教学习作用;
7.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能够对家教设备进行支撑和角度调节,所述驱动机构为两个部分且分别设置在家教设备的底部和防护机构的底部;
8.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能够对家教设备起到保护作用,所述家教设备设置在防护机构的内部。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家教设备包括家教机主体、连接块和第三连接板,所述家教机主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家教机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连接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板、连接座、第二电动推杆和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片之间,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座之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外壳、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连接板,所述外壳的一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外壳另一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第二盖板,所述外壳底部一端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内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外壳底部另一端的中部。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松紧带,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和相邻第二凹槽的上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基座。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2.所述第一凹槽均为方形槽。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4.所述连接块的后部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侧。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6.所述第二凹槽均为长形弧槽。
2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电动推杆推动第三连接板以及家教机主体,进而推动家教机主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在两个固定板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家教机主体呈斜角状,再通过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第二连接板以及外壳,进而推动外壳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在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外壳呈斜角状,被推动的外壳可以进一步推动家教机主体,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家教机主体进行斜角支撑并可以随意调节角度,方便孩子的使用。
29.2、本实用新型中,家教机主体位于外壳的内部,并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遮盖外壳的顶部,对家教机主体进行保护,有效延长家教机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凹槽中可存放练习本,而第二凹槽可以放置练习笔,在孩子使用家教机主体时,便于实时对家教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记录。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习家教机的结构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习家教机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习家教机的俯视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学习家教机的剖视图;
34.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35.图例说明:
36.1、家教设备;2、驱动机构;3、防护机构;4、外壳;5、第一盖板;6、松紧带;7、连接带;8、第二盖板;9、第一电动推杆;10、支撑片;11、基座;12、第一连接杆;13、第一凹槽;14、家教机主体;15、第二凹槽;16、第一连接板;17、连接块;18、第二连接杆;19、第二连接板;20、固定板;21、连接座;22、第三连接板;23、第二电动推杆;24、第三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学习家教机,包括:
39.家教设备1,家教设备1能够用于家教学习作用;
40.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能够对家教设备1进行支撑和角度调节,驱动机构2为两个部分且分别设置在家教设备1的底部和防护机构3的底部;
41.防护机构3,防护机构3能够对家教设备1起到保护作用,家教设备1设置在防护机构3的内部。
42.家教设备1包括家教机主体14、连接块17和第三连接板22,家教机主体14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家教机主体14用于家教学习,家教机主体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连接板22,第二电动推杆23推动第三连接板22以及家教机主体14,进而推动家教机主体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17在两个固定板20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家教机主体14呈斜角状。
43.驱动机构2包括第一电动推杆9、第二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板19、连接座21、第二电动推杆23和第三连接杆24,第一电动推杆9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19之间,第一电动推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8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片10之间,第一电动推杆9在驱动驱动端过程中,第一电动推杆9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杆18在两个支撑片10之间进行转动,第二电动推杆2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24,第三连接杆24的底端转动连接在两个连接座21之间,第二电动推杆23在驱动驱动端过程中,第二电动推杆23可以通过第三连接杆24在两个连接座21之间进行转动。
44.防护机构3包括外壳4、第一盖板5、第二盖板8、第一连接板16,外壳4的一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第一盖板5,外壳4另一端通过两个合页连接有第二盖板8,外壳4底部一端的前后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板16,家教机主体14位于外壳4的内部,并通过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8遮盖外壳4的顶部,对家教机主体14进行保护。
45.第二电动推杆23的驱动端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三连接板22之间,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去驱动端推动第三连接板22以及家教机主体14,连接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4内的底部,第二连接板1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外壳4底部另一端的中部,启动第一电动推杆9推动第二连接板19以及外壳4。
46.第一盖板5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松紧带6,第二盖板8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15,第二连接杆18的顶部和相邻第二凹槽15的上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带7,第一凹槽13中可存放练习本,而第二凹槽15可以放置练习笔,在孩子使用家教机主体14时,便于实时对家教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记录。
47.两个第一连接板16之间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2,通过第一电动推杆9推动第二连接板19以及外壳4,进而推动外壳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12在两个第一连接板16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外壳4呈斜角状,第一连接杆1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基座11。
48.第一凹槽13均为方形槽,便于存放练习本。
49.连接块17的后部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板20之间,固定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外壳4的内侧。
50.第二凹槽15均为长形弧槽,便于放置圆柱状的练习笔。
51.工作原理:打开第一盖板5和第二盖板8,先启动第二电动推杆23去驱动端推动第三连接板22以及家教机主体14,进而推动家教机主体1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17在两个固定板20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家教机主体14呈斜角状,随后启动第一电动推杆9推动第二连接板19以及外壳4,进而推动外壳4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12在两个第一连接板16之间进行转动,使得推起外壳4呈斜角状,被推动的外壳4可以进一步推动家教机主体14,通过第一电动推杆9和第二电动推杆23的配合,可以对家教机主体14进行斜角支撑并可以随意调节角度,方便孩子的使用。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