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铝组合链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68089发布日期:2022-07-30 19:3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铝组合链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链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钢铝组合链轮。


背景技术:

2.链轮是工业上动力传送和驱动的体现,要求强度好,耐磨以及传动变形低等特点,现有的工业驱动链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链轮由钢材加工而成,其刚度和强度较好,能够满足工业驱动的要求,但重量大,造成部分动能消耗在拉动链轮转动上,从而使输出动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种链轮由铝合金加工而成,铝合金的重量轻,但是硬度和强度均不如钢链轮,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通常将链轮的外圈由钢材料制成,强度高;内圈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质量轻,耐腐蚀,组成钢铝组合链轮;
3.链轮在使用过程中轮齿会被磨损,从而使得链轮的齿厚减小,使得链轮的轮齿强度降低,而大型的链轮造价昂贵,大型链轮的轮齿磨损后工作人员一般进行修复,使得大型链轮能够重新使用,降低成本;现存在更换链轮轮齿的方案,对磨损的轮齿进行更换,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在所有的轮齿磨损超过40%后才进行更换,不能在轮齿磨损较小时调节轮齿的齿厚(轮齿顶端与齿根圆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单个轮齿出现剥落或点蚀缺陷,对其更换后,新更换的轮齿与其他轮齿的磨损程度不一致,从而轮齿的齿厚不同,造成链轮传动不稳定,进而造成该方案的局限性。
4.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铝组合链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铝组合链轮,通过将轮齿在滑动槽内滑动,调节轮齿的位置,再与一号固定块将轮齿固定相配合,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在轮齿磨损,露出轮体的长度缩短后,调整轮齿的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轮齿露出轮体的长度恢复至原本的长度;同时本发明更换单个轮齿后能够将轮齿露出轮体的长度调节到与其他的轮齿相同,从而使得本发明在转动时与传动链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和稳定。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铝组合链轮,包括:
7.轮体;
8.轮齿;
9.轮体上的面包括外圈面和外侧面;轮体的外圈面上均匀地设置有滑动槽;轮齿与滑动槽滑动配合;轮齿与滑动槽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轮齿在滑动槽内的位置能够调节。
10.优选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号槽和一号固定块;一号槽的数量与滑动槽的数量相同,一号槽位于滑动槽的一侧且与滑动槽相连通,一号槽贯穿外侧面;一号槽与一号固定块滑动连接;一号固定块靠近滑动槽的一端设置成齿牙状;轮齿靠近一号固定块的一端能够与一号固定块卡合。
11.优选的,固定机构包括一号螺纹槽和一号螺栓;一号螺纹槽的数量与滑动槽的数
量相同,一号螺纹槽设置在轮体的外侧面上且与滑动槽连通,一号螺纹槽与一号螺栓螺纹配合;轮齿靠近螺纹槽的端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二号固定槽;一号螺栓能够进入二号固定槽内。
12.优选的,螺栓位于二号固定槽内的一端不设有螺纹。
13.优选的,轮体内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与滑动槽连通,环形槽内转动连接有环形块;环形块靠近滑动槽的侧面上固连有一号弧形块;一号弧形块靠近滑动槽的端面为弧面;轮齿与一号弧形块的弧面贴合;
14.环形块的内侧壁上设置成内齿轮状;轮体上设置有转动槽;转动槽一端与环形槽连通,另一端贯穿轮体,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靠近环形块的外壁设置成齿轮状且与环形块的内侧壁相啮合。
15.优选的,转动槽的形状为工字形,转动杆远离环形块的一端与转动槽的槽口平齐;转动杆远离环形块的一端设置有二号螺纹槽;二号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二号螺栓;二号螺栓能够与转动槽槽壁接触。
16.优选的,转动杆远离环形块的端面上设置有拨动槽。
17.优选的,转动槽靠近环形块的一端与转动杆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存放润滑剂。
18.优选的,转动杆上固连有一号柔性件;一号柔性件的形状为圆环形,一号柔性件和轮体相互接触端面经过粗糙处理;二号螺栓拧紧时一号柔性件被挤压且与轮体紧密接触。
19.优选的,一号固定块远离轮齿的端面上设置有l形槽;l形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三号螺纹槽;三号螺纹槽贯穿一号固定块,三号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三号螺栓;三号螺栓与轮体接触。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1.1.本发明通过将轮齿在滑动槽内滑动,调节轮齿的位置,再与一号固定块将轮齿固定相配合,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在轮齿磨损,露出轮体的长度缩短后,调整轮齿的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轮齿露出轮体的长度恢复至原本的长度;同时本发明更换单个轮齿后能够将轮齿露出轮体的长度调节到与其他的轮齿相同,从而使得本发明在转动时与传动链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和稳定。
22.2.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使得环形块带动一号弧形块转动,再与一号弧形块推动轮齿相配合,从而达到了同时调整所有的轮齿的位置的目的,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调整轮齿位置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使得所有的轮齿调节的长度相同,防止出现工作人员手动调节,从而调节的长度出现误差的情况,保证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25.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27.图4是本发明转动块的局部剖视图;
28.图5是本发明的一号固定块的局部剖视图;
29.图中:1、轮体;2、轮齿;3、外圈面;4、外侧面;5、滑动槽;6、固定机构;61、一号槽;
62、一号固定块;63、一号螺纹槽;64、一号螺栓;65、二号固定槽;7、环形槽;71、环形块;72、一号弧形块;73、转动槽;74、转动杆;75、二号螺纹槽;76、二号螺栓;77、拨动槽;78、一号柔性件;8、l形槽;81、三号螺纹槽;82、三号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钢铝组合链轮,包括:
32.轮体1;
33.轮齿2;
34.轮体1上的面包括外圈面3和外侧面4;轮体1的外圈面3上均匀地设置有滑动槽5;轮齿2与滑动槽5滑动配合;轮齿2与滑动槽5通过固定机构6进行固定,轮齿2在滑动槽5内的位置能够调节。
35.作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固定机构6包括一号槽61和一号固定块62;一号槽61的数量与滑动槽5的数量相同,一号槽61位于滑动槽5的一侧且与滑动槽5相连通,一号槽61贯穿外侧面4;一号槽61与一号固定块62滑动连接;一号固定块62靠近滑动槽5的一端设置成齿牙状;轮齿2靠近一号固定块62的一端能够与一号固定块62卡合。
36.工作时,链轮在使用过程中轮齿2会被磨损,从而使得链轮的齿厚减小,使得链轮的轮齿2强度降低;现存在更换链轮轮齿2的方案,对磨损的轮齿2进行更换,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能在所有的轮齿2磨损超过40%后才进行更换,不能在轮齿2磨损较小时调节轮齿2的齿厚(轮齿2顶端与齿根圆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单个轮齿2出现剥落或点蚀缺陷,对其更换后,新更换的轮齿2与其他轮齿2的磨损程度不一致,从而轮齿2的齿厚不同,造成链轮传动不稳定;
37.因此工作人员在本发明使用一段时间后,轮齿2的顶端磨损,从而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减小,工作人员在维修保养时将一号固定块62从一号槽61内抽出,从而一号固定块62与轮齿2之间脱离卡合状态;工作人员将轮齿2从滑动槽5内抽出,使得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即齿厚)与原本的长度相同;同时,若拉出轮齿2的长度超过原本轮齿2露出轮体1长度的20%,工作人员使用砂轮或锉刀修整轮齿2的齿弧,使得轮齿2不影响链轮的正常运转;工作人员将轮齿2的位置调整好后将一号固定块62重新塞进一号槽61内,从而一号固定块62与轮齿2重新卡合,一号固定块62将轮齿2卡住并将轮齿2固定;工作人员将所有的轮齿2的位置调整完成,从而完成本发明的保养和维护;在单个轮齿2出现点蚀或剥落等缺陷,必须对单个轮齿2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能够将新更换的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调整到与其他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相同;相比较现有技术整体更换轮齿2的方式,本发明更换新的轮齿2后整体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相同;
38.本发明通过将轮齿2在滑动槽5内滑动,调节轮齿2的位置,再与一号固定块62将轮齿2固定相配合,从而使得本发明能够在轮齿2磨损,露出轮体1的长度缩短后,调整轮齿2的位置,从而使得本发明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恢复至原本的长度;同时本发明更换单个轮齿2后能够将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调节到与其他的轮齿2相同,从而使得本发明在转动时
与传动链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和稳定。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一号固定块62远离轮齿2的端面上设置有l形槽8;l形槽8的槽壁上设置有三号螺纹槽81;三号螺纹槽81贯穿一号固定块62,三号螺纹槽81内螺纹连接有三号螺栓82;三号螺栓82的螺纹端与轮体1接触。
40.工作时,工作人员将三号螺栓82从三号螺纹槽81内拧出,再将手指伸入l形槽8内,拉动一号固定块62,从而一号固定块62从一号槽61内滑出,工作人员能够对轮齿2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将一号固定块62重新塞进一号槽61内,再将三号螺栓82拧进三号螺纹槽81内,从而三号螺栓82与轮体1接触,工作人员继续拧动三号螺栓82,三号螺栓82挤压轮体1,使得三号螺栓82与轮体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三号螺栓82将一号固定块62卡在一号槽61内,使得轮体1转动时,一号固定块62不存在滑出一号槽61的可能,保证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41.作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固定机构6包括一号螺纹槽63和一号螺栓64;一号螺纹槽63的数量与滑动槽5的数量相同,一号螺纹槽63设置在轮体1的外侧面4上且与滑动槽5连通,一号螺纹槽63与一号螺栓64螺纹配合;轮齿2靠近螺纹槽的端面上均匀地设置有二号固定槽65;一号螺栓64能够进入二号固定槽65内。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一号螺栓64位于二号固定槽65内的一端不设有螺纹。
43.工作时,工作人员在维修或保养时拧动一号螺栓64,从而一号螺栓64从一号螺纹槽63和二号固定槽65内脱离;工作人员在一号螺栓64脱离一号螺纹槽63和二号固定槽65后拉动轮齿2,从而轮齿2在滑动槽5内滑动,轮齿2露出轮体1的长度增加,工作人员将轮齿2的位置调整完成并将一号螺纹槽63与轮齿2上相对应的二号固定槽65对准后将一号螺栓64拧进一号螺纹槽63内;工作人员继续拧动一号螺栓64,从而一号螺栓64进入相对应的二号固定槽65内,完成轮齿2的固定;工作人员将所有的轮齿2的位置调整好并进行固定后,从而完成本发明的维护和保养;一号螺栓64位于二号固定槽65内的一端不设有螺纹,从而防止出现在一号螺栓64因本发明过载而造成轮齿2受载过大而使得位于二号固定槽65内的螺纹被磨损,工作人员拧动一号螺栓64时难以拧动的情况,保证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4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轮体1内设置有环形槽7;环形槽7与滑动槽5连通,环形槽7内转动连接有环形块71;环形块71靠近滑动槽5的侧面上固连有一号弧形块72;一号弧形块72靠近滑动槽5的端面为弧面;且轮齿2与一号弧形块72的弧面贴合;
45.环形块71的内侧壁上设置成内齿轮状;轮体1上设置有转动槽73;转动槽73一端与环形槽7连通,另一端贯穿轮体1,转动槽73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4;转动杆74靠近环形块71的外壁设置成齿轮状且与环形块71的内侧壁相啮合。
4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动槽73的形状为工字形,转动杆74远离环形块71的一端与转动槽73的槽口平齐;转动杆74远离环形块71的一端设置有二号螺纹槽75;二号螺纹槽75内螺纹连接有二号螺栓76;二号螺栓76能够与转动槽73槽壁接触。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动杆74远离环形块71的端面上设置有拨动槽77。
4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动槽73靠近环形块71的一端与转动杆74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内存放润滑剂。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转动杆74上固连有一号柔性件78;一号柔性件78的
形状为圆环形,一号柔性件78和轮体1相互接触端面经过粗糙处理;二号螺栓76拧紧时一号柔性件78被挤压且与轮体1紧密接触。
50.工作时,工作人员首先拧动二号螺栓76,从而二号螺栓76与转动槽73的槽壁脱离接触,工作人员再转动转动杆74,从而转动杆74在转动槽73内转动,转动杆74与环形块71啮合的一端带动环形块71转动,进而环形块71上的一号弧形块72在弧面的作用下推动轮齿2在滑动槽5内朝着远离环形块71的方向滑动,使得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环形块71就能够同时调节所有的轮齿2的位置;工作人员在转动转动杆74时将手指伸入拨动槽77内,再转动转动杆74,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转动;工作人员将轮齿2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将二号螺栓76重新拧如二号螺纹槽75内,从而二号螺栓76与转动槽73的槽壁接触,工作人员继续拧动二号螺栓76,转动杆74在转动槽73内朝着远离环形块71的方向滑动,使得一号柔性件78与轮体1接触并挤压一号柔性件78,从而增加了一号柔性件78与轮体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轮齿2挤压一号弧形块72时,转动杆74将环形块71卡住,从而环形块71和一号弧形块72能够支撑轮齿2;转动槽73不位于轮体1的中心,从而轮体1转动时,转动槽73与转动杆74之间的润滑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环形块71的内侧壁接触,使得转动杆74与环形块71之间的齿轮结构得到润滑,从而减小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74的力度,提升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51.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74,使得环形块71带动一号弧形块72转动,再与一号弧形块72推动轮齿2相配合,从而达到了同时调整所有的轮齿2的位置的目的,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调整轮齿2位置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使得所有的轮齿2调节的长度相同,防止出现工作人员手动调节,从而调节的长度出现误差的情况,保证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5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