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86278发布日期:2022-08-03 01:3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汽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离合器技术。


背景技术:

2.湿式双离合器有两个离合器,离合器通过摩擦片进行扭矩传递,一个离合器和变速器的奇数挡输入轴相连,一个离合器和变速器的偶数挡位输入轴相连。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系统驱动,实现离合器变速箱拨叉摘挂挡、离合器切换,从而实现动力无中断输出。但是当变速器处于静态挂挡时,由于湿式双离合器存在拖拽,当离合器拖拽转速较高时,且静态时一般是挂低挡位(如1挡、2挡、r挡),低挡位转动惯量大且此时同步速差较大,为了保证挂挡成功率,需要使用较大的挂挡力。但是较大的挂挡力容易产生挂挡噪声,影响挂挡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挂挡容易产生噪声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系统;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汽车。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具体为:s1:获取所有档位的转动惯量,判断目标档位的转动惯量是否最小,若是,则朝向目标档位挂挡,结束,否则进入s2;s2:令辅助挡位拨叉进入挂挡状态;s3:令辅助挡位进入摘挡状态,使得辅助档位拨叉位于空挡区域;s4:令目标挡位进入挂挡状态,使得目标挡位拨叉移动至在挡位置,直至目标挡位拨叉挂挡完成。
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当目标档位的转动惯量较大时,先令辅助档位拨叉依次从挂挡状态进入摘挡状态,进而使得辅助档位拨叉位于空挡区域,将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降低,然后再向目标档位挂挡,从而使用较小的挂挡力完成挂挡,降低挂挡噪声,从而提升整车舒适性。
6.进一步,当辅助档位拨叉进入所述s2中的挂挡状态时,判断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同步转速差阈值,若是,则进入s3,否则令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
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根据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的变化来判定辅助档位拨叉是否进入摘挡状态,能够令目标档位的同步转速差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辅助档位拨叉进入摘挡状态,选择这一时间点能够保证目标档位离合器转速降低,有利于减小向目标档位挂挡时的噪音。
8.进一步,当辅助档位拨叉处于挂挡状态,且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大于预设的同步
转速差阈值,判断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移动位移,若是,则进入所述s3,否则判断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的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若是则进入s3;否则辅助档位拨叉继续维持挂挡状态。
9.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使得预设的最大移动位移和预设时间来作为进入s3的条件,使得辅助档位拨叉能够在挂挡状态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或者移动足够的路径,进而有效减小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使得目标档位离合器的转速降低。
10.进一步,所述s3进入s4的条件为,判定所述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进入空挡状态的位移阈值,若是,则进入所述s4,否则令所述辅助档位维持摘挡状态。
11.进一步,在所述s4中,当目标档位拨叉的位移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完成挂挡的位移阈值时,目标挡位拨叉挂挡完成。
12.一种基于上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的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一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第二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目标档位判定机构;所述第一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配置为判定辅助档位是否由挂挡状态转入摘挡状态,判定方法为:判断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同步转速差阈值,若是,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若否,则判定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最大移动位移,若是,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若否,则判定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的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否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继续令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所述第二辅助档位判定机构配置为判定目标档位是否需要进入挂挡状态,判定的方式为: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进入空挡状态的第二预设移动位移,若是,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目标档位进入挂挡状态,否则令辅助档位维持摘挡状态;目标档位判定机构配置为判定目标档位是否挂挡完成,当目标挡位拨叉位移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移动位移,则目标档位判定机构判定目标档位挂挡完成。
13.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配置有上述的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系统。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在静态挂低挡位时能够先利用空闲高挡位挂挡,将目标挡位离合器转速降低,再进行低挡位挂挡,从而使用较小的挂挡力完成挂挡,降低挂挡噪声,从而提升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辅助挂挡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电子控制单元;2-第一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3-第二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4-目标档位判定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方法具体为:在实施方法之前通过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奇数轴离合器转速n1,偶数轴离合器转速n2,1挡拨叉位移l1,2挡拨叉位移l2,3挡拨叉位移l3,4挡拨叉位移l4,5挡拨叉位移l5,6挡拨叉位移l6,7挡拨叉位移l7,r挡拨叉位移lr,1挡转动惯量j1,2挡转动惯量j2,3挡转动惯量j3,4挡转动惯量j4,5挡转动惯量j5,6挡转动惯量j6,7挡转动惯量j7,r挡转动惯量jr,1挡挡位速比g1,2挡挡位速比g2,3挡挡位速比g3,4挡挡位速比g4,5挡挡位速比g5,6挡挡位速比g6,7挡挡位速比g7,r挡挡位速比gr,变速器输出轴转速n
out

20.s1:判断目标挡位的转动惯量是否最小,如果是,则向目标档位挂挡,否则执行s2。
21.s2:辅助挡位拨叉进入辅助挡位挂挡状态,此时辅助挡位挂挡状态为1,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辅助挡位拨叉状态控制挂挡力使辅助挡位拨叉开始动作。
22.判定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δn(δn = |nout * gtar
ꢀ‑ꢀ
nact|)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同步转速差阈值δn1,若是则直接进入s3,否则辅助挡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判定辅助挡位拨叉位移l
ass
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大移动位移l
max
,若是则进入s3,否则辅助挡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然后判定辅助挡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的t1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t
max
,若是,则进入s3,否则辅助挡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直至进入s3。
23.s3:系统控制辅助挡位拨叉进入辅助挡位摘挡状态,此时辅助挡位挂挡状态为2,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辅助挡位拨叉状态控制摘挡力使辅助拨叉回到空挡区域;当辅助挡位拨叉位移l
ass
小于或等于预设的空挡位移阈值l
neu
,直接进入s4;若拨叉位移l
ass
大于预设的最大移动位移阈值l
neu
,则回到s3,令辅助档位拨叉继续保持摘挡状态,直至进入s4。
24.s4:目标挡位拨叉进入目标挡位挂挡状态,目标挡位挂挡状态为3,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目标挡位拨叉状态控制挂挡力使目标挡位拨叉移动至在挡位置,当目标挡位拨叉位移l
tar
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在挡位移阈值l
end
,目标挡位挂挡状态变为0,挂挡完成。
25.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系统,基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方法,如图2所示。
26.包括电子控制单元1、第一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2、第二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3和目标档位判定机构4。
27.其中第一辅助档位状态判定机构2配置为判定辅助档位是否由挂挡状态转入摘挡状态,判定方法为:判断目标挡位同步转速差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同步转速差阈值,若是,则电子控制单元1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若否,则判定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大移动位移,若是,则电子控制单元1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若否,则判定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的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若是,电子控制单元1控制辅助档位进入摘挡状态;否则电子控制单元1继续令辅助档位拨叉维持挂挡状态,直至辅助档位拨叉进入摘挡状态。
28.第二辅助档位判定机构3配置为判定目标档位是否需要进入挂挡状态,判定的方式为:辅助挡位拨叉位移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进入空挡状态的预设的空挡位移阈值,若是,则电子控制单元1控制目标档位进入挂挡状态,否则令辅助档位维持摘挡状态。
29.目标档位判定机构4配置为判定目标档位是否挂挡完成,当目标挡位拨叉位移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在挡位移阈值时,则目标档位判定机构判定目标档位挂挡完成。
30.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车体配置有上述湿式双离合器同步器辅助挂挡的控制系统。
31.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