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86514发布日期:2022-08-19 2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圈(2)为至少由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对接拼合形成的分体式拼装结构,且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外球面上分别构建有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均为半圆状结构,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对接拼合形成整圆结构的轴承内圈(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内圈(21)的外球面上开设有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半内圈(21)的两对接端面处的第一弧形凹槽(211),第二半内圈(22)的外球面上开设有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半内圈(22)的两对接端面处的第二弧形凹槽(221),当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对接拼合形成整圆结构的轴承内圈(2)时,第一弧形凹槽(211)和第二弧形凹槽(221)对接拼合形成闭合环形凹槽结构,且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分别构建在第一弧形凹槽(211)和第二弧形凹槽(22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凹槽(211)和第二弧形凹槽(221)的槽深为0.2mm~0.6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在对应的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外球面上的构建面大小被配置为至少覆盖装配到位后的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的接触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均为高分子材料衬垫结构。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出可以对接拼合形成整圆结构轴承内圈(2)的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并分别在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外球面上开设处可以对接形成闭合环形凹槽结构的第一弧形凹槽(211)和第二弧形凹槽(221);s2,在第一半内圈(21)的第一弧形凹槽(211)以及第二半内圈(22)的第二弧形凹槽(221)中分别构建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s3,将外球面上构建有第一自润滑衬垫(3)的第一半内圈(21)先装入到轴承外圈(1)的内孔中,而后将外球面上构建有第二自润滑衬垫(4)的第二半内圈(22)装入到轴承外圈(1)的内孔空缺位置中,使得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对接拼合形成整圆结构的轴承内圈(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预制一体式整圆结构的轴承内圈(2),然后通过线切割加工沿轴承内圈(2)的轴向将轴承内圈(2)进行均匀对半剖分,而后,用高分子材料对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各对接端面进行填补,再经机加工铣平各个对接端面上的高分子材料,进而使得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对接拼合后能够形成整圆结构的轴承内圈(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通过喷涂工艺将高分子材料喷涂于第一半内圈(21)的第一弧形凹槽(211)以及第二
半内圈(22)的第二弧形凹槽(221)中,待高分子材料固化后,对成型于第一弧形凹槽(211)和第二弧形凹槽(221)中的高分子材料进行车削加工以在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外球面上分别形成与轴承外圈(1)的内球面相适配的第一自润滑衬垫(3)和第二自润滑衬垫(4)。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和/或步骤s2中,提供一种用于定位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的定位工装(5),定位工装(5)包括芯轴(51)、端盖(52)和螺栓(53),芯轴(51)的外径与由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拼合形成的轴承内圈(2)的通孔内径相适配,且芯轴(51)的一端形成有抵接端部(511),端盖(52)通过螺栓(53)连接于芯轴(51)上远离抵接端部(511)的另一端,第一半内圈(21)和第二半内圈(22)通过抵接端部(511)和端盖(52)的相互配合进行夹持紧固而抱紧定位在芯轴(51)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更换内圈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及其生产方法,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轴承内圈为至少由第一半内圈和第二半内圈对接拼合形成的分体式拼装结构,且第一半内圈和第二半内圈的外球面上分别构建有第一自润滑衬垫和第二自润滑衬垫。本发明由于第一半内圈和第二半内圈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当自润滑衬垫发生磨损时,无需更换全套轴承或破坏轴承座,只需将第一半内圈和第二半内圈拆卸下来,在第一半内圈和第二半内圈上重新构建对应的第一自润滑衬垫和第二自润滑衬垫即可。如此,便可降低轴承的维修或更换成本,有利于提高该自润滑关节轴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润滑关节轴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自润滑关节轴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昌 洪志鹏 曾春祥 陈朱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8/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