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5930发布日期:2023-01-03 18:5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消防接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


背景技术:

2.消防车上的接口,主要分为内扣式消防接口、卡式消防接口、螺纹式消防接口、异型接口、吸水管接口等,消防接口主要是方便水带、消防车、消防栓、水枪之间的连接,使用方便快速,可以传送水、泡沫和混合液。
3.现有的消防接口连接时通常是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在高压环境下,密封效果比较差,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进而导致水压降低,影响到消防救援,且现有的消防接口无法根据水量的大小智能调节水压,当水流量过小时,易出现喷出高度不足,当水流量过大时,易对接口处产生较大的压力,长时间易降低接口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内部设有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两侧设有承压板,所述承压板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顶部的弧形结构承接有下球体,所述下球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杆,所述十字杆的横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十字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球体,所述上球体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
5.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内部设有半圆形管道,所述半圆形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半圆形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半圆形管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槽块,所述槽块的槽口内部滑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远离槽块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
6.还包括接口本体,所述接口本体内部的一侧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接口本体的内部设有密封组件,所述接口本体的内壁开设有圆槽,所述接口本体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
7.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柱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接口本体的内部,有效的提高密封橡胶圈之间的密封性,且所述接口本体内部的上下结构对称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十字杆的外壁滑动连接在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且所述支撑弹簧远离所述十字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所述空心柱的内部,便于十字杆复位。
9.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的一侧开设有斜槽,且这个斜槽的坡面与所述上球体的顶部滑动连接,且所述挤压块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的内部,另一侧抵接在所述密封橡胶圈的内侧,便于挤压密封橡胶圈的一侧。
10.进一步的,所述圆槽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半圆形管道,便于控制水流量。
11.进一步的,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的内部,且所述连接弹簧远离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接口本体的内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槽块的槽口呈v形,便于槽块的移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摆杆的顶部为锥形结构,便于摆杆带动槽块移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当接口本体的内部经过水流时,此时空心柱两侧的承压板带动推块顺着水流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下球体带动十字杆向上运动,此时挤压块会对密封橡胶圈的内侧进行挤压,使得两个消防接口之间密封橡胶圈会贴合的更加紧凑,从而达到了避免高压环境下密封圈密封不良导致消防接口漏水影响消防救援的效果。
16.2、该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当水量较大时,此时在水流的冲击下摆杆会发生偏移,进一步使得摆杆带动槽块移动,此时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会相互分离,使得接口本体内部的通道空间增大,避免水压过大,当水流量较小时,此时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会向内靠拢,进一步使得接口本体内部的通道空间减小,避免水压过低,从而达到了自动智能调节水压,提高消防接口实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接口本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空心柱结构剖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挤压块结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半圆形管道结构立体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图3中a结构放大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图3中b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接口本体;2、密封橡胶圈;3、密封组件;4、圆槽;5、调节组件;31、空心柱;32、承压板;33、推块;34、下球体;35、十字杆;36、支撑弹簧;37、上球体;38、挤压块;51、半圆形管道;52、滑杆;53、连接弹簧;54、槽块;55、摆杆;56、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该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的实施例如下:
27.请参阅图1-图7,一种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包括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的内部设有空心柱31,空心柱31均匀的固定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有效的提高密封橡胶圈2之间的密封性,且接口本体1内部的上下结构对称设置,空心柱31的两侧设有承压板32,承压板32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有推块33,推块33顶部的弧形结构承接有下球体34,下球体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杆35,十字杆35的外壁滑动连接在空心柱31的内壁,且支撑弹簧36远离十字杆35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空心柱31的内部,便于十字杆35复位,十字杆35的横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6,十字杆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球体37,上球体37的顶部滑
动连接有挤压块38,挤压块38的一侧开设有斜槽,且这个斜槽的坡面与上球体37的顶部滑动连接,且挤压块38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另一侧抵接在密封橡胶圈2的内侧,便于挤压密封橡胶圈2的一侧。
28.还包括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的内部设有半圆形管道51,圆槽4内部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半圆形管道51,便于控制水流量,半圆形管道5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滑杆52,滑杆52远离半圆形管道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53,滑杆5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且连接弹簧53远离滑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半圆形管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槽块54,槽块54的槽口呈v形,便于槽块54的移动,槽块54的槽口内部滑动连接有摆杆55,摆杆55的顶部为锥形结构,便于摆杆55带动槽块54移动,摆杆55远离槽块5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56。
29.还包括接口本体1,接口本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密封橡胶圈2,接口本体1的内部设有密封组件3,接口本体1的内壁开设有圆槽4,接口本体1的内部设有调节组件5。
30.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接口本体1的内部经过水流时,因为空心柱31的两侧设有承压板32,所以此时空心柱31两侧的承压板32会受到挤压,又因为承压板32通过横杆固定连接有推块33,所以此时推块33会顺着水流的方向移动,又因为推块33顶部的弧形结构承接有下球体34,下球体3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杆35,所以此时下球体34会带动十字杆35向上运动,又因为十字杆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球体37,上球体3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挤压块38,所以此时挤压块38会受到上球体37的挤压力,又因为挤压块38的一侧开设有斜槽,且这个斜槽的坡面与上球体37的顶部滑动连接,所以此时挤压块38会移动,又因为且挤压块38的一侧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另一侧抵接在密封橡胶圈2的内侧,所以此时挤压块38会对密封橡胶圈2的内侧进行挤压,此时两个消防接口之间密封橡胶圈2会贴合的更加紧凑,从而达到了避免高压环境下密封圈密封不良导致消防接口漏水影响消防救援的效果。
31.停止供水时,因为支撑弹簧36远离十字杆35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空心柱31的内部,所以此时在支撑弹簧36的作用下十字杆35会复位,进一步使得挤压块38复位,避免挤压块38长时间挤压密封橡胶圈2,影响密封橡胶圈2的使用寿命。
32.当水量较大时,因为摆杆55远离槽块5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杆56,所以此时在水流的冲击下摆杆55会发生偏移,又因为槽块54的槽口内部滑动连接有摆杆55,摆杆55的顶部为锥形结构,所以此时摆杆55可以带动槽块54移动,又因为半圆形管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槽块54,半圆形管道5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滑杆52,滑杆5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所以此时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51会相互分离,进一步使得接口本体1内部的通道空间增大,此时避免高压水流对接口处产生较大的压力,影响接口的使用寿命。
33.当水流量较小时,因为滑杆52远离半圆形管道5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53,连接弹簧53远离滑杆5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接口本体1的内部,所以此时在连接弹簧53的作用下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51会向内靠拢,进一步使得接口本体1内部的通道空间减小,此时避免水压过低,影响出水高度。
34.综上,该基于消防灭火智能调节的消防接口,当接口本体1的内部经过水流时,此时空心柱31两侧的承压板32带动推块33顺着水流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下球体34带动十字杆35向上运动,此时挤压块38会对密封橡胶圈2的内侧进行挤压,使得两个消防接口之间密封橡胶圈2会贴合的更加紧凑,从而达到了避免高压环境下密封圈密封不良导致消防接
口漏水影响消防救援的效果。
35.当水量较大时,此时在水流的冲击下摆杆55会发生偏移,进一步使得摆杆55带动槽块54移动,此时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51会相互分离,使得接口本体1内部的通道空间增大,避免水压过大,当水流量较小时,此时在连接弹簧53的作用下上下两个半圆形管道51会向内靠拢,进一步使得接口本体1内部的通道空间减小,避免水压过低,从而达到了自动智能调节水压,提高消防接口实用性的效果。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