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3532发布日期:2022-12-10 00:0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辊轴。


背景技术:

2.辊轴是机器上能滚动的圆柱形机件的统称。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的辊轴,其包括轴承座11,轴承12,中心轴13,空心轴14,同步带轮15;空心轴14与中心轴13为一个整体零件-辊轴,中心轴13通过轴承12固定支撑在轴承座1上,轴承座1安装在机架上,同步带轮15套装并固定在中心轴13上,可以通过同步带轮15带动辊轴(中心轴13+空心轴14)转动,辊轴可用于传送物料,辊轴也可用于滚涂。图1所示的辊轴具有如下缺点:辊轴更换时需将轴承座1先拆下,再将同步带轮5拆下才可更换辊轴,效率低下;辊轴更换时由于中心轴13与空心轴14为一个整体零件,需整体更换,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辊轴,包括套设在中心轴外周的空心轴和传动轮;中心轴为固定轴,且中心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紧固件安装孔;空心轴、传动轮都与中心轴共轴心,传动轮与空心轴的一端固接,空心轴的另一端、传动轮分别通过轴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5.优选的,所述空心轴远离传动轮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第一沉孔与空心轴共轴心;所述轴承包括安装在第一沉孔中的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与空心轴/中心轴共轴心;中心轴贯穿第一轴承,且第一沉孔的内周壁通过第一轴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中心轴滑动配合,第一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沉孔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一沉孔中还设有第一卡簧,第一卡簧位于第一轴承外侧,第一卡簧套设并固定在中心轴上,第一卡簧与中心轴共轴心,第一卡簧与第一轴承的内圈贴靠,第一卡簧卡的外径小于第一轴承外圈的内径,且第一卡簧将第一轴承卡固在第一沉孔中。
7.优选的,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卡簧的第一环形限位槽,第一环形限位槽与中心轴共轴心,第一卡簧卡固在第一环形限位槽中。
8.优选的,所述传动轮远离空心轴的一端设有第二沉孔,第二沉孔与传动轮共轴心;所述轴承包括安装在第二沉孔中的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与传动轮/中心轴共轴心;中心轴贯穿第二轴承,且第二沉孔的内周壁通过第二轴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中心轴滑动配合,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沉孔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二沉孔中还设有第二卡簧,第二卡簧位于第二轴承外侧,第二卡簧套设并固定在中心轴上,第二卡簧与中心轴共轴心,第二卡簧与第二轴承的内圈贴靠,第二卡簧卡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外圈的内径,且第二卡簧将第二轴承卡固在第二沉孔中。
10.优选的,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卡簧的第二环形限位槽,第二环形限位槽与中心轴共轴心,第二卡簧卡固在第二环形限位槽中。
11.优选的,所述传动轮朝向空心轴的一端设有第三沉孔,第三沉孔与传动轮共轴心;所述轴承包括安装在第三沉孔中的第三轴承,第三轴承与传动轮/中心轴共轴心;中心轴贯穿第三轴承,且第三沉孔的内周壁通过第三轴承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与中心轴滑动配合,第三轴承的外圈与第三沉孔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三沉孔中还设有第三卡簧,第三卡簧位于第三轴承外侧,第三卡簧套设在中心轴外周,第三卡簧固定在第三沉孔的内周壁上,第三卡簧与传动轮共轴心,第三卡簧与第三轴承的外圈贴靠,第三卡簧卡的内径小于第三轴承内圈的外径,且第三卡簧将第三轴承卡固在第三沉孔中。
13.优选的,所述第三沉孔的内周壁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三卡簧的第三环形限位槽,第三环形限位槽与传动轮共轴心,第三卡簧卡固在第三环形限位槽中。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沉孔的开口端还设有端盖,端盖设有供中心轴贯穿的中心孔,端盖套设在中心轴外周,且端盖与空心轴固接。
15.优选的,所述紧固件安装孔与中心轴共轴心,且紧固件安装孔为螺纹孔。
16.优选的,所述传动轮为同步带轮。
17.优选的,所述传动轮通过第一螺栓与空心轴固接,传动轮设有供第一螺栓贯穿的第一通孔,空心轴设有与第一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18.优选的,所述端盖通过第二螺栓与空心轴固接,端盖设有供第二螺栓贯穿的第二通孔,空心轴设有与第二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19.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辊轴,能解决更换辊轴时的效率低下与成本高昂的问题。
20.本发明的辊轴拆换时,可采用整体更换,也可采用局部更换:1)本发明的辊轴与机架采用可快拆的装配结构,仅需将中心轴两端紧固件安装孔中的紧固件取下,即可将辊轴从机架上取下,进而进行辊轴的整体更换,可节约实时间,提高效率;2)本发明的中心轴、空心轴采用可快拆的装配结构,仅需将第一卡簧、第二卡簧从中心轴上取下,即可进行中心轴或空心轴的单独拆换,相对于辊轴的整体更换,只更换中心轴或空心轴的局部更换,可降低成本。
21.本发明辊轴采用分体式的结构,中心轴、空心轴可分别单独制作,可以降低辊轴的制作难度。
22.本发明中心轴可以兼容不同外径的空心轴,可实现统一中心轴,不同空心轴的安装。
23.本发明中的第一卡簧、第二卡簧、第三卡簧,还具有如下作用:1)第一卡簧可将第一轴承卡固在中心轴左端的第一沉孔中,可防止第一轴承在第一沉孔中产生轴向的串动;且第一卡簧卡不阻碍第一轴承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2)第二卡簧可将第二轴承卡固在中心轴右端的第二沉孔中,可防止第二轴承在第二沉孔中产生轴向的串动;且第二卡簧卡不阻碍第二轴承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3)第三卡簧可将第三轴承卡固在传动轮的第三沉孔中,可防止第三轴承在第三沉孔中产生轴向的串动;且第三卡簧卡不阻碍第三轴承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4)且由于第一卡簧卡、第二卡簧卡的限位,可防止空心轴、传动轮相对于中心轴发
生轴向的串动。
24.本发明中的轴承可采用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是一体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不会相对串动脱离,可以相互旋转(固定内圈,外圈可转动;固定外圈,内圈可转动)。
25.本发明辊轴的端盖不与空心轴接触,端盖可随空心轴一起旋转;且端盖可以起到防尘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辊轴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辊轴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辊轴的左端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辊轴的右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8.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如下: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辊轴,包括套设在中心轴2外周的空心轴3和传动轮4,且空心轴3、传动轮4都与中心轴2共轴心;所述中心轴2为固定轴,中心轴2的两端分别设有紧固件安装孔21;紧固件安装孔21与中心轴2共轴心,且紧固件安装孔21为螺纹孔;所述传动轮4为同步带轮,传动轮4通过第一螺栓与空心轴3的一端(空心轴3的右端)固接,传动轮4设有供第一螺栓贯穿的第一通孔,空心轴3的右端面设有与第一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空心轴3的另一端(空心轴3的左端)、传动轮4分别通过轴承与中心轴2转动连接;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包括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具体如下:1)关于第一轴承51:所述空心轴3远离传动轮4的一端(空心轴3的左端)设有第一沉孔31,第一沉孔31与空心轴3共轴心;第一沉孔31中安装有第一轴承51,第一轴承51与空心轴3/中心轴2共轴心;中心轴2贯穿第一轴承51,且第一沉孔31的内周壁通过第一轴承51与中心轴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51的内圈与中心轴2滑动配合,第一轴承51的外圈与第一沉孔31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一沉孔31中还设有第一卡簧61,第一卡簧61位于第一轴承51外侧,第一卡簧61套设并固定在中心轴2上,第一卡簧61与中心轴2共轴心,第一卡簧61与第一轴承51的内圈贴靠,第一卡簧61卡的外径小于第一轴承51外圈的内径,且第一卡簧61将第一轴承51卡固在第一沉孔31中;具体的,所述中心轴2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卡簧61的第一环形限位槽,第一环形限位槽与中心轴2共轴心,第一卡簧61卡固在第一环形限位槽中;所述第一沉孔31的开口端还设有端盖7,端盖7设有供中心轴2贯穿的中心孔,端盖7套设在中心轴2外周,且端盖7通过第二螺栓与空心轴3固接,端盖7设有供第二螺栓贯穿的第二通孔,空心轴3的左端面设有与第二螺栓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孔;
2)关于第二轴承52:所述传动轮4远离空心轴3的一端(传动轮4的右端)设有第二沉孔41,第二沉孔41与传动轮4共轴心;第二沉孔41中安装有第二轴承52,第二轴承52与传动轮4/中心轴2共轴心;中心轴2贯穿第二轴承52,且第二沉孔41的内周壁通过第二轴承52与中心轴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2的内圈与中心轴2滑动配合,第二轴承52的外圈与第二沉孔41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二沉孔41中还设有第二卡簧62,第二卡簧62位于第二轴承52外侧,第二卡簧62套设并固定在中心轴2上,第二卡簧62与中心轴2共轴心,第二卡簧62与第二轴承52的内圈贴靠,第二卡簧62卡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52外圈的内径,且第二卡簧62将第二轴承52卡固在第二沉孔41中;具体的,所述中心轴2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二卡簧62的第二环形限位槽,第二环形限位槽与中心轴2共轴心,第二卡簧62卡固在第二环形限位槽中;3)关于第三轴承53:所述传动轮4朝向空心轴3的一端(传动轮4的左端)设有第三沉孔42,第三沉孔42与传动轮4共轴心;第三沉孔42中安装有第三轴承53,第三轴承53与传动轮4/中心轴2共轴心;中心轴2贯穿第三轴承53,且第三沉孔42的内周壁通过第三轴承53与中心轴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轴承53的内圈与中心轴2滑动配合,第三轴承53的外圈与第三沉孔42的内周壁滑动配合;第三沉孔42中还设有第三卡簧63,第三卡簧63位于第三轴承53外侧,第三卡簧63套设在中心轴2外周,第三卡簧63固定在第三沉孔42的内周壁上,第三卡簧63与传动轮4共轴心,第三卡簧63与第三轴承53的外圈贴靠,第三卡簧63卡的内径小于第三轴承53内圈的外径,且第三卡簧63将第三轴承53卡固在第三沉孔42中;具体的,所述第三沉孔42的内周壁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三卡簧63的第三环形限位槽,第三环形限位槽与传动轮4共轴心,第三卡簧63卡固在第三环形限位槽中。
29.本发明辊轴的装配过程如下:1)将第三轴承53安装在传动轮4的第三沉孔42中(第三轴承53的外圈与第三沉孔42的内周壁滑动配合,方便第三轴承53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第三轴承53与传动轮4共轴心,且第三轴承53的外圈与第三沉孔42的台阶面相抵,第三轴承53的内圈不与第三沉孔42的台阶面接触(第三沉孔42不阻碍第三轴承53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此时,第三沉孔42内周壁的第三环形限位槽位于第三轴承53的左侧;然后采用卡簧钳将第三卡簧63安装在第三沉孔42内周壁的第三环形限位槽中;此时,第三卡簧63卡固在第三环形限位槽中,且第三卡簧63与第三轴承53的外圈贴靠,第三卡簧63将第三轴承53卡固在传动轮4的第三沉孔42中,可防止第三轴承53在第三沉孔42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而第三卡簧63卡不与第三轴承53的内圈接触(第三卡簧63卡的内径小于第三轴承53内圈的外径),故第三卡簧63卡不阻碍第三轴承53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2)然后通过第一螺栓将传动轮4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的右端面上(第一螺栓贯穿传动轮4的第一通孔并锁入空心轴3右端面的第一螺纹孔中),且使传动轮4的第三沉孔42朝向空心轴3,使传动轮4的第二沉孔41与空心轴3相背;3)然后将第二轴承52安装在传动轮4的第二沉孔41中(第二轴承52的外圈与第二沉孔41的内周壁滑动配合,方便第二轴承52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第二轴承52与传动轮4共
轴心,且第二轴承52的外圈与第二沉孔41的台阶面相抵,第二轴承52的内圈不与第二沉孔41的台阶面接触(第二沉孔41不阻碍第二轴承52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并将第一轴承51安装在空心轴3左端的第一沉孔31中(第一轴承51的外圈与第一沉孔31的内周壁滑动配合,方便第一轴承51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第一轴承51与空心轴3共轴心,且第一轴承51的外圈与第一沉孔31的台阶面相抵,第一轴承51的内圈不与第一沉孔31的台阶面接触(第一沉孔31不阻碍第一轴承51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4)然后将中心轴2贯穿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的内圈(中心轴2也贯穿了空心轴3和传动轮4),并使中心轴2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限位槽处于第一轴承51的左侧,使中心轴2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限位槽处于第二轴承52的右侧;然后采用卡簧钳将第一卡簧61安装在第一环形限位槽中,并采用卡簧钳将第二卡簧62安装在第二环形限位槽中;此时:第一卡簧61卡固在第一环形限位槽中,且第一卡簧61与第一轴承51的内圈贴靠,第一轴承51的外圈与第一沉孔31的台阶面相抵,第一卡簧61将第一轴承51卡固在中心轴2左端的第一沉孔31中,可防止第一轴承51在第一沉孔31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而第一卡簧61卡不与第一轴承51的外圈接触(第一卡簧61卡的外径小于第一轴承51外圈的内径),故第一卡簧61卡不阻碍第一轴承51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第二卡簧62卡固在第二环形限位槽中,且第二卡簧62与第二轴承52的内圈贴靠,第二轴承52的外圈与第二沉孔41的台阶面相抵,第二卡簧62将第二轴承52卡固在中心轴2右端的第二沉孔41中,可防止第二轴承52在第二沉孔41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而第二卡簧62卡不与第二轴承52的外圈接触(第二卡簧62卡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52外圈的内径),故第二卡簧62卡不阻碍第二轴承52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空心轴3、传动轮4不与中心轴2接触,且空心轴3、传动轮4可相对于中心轴2同步转动(以中心轴2为转动轴心);且由于第一卡簧61卡、第二卡簧62卡的限位,可防止空心轴3、传动轮4相对于中心轴2发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5)然后将端盖7套装在中心轴2的左端(中心轴2贯穿端盖7的中心孔),并通过第二螺栓将端盖7固定安装在空心轴3的左端面上(第二螺栓贯穿端盖7的第二通孔并锁入空心轴3左端面的第二螺纹孔中);此时,端盖7与中心轴2共轴心,且端盖7不与中心轴2接触,端盖7可随空心轴3同步转动;端盖7可以起到防尘保护作用。
30.本发明辊轴的使用方法如下:通过紧固件(如螺栓)将装配完成的辊轴安装在机架上,中心轴2两端的紧固件安装孔21分别配置一个紧固件,将中心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机架上(同步带轮上预先套装了同步带);可以通过同步带轮带动空心轴3转动(中心轴2不转动),空心轴3可用于传送物料,空心轴3也可用于滚涂。
31.辊轴使用过程中(即空心轴3转动过程中):第一卡簧61可防止第一轴承51在第一沉孔31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且第一卡簧61卡不阻碍第一轴承51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第二卡簧62可防止第二轴承52在第二沉孔41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且第二卡簧62卡不阻碍第二轴承52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第三卡簧63可防止第三轴承53在第三沉孔42中产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且第
三卡簧63卡不阻碍第三轴承53的内圈、外圈的相对转动;且由于第一卡簧61卡、第二卡簧62卡的限位,可防止空心轴3、传动轮4相对于中心轴2发生轴向(左右方向)的串动。
32.本发明辊轴的更换方法如下:将中心轴2两端紧固件安装孔21中的紧固件取下,使中心轴2的两端与机架解锁,然后将辊轴从机架上取下(取下过程中需将同步带轮与同步带脱离);然后进行辊轴的整体更换或局部更换;整体更换为:将新的辊轴(本发明的辊轴结构)安装在机架上;局部更换为:将第一卡簧61、第二卡簧62从中心轴2上取下,然后将中心轴2从空心轴3和传动轮4中抽出(中心轴2也从第一轴承51、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中抽出),然后进行中心轴2或空心轴3的单独更换,并重新将辊轴装配好,然后将重新装配好的辊轴(本发明的辊轴结构)安装在机架上。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