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1875发布日期:2023-03-17 22:24阅读:21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一种技术,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当马达轴正转时,通过差动齿圈将贮存于收集容器的润滑油扬起(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38383号公报)。
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83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以往的结构中,当马达轴反转时无法将润滑油扬起。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无论马达轴朝哪边旋转都能将流体扬起并贮存于贮存部的技术。
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例示性的驱动装置具备马达部、减速装置、差动装置、贮存部及齿轮外壳。所述马达部具有马达轴。所述马达轴能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减速装置与所述马达轴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部分连接。所述差动装置与所述减速装置连接。所述贮存部能贮存流体。所述齿轮外壳对所述减速装置、所述差动装置及所述贮存部进行收纳。所述减速装置具有副轴齿轮。所述副轴齿轮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差动装置具有齿圈。所述齿圈能以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副轴齿轮反向地旋转。所述齿轮外壳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所述第一曲面比所述第三轴线靠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第二曲面比所述第二轴线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所述第一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齿圈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第二曲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与所述副轴齿轮的径向外端部相对,且沿周向延伸。所述贮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曲面及所述第二曲面重叠。
7.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的驱动装置,能够提供无论马达轴朝哪边旋转都能将流体扬起并贮存于贮存部的技术。
附图说明
8.图1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从z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装设有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是示出齿轮外壳的+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5是示出齿轮外壳的-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6是第二外壳筒部及齿轮盖部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齿轮外壳的+y方向侧的另一结构示例的概念图。(符号说明)100驱动装置;200电池;300车辆;1马达轴;11转子轴;111轴贯通孔;12齿轮轴;121流入口;13轴壁部;2马达部;21转子;211转子芯部;2111转子贯通孔;212磁体;22定子;221定子芯部;222线圈部;2221线圈端;3齿轮部;31减速装置;311小齿轮;312副轴齿轮;313驱动齿轮;314中间轴;32差动装置;321齿圈;4外壳;41第一外壳筒部;42侧板部;4201侧板贯通孔;4202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1第一马达轴承保持件;4211第一马达轴承;422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1第一齿轮轴承;423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1第一中间轴承;424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1第一驱动轴承;43外壳盖部;43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件;4311第二马达轴承;4312开口部;44罩构件;45第二外壳筒部;46齿轮盖部;460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1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1第二齿轮轴承;462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1第二中间轴承;463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1第二驱动轴承;47马达外壳;48齿轮外壳;481第一曲面;482第二曲面;4821第一面;4822第二面;4823第一凹面;4824第二凹面;483第一内表面;484第二内表面;485台阶;5贮存部;51第一贮存部;52第二贮存部;6流体供给流路部;61第一供给流路部;62第二供给流路部;63第三供给流路部;64第四供给流路部;65第五供给流路部;66第六供给流路部;7引导部;71第一引导部;72第二引导部;8流体循环部;81配管部;82泵;83热交换器;84流体贮存器;f流体;p流体池;ds驱动轴;ds1第一驱动轴;ds2第二驱动轴;j1第一轴线;j2第二轴线;j3第三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0.在以下说明中,基于驱动装置100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300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来规定重力方向进行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一例,表示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z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一侧”的一例,表示上方(朝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铅垂上方)。-z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表示下方(与重力方向相同的朝向的铅垂下方)。
11.此外,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其表示供驱动装置100装设的车辆300的前后方向。另外,x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例。+x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的一例,表示车辆300的前方和后方中的一者。-x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表示车辆300的前方和后方中的另一者。
12.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后方的情况下,+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左方,-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右方。但是,在+x方向为车辆300的前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是,+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右方,-y方向表示车辆300的左方。即,无论x轴方向如何,仅记为+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一侧,-y方向为车辆300的左右方向的
另一侧。+y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一例。-y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此外,根据驱动装置100相对于车辆300的装设方法,也可以是,x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y轴方向为车辆300的前后方向。以下,y轴方向例如与马达部2的第一轴线j1等平行。
1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第一轴线j1至第三轴线j3等规定的轴线正交的方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规定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径向中靠近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离开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
14.而且,本说明书中,在方位、线和面中的任一个与其他任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伸到任意处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而且,“垂直”不仅包括两者彼此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也就是说,“平行”和“垂直”分别包括在两者的位置关系中存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15.而且,在本说明书中,“环状”除了包括在以第一轴线j1至第三轴线j3等规定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内无切缝而连续地连在一起的形状以外,还包括在以规定轴线为中心的整个区域的一部分中具有一个以上的切缝的形状。而且,还包括以规定轴线为中心在与规定轴线交叉的曲面中描绘封闭曲线的形状。
16.另外,这些仅仅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非旨在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和名称等。
17.<1.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从x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从z轴方向观察的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装设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图1从+x方向朝向-x方向观察驱动装置100。图2从+z方向朝向-z方向观察驱动装置100。图1和图2只是概念图,各部分的配置及尺寸不一定严格地与实际的驱动装置100相同。图3概念性地图示了车辆300。
1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100装设于至少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300。车辆300例如是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或电动汽车(ev)。车辆300具有驱动装置100。在图3中,驱动装置100驱动车辆300的前轮。但不限于图3的示例,驱动装置100只要驱动至少任一个车轮即可。此外,车辆300还具有电池200。电池200储存用于向驱动装置100供给的电力。
19.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100具有马达部2、齿轮部3、外壳4、贮存部5、流体供给流路部6、引导部7(参照下述图4至图7)及流体循环部8。
20.<1-1.马达部2>马达部2是直流无刷马达。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包括马达部2。马达部2是驱动装置100的驱动源,通过从逆变器(省略图示)供给的电力驱动。马达部2是转子21能旋转地配置于定子22的径向内侧的内转子型。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部2具有马达轴1、转子21和定子22。
21.<1-1-1.马达轴1>马达轴1能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j1为中心旋转。如上所述,马达部2具有马达轴1,驱动装置100具备马达部2。马达轴1呈沿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流体f在马达轴1的内侧流动。驱动装置100还包括上述流体f。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f是对齿轮部3及驱动
装置100的各轴承等进行润滑的润滑液,例如是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箱用润滑油)。此外,流体f也用作对马达部2等进行冷却的制冷剂。
22.马达轴1具有转子轴11及齿轮轴12。转子轴11保持转子21。齿轮轴12与转子轴11的+y方向侧的端部连接。转子轴11及齿轮轴12呈沿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沿第一轴线j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者花键嵌合。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阳螺纹及阴螺纹的螺纹耦合结构来连接,也可以通过压入及焊接等固定方法来接合。在采用压入、焊接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凹部和凸部组合的锯齿结构(serration)。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可靠地将旋转从转子轴11传递至齿轮轴12。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马达轴1也可以是单一的构件。
23.马达轴1具有轴贯通孔111。轴贯通孔111配置于转子轴11,沿径向贯穿筒状的转子轴11。轴贯通孔111的数量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当马达轴1旋转时,其内部的流体f因离心力而穿过轴贯通孔111并流出至转子轴11的外部。另外,上述的例示不排除省略轴贯通孔111及转子贯通孔2111的结构。
24.此外,马达轴1还具有流入口121。流入口121是马达轴1的+y方向侧的端部处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齿轮轴12的+y方向侧的端部处的开口。流入口121与流体供给流路部6相连。流体f经由流入口121从流体供给流路部6流入马达轴1的内部。
25.此外,马达轴1还具有轴壁部13。轴壁部13在转子轴11的-y方向侧配置于其内部,并沿径向扩展。此外,轴壁部13配置于比轴贯通孔111靠-y方向处。轴壁部13将转子轴11的-y方向侧的端部的开口封堵。轴壁部13的径向外端部与转子轴11的内侧面连接。轴壁部13可以与转子轴11一体,也可以与转子轴11分体。
26.<1-1-2.转子21>转子21能与马达轴1一起旋转。驱动装置100具备转子21。转子21固定于马达轴1,能以第一轴线j1为中心旋转。通过电力从逆变器供给至定子22,转子21旋转。转子21具有转子芯部211和磁体212。转子芯部211是磁性体,例如是将薄板状的电磁钢板沿y轴方向层叠而形成的。转子芯部211固定于转子轴11的径向外侧面。在转子芯部211处固定有多个磁体212。多个磁体212使磁极交替地沿着周向排列。
27.此外,转子芯部211具有转子贯通孔2111。转子贯通孔2111沿y轴方向贯穿转子芯部211,并与轴贯通孔111相连。转子贯通孔2111用作也作为制冷剂发挥作用的流体f的流通路径。当转子21旋转时,在马达轴1的内部流通的流体f能经由轴贯通孔111流入转子贯通孔2111。此外,流入转子贯通孔2111的流体f能从转子贯通孔2111的y轴方向两端部流出到外部。流出的流体f飞向定子22,例如对下述线圈部222(尤其是线圈端2221)等进行冷却。此外,流出的流体f朝向将马达轴1支承为能旋转的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二马达轴承4311等飞出,对其进行润滑并进行冷却。
28.<1-1-3.定子22>定子22配置在比转子21靠径向外侧处。驱动装置100具备定子22。定子22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相对。定子22具有定子芯部221和线圈部222。定子22保持于下述第一外壳筒部41。定子芯部221具有从环状的轭部(省略图示)的内侧面往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磁极齿(省略图示)。线圈部222是通过经由绝缘体(省略图示)将导线卷绕于磁极齿而形成的。线圈部222具有从定子芯部221的y轴方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2221。
29.<1-2.齿轮部3>接着,齿轮部3与马达轴1的+y方向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齿轮轴12连接。齿轮部3是将马达部2的动力传递至下述驱动轴ds的动力传递装置。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31和差动装置32。
30.<1-2-1.减速装置31>减速装置31与马达轴1的+y方向侧的部分连接。驱动装置100具备减速装置31。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速装置31与齿轮轴12连接。减速装置31使马达部2的转速减小,并且使从马达部2输出的扭矩根据其减速比而增大。减速装置31将从马达部2输出的扭矩传递至差动装置32。减速装置31具有小齿轮311、副轴齿轮312、驱动齿轮313及中间轴314。
31.小齿轮311在马达轴1的+y方向侧固定于马达轴1的径向外侧面。齿轮部3具有小齿轮311。例如,小齿轮311配置于齿轮轴12的径向外侧面。小齿轮311可以与齿轮轴12一体,也可以与齿轮轴12分体且牢固地固定于齿轮轴12的径向外侧面。小齿轮311能与马达轴1一起以第一轴线j1为中心旋转。
32.中间轴314沿第二轴线j2延伸,能以第二轴线j2为中心旋转。另外,第二轴线j2沿y轴方向延伸。齿轮部3具有中间轴314。中间轴314的两端被第一中间轴承4231和第二中间轴承4621支承成能以第二轴线j2为中心旋转。
33.副轴齿轮312能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j2为中心旋转。如上所述,减速装置31具有副轴齿轮312。副轴齿轮312固定于中间轴314的径向外侧面,并与小齿轮311啮合。驱动齿轮313固定于中间轴314的径向外侧面。齿轮部3具有副轴齿轮312及驱动齿轮313。驱动齿轮313配置为比第二齿轮靠-y方向,并与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啮合。副轴齿轮312及驱动齿轮313分别可以与中间轴314一体,也可以与中间轴314分体并牢固地固定于中间轴314的径向外侧面。副轴齿轮312及驱动齿轮313能与中间轴314一起以第二轴线j2为中心旋转。
34.马达轴1的扭矩从小齿轮311传递至副轴齿轮312。并且,传递至副轴齿轮312的扭矩经由中间轴314传递至驱动齿轮313。而且,扭矩从驱动齿轮313传递至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
35.<1-2-2.差动装置32>差动装置32与减速装置31连接。驱动装置100具备差动装置32。差动装置32安装于驱动轴ds,将从减速装置31传递的扭矩传递至驱动轴ds。差动装置32具有齿圈321。齿圈321能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三轴线j3为中心与副轴齿轮312反向地旋转。齿圈321与驱动齿轮313啮合。齿圈321的扭矩输出至驱动轴ds。
36.齿圈321比副轴齿轮312靠-y方向地配置。在y轴方向上,以比副轴齿轮312靠马达部2侧的-y方向的方式配置齿圈321,由此,能将齿轮盖部46的在y轴方向上与齿圈321重叠的部分配置得更靠马达部2侧(参照图1和图2)。因此,能进一步将收纳齿轮部3的下述齿轮外壳48配置得紧凑。因此,能够有助于驱动装置100的小型化。
37.驱动轴ds具有第一驱动轴ds1和第二驱动轴ds2。第一驱动轴ds1安装于差动装置32的-y方向。第二驱动轴ds2安装于差动装置32的+y方向。差动装置32例如在车辆300转弯时一边吸收y轴方向两侧的驱动轴ds1、ds2的转速差,一边将扭矩传递至y轴方向两侧的驱动轴ds1、ds2。
38.<1-3.外壳4>
外壳4收纳马达部2。详细而言,外壳4收纳马达轴1、转子21、定子22及齿轮部3等。外壳4具有第一外壳筒部41、侧板部42、外壳盖部43、罩构件44、第二外壳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另外,第一外壳筒部41、侧板部42、外壳盖部43、罩构件44、第二外壳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例如使用导电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铁、铝、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为了抑制接触部分处的不同种类金属接触腐蚀,优选上述构件使用同一材料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例示,上述构件既可以使用除了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也可以上述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
39.此外,外壳4还具有马达外壳47及齿轮外壳48。这些在下文进行说明。
40.<1-3-1.第一外壳筒部41>第一外壳筒部41呈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在第一外壳筒部41的内侧配置有马达部2、下述流体贮存器84等。此外,在第一外壳筒部41的内侧面固定有定子芯部221。
41.<1-3-2.侧板部42>侧板部42覆盖第一外壳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并且覆盖第二外壳筒部45的-y方向侧的端部。侧板部42沿与第一轴线j1交叉的方向扩展,对第一外壳筒部41和第二外壳筒部45进行划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筒部41和侧板部42是一体的。由此,能提高其刚性。但不限于上述例示,两者也可以是分体的。
42.侧板部42具有侧板贯通孔4201及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侧板贯通孔4201及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沿着y轴方向贯穿侧板部42。侧板贯通孔4201的中央与第一轴线j1一致。在侧板贯通孔4201中插通有马达轴1。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的中央与第三轴线j3一致。在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中插通有第一驱动轴ds1。在第一驱动轴ds1与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的间隙处配置有将两者之间密封的油密封件(未图示)。
43.此外,侧板部42还具有第一马达轴承保持件421、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及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第一马达轴承保持件421配置于侧板贯通孔4201的内侧面的-y方向侧,并对第一马达轴承4211进行保持。第一马达轴承4211将转子轴11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配置于侧板贯通孔4201的内侧面的+y方向侧,并对第一齿轮轴承4221进行保持。第一齿轮轴承4221将齿轮轴12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配置于侧板部42的+y方向侧的端面,并对第一中间轴承4231进行保持。第一中间轴承4231将中间轴314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配置于第一驱动轴贯通孔4202的内侧面,并对第一驱动轴承4241进行保持。第一驱动轴承4241将第一驱动轴ds1支承为能旋转。
44.<1-3-3.外壳盖部43>外壳盖部43沿着与第一轴线j1交叉的方向扩展,并覆盖第一外壳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外壳盖部43向第一外壳筒部41的固定例如能举出由螺钉实现的固定,但不限于此,还能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将外壳盖部43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外壳筒部41的方法。由此,外壳盖部43能与第一外壳筒部41的-y方向侧的端部紧贴。另外,所谓紧贴,是指具有以下程度的密封性:构件内部的流体f不会漏出到外部,并且外部的水、尘埃、灰尘等异物不会侵入。关于紧贴,下述相同。
45.此外,外壳盖部43具有第二马达轴承保持件43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件431对第二马达轴承4311进行保持。第二马达轴承4311将转子轴11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
第二马达轴承保持件431具有供转子轴11插通的开口部4312。开口部4312沿y轴方向贯穿外壳盖部43,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将第一轴线j1包围。
46.<1-3-4.罩构件44>罩构件44配置于外壳盖部43的-y方向侧的端面,将开口部4312及马达轴1的-y方向侧的端部覆盖。罩构件44向外壳盖部43的安装例如可举出螺纹紧固,但不限于此,可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将罩构件44牢固地固定于外壳盖部43的方法。能在由罩构件44及外壳盖部43包围的空间中收纳对转子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器(例如解析器)等。此外,也可以在该空间中配置将马达轴1和外壳4电连接的除电装置。
47.<1-3-5.第二外壳筒部45>第二外壳筒部45呈包围齿轮部3的筒状,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外壳筒部45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侧板部42连接,并被侧板部42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筒部45能拆装地安装于侧板部42的+y方向侧的端部。此外,第二外壳筒部45向侧板部42的安装例如能举出由螺钉实现的固定,但不限于此,也能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将第二外壳筒部45牢固地固定于侧板部42的方法。由此,第二外壳筒部45与侧板部42的+y方向侧的端部紧贴。
48.<1-3-6.齿轮盖部46>齿轮盖部46比副轴齿轮312靠+y方向地配置,并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扩展。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是一体的。但不限于上述例示,两者也可以是分体的。
49.齿轮盖部46具有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沿y轴方向贯穿齿轮盖部46。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的中央与第三轴线j3一致。在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中插通有第二驱动轴ds2。在第二驱动轴ds2与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的间隙处配置有油密封件(未图示)。
50.此外,齿轮盖部46还具有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及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和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配置于齿轮盖部46的-y方向侧的端面。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对第二齿轮轴承4611进行保持。第二齿轮轴承4611将齿轮轴12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对第二中间轴承4621进行保持。第二中间轴承4621将中间轴314的+y方向侧的端部支承为能旋转。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配置于第二驱动轴贯通孔460的内侧面,并对第二驱动轴承4631进行保持。第二驱动轴承4631将第二驱动轴ds2支承为能旋转。
51.<1-3-7.马达外壳47>马达外壳47收纳马达部2。详细而言,马达外壳47收纳转子轴11、转子21和定子22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外壳47由第一外壳筒部41、侧板部42和外壳盖部43构成。
52.<1-3-8.齿轮外壳48>接着,参照图1至图2及图4至图6,对齿轮外壳48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齿轮外壳48的+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5是示出齿轮外壳48的-y方向侧的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图6是第二外壳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和图6中,从-y方向朝+y方向观察齿轮外壳48。另一方面,图5中,从+y方向朝-y方向观察齿轮外壳48。因此,注意,图5的+x方向及-x方向分别与图4和图6的+x方向及-x方向是反向的。
53.齿轮外壳48收纳齿轮轴12和齿轮部3。尤其,齿轮外壳48收纳减速装置31、差动装
置32、贮存部5。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有齿轮外壳48。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外壳48由侧板部42、第二外壳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构成。即,齿轮外壳48具有侧板部42及第二外壳筒部45。此外,齿轮外壳48具有齿轮盖部46。
54.此外,齿轮外壳48具有第一齿轮轴承4221、第二齿轮轴承4611、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及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第一齿轮轴承4221和第二齿轮轴承4611分别经由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及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将齿轮轴12支承为能旋转。
55.此外,齿轮外壳48具有第一中间轴承4231、第二中间轴承4621、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及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和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分别经由第一中间轴承4231及第二中间轴承4621将中间轴314支承为能旋转。
56.此外,齿轮外壳48具有第一驱动轴承4241及第二驱动轴承4631。齿轮外壳48具有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经由第一驱动轴承4241将第一驱动轴ds1支承为能旋转。此外,齿轮外壳48具有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经由第二驱动轴承4631将第二驱动轴ds2支承为能旋转。另外,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是本发明的“轴承保持件”的一例。第二驱动轴承4631是本发明的“轴承”的一例。
57.另外,以下,有时将第一齿轮轴承4221、第一中间轴承4231、第一驱动轴承4241、第二齿轮轴承4611、第二中间轴承4621及第二驱动轴承4631统称为“轴承4221、4231、4241、4611、4621、4631”。另外,有时将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及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统称为“轴承保持件422、423、424、461、462、463”。
58.在齿轮外壳48内的下部配置有供流体f积存的流体池p。齿轮部3的一部分(例如副轴齿轮312和齿圈321)浸于流体池p。积存于流体池p的流体f通过齿轮部3的动作而被扬起,并供给至齿轮外壳48的内部。例如,流体f在马达轴1朝周向一侧旋转时由齿圈321的齿面扬起,在马达轴1朝周向另一侧旋转时由副轴齿轮312的齿面扬起。被扬起的流体f的一部分供给至齿轮外壳48内的减速装置31和差动装置32的各齿轮和各轴承,并用于润滑。此外,被扬起的流体f的另一部分贮存到贮存部5,供给至马达轴1的内部,并供给至马达部2的转子21和定子22、齿轮外壳48内的各轴承,用于其冷却和润滑。
59.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曲面481和第二曲面482。
60.第一曲面481比第三轴线j3靠x轴方向的一侧(例如+x方向)地配置。另外,如上所述,x轴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如上所述,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包括第一曲面481。第一曲面48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齿圈321的径向外端部在径向上相对,且沿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曲面481是第二外壳筒部45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例如+x方向侧的面),且沿y轴方向扩展。例如,第一曲面481与齿圈321相比从-z方向侧朝+z方向侧沿着齿圈321的径向外侧面(即齿面)在周向上延伸。
61.第二曲面482比第二轴线j2靠+x方向地配置。如上所述,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包括第二曲面482。第二曲面482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副轴齿轮312的径向外端部在径向上相对,且沿周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曲面482配置于齿轮盖部46。第二曲面482的至少一部分比副轴齿轮312靠+x方向地配置。例如,第二曲面482从副轴齿轮312的-z方向侧朝+z方向侧延伸。
62.贮存部5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曲面481及第二曲面482重叠。例如,贮存部5
的-y方向侧的部分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曲面481重叠。贮存部5的+y方向侧的部分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二曲面482重叠。如此一来,马达轴1在朝周向一侧(例如从+y方向观察-y方向时逆时针)旋转时,积存于齿轮外壳48的流体f被与马达轴1朝相同方向旋转的齿圈321的齿顶扬起,能够被向第一曲面481引导并朝贮存部5移动。另一方面,马达轴1在朝周向另一侧(例如从+y方向观察-y方向时顺时针)旋转时,积存于齿轮外壳48的流体f被与马达轴1朝相反方向旋转的副轴齿轮312的齿顶扬起,能够被向第二曲面482引导并朝贮存部5移动。此外,第一曲面481及第二曲面482是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因此,可以不在齿轮外壳48内配置用于对流体f进行引导的肋等。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无论马达轴1朝哪边旋转都将积存于齿轮外壳48的流体f扬起并贮存于贮存部5。
63.此外,第二曲面482包括第一面4821及第二面4822。
64.第一面4821沿着副轴齿轮312的径向外端部在周向上延伸。如上所述,第二曲面482包括第一面4821。例如,第一面4821与副轴齿轮312相比从-z方向侧朝+z方向侧沿着副轴齿轮312的径向外侧面(即齿面)在周向上延伸。第一面4821配置于齿轮盖部46,并沿y轴方向扩展。第一面4821在以第二轴线j2为基准的径向上与副轴齿轮312相对,并沿y轴方向扩展。
65.第二面4822从第一面4821的+z方向侧的端部朝+z方向延伸。如上所述,第二曲面482包括第二面4822。第二面4822配置于齿轮盖部46,并至少沿y轴方向扩展。第二曲面482的+z方向侧的端部比贮存部5靠+z方向地配置。例如,第二面4822与下述第二贮存部52相比从-z方向侧朝+z方向侧至少沿z轴方向延伸。如此一来,能够通过第二曲面482将因副轴齿轮312的扬起而朝+z方向移动的流体f恰当地引导至贮存部5。
66.优选第二面4822包括朝+x方向凹陷的第一凹面482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面4823的内侧面是第二面4822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一凹面4823的配置将第二面4822进一步配置在第三轴线j3的附近。因此,例如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能使第二面4822的第一凹面4823与配置于第三轴线j3周围的第二驱动轴承4631之间的间隔接近第一面4821与配置于第三轴线j3周围的第二驱动轴承4631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降低从配置于第三轴线j3周围的第二驱动轴承4631传递至第二曲面482的振动偏倚。其结果是,能进一步降低第二曲面482附近的振动。另外,上述例示不排除第二面4822不包括第一凹面4823的结构。例如,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第二面4822也可以从与第一面4821的连接部分朝+z方向侧的端部直线地延伸。
67.此外,优选第二面4822随着朝向-y方向而朝+x方向扩展。例如,第二面4822沿与y轴方向斜着交叉的方向扩展。第二面4822的+y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二面482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x方向地配置。如此一来,通过使第二面4822在y轴方向上以上述方式倾斜,能使第二面4822的自由端侧(即-y方向侧)比第二面4822的固定端侧(即+y方向侧)靠近第三轴线j3。因此,能够降低从配置于第三轴线j3周围的第二驱动轴承4631传递至第二面4822的振动。不过,上述例示不排除第二面4822随着朝向-y方向而不朝+x方向扩展的结构。例如,第二面4822也可以与y轴方向平行。
68.此外,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还包括第一内表面483和第二内表面484。第一内表面483和第二内表面484分别是齿轮盖部46的-y方向侧的端面的一部分,沿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与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扩展。
69.第一内表面483比齿圈321靠+y方向地配置,并在y轴方向上与齿圈321重叠。如上所述,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还包括第一内表面483。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内表面483相连。
70.第二内表面484比第一内表面483及副轴齿轮312靠+y方向地配置,并在y轴方向上与副轴齿轮312重叠。如上所述,齿轮外壳48的内表面还包括第二内表面484。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内表面484相连。
71.第二曲面482、第一内表面483和第二内表面484形成台阶485。上述台阶485配置于齿轮外壳48的在y轴方向上与副轴齿轮312重叠的部分和在y轴方向上与齿圈321重叠的部分之间。在上述结构中,能够将上述台阶485的朝向与y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x方向)的内表面作为将副轴齿轮312所扬起的流体f引导至贮存部5的第二曲面482有效地灵活使用。即,能够在不形成与副轴齿轮312相对的肋等的状态下将第二曲面482配置于齿轮外壳48。
72.<1-4.贮存部5>能在贮存部5中贮存流体f。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有贮存部5。贮存部5配置于齿轮外壳48内。贮存部5比第二轴线j2靠z轴方向的一侧(例如+z方向)地配置。另外,z轴方向是与y轴方向及x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73.贮存部5具有朝-z方向凹陷的凹部,能够贮存例如由副轴齿轮312、齿圈321扬起的流体f。贮存于贮存部5的流体f的一部分供给至流体供给流路部6,并供给至配置于齿轮外壳48的各轴承保持件。此外,流体f的另一部分从流入口121流入马达轴1的内部。
74.优选贮存部5比副轴齿轮312的x轴方向上最靠一侧的端部(即最靠+x方向侧的端部)靠-x方向侧地配置。如此一来,沿着第二曲面482被扬起的流体f易进入贮存部5。不过,上述例示不排除贮存部5未比副轴齿轮312的最靠+x方向侧的端部靠-x方向侧地配置的结构。
75.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部5具有第一贮存部51和第二贮存部52。第一贮存部51从侧板部42朝+y方向延伸。第二贮存部52从齿轮盖部46朝-y方向延伸。优选第二贮存部52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贮存部51相对,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沿着第一贮存部51延伸。例如,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第二贮存部52与第一贮存部51重叠。进一步优选第二贮存部5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贮存部51的+y方向侧的端部相接。如此一来,在第一贮存部51和第二贮存部52之间未形成间隙,因此,贮存部5能将流体f在不从间隙洒落的状态下恰当地贮存。不过,上述例示不排除第二贮存部52的-y方向侧的端部隔开间隙地与第一贮存部51的+y方向侧的端部沿y轴方向相对的结构。例如,第二贮存部52的-y方向侧的端部能够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贮存部51的+y方向侧的端部附近。
76.此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贮存部5也可以仅具有第一贮存部51和第二贮存部52中的任一者。例如,贮存部5可以从侧板部42朝+y方向延伸。此时,贮存部5的+y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与齿轮盖部46相接,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与齿轮盖部46相对。或者,贮存部5也可以从齿轮盖部46朝-y方向延伸。此时,贮存部5的-y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与侧板部42相接,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与侧板部42相对。
77.<1-5.流体供给流路部6>流体供给流路部6是配置于齿轮外壳48的流体f的通路。齿轮外壳48具有流体供给流路部6。流体供给流路部6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轴承保持件422、423、424、461、462、463的内
部相连。贮存于贮存部5的流体f能够穿过流体供给流路部6直接供给至轴承4221、4231、4241、4611、4621、4631,能够恰当地润滑轴承4221、4231、4241、4611、4621、4631。
78.例如,流体供给流路部6具有第一供给流路部61、第二供给流路部62及第三供给流路部63。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形成于侧板部42的内部。但不限于上述例示,它们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于侧板部42的外部。
79.第一供给流路部61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相连。第一供给流路部61的一端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相连。第一供给流路部61的另一端与侧板贯通孔4201相连。流体f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经由第一供给流路部61和侧板贯通孔4201供给至第一齿轮轴承保持件422,能够对第一齿轮轴承4221进行润滑、冷却。此外,流过第一供给流路部61的流体f能够对第一马达轴承4211进行润滑、冷却。
80.第二供给流路部62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给流路部62的一端与第一供给流路部61相连,但也可以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相连。第二供给流路部62的另一端与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相连。流体f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经由第二供给流路部62供给至第一中间轴承保持件423,能够对第一中间轴承4231进行润滑、冷却。
81.第三供给流路部63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相连。第三供给流路部63的一端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相连。第三供给流路部63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相连。流体f从第一贮存部51的内部经由第三供给流路部63供给至第一驱动轴承保持件424,能够对第一驱动轴承4241进行润滑、冷却。
82.此外,流体供给流路部6具有第四供给流路部64、第五供给流路部65及第六供给流路部66。在本实施方式中,它们形成于齿轮盖部46的内部。但不限于上述例示,它们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于齿轮盖部46的外部。
83.第四供给流路部64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相连。第四供给流路部64的一端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相连,比第一内表面483靠+y方向地配置。第四供给流路部64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相连。流体f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经由第四供给流路部64供给至第二齿轮轴承保持件461。流过第四供给流路部64的流体f的一部分能够对第二齿轮轴承4611进行润滑、冷却。流过第四供给流路部64的流体f的另一部分能从流入口121流入马达轴1的内部。
84.第五供给流路部65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供给流路部65的一端与第四供给流路部64相连,但也可以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相连。第五供给流路部65的一端比第一内表面483靠+y方向地配置。第五供给流路部65的另一端与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相连。流体f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经由第五供给流路部65供给至第二中间轴承保持件462,能够对第二中间轴承4621进行润滑、冷却。
85.第六供给流路部66将贮存部5的内部与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相连。另外,第六供给流路部66是本发明的“供给流路部”的一例。通过第六供给流路部66,能将贮存于贮存部5的流体f直接供给至第二驱动轴承4631。因此,能恰当地对驱动轴ds(详细而言第二驱动轴ds2)的第二驱动轴承4631进行润滑。
86.第六供给流路部66的一端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相连,比第一内表面483靠+y方向地配置。由此,使第六供给流路部66的一端在y轴方向上的位置接近第四供给流路部64的
一端(以及第五供给流路部65的一端),能调节第六供给流路部66的流路长度。因此,能使第六供给流路部66的流路长度接近第四供给流路部64及第五供给流路部65。由此,能调节在第六供给流路部66中流动的流体f的流量,例如能成为与流过第四供给流路部64、第五供给流路部65的流体f的流量相同的程度。
87.此外,第六供给流路部66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相连。流体f从第二贮存部52的内部经由第六供给流路部66供给至第二驱动轴承保持件463,能够对第二驱动轴承4631进行润滑、冷却。
8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供给流路部66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地配置,更详细而言,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地配置。但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第六供给流路部66也可以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地配置,也可以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地配置。第六供给流路部66只要以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和比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式配置即可。另外,第六供给流路部66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此一来,能将由副轴齿轮312扬起的流体f沿着第二曲面482恰当地引导至贮存部5。但不限于上述的例示,第六供给流路部66在y轴方向上也可以配置于与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与第二曲面482的-y方向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即,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第六供给流路部66与第二曲面482的y轴方向上的端部交叉。
8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供给流路部66比副轴齿轮312靠+y方向地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第六供给流路部66也可以比副轴齿轮312靠-y方向地配置。即,第六供给流路部66只要以比副轴齿轮31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和比副轴齿轮312的-y方向侧的端部靠-y方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式配置即可。如此一来,能在不被第六供给流路部66妨碍的状态下将由副轴齿轮312扬起的流体f恰当地引导至贮存部5。
90.<1-6.引导部7>引导部7将副轴齿轮312、齿圈321所扬起的流体f引导至贮存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7具有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即,齿轮外壳48具有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
91.第一引导部71从侧板部42朝+y方向突出,至少沿x轴方向延伸。第一引导部71从第一曲面481的端部朝向贮存部5延伸。详细而言,第一引导部71从第一曲面481的+z方向侧且-x方向侧的端部至少朝-x方向延伸。优选第一引导部71的-x方向侧随着朝向-x方向侧的端部而朝-z方向延伸。通过第一引导部71,能够将由齿圈321扬起并由第一曲面481引导的流体f高效地引导至贮存部5。
92.第二引导部72从齿轮盖部46朝-y方向突出,至少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引导部72从第二曲面482的端部朝向贮存部5延伸。详细而言,第二引导部72从第二曲面482的+z方向侧且-x方向侧的端部至少朝-x方向延伸。优选第二引导部72的-x方向侧随着朝向-x方向侧的端部而朝-z方向延伸。通过第二引导部72,能够将由副轴齿轮312扬起并由第二曲面482引导的流体f高效地引导至贮存部5。
93.优选第二引导部72在y轴方向上与第一引导部71相对,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沿着第一引导部71延伸。例如,在沿y轴方向观察时第二引导部72与第一引导部71重叠。如此一来,能通过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双方将被第一曲面481和第二曲面482中的至少一方
引导的流体f引导至贮存部5。例如,即便从第一曲面481沿着第一引导部71被引导的流体f从第一引导部71的y轴方向的端部朝第二引导部72侧洒落,也能将其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二引导部72引导至贮存部5。此外,即便从第二曲面482沿着第二引导部72被引导的流体f从第二引导部72的y轴方向的端部朝第一引导部71侧洒落,也能将其至少一部分沿着第一引导部71引导至贮存部5。因此,能够将被扬起的流体f进一步高效地贮存于贮存部5。
94.进一步优选第二引导部72的-y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引导部71的+y方向侧的端部相接。如此一来,在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之间未形成间隙,因此,引导部7能将流体f在不从间隙洒落的状态下恰当地引导至贮存部5,不过,上述例示不排除第二引导部72的-y方向侧的端部隔开间隙地与第一引导部71的+y方向侧的端部沿y轴方向相对的结构。例如,第二引导部72的-y方向侧的端部能够在y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引导部71的+y方向侧的端部附近。
95.此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例示,引导部7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中的任一者。例如,引导部7可以从侧板部42朝+y方向延伸。此时,引导部7的+y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与齿轮盖部46相接,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与齿轮盖部46相对。或者,引导部7也可以从齿轮盖部46朝-y方向延伸。此时,引导部7的-y方向侧的端部也可以与侧板部42相接,也可以在y轴方向上隔开间隙地与侧板部42相对。
96.即,齿轮外壳48也可以是具有第一引导部71和第二引导部72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如此一来,能够将被扬起的流体f高效地贮存于贮存部5。
97.<1-7.流体循环部8>接着,对流体循环部8进行说明。流体循环部8具有配管部81、泵82、热交换器83和流体贮存器84。
98.配管部81将泵82与配置于第一外壳筒部41的内部的流体贮存器84相连。泵82将贮存于流体池p的流体f吸入,并将流体f供给至流体贮存器84。在本实施方式中,泵82是电动泵。
99.热交换器83在配管部81中配置于泵82与流体贮存器84之间。也就是说,由泵82抽吸的流体f经由配管部81经过热交换器83,之后,送至流体贮存器84。从外部供给的水等制冷剂被供给至热交换器83。热交换器83在制冷剂与流体f之间进行热交换,以降低流体f的温度。
100.流体贮存器84是在马达外壳47的内部比定子22靠铅垂上方地配置的托盘。在流体贮存器84的底部形成有滴下孔(省略符号),通过从滴下孔滴下流体f,对马达部2进行冷却。滴下孔例如形成于定子22的线圈部222的线圈端2221的上部,线圈部222由流体f冷却。
101.<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接着,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齿轮外壳48的+y方向侧的另一结构示例的概念图。另外,图7中,从-y方向朝+y方向观察齿轮外壳48。注意,图7的+x方向及-x方向与图4和图6的+x方向及-x方向是相同的朝向,但是,与图5的+x方向及-x方向是反向的。
102.此外,以下对变形例中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而且,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103.在变形例中,作为第二引导部72的替代,配置有第二凹面4824。第二凹面4824配置
于齿轮盖部46,并至少沿y轴方向扩展。第二面4822包括第二凹面4824。第二凹面4824配置于第二面4822的+z方向侧的端部,朝+z方向凹陷。优选第一引导部71的+y方向侧的端部比第二面4822靠+z方向地配置,与齿轮盖部46相接。如此一来,能通过第二凹面4824将由副轴齿轮312扬起并沿着第二曲面482移动的流体f恰当地引导至贮存部5。此外,也可以是,在第二曲面482的+z方向侧的端部,未连接将流体f引导至贮存部5的构件(例如第二引导部72)。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将流体f引导至贮存部5。
104.<2.其他>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定。本发明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追加各种变更并予以实施。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且任意组合。
105.此外,本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本发明应用于车载用的驱动装置100。但不限于该例示,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车载以外的用途中使用的驱动装置等。
106.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例如对齿轮部在齿轮外壳中将流体扬起的装置有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