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06554发布日期:2022-11-23 10:1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阀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陶瓷阀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陶瓷阀芯。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陶瓷阀芯包括安装在水龙头内的阀芯壳,阀芯壳内插接有转芯,转芯下端通过拨叉卡接在动阀片上,动阀片与静阀片互相贴合,静阀片固定安装在阀芯壳内,在静阀片下方还安装有压片和密封垫,静阀片上开有两个相对的进水通孔,动阀片开有与进水通孔相对应的出水通孔;现有的陶瓷阀芯在长期使用后,定阀片和静阀片之间相互摩擦会造成磨损,从而造成定阀片与静阀片之间的间隙变大,进而易造成阀芯漏水,而现有的陶瓷阀芯不具备较好防漏水结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陶瓷阀芯,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阀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陶瓷阀芯不具备较好的防漏水结构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阀芯,包括阀芯壳和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通过螺纹安装在阀芯壳的顶部;所述阀芯壳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陶瓷筒,所述定陶瓷筒的内侧设置有能够转动的动陶瓷筒,所述动陶瓷筒内侧的底面插接有阀杆,所述阀杆的顶部向上贯穿出密封盖并与密封盖转动连接,所述阀杆内部的下端开设有进水道,所述进水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阀芯壳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密封塞上下滑动的升降盘。
5.进一步的,所述定陶瓷筒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阀芯壳的右侧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出水口的右侧并相通。
6.进一步的,所述动陶瓷筒的外圆周面与定陶瓷筒的内圆周面滑动连接,所述动陶瓷筒的左侧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出水口左右齐平。
7.进一步的,所述阀杆的底部贯穿过动陶瓷筒,所述进水道的底部为敞口,所述阀杆外部的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密封塞位于通孔的内侧。
8.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盖的内部开设有半圆弧形的限位槽,所述阀杆的上端从限位槽的内侧贯穿而过,并且所述阀杆上端的一侧焊接有位于限位槽内的限位杆。
9.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壳的底部嵌接有过滤网,所述定陶瓷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的底部与过滤网的上表面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盘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套在阀杆外部的转环,所述进水道右侧的上端开设有通槽,所述密封塞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从通槽处贯穿出并与转环的底部相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盘的底部焊接有凸条,所述凸条位于动陶瓷筒的正上方,所述动陶瓷筒顶部的右侧插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与凸条底部的右端接触。
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盘与密封盖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在阀杆的外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定陶瓷筒内设置动陶瓷筒,当动陶瓷筒上的连通口朝向定陶瓷筒的出水口转动并与出水口齐平后,连通口、出水口以及排水口会相互连通在一起;通过在阀杆内设置进水道,水管中的水能够进入到进水道内并被密封塞拦截,而当动陶瓷筒上的连通口朝向定陶瓷筒的出水口转动时,密封塞会同步往上滑动,从而密封塞会脱离对通孔的密封,这样进水道内的自来水会通过通孔流入到定陶瓷筒内,接着定陶瓷筒内的自来水再通过连通口、出水口以及排水口排出陶瓷阀芯,以此便可实现自来水的流通,而当定陶瓷筒向左转动复位后,连通口和出水口错开,密封塞会同步下滑并重新将通孔密封,从而将自来水隔断;于是通过以上方式,使得陶瓷阀芯具有双重密封防漏结构,即便定陶瓷筒与动陶瓷筒之间的间隙因磨损而变大后,陶瓷阀芯也不易发生漏水,从而使得陶瓷阀芯具有较好的防漏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升降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凸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限位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整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0.图1-6中:1-阀芯壳,101-排水口,2-密封盖,201-限位槽,3-定陶瓷筒,301-出水口,4-动陶瓷筒,401-连通口,5-阀杆,501-进水道,502-通孔,503-通槽,6-密封塞,7-连接杆,8-升降盘,9-转环,10-凸条,11-推杆,12-复位弹簧,13-限位杆,14-过滤网,15-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阀芯,包括阀芯壳1和密封盖2,密封盖2通过螺纹安装在阀芯壳1的顶部,阀芯壳1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陶瓷筒3,定陶瓷筒3的内侧设置有能够转动的动陶瓷筒4,动陶瓷筒4内侧的底面插接有阀杆5,阀杆5的顶部向上贯穿出密封盖2并与密封盖2转动连接,阀杆5内部的下端开设有进水道501,进水道5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塞6,阀芯壳1内部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用于带动密封塞6上下滑动的升降盘8;根据之上所述,定陶瓷筒3的右侧开设有出水口301,阀芯壳1的右侧开设有排水口101,排水口101位于出水口301的右侧并相通,动陶瓷筒4的外圆周面与定陶瓷筒3的内圆周面滑动连接,动陶瓷筒4的左侧开设有连通口401,连通口401与出水口301左右齐平,阀杆5的底部贯穿过动陶瓷筒3,进水道501的底部为敞口,阀杆5外部的下端开设有通孔502,密封塞6位于通孔502的内侧,密封盖2的内部开设有半圆弧形的限位槽201,阀杆5的上端从限位槽201的内侧贯穿而过,并且阀杆5上端的一侧焊接有位于限位槽201内的限位杆13,阀芯壳
1的底部嵌接有过滤网14,定陶瓷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洁刷15,清洁刷15的底部与过滤网14的上表面贴合;阀芯壳1外部的上端开设有螺纹,这样将阀芯壳1插入水龙的内部后可以和水龙头旋合在一起,阀杆5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这样可以将水龙头把手安装在阀杆5上,水龙头内的自来水可通过阀芯壳1的底部进入到阀芯壳1内,阀芯壳1内的自来水再从进水道501的底部进入进水道501内,而在自来水进入阀芯壳1内时,过滤网14可以对自来水进行过滤,避免固体杂质进入陶瓷阀芯内,密封盖2与阀芯壳1之间套有密封圈,起到防水密封效果;通过阀杆5顶部连接的把手可以拧动阀杆5进行左右转动,而通过限位杆13和限位槽201的配合,能够对阀杆5的转动进行限位,使得阀杆5只能进行左右180
°
转动,并且当阀杆5进行左右180
°
转动时,动陶瓷筒4跟随同步进行转动,于是当动陶瓷筒4向右转动至最右端时,连通口401便会与出水口301相通,从而连通口401、出水口301以及排水口101三者会相通;并且在动陶瓷筒4进行左右转动时,动陶瓷筒4也能够同步带动清洁刷15进行左右转动,转动的清洁刷15可以对过滤网14进行清刷,从而避免过滤下来的杂质将过滤网14堵塞。
22.根据以上所述,升降盘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套在阀杆5外部的转环9,进水道501右侧的上端开设有通槽503,密封塞6的顶部焊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部从通槽503处贯穿出并与转环9的底部相接,升降盘8的底部焊接有凸条10,凸条10位于动陶瓷筒4的正上方,动陶瓷筒4顶部的右侧插接有推杆11,推杆11的顶部与凸条10底部的右端接触,升降盘8与密封盖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套在阀杆5的外部;升降盘8以花键的方式与阀芯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凸条10的下端向下延伸,凸条10左端长右端短,从而使得凸条10的底部为倾斜面,当动陶瓷筒4进行转动时,推杆11也会跟随同步一起转动,于是当定陶瓷筒3向右转动后,推杆11的顶部会沿着凸条10底部的倾斜面进行滑动,从而转动的推杆11与凸条10的底面配合,能够推动升降盘8往上滑动,同时复位弹簧12被压缩并产生弹力,而当推杆11向左转动后,复位弹簧12利用自身弹力便可推动升降盘8往下下滑,于是在动陶瓷筒4进行左右转动时,升降盘8同步进行上下升降;而在升降盘8进行上下升降时,升降盘8通过连接杆7能够拉动密封塞6在阀杆5的进水道501内进行上下滑动,当密封塞6往上滑动时,密封塞6会脱离对通孔502的密封,这样进水道501内的自来水可通过通孔502流入到动陶瓷筒4内,转环9与阀杆5之间不接触,而通过转环9与升降盘8的配合,使得阀杆5在转动时,转环9和连接杆7能够跟随一起转动,这样在升降盘8升降时,转环9和连接杆7能够进行转动,从而依旧可以拉动密封塞6进行上下滑动。
23.综上所述:通过在定陶瓷筒3内设置动陶瓷筒4,当动陶瓷筒4上的连通口401朝向定陶瓷筒3的出水口301转动并与出水口301齐平后,连通口401、出水口301以及排水口101会相互连通在一起;通过在阀杆5内设置进水道501,水管中的水能够进入到进水道501内并被密封塞6拦截,而当动陶瓷筒4上的连通口401朝向定陶瓷筒3的出水口301转动时,密封塞6会同步往上滑动,从而密封塞6会脱离对通孔502的密封,这样进水道501内的自来水会通过通孔502
流入到定陶瓷筒3内,接着定陶瓷筒3内的自来水再通过连通口401、出水口301以及排水口101排出陶瓷阀芯,以此便可实现自来水的流通,而当定陶瓷筒3向左转动复位后,连通口401和出水口301错开,密封塞6会同步下滑并重新将通孔502密封,从而将自来水隔断;于是通过以上方式,使得陶瓷阀芯具有双重密封防漏结构,即便定陶瓷筒3与动陶瓷筒4之间的间隙因磨损而变大后,陶瓷阀芯也不易发生漏水,从而使得陶瓷阀芯具有较好的防漏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