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罐电磁阀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6623发布日期:2022-08-17 07: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罐电磁阀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碳罐电磁阀降噪技术,尤指一种碳罐电磁阀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碳罐电磁阀作为发动机汽油蒸发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安装在汽车的油箱和发动机之间。汽油作为一种容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尤其是夏天,其容易蒸发形成蒸汽充斥在油箱之中。碳罐电磁阀的主要作用是:在发动机熄火以后,吸附油箱中蒸发出来的汽油蒸汽,暂时被碳罐里面的活性炭吸附,防止其进入大气中污染空气。在发动机启动以后,利用发动机和碳罐管路的真空,将储存的汽油蒸汽送到发动机中进行燃烧。
3.由于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燃油方面的法规加强,原本在怠速工况下不开启或开启流量小的碳罐电磁阀,技术升级为怠速工况常开或大流量开启,致使碳罐电磁阀噪声已经在整车噪音上突显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罐电磁阀,可以降低碳罐电磁阀的运行噪声。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罐电磁阀,包括:外壳;碳罐电磁阀本体,穿设于所述外壳;和吸音棉,位于所述外壳内,并填充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之间。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包括外壳、碳罐电磁阀本体和吸音棉。碳罐电磁阀本体用于实现碳罐电磁阀在汽油蒸发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外壳用于承载碳罐电磁阀本体和吸音棉。吸音棉位于外壳内,并填充在外壳与碳罐电磁阀本体之间,包裹碳罐电磁阀位于外壳内的部分。这相当于将碳罐电磁阀的主体包裹在一个密闭的空腔内,并在碳罐电磁阀本体与密闭空腔的腔壁之间填充吸音棉。这样,碳罐电磁阀本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一方面会被密闭空腔隔离,另一方面会被吸音棉所吸收,降低其辐射到外壳外部的能量,从而解决碳罐电磁阀本体的噪音问题。
7.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结构。
8.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碳罐电磁阀本体包括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与多个所述通孔一一对应并穿设于对应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设于所述连接管,并夹设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壳之间。
9.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垫包括:减振主体,套设在所述连接管上,并夹设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壳之间;第一减振环,与所述减振主体的轴向一端相连,并位于所述外壳内;和第二减振环,与所述减振主体的轴向另一端相连,并位于所述外壳外,且所述第二减振环、所述减振主体以及所述第一减振环围设出限位槽,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插设于所述限位槽。
10.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多
个所述连接管包括进气管、出气管和电接插管,所述进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出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电接插管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电接插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均设有所述第一减振垫。
11.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有安装凸部,所述安装凸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减振结构。
12.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二减振垫设有插接孔。
13.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第二减振垫接触配合。
14.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安装槽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减振垫还设有至少一个减振凸部,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筋之间设有所述减振凸部。
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碳罐电磁阀。
16.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18.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立体图;
20.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碳罐电磁阀的局部分解图;
22.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的局部立体图;
23.图6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本体的立体图;
24.图7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减振垫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减振垫的立体图。
26.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7.1外壳,11第一通孔,12第三通孔,13安装凸部,14安装槽,141支撑筋,2碳罐电磁阀本体,21进气管,22出气管,23电接插管,3吸音棉,4第一减振垫,41减振主体,42第一减振环,43第二减振环,44限位槽,5第二减振垫,51插接孔,52减振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碳罐电磁阀通过电脉冲宽度的调制来控制碳罐的净化作用,也就是说ecu电脑根据发动机不同的运行条件,以一定的频率使电磁阀的搭铁电路接通或断开,ecu电脑通过对1个常闭电磁阀的操纵来控制净化碳罐的真空压力。
29.国五阶段汽车怠速工况下,碳罐电磁阀不开启或开启流量小。国六阶段由于脱附量有了新的要求,怠速工况下,碳罐电磁阀常开或大流量开启,致使碳罐电磁阀频繁工作,
其噪声在整车噪音上突显出来,在车内及车外均能明显被客户感知,导致客户抱怨。
30.本方案正是基于该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碳罐电磁阀的结构及安装形式进行剖析,从隔音及隔振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成功解决该问题。
31.碳罐电磁阀在使用过程中,动阀芯频繁往复运动,撞击壳体产生撞击声。撞击声一方面通过碳罐电磁阀向外扩散,另一方面振动通过碳罐电磁阀安装定位内传递到发动机及燃油管路,传递到车内。
32.本技术实施例重点从碳罐电磁阀本体隔振和隔离碳罐电磁阀本体噪声两个维度来解决碳罐电磁阀发开启后在车内及车外的辐射噪声问题。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34.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罐电磁阀,包括:外壳1、碳罐电磁阀本体2和吸音棉3。
35.其中,碳罐电磁阀本体2穿设于外壳1。吸音棉3位于外壳1内,并填充于外壳1与碳罐电磁阀本体2之间。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碳罐电磁阀,包括外壳1、碳罐电磁阀本体2和吸音棉3。碳罐电磁阀本体2用于实现碳罐电磁阀在汽油蒸发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外壳1用于承载碳罐电磁阀本体2和吸音棉3。吸音棉3位于外壳1内,并填充在外壳1与碳罐电磁阀本体2之间,包裹碳罐电磁阀位于外壳1内的部分。这相当于将碳罐电磁阀的主体包裹在一个密闭的空腔内,并在碳罐电磁阀本体2与密闭空腔的腔壁之间填充吸音棉3。这样,碳罐电磁阀本体2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一方面会被密闭空腔隔离,另一方面会被吸音棉3所吸收,降低其辐射到外壳1外部的能量,从而解决碳罐电磁阀本体2的噪音问题。
37.具体而言,碳罐电磁阀本体2产生的声波向外辐射时,会传递到吸音棉3表面,声波能量一部分被反射回去,一部分被吸音棉3吸收并转化为热能,能量会在传输的过程中大大减弱。而通过吸音棉3的声波能量会遇到外壳1,在此过程中,声波能量一部分又被反射回去,一部分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只有少部分会穿透壳体继续传递,该过程中声波能量又被大大减弱。如此,碳罐电磁阀本体2产生的噪音被极大减弱,从而达到释放到外界的声波能量被大大减弱的效果。
38.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外壳1与碳罐电磁阀本体2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结构。
39.这样,碳罐电磁阀本体2与外壳1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可以隔绝或减弱碳罐电磁阀振动能量的传递,从而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进一步降低碳罐电磁阀的运行噪音。
40.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外壳1设有多个通孔,如图5所示。碳罐电磁阀本体2包括多个连接管,多个连接管与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并穿设于对应的通孔。第一减振结构包括第一减振垫4,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减振垫4套设于连接管,并夹设在连接管与外壳1之间。
41.碳罐电磁阀本体2的连接管通过外壳1的各通孔凸出于外壳1,保证碳罐电磁阀本体2能够与碳罐、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等部件实现连接。在连接管与外壳1之间设第一减振垫4,可以有效减弱甚至隔绝振动能量由碳罐电磁阀本体2向外壳1的传递,从而起到减振降噪
的目的。
42.另外,第一减振垫4还起到了密封作用,可以有效减弱甚至隔绝外壳1内的声波能量向外传递。
43.其中,第一减振垫4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软质橡胶、硅胶等材质。
44.当然,第一减振结构并不限于第一减振垫4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弹簧、弹片等弹性件,也可以采用弹簧、弹片等弹性件与减振垫的组合等方式。
45.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减振垫4包括:减振主体41、第一减振环42和第二减振环43。
46.其中,减振主体41套设在连接管上,并夹设在连接管与外壳1之间。第一减振环42与减振主体41的轴向一端相连,并位于外壳1内。第二减振环43,与减振主体41的轴向另一端相连,并位于外壳1外。
47.并且,第二减振环43、减振主体41以及第一减振环42围设出限位槽44,外壳1的一部分插设于限位槽44。
48.本方案中,第一减振垫4包括减振主体41、第一减振环42和第二减振环43。减振主体41可以减弱甚至隔绝连接管在周向方向上的振动能量传递。第一减振环42可以减弱甚至隔绝连接管在轴向方向上的振动能量传递。而第一减振环42与第二减振环43之间的限位槽44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和运行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保证第一减振垫4的位置稳定性,防止第一减振垫4发生移位,提高了第一减振垫4的使用可靠性。
49.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12.多个连接管包括进气管21、出气管22和电接插管23,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进气管21穿设于第一通孔11,出气管22穿设于第二通孔,电接插管23穿设于第三通孔12。
50.进气管21与外壳1之间、出气管22与外壳1之间、电接插管23与外壳1之间均设有第一减振垫4。
51.在进气管21与外壳1之间设第一减振垫4,可以减弱进气管21与外壳1之间的振动噪音。在出气管22与外壳1之间设第一减振垫4,可以减弱出气管22与外壳1之间的振动噪音。在电接插管23与外壳1之间设第一减振垫4,可以减弱电接插管23与外壳1之间的振动噪音。
52.这样,碳罐电磁阀本体2位于外壳1内的部分被消音棉包裹,起到消音降噪作用。碳罐电磁阀本体2凸出于外壳1的部分与外壳1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垫4,可以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如此,消音降噪与减振降噪,从两个维度有效降低了碳罐电磁阀的运行噪音。
53.其中,进气管21、出气管22和电接插管23的位置和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电接插管23内设有插针、插头等用于电性连接的接头结构。
54.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外壳1设有安装凸部13,如图3和图5所示。安装凸部13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设有第二减振结构。
55.外壳1设有安装凸部13,安装凸部13设置为连接发动机(或其他安装载体),实现碳罐电磁阀的装配固定。在安装槽14内设第二减振结构,可以减弱甚至隔绝碳罐电磁阀传递至发动机(或其他安装载体)的振动能量,从而在碳罐电磁阀与发动机(或其他安装载体)之间也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进一步降低碳罐电磁阀的运行噪音。
56.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二减振结构包括第二减振垫5,如图3和图5所示。第
二减振垫5设有插接孔51,如图3所示。
57.在第二减振垫5上设插接孔51,便于发动机(或其他安装载体)的插接部可以插入插接孔51。这样第二减振垫5可以包围插接部,将安装凸部13与插接部隔开,起到可靠的减振降噪的作用。
58.其中,第二减振垫5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软质橡胶、硅胶等材质。
59.当然,第二减振结构并不限于第二减振垫5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弹簧、弹片等弹性件,也可以采用弹簧、弹片等弹性件与减振垫的组合等方式。
60.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槽14的侧壁设有支撑筋141,支撑筋141与第二减振垫5接触配合。
61.这样,第二减振垫5与安装槽14的槽壁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既便于第二减振垫5发生弹性变形,提高减振效果;也便于第二减振垫5装入安装槽14内,降低装配难度;也便于插接部顺利插入插接孔51内,实现碳罐电磁阀的装配固定。
62.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筋1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筋141沿安装槽14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减振垫5还设有至少一个减振凸部52,如图3所示,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支撑筋141之间设有减振凸部52。
63.减振凸部52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二减振垫5发生周向转动,提高第二减振垫5的位置可靠性。
64.在一个示例中,安装槽14大致呈矩形,安装槽14的槽壁中面积较大的一对槽壁设有两组支撑筋141,每组支撑筋141包括两个间距较小的支撑筋141。安装槽14的槽壁中面积较小的一对槽壁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筋141。第二减振垫5的截面也大致呈矩形,第二减振垫5的面积较大的一对侧面设有减振凸部52,减振凸部52位于对应的两组支撑筋141之间。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碳罐电磁阀,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6.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车辆包括发动机,碳罐电磁阀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67.发动机设有插接部,插接部穿设于碳罐电磁阀的第二减振垫5的插接孔51,并与外壳1固定连接。
68.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针对怠速碳罐电磁阀的噪音产生机理,结合碳罐电磁阀所处位置的布置空间,本技术实施例设计吸音棉来包裹碳罐电磁阀本体,避免碳罐电磁阀本体内动阀芯频繁运动产生的撞击声通过碳罐电磁阀向外扩散;并在碳罐电磁阀上设计二级减振系统,可以有效减弱甚至隔绝碳罐电磁阀的振动传递到车身,起到减振作用。通过两个措施,隔音加减振,使得碳罐电磁阀频繁开启产生的噪音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69.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
““
口”字结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
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1.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