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阀及过滤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5868发布日期:2022-11-18 18:0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阀及过滤部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流体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阀及过滤部件。


背景技术:

2.在空调系统,单向阀是常用部件之一,安装在允许单向流通的通道内。能够用于空调系统中防止制冷剂反向流动,辅助其他阀类产品完成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等。
3.现有的单向阀中,为了减少介质中的杂质流通,会在阀体内设置过滤部件,过滤部件通常与阀体一体结构,或固定安装在阀体上,过滤部件上的杂质很难清理干净,因此需要清理阀体内杂质时,通常会将直接更换阀体,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及过滤部件,方便更换过滤部件,有助于降低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向阀,包括阀芯座、阀芯部件和过滤部件,所述单向阀具有腔体,至少部分所述阀芯部件位于所述腔体,所述单向阀具有阀口,所述阀芯部件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阀口;
6.所述单向阀包括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能够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阀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部件包括形成所述流体通道的部分壁。
7.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过滤部件,用于上述单向阀,所述过滤部件与所述单向阀可拆卸连接。
8.本技术通过在单向阀上安装过滤部件,实现工作介质中杂质的过滤,另外过滤部件与阀芯座可拆卸连接,实现过滤部件的可更换,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9.图1是单向阀在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单向阀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11.图3是阀芯座的的剖视示意图;
12.图4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13.图5是单向阀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单向阀实施例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单向阀实施例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单向阀实施例六中过滤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图8在b处的放大图;
18.图10是单向阀实施例六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图10在c处的放大图;
20.图12是单向阀实施例六中凸部和凹部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21.1、单向阀;10、阀芯座;101、连接部;102、第二开口部;103、第一开口部;11、腔体;12、阀口部;121、阀口;13、流体通道;131、第一通道;132、第二通道;14、进流通道;15、出流通道;20、阀芯部件;21、封盖;22、阀芯;23、阀杆;24、弹性件;30、过滤部件;31、过滤通道;32、壁部;321、连接端;322、延伸端;323、第一壁;324、第二壁;325、第三壁;326、第四壁;327、第五壁;328、第六壁;329、过渡壁;40、存储区;
22.50、凸部;501、第一卡接部;5011、第一端;5012、第二端;502、第二卡接部;60、凹部;601、第一槽部;6011、第一槽;602、第二槽部;6021、第二槽;61、第二开口;611、导向壁;62、交线;63、弧面部;631、第一弧面部;632、第二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单向阀1,包括阀芯座10、阀芯部件20和过滤部件30,单向阀1具有腔体11和流体通道13,至少部分阀芯部件20位于腔体11,单向阀1具有阀口121,流体通道13包括进流通道14和出流通道 15,阀芯部件20能够打开或关闭阀口121进而使进流通道14和出流通道15 连通或者不连通;
26.过滤部件30与阀芯座1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一体结构,单向阀1包括壁部32,壁部32与阀芯座1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一体结构;
27.过滤部件30位于进流通道14,壁部32相对过滤部件30远离阀口121;和/或过滤部件30位于出流通道15,壁部32相对过滤部件30靠近阀口121;单向阀1具有存储区40,至少部分存储区40位于壁部32和过滤部件30之间,形成存储区40的壁包括部分壁部32和过滤部件30的壁。
28.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是:工作介质从进流通道14进入腔体11,当过滤部件30位于进流通道14时,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远离阀口 121一侧,最后大部分杂质留在存储区40;当过滤部件30位于出流通道15 时,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靠近阀口121一侧,将杂质收集在存储区40。阀芯部件20打开或关闭阀口121时,即使腔体11内压差变化,杂质也不易从存储区40逸出,因此壁部32的设置,提高了杂质的收集能力。
29.实施例二:
30.参照图2和图3,流体通道13包括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连通腔体11,沿阀芯部件20打开阀口121的方向,第一通道131和第二通道132依次设置。单向阀1包括阀口部12,沿阀芯部件20关闭阀口121的方向,阀口部12呈缩口设置,阀口121位于阀口部 12,沿阀芯座10的轴向,至少部分第一通道131位于阀口121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二通道132位于阀口121的另一侧。
31.阀芯部件20包括封盖21、阀芯22、阀杆23和弹性件24,阀芯座10包括第一开口部103,第一开口部103与第一通道131相对,封盖21覆盖第一开口部103形成的开口。封盖21与阀芯座10卡接固定,形成相对稳定不会相对移动的连接状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封盖21和阀芯座1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其他限位连接方式。阀杆23一端与阀芯22一体成型,另一端穿入封盖21,阀杆23沿阀杆23轴线方向滑动连接于封盖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阀杆23和阀芯22也可以是焊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阀芯 22位于腔体11,阀芯22包括第一
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位于阀芯22 远离阀杆23一侧的端面上。第二凹槽位于阀芯22靠近阀杆23一侧的端面上,阀杆23固定连接于第二凹槽的底壁。弹性件24一端抵接第二凹槽的底壁,另一端抵接封盖21,弹性件24能够使阀芯22沿其轴线方向关闭阀口 121,定义关闭阀芯22关闭阀口12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阀口121关闭的状态下,阀芯22对阀芯座10始终有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阀芯22抵紧阀口121的壁。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4为压簧。这里的第一方向指,沿参考轴方向由上至下。
32.第一通道131为进流通道14,第二通道132为出流通道15,单向阀1 包括壁部32,壁部32和过滤部件30位于第二通道132或位于相对阀口121 靠近第二通道132一侧,过滤部件30位于壁部32相对远离腔体11一侧。壁部32与阀芯座10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壁部32和阀芯座10也可以是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等。阀芯座10包括连接部101,至少部分连接部 101位于封盖21,连接部101一侧与封盖21连接,另一侧与壁部32固定连接。单向阀1包括第二开口部102,形成第二开口部102的壁包括部分连接部101的壁和部分壁部32的壁,第二开口部102形成内外贯通的槽,第二开口部102绕阀芯座10周向间隔且均匀设置有多个,流体通道13的壁包括部分第二开口部102的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开口部102可供工作介质流通的面积要大于等于阀口121的流通量,这里内外的定义以阀芯座10为参考。
33.参照图2和图4,单向阀1具有存储区40,存储区40位于壁部32和过滤部件30之间。壁部32具有连接端321和延伸端322,为了保证壁部32的强度,连接端321的厚度应在1-3mm之间,壁部32通过连接端321连接阀芯座10,延伸端322相对连接端321向阀芯座10轴线方向延伸,定义阀芯座10的轴线为参考轴,壁部32绕参考轴环绕设置。当阀芯部件20关闭阀口121时,阀内压差会导致存储区40内的杂质具有向入口一侧运动的趋势,环绕设置的壁部32能够直接阻挡杂质的逸出。
34.壁部32包括第一壁323和第二壁324,第一壁323和过滤部件30相对设置,设第一壁323和过滤部件30的间距为l1,为了起到较好的储存杂质的效果,应该选取l1≥1mm。第二壁324位于延伸端322,且第二壁324朝向过滤部件30,沿阀芯座10的径向,第二壁324相对第一壁323更靠近过滤部件30,存储区40具有第一开口,形成第一开口的壁包括部分第一壁323 和第二壁324。壁部32的延伸端322形成向过滤部件30一侧突出的平台,但第二壁324与过滤部件30间具有间隙,设第二壁324和过滤部件30的间距为l2,例如,经试验得出的系统的最大颗粒直径0.5mm,l2最小应该大于 0.5mm,但是为了提高存储杂质的效果,应该选取0.5≤l2≤1mm,优选的, l2为0.75mm。
35.工作介质由从出流通道15导出,经过过滤部件30时,有部分工作介质流入存储区40,流入存储区40后遇到第五壁327,大部分工作介质从存储区40内的过滤部件30流出,但仍有部分工作介质向第一壁323一侧分流,该分流遇到第一壁323后,会继续分流直至遇到延伸端322突出的部分,又被由腔体11流入存储区40的工作介质并流。而工作介质中的杂质撞到延伸端322突出的部分后,回落至存储区40底部。因此,在延伸部设置向过滤部件30一侧设置突出部分,可以起到减少工作介质回流,同时起到阻拦杂质逸出的效果。
36.壁部32包括第三壁325,第三壁325一侧连接第一壁323,一侧连接第二壁324,第三壁325和第一壁323之间具有夹角ε,优选的,ε≥90
°
,第一壁323和第三壁325间的夹角为钝角时,第三壁325可以对分流形成较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可以阻挡向上逸出的大部分杂质。如若ε为锐角,工作介质从第五壁327向第一壁323分流,分流遇到第一壁323及第三壁325
后,由于第一壁323和第三壁325之间为锐角,分流沿第三壁325走向流动,具有回流至第五壁327的趋势,因此此结构下的存储区40内容易形成回流,另外,对加工工艺而言,第一壁323和第三壁325之间为钝角或直角时,更加容易脱模。
37.壁部32包括第四壁326,第四壁326位于延伸端322,第四壁326相对第一壁323远离阀口121,形成第二开口部102的壁包括部分第四壁326。阀芯座10包括第五壁327,第五壁327位于第二通道132,壁部32的连接端321与第五壁327一体结构,第五壁327和第四壁326所在平面平行,且第四壁326和第五壁327所在平面皆与参考轴垂直。形成存储区40的壁包括部分第五壁327,第五壁327与第一壁323具有夹角β,β≥90
°
,在本实施方式及附图中,β为直角,实际使用中,β包括但不限于直角。壁部32 还包括第六壁328,阀芯22关闭或打开阀口121时,阀芯22能够相对第六壁328沿阀芯22轴线方向滑动,第六壁328起到为阀芯22动作导向的效果。
38.形成流体通道13的壁包括第二通道132的部分壁、第四壁326及第五壁327,流体通道13包括过滤通道31,过滤通道31由若干过滤部件30的过滤孔组成,过滤通道31与第二通道132连通。由第五壁327、第一壁323、第三壁325及过滤部件30形成的存储区40能够容纳无法穿过过滤部件30 的杂质,工作介质从出流通道15导出时,将大部分介质留在过滤部件30靠近阀芯部件20一侧,待阀内外压差消失后,杂质由于重力落入存储区40,进行暂存,便于后续清理。
39.单向阀1包括过渡壁329,过渡壁329一侧连接阀口部12的壁,一侧连接壁部32和第五壁327连接处,过渡壁329为向阀芯22一侧凸起的弧形壁。工作介质从第一通道131进入腔体11时,经过扩口的阀口部12,起到减速的作用,再由过渡壁329导出,可以减少对壁部32的冲击。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单向阀1内外存在压差时,阀芯部件20打开阀口121,工作介质从进流通道14进入腔体11,当过滤部件30位于出流通道15时,工作介质从出流通道15导出的过程中,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 靠近阀口121一侧,杂质被集中收集在存储区40。(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工作介质流动方向)
41.需要清理杂质时,可对过滤部件30施加轴向的作用力,凸部50从凹部 60内脱出即可将过滤部件30拆下,随即对存储区40内的杂质进行清理。
42.实施例三:
43.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44.参照图5,第一通道131为进流通道14,第二通道为出流通道15,过滤部件30与第一通道131的壁连接,壁部32与第一通道131的壁连接,过滤部件30位于阀口部12相对远离阀芯部件20一侧,而壁部32位于过滤部件 30远离阀口部12一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方式不限于一体结构或限位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稳定性较高的连接方式。
45.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是:工作介质从第一通道131进入腔体11时,经过过滤部件30的过滤后,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远离阀口121 一侧,最后储存在存储区40。(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工作介质流动方向)
46.实施例四:
47.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48.参照图6,第一通道131为出流通道15,第二通道132为进流通道14,过滤部件30与
第二通道132的壁限位连接,壁部32与第二通道132的壁一体结构,壁部32位于过滤部件30远离阀口部12一侧。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阀芯22打开阀口121的方向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方向相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方式不限于一体结构或限位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稳定性较高的连接方式。
49.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是:工作介质从第二通道132进入腔体11时,经过过滤部件30的过滤后,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远离阀口121 一侧,最后储存在存储区40。(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工作介质流动方向)
50.实施例五:
51.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
52.参照图7,第一通道131为出流通道15,第二通道132为进流通道14,过滤部件30与第一通道131的壁连接,壁部32与第一通道131的壁连接,壁部32位于过滤部件30靠近阀口部12一侧。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阀芯22打开阀口121的方向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方向相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方式不限于一体结构或限位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稳定性较高的连接方式。
53.本实施例的工作步骤是:工作介质从第二通道132进入腔体11时,经过过滤部件30的过滤后,工作介质中的杂质留在过滤部件30靠近阀口121 一侧,最后储存在存储区40。(图中箭头的指向为工作介质流动方向)
54.实施例六:
55.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56.参照图8、9、10,单向阀1和过滤部件30可拆卸连接。单向阀1包括凸部50和凹部60,凸部50或凹部60其中之一位于过滤部件30,另一个凸部50或凹部60位于阀芯座10,至少部分凸部50位于凹部60内,具体的,阀芯座10和过滤部件30通过凸部50和凹部60实现卡接连接。
57.参照图11和图12,凹部60包括第一槽部601和第二槽部602,第一槽部601具有第一槽6011,第二槽部602具有第二槽6021,第一槽6011沿参考轴延伸方向开设。绕参考轴的周向,第二槽部602至少位于第一槽部601 的一侧,且第一槽6011和第二槽6021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槽部602 具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槽部601的两侧。凹部60具有第二开口61,沿参考轴的走向,第二开口61至少位于第一槽部601的其中一端,凸部50能够由第二开口61沿参考轴方向进入第一槽部601。第二开口61为扩口,凹部 60具有导向壁611,形成第二开口61的壁至少包括部分导向壁611,导向壁 611为弧形壁,阀芯座10或过滤部件30具有第一底壁,导向壁611圆滑连接第一底壁和第一槽部601的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61朝下,导向壁611具有两个,两个导向壁611相对设置,且位于第一槽部601的两侧。
58.凸部50包括第一卡接部501和第二卡接部502,第一卡接部501沿参考轴方向设置,第二卡接部502与第一卡接部501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或一体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501和第二卡接部502一体结构。与凹部60相适配,第二卡接部502具有两个,绕参考轴的周向,分别位于第一卡接部501的两侧,至少部分第二卡接部502位于第二槽部602。第一卡接部501的宽度小于第一槽部601的槽宽,第一卡接部501能够沿参考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槽部601。凸部50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槽部601的槽宽,即定义第二卡接部502远离第一卡接部501的点为远端,两个远端的距离大于第一槽部601的槽宽,因此,当第二卡接部
502位于第二槽部602时,第二卡接部502沿参考轴方向限位于第二槽部602的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卡接部502具有能够轻微形变的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501和第二卡接部502为热塑性塑料。
59.沿参考轴方向,第一卡接部501至少具有一个端部,第二卡接部502靠近其中一个端部,至少部分第二卡接部502位于第二槽部602,第二槽部602 位于靠近第二开口61一侧,定义两个端部,第一卡接部501远离第二卡接部502一端为第一端5011,定义第二卡接部502靠近第二卡接部502一端为第二端5012,第一卡接部501穿入第一槽部601时,第一端5011先穿入,第一端5011相对远离第二卡接部502,在凸部50被轴向限位前,先对凸部 50进行轴向导向,安装完成后,第一卡接部501的侧壁与第一槽6011壁的壁间隙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周向限位效果。
60.定义第一槽部601和第二槽部602的壁连接处为交线62,第二卡接部 502包括弧面部63,弧面部63包括第一弧面部631和第二弧面部632,第一弧面部631中部相对远离第一卡接部501向外凸起,第二弧面部632呈内凹状,第二弧面部632一侧连接第一弧面部631,另一侧连接第一卡接部501,交线62与第一弧面部631或第二弧面部632抵接。设置弧面部63,能够使得凸部50相对凹部60移动至第二卡接部502和第二槽部602相对的位置时,第二卡接部502较为轻松地穿入第二槽部602,另外弧面部63的形状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能够起到快速限位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仅示出交线 62与第二弧面部632抵接的情况,实际使用不限于该结构。
61.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凸部50和凹部60的结构,其中之一位于过滤部件 30,另一个位于阀芯座10,在附图中仅示出凸部50位于过滤部件30、凹部 60位于阀芯座10的结构,但实际使用不限于上述结构。另外,定义为沿参考轴方向,远离阀口121一侧为上,靠近阀口121一侧为下。
62.本实施例的安装步骤包括:安装过滤部件30时,将阀芯座10端部穿入过滤部件30,第一卡接部501与第一槽部601位置相对时,过滤部件30继续轴向动作,第一卡接部501由第二开口61穿入第一槽部601内,直至第二卡接部502进入两个第二开口61,继续对过滤部件30施加轴向的力,第二卡接部502受到导向壁611的挤压微微变形,直至第一卡接部501完全进入第一槽部601,此时第二卡接部502与第二槽部602位置相对,第二卡接部502不再受到侧向挤压后恢复原形,此时第一槽部601和第二槽部602的交线62与第一弧面部631或第二弧面部632抵接,能够起到轴向限位的效果。
63.另外,还公开了一种过滤部件30。
64.一种过滤部件30,用于上述单向阀1,过滤部件30与单向阀1可拆卸连接,过滤部件30包括凸部50或凹部60,单向阀1包括阀芯座10,阀芯座10与过滤部件30的凸部50或凹部60配合,以轴向限位过滤部件30。
65.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