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连接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3922发布日期:2022-10-05 02:5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连接管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管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建材行业在铺设塑料管道时,管道之间普遍采用法兰连接、熔融焊接、卡压式连接、化学溶剂粘接等方法。其中法兰连接、熔融焊接和卡压式连接,多数情况下需要借用辅助用具和特殊安装或加热工具才能完成,费工费时;化学溶剂粘接多采用具有刺鼻性气味的化学溶剂,腐蚀管道管件接触面,对输送介质和外界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针对上述管道连接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设计一种无须借助安装工具、环境友好、省时省工的塑料管道快速连接管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管件,其无需借助其他安装工具,仅需人工即可安装和拆卸管件,安装拆卸方便。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快速连接管件,包括:套管以及安装于所述套管内部的取管衬套、第一卡套、卡簧和第二卡套;
6.所述第一卡套和所述第二卡套轴向卡接于所述套管的内周壁上,且所述第一卡套和所述第二卡套从前至后抵接相连,所述第一卡套与所述第二卡套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卡簧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卡簧包括安装环和连接于所述安装环内侧的限位齿,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限位齿向内侧延伸,且从外向内逐渐向后倾斜,所述限位齿的内侧形成卡紧位;
7.所述取管衬套抵接于所述限位齿的前侧,所述限位齿的后侧与所述第二卡套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形成取管空间,所述取管衬套的外周壁轴向卡接于所述第一卡套的内周壁的后侧;
8.所述第二卡套的内周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取管衬套的内周壁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插入的容置空间。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卡套的内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二卡套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中。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套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凸台,所述套管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后侧。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管衬套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卡套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台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后侧。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卡套的内周
壁并向前延伸,所述内管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阶梯和所述取管衬套的内周壁共同限定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外周壁的后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卡套的后端配合卡接。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的外周壁直径从前至后逐渐增大。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套包括外卡套和垫圈,所述外卡套设于所述垫圈的外周,且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外卡套的前侧,所述第一卡套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阶梯,所述第二阶梯与所述垫圈的前侧壁之间限定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限位齿与所述垫圈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形成所述取管空间。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套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三凸台,所述垫圈的外周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凸台位于所述第三卡槽的后侧。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卡套的内周壁上设有第四凸台,所述垫圈的外周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凸台位于所述第四卡槽的前侧。
18.本技术的快速连接管件,第二卡套上的第一阶梯与取管衬套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插入的容置空间,卡簧上的限位齿向后倾斜设置,使管材能够轻松插入容置空间内,但拔出时由于卡紧位而受限,从而固定管材,且取管衬套能够抵住卡簧的前侧并向后移动,将卡簧向取管空间内压紧,从而轻松地取出管材,同时第一卡套与套管卡接连接,取管衬套与第一卡套卡接连接,防止第一卡套、第二卡套和取管衬套脱出,管材的安装拆卸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方案的快速连接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方案的快速连接管件的剖视图;
21.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2.图4是本方案的第一卡套的剖视图;
23.图5是本方案的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方案的垫圈的剖视图;
25.图7是本方案的外卡套的剖视图;
26.图8是本方案中无内管的快速连接管件与管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方案中有内管的快速连接管件与管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套管;11、第一卡槽;2、取管衬套;21、第二凸台;3、第一卡套;31、第一安装槽;32、第一凸台;33、第二卡槽;34、第二阶梯;35、第三凸台;4、卡簧;41、安装环;42、限位齿;43、卡紧位;5、第二卡套;51、第一阶梯;52、第二安装槽;53、第三安装槽;54、外卡套;541、第四凸台;55、垫圈;551、第三卡槽;552、第四卡槽;6、取管空间;7、容置空间;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10、内管;101、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前”、“后”、“内”、“外”等指
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如图1-9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快速连接管件,包括:套管1以及安装于所述套管1内部的取管衬套2、第一卡套3、卡簧4和第二卡套5;
32.所述第一卡套3和所述第二卡套5轴向卡接于所述套管1的内周壁上,且所述第一卡套3和所述第二卡套5从前至后抵接相连,所述第一卡套3与所述第二卡套5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卡簧4的第一安装槽31,所述卡簧4包括安装环41和连接于所述安装环41内侧的限位齿42,所述安装环4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31中,所述限位齿42向内侧延伸,且从外向内逐渐向后倾斜,所述限位齿42的内侧形成卡紧位43;
33.所述取管衬套2抵接于所述限位齿42的前侧,所述限位齿42的后侧与所述第二卡套5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形成取管空间6,所述取管衬套2的外周壁轴向卡接于所述第一卡套3的内周壁的后侧;
34.所述第二卡套5的内周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51,所述第一阶梯51与所述取管衬套2的内周壁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插入的容置空间7。
3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快速连接管件采用套管1配合嵌件的方式连接,第二卡套5上的第一阶梯51与取管衬套2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插入的容置空间7,卡簧4上的限位齿42向后倾斜设置,使管材能够轻松插入容置空间7内,但拔出时由于卡紧位43而受限,从而固定管材,且取管衬套2能够抵住卡簧4的前侧并向后移动,将卡簧4向取管空间6内压紧,从而轻松地取出管材,同时第一卡套3与套管1卡接连接,取管衬套2与第一卡套3卡接连接,防止第一卡套3、第二卡套5和取管衬套2脱出,优选地,第一卡套3的外周壁直径从前至后逐渐增大,套管1的内周壁与第一卡套3的外周壁配合连接,第一卡套3的外周壁呈斜面设置,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止第一卡套3从套管1的端面脱出的作用。管材的安装拆卸方便,可靠性高。在安装管材的过程中仅需工人徒手即可完成,无需借助加热工具、安装工具或化学助剂等其他工具,可应用在输送民用给水、农用灌溉及特种流体领域,能够实现相同或不同材质的塑料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环保耐用、连接可靠且使用范围广;其中,套管1以及除卡簧4外的其他嵌件均为塑料件,并采用注塑成型,产品壁厚均匀,结构牢固,相比常用的螺母式快速连接管件免去了螺纹装配等制作工序,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材料和制作成本、规避了螺母松动脱出的风险,具有明显的产品优势;而卡簧4为硬质防锈金属件,该卡簧4弹性模量高,防锈功能好,可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增加管材耐拉拔性能。
3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8、9所示,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和第二密封圈9,所述第二卡套5的内周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52,所述第一密封圈8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52中,所述第二卡套5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53,所述第二密封圈9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槽53中。第一密封圈8设于第二卡套5和管材之间,防止第二卡套5与管材之间漏水,第二密封圈9设于第二卡套5和套管1之间,防止第二卡套5与套管1之间漏水。
3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卡套3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凸台32,所述套管1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32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槽11,所述第一凸台32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的后侧。第一凸台32与第一卡槽11配合防止第一卡套3从套管1的端部脱
出,且凸台与卡槽的配合形式便于加工和装配。
3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取管衬套2的外周壁设有第二凸台21,所述第一卡套3的对应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台21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槽33,所述第二凸台21位于所述第二卡槽33的后侧。第二凸台21与第二卡槽33配合防止取管衬套2从第一卡套3的端部脱出,且凸台与卡槽的配合形式便于加工和装配。
3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9所示,还包括内管10,所述内管10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卡套5的内周壁并向前延伸,所述内管10的外周壁、所述第一阶梯51和所述取管衬套2的内周壁共同限定形成所述容置空间7。内管10能够辅助容置空间7的形成,使容置空间7不仅能够固定卡接硬质塑料管材,而且能够固定卡接软质塑料管材,使快速连接管件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情况,提高连接管件的通用性。
40.具体地,如图2、3所示,所述内管10的外周壁的后端设有限位凸台101,所述限位凸台101与所述第二卡套5的后端配合卡接。内管10后端的限位凸台101卡接在第二卡套5的后端,起到限制内管10在轴向上的移动,能够防止内管10从套管1的端部脱出。
41.具体地,如图2、3所示,所述内管10的外周壁直径从前至后逐渐增大。内管10限定的容置空间7从前至后开口逐渐减小,从而起到导向作用,引导管材进入容置空间7内。
4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6、7所示,所述第二卡套5包括外卡套54和垫圈55,所述外卡套54设于所述垫圈55的外周,且所述垫圈55位于所述外卡套54的前侧,所述第一卡套3的内周壁设有第二阶梯34,所述第二阶梯34与所述垫圈55的前侧壁之间限定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31,所述限位齿42与所述垫圈55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形成所述取管空间6。将第二卡套5分为外卡套54和垫圈55两部分,能够方便地进行安装。优选地,垫圈55的内周壁直径从前至后之间减小,垫圈55内周壁的呈斜面状,与卡簧4的限位齿42形状相匹配,在不影响限位齿42进入取管空间6的前提下能够节约装配空间。
43.具体地,如图3、4、6所示,所述第一卡套3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三凸台35,所述垫圈55的外周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三卡槽551,所述第三凸台35位于所述第三卡槽551的后侧。第三凸台35与第三卡槽551配合设置,能够为第一卡套3在卡压装配后提供支点,防止脱落。
44.具体地,如图3、6、7所示,所述外卡套54的内周壁上设有第四凸台541,所述垫圈55的外周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第四卡槽552,所述第四凸台541位于所述第四卡槽552的前侧。第四凸台541与第四卡槽552配合设置,在限制垫圈55轴向移动的同时,能够为外卡套54在卡压装配后提供支点,防止脱落。
45.综上,本技术的快速连接管件,第二卡套5上的第一阶梯51与取管衬套2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插入的容置空间7,卡簧4上的限位齿42向后倾斜设置,使管材能够轻松插入容置空间7内,但拔出时由于卡紧位43而受限,从而固定管材,且取管衬套2能够抵住卡簧4的前侧并向后移动,将卡簧4向取管空间6内压紧,从而轻松地取出管材,同时第一卡套3与套管1卡接连接,取管衬套2与第一卡套3卡接连接,防止第一卡套3、第二卡套5和取管衬套2脱出,管材的安装拆卸方便,可靠性高。
46.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