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

文档序号:31208640发布日期:2022-08-20 03:0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隔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


背景技术:

2.橡胶隔振器是用橡胶制成的隔振器,既可使用在压缩状态,又可使用在剪切状态,它的最大优点是具有足够的内阻尼,适用于静态位移小而动态位移虽短暂但很大的情况,并且可以做成各种形状,以适应空间的要求,缺点是会老化,产生蠕变,主要用于隔离高频振动。
3.在对橡胶隔振器进行组合时,需要用到橡胶隔振器组合支座,现有的对橡胶隔振器进行使用时,一般都是直接将橡胶隔振器放置在需要隔震的地方,将物体放置在橡胶隔振器的表面,橡胶隔振器对物体进行隔震,由于有的物体过大,一个橡胶隔振器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使隔震效果不是很好,现有的橡胶隔振器不具有自身组装的效果,从而影响橡胶隔振器进行隔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旨在解决现有的对橡胶隔振器进行使用时,一般都是直接将橡胶隔振器放置在需要隔震的地方,将物体放置在橡胶隔振器的表面,橡胶隔振器对物体进行隔震,由于有的物体过大,一个橡胶隔振器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使隔震效果不是很好,现有的橡胶隔振器不具有自身组装的效果,从而影响橡胶隔振器进行隔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包括四个底板,两个底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两个橡胶隔振器,所述底板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六个卡槽和三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
6.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把手、连接板、固定杆、四个限位杆和插杆,两个把手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均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插杆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均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四个限位杆靠近固定杆的一侧均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和限位杆均位于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杆的顶部穿过放置槽并延伸至底板的顶部,所述插杆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延伸至卡槽的内部。
7.为了达到对限位杆进行限位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优选的,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四个限位槽均与滑动槽相连通,所述限位杆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
8.为了达到插接组装底板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右侧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所述底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底板的一侧延伸至连接孔的内部。
9.为了达到对底板进行固定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
支座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杆,所述第一辅助杆靠近底板的一侧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底部。
10.为了达到固定橡胶隔振器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优选的,所述橡胶隔振器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杆,所述第二辅助杆靠近橡胶隔振器的一侧贯穿橡胶隔振器并延伸至底板的内部。
11.为了达到加固底板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优选的,两个底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延伸至连接孔的内部,两个支撑杆的表面之间均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杆滑动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该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将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表面的连接杆插入到另一个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表面的连接孔的内部,拉动两个把手,把手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移动通过带动固定杆和插杆分别在放置槽和卡槽的内部移动,固定杆移动带动限位杆在限位槽的内部移动,当限位杆从限位槽的内部移动到滑动槽的内部时,插杆从卡槽的内部移动至底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固定杆在放置槽的内部转动带动限位杆在滑动槽的内部移动,连接板转动带动插杆在底板的顶部移动,从一个底板的顶部转动到另一个的底板的顶部,当插杆转动到另一个底板表面卡槽的顶部时,停止转动,移动连接板,连接板通过固定杆带动限位杆从滑动槽移动到限位槽的内部,由于转动的角度为九十度,使限位杆与插杆转动角度相同,可以同时限位,连接板通过带动插杆插入到卡槽的内部,限位杆被限位槽固定,插杆被卡槽固定,使两个底板固定住,达到组装橡胶隔振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与橡胶隔振器的连接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立体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平面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局部示意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2.图中,1、底板;2、连接机构;201、把手;202、连接板;203、固定杆;204、限位杆;205、插杆;3、橡胶隔振器;4、第二辅助杆;5、第一辅助杆;6、连接孔;7、支撑杆;8、支撑板;9、限位槽;10、滑动槽;11、卡槽;12、放置槽;13、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橡胶隔振器的组合支座,包括四个底板1,两个底板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两个橡胶隔振器3,底板1的顶部分别开设有六个卡槽11和三个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
26.连接机构2包括两个把手201、连接板202、固定杆203、四个限位杆204和插杆205,两个把手201靠近连接板202的一侧均与连接板202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203与插杆205靠近连接板202的一侧均与连接板202固定连接,四个限位杆204靠近固定杆203的一侧均与固定杆203固定连接,固定杆203和限位杆204均位于放置槽12的内部,固定杆203的顶部穿过放置槽12并延伸至底板1的顶部,插杆205远离连接板202的一侧延伸至卡槽11的内部。
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杆13插入到另一个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孔6的内部,拉动两个把手201,把手201带动连接板202移动,连接板202移动通过带动固定杆203和插杆205分别在放置槽12和卡槽11的内部移动,固定杆203移动带动限位杆204在限位槽9的内部移动,当限位杆204从限位槽9的内部移动到滑动槽10的内部时,插杆205从卡槽11的内部移动至底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板202,连接板202通过固定杆203在放置槽12的内部转动带动限位杆204在滑动槽10的内部移动,连接板202转动带动插杆205在底板1的顶部移动,从一个底板1的顶部转动到另一个的底板1的顶部,当插杆205转动到另一个底板1表面卡槽11的顶部时,停止转动,移动连接板202,连接板202通过固定杆203带动限位杆204从滑动槽10移动到限位槽9的内部,由于转动的角度为九十度,使限位杆204与插杆205转动角度相同,可以同时限位,连接板202通过带动插杆205插入到卡槽11的内部,限位杆204被限位槽9固定,插杆205被卡槽11固定,使两个底板1固定住,达到组装橡胶隔振器3的效果。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放置槽12的内壁开设有四个限位槽9,放置槽12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0,四个限位槽9均与滑动槽10相连通,限位杆204远离固定杆203的一侧延伸至限位槽9的内部。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槽9和滑动槽10,移动连接板202,连接板202通过固定杆203带动限位杆204从滑动槽10移动到限位槽9的内部,达到对限位杆204进行限位的效果。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的右侧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孔6,底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远离底板1的一侧延伸至连接孔6的内部。
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孔6和连接杆13,将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杆13插入到另一个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孔6的内部,对两个底板1进行组装,达到插接组装底板1的效果。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辅助杆5,第一辅助杆5靠近底板1的一侧贯穿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底部。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辅助杆5,将第一辅助杆5贯穿底板1插入到地下或者固定在其他物体的内部,对底板1进行固定,达到对底板1进行固定的效果。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橡胶隔振器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辅助杆4,第二辅助杆4靠近橡胶隔振器3的一侧贯穿橡胶隔振器3并延伸至底板1的内部。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辅助杆4,将橡胶隔振器3放置在两个底板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将第二辅助杆4贯穿橡胶隔振器3并螺纹连接进入到底板1的内部,对橡胶隔振器3进行固定,达到固定橡胶隔振器3的效果。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两个底板1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两端均延伸至连接孔6的内部,两个支撑杆7的表面之间均套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与支撑杆7滑动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杆7和支撑板8,根据需要隔震物体的大小,组装橡胶隔振器3,将两个支撑板8均匀套设在三个支撑杆7的表面,使中间的支撑杆7表面套设两个支撑板8,将三个支撑杆7的两端插入到连接孔6的内部,使三个支撑板8位于两个底板1之间,对底板1进行加固组装固定,达到加固底板1的效果。
38.工作原理:首先,根据需要隔震物体的大小,组装橡胶隔振器3,将两个支撑板8均匀套设在三个支撑杆7的表面,使中间的支撑杆7表面套设两个支撑板8,将三个支撑杆7的两端插入到连接孔6的内部,使三个支撑板8位于两个底板1之间,对底板1进行加固组装固定,将橡胶隔振器3放置在两个底板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将第二辅助杆4贯穿橡胶隔振器3并螺纹连接进入到底板1的内部,对橡胶隔振器3进行固定,两个底板1与两个橡胶隔振器3组装成为一个整型组合橡胶隔振器3,当需要将两个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组合在一起时,将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杆13插入到另一个整形组合橡胶隔振器3表面的连接孔6的内部,对两个底板1进行组装,拉动两个把手201,把手201带动连接板202移动,连接板202移动通过带动固定杆203和插杆205分别在放置槽12和卡槽11的内部移动,固定杆203移动带动限位杆204在限位槽9的内部移动,当限位杆204从限位槽9的内部移动到滑动槽10的内部时,插杆205从卡槽11的内部移动至底板1的顶部,转动连接板202,连接板202通过固定杆203在放置槽12的内部转动带动限位杆204在滑动槽10的内部移动,连接板202转动带动插杆205在底板1的顶部移动,从一个底板1的顶部转动到另一个的底板1的顶部,当插杆205转动到另一个底板1表面卡槽11的顶部时,停止转动,移动连接板202,连接板202通过固定杆203带动限位杆204从滑动槽10移动到限位槽9的内部,由于转动的角度为九十度,使限位杆204与插杆205转动角度相同,可以同时限位,连接板202通过带动插杆205插入到卡槽11的内部,限位杆204被限位槽9固定,插杆205被卡槽11固定,使两个底板1固定住,将组装好的橡胶隔振器3放置在物体的底部,将第一辅助杆5贯穿底板1插入到地下或者固定在其他物体的内部,对底板1进行固定,达到组装橡胶隔振器3的效果。
3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