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0575发布日期:2022-10-22 01:2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管止回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止回阀。


背景技术:

2.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止回阀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风管止回阀是常见的一种止回阀,其广泛用于通风管道上防止气流倒流和风机反转。目前,现有的风管止回阀,其阀门内的叶片大多采用3片式结构设置,其中间叶片横跨中心转轴两侧,并与两侧的叶片一起通过重力差作用实现关闭功能。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阀门内的叶片采用3片式结构,中间叶片由中心转轴往两侧分布,其工作时转轴上半部分会受到风力的反作用,导致开启的角度受到影响,难以实现叶片的灵活性开启或者关闭,同时叶片在受力零界点时也会产生较大幅度摆动。


技术实现要素:

3.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风管止回阀不能灵活实现叶片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止回阀,它可以实现叶片的灵活性开启或者关闭。
5.2、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风管止回阀,包括:
8.阀体;
9.叶片,所述叶片可转动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叶片包括中间叶片和外侧叶片,所述外侧叶片设于所述中间叶片的两侧,所述中间叶片包括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所述第一中间叶片和所述第二中间叶片之间对称且独立设置;
10.转轴,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第二中间叶片或者外侧叶片的一侧。
11.相比于采用3片式结构的风管止回阀,本技术通过改变叶片的布局设置,将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中间叶片设置为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且所述第一中间叶片和所述第二中间叶片之间对称且独立设置,相比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本技术中的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宽度尺寸均变小,该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自身强度,使得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厚度降低,从而降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重力,而重力的降低,不仅使得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在气流作用下,其对应的开启角度变大,且便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在不同方向气流作用下进行灵活的开启与关闭。同时,由于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第二中间叶片或者外侧叶片的一侧,即转轴并不位于第一中间叶片或者第二中间叶片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中间叶片或者第二中间叶片并不是沿着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相比于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使其在工作时,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工作时受到的反作
用力,不会使位于中间的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不会使合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抵消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风管止回阀,可以实现叶片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提高工作效率。
12.可选的,所述阀体内壁上周向间隔设有第一限位结构。
13.可选的,所述阀体内壁上设有安装槽。
14.可选的,所述安装槽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限位凸起。
16.可选的,所述阀体的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
17.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阀体所在轴心线垂直设置。
18.可选的,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角度为0-80
°

19.可选的,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中间叶片、所述第二中间叶片和所述外侧叶片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转轴配合。
20.可选的,所述阀体采用玻璃钢材质。
21.3、有益效果
22.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管止回阀,结构简单,相比于采用3片式结构的风管止回阀,本技术通过改变叶片的布局设置,将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中间叶片设置为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且所述第一中间叶片和所述第二中间叶片之间对称且独立设置,相比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本技术中的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宽度尺寸均变小,该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自身强度,使得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厚度降低,从而降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重力,而重力的降低,不仅使得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在气流作用下,其对应的开启角度变大,且便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在不同方向气流作用下进行灵活的开启与关闭。同时,由于所述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第二中间叶片或者外侧叶片的一侧,即转轴并不位于第一中间叶片或者第二中间叶片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中间叶片或者第二中间叶片并不是沿着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相比于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使其在工作时,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工作时受到的反作用力,不会使位于中间的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不会使合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抵消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中间叶片和第二中间叶片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风管止回阀,可以实现叶片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提高工作效率。
24.(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管止回阀,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中间叶片、第二中间叶片或者外侧叶片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
25.(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管止回阀,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结构,用于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一中间叶片、第二中间叶片或者外侧叶片配合,使得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起到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管止回阀处于开启状态的正面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管止回阀处于关闭状态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30.实施例1
31.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止回阀,包括:阀体1;叶片,所述叶片可转动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叶片包括中间叶片2和外侧叶片3,所述外侧叶片3设于所述中间叶片2的两侧,所述中间叶片2包括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和所述第二中间叶片5之间对称且独立设置;转轴6,所述叶片通过所述转轴6转动设于所述阀体1上,所述转轴6靠近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的一侧设置。
32.相比于采用3片式结构的风管止回阀,本技术通过改变叶片的布局设置,将位于中间位置的所述中间叶片2设置为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且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和所述第二中间叶片5之间对称且独立设置,相比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本技术中的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的宽度尺寸均变小,该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的自身强度,使得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的厚度降低,从而降低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的重力,而重力的降低,不仅使得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在气流作用下,其对应的开启角度变大,且便于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在不同方向气流作用下进行灵活的开启与关闭。同时,由于所述转轴6靠近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的一侧设置,即转轴6并不位于第一中间叶片4或者第二中间叶片5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中间叶片4或者第二中间叶片5并不是沿着转轴6的两侧均匀分布,相比于3片式结构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中间叶片,使其在工作时,
可以有效降低叶片工作时受到的反作用力,不会使位于中间的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不会使合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抵消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一中间叶片4和第二中间叶片5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由此可知,本技术的风管止回阀,可以实现叶片的灵活性开启与关闭,提高工作效率。
33.实施例2
34.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阀体1内壁上周向间隔设有第一限位结构7。实际运用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为所述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用于与闭合状态下的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配合,起到限位的作用。
35.图2为气流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吹向风管止回阀背面时,风管止回阀处于关闭状态下的背面示意图。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风管内气体按图中箭头方向反向吹向风管止回阀时,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以及外侧叶片3会在气流作用下顺着对应的转轴回转一定角度,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关闭,当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的转角为0度时,此时,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与第一限位结构7紧密贴合,使整个风管止回阀达到关闭密封的状态,使得气流不能够通过风管止回阀进入风管内,达到止回的作用。
36.实施例3
37.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阀体1内壁上设有安装槽8。所述转轴6的端部与安装槽8配合,使得转轴6转动设于所述阀体1上。
38.实施例4
39.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安装槽8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之间。实际运用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位于所述阀体1内壁中间位置,该设置便于将叶片稳定的设于所述阀体内中心位置。
40.实施例5
41.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7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阀体1内壁向内延伸而成。
42.实施例6
43.结合附图1-2,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1-5任一项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阀体1的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9。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结构9,用于与开启状态下的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配合,使得叶片在气流的作用下,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起到限位的作用。
44.图1为气流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吹向风管止回阀正面时,风管止回阀处于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示意图。具体的,如图1所示,当风管内气体按图中箭头方向正向吹向风管止回阀时,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以及外侧叶片3会在气流作用下顺着对应的转轴翻转一定角度,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开启后,气体会从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开启后的间隙通过,当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开启角度达到最大时,此时,第一中间叶片4、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外侧叶片3在第二限位结构9的限位下,使其开启角度不再变化。
45.实施例7
46.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6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第二限位结构9为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阀体1轴线垂直设置。
47.实施例8
48.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角度为0-80
°
。该设置使得叶片在受到逆向气流时,可以有效的进行闭合,起到止回的作用。
49.实施例9
50.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沿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所述第二中间叶片5和所述外侧叶片3上均设有凹槽(图中未标出),所述凹槽与所述转轴6配合,用于将转轴6固定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所述第二中间叶片5和所述外侧叶片3上。
51.实际运用中,所述转轴6穿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叶片4、所述第二中间叶片5或者所述外侧叶片3上。
52.实施例10
53.本实施例的一种风管止回阀,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可改进如下:所述阀体1采用玻璃钢材质。实际运用中,所述阀体1呈圆形结构。
54.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