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1045发布日期:2023-03-29 08:3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减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减速器。


背景技术:

2.在通用的行星减速器结构中,通常是采用内齿圈固定、太阳轮输入、行星架同时作为行星轴输出,减速器油封设计在输出轴和体壳之间。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1为电机,2为内齿圈兼体壳,3为过渡法兰,4为螺钉,5为主轴承,6为行星架兼输出轴,7为隔套,8为过渡轴,9为太阳轮,10为行星轮,11为油封。工作时,减速器体壳2与电机1相连并固定,电机轴通过过渡轴8与太阳轮9相连并传递扭矩,通过行星轮10带动输出轴6输出扭矩,输出轴6与体壳之间用油封11密封。该结构由于油封在行星传动结构下端,长时间使用有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立式减速器底部容易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减速器,其能够有效解决底部漏油问题。
4.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立式减速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内通过过渡轴承安装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上安装有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架底部安装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行星架之间设置有主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顶部固定有过渡法兰,所述过渡法兰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壳体下方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壳体底部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太阳齿轮下方与所述输送轴上方之间设置有下托盘,所述下托盘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6.所述主轴承包括上层主轴承和下层主轴承,所述上层主轴承和所述下层主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
7.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过渡法兰用来和电机相连,电机轴通过过渡轴传动动力,行星架与过渡法兰相连固定不动,依靠太阳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行星齿轮与内齿圈啮合,将动力传递给壳体,壳体转动带动输出轴输出扭矩,由于发生相对转动的位置改为壳体顶部,因此油封设置在过渡法兰与壳体之间,底部不会出现漏油现象,有效解决了漏风问题。
附图说明
8.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见图2所示,一种立式减速器,其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置有行星架6,行星架6内通过过渡轴承安装有过渡轴8,过渡轴8上安装有太阳齿轮9,行星架6底部安装有与太阳齿轮9
啮合的行星齿轮10,壳体2内壁与行星架6之间设置有主轴承5,行星架6顶部通过螺栓4固定有过渡法兰3,过渡法兰3与壳体2之间设置有油封11,过渡法兰3与电机1连接,壳体2下方内壁设置有与行星齿轮10啮合的内齿圈,壳体2底部与输出轴13固定连接。
11.为了保证整体的可靠性,行星齿轮10、太阳齿轮9下方与输送轴13上方之间设置有下托盘12,下托盘12与壳体2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下托盘起到齿轮的支撑作用,并且由密封圈实现密封,进一步杜绝底部漏油问题。
12.主轴承5包括上层主轴承和下层主轴承,上层主轴承和下层主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7,将上层主轴承和下层主轴承隔开。
13.工作原理如下:电机1工作,带动过渡转转动,由于行星架6、过渡法兰3与电机1的外壳都是固定设置,过渡轴8带动太阳齿轮9转动,由行星齿轮10传递动力给壳体2,让壳体2发生转动,从而使得输出轴13跟着转动输出扭矩,由于油封11在上方,底部没有相对转动部位,没有漏油风险,由壳体作为输出端。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减速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内通过过渡轴承安装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上安装有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架底部安装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行星架之间设置有主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顶部固定有过渡法兰,所述过渡法兰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壳体下方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壳体底部与输出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太阳齿轮下方与所述输出轴上方之间设置有下托盘,所述下托盘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承包括上层主轴承和下层主轴承,所述上层主轴承和所述下层主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递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减速器,其能够有效解决底部漏油问题,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内通过过渡轴承安装有过渡轴,所述过渡轴上安装有太阳齿轮,所述行星架底部安装有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壳体内壁与所述行星架之间设置有主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顶部固定有过渡法兰,所述过渡法兰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油封,所述壳体下方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内齿圈,所述壳体底部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强 王玉锁 段祥强 柯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武岳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6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