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板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5438发布日期:2022-10-14 22:1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板阀的制作方法

1.一种翻板阀,属于翻板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水泥回转窑预热器下料管翻板阀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内壁结痂的问题,翻板阀内壁结痂会出现翻板阀关闭不严,容易出现内漏风的问题。而且内壁结痂会对翻板阀的内壁造成卡顿、活动不灵活,导致翻板阀堵塞事故停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阀体内壁结痂,提高翻板阀锁风、自动反吹翻板活动灵活确保物料自动下料的目的的翻板阀。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翻板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板、碳化硅板以及吹扫装置,阀板可转动的设置在阀体内,并将阀体封闭,阀板连接有推动其摆动的推动装置,阀体内壁铺贴有碳化硅板,且碳化硅板将阀体内壁整体覆盖,吹扫装置的喷气口伸入到阀体内。
5.优选的,所述的阀板内壁设置有燕尾台,各碳化硅板的外壁均设置有燕尾槽,燕尾台嵌入到燕尾槽内。
6.优选的,各所述的碳化硅板的外侧中部向外凸出,形成支撑台,燕尾槽设置在支撑台上,在各碳化硅板与阀体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填充层。
7.优选的,所述的吹扫装置包括喷气管以及喷嘴,喷嘴安装在阀体上,喷嘴的喷气口朝向阀体内壁设置,各喷嘴均与喷气管相连。
8.优选的,还包括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与吹扫装置相连,行程开关的触头与推动装置相连。
9.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火线l、零线n、指示灯h1~h3、行程开关sq、开关s1~s2、接触器km1以及电磁阀yv1~yv2,火线l同时连接开关s1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串联接触器km1的线圈后同时连接行程开关sq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以及指示灯h1的一端,行程开关sq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开关s2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指示灯h1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磁阀yv1的一端以及电磁阀yv2的一端,电磁阀yv1的另一端串联指示灯h2后与零线n相连,电磁阀yv2的另一端串联指示灯h3后与零线n相连。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1.本翻板阀的吹扫装置的喷气口伸入到阀体内,通过吹扫装置能够对阀体内壁进行吹扫,以避免阀体内壁结痂,阀体内壁设置有碳化硅板,碳化硅板一方面提高了阀体内壁的耐高温性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阀体内壁的耐磨性能,此外碳化硅板外壁具有防结皮功能,吹扫装置将粘附在碳化硅板上的物料吹下,从根源上避免物料在碳化硅板上结疤。
附图说明
12.图1为翻板阀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13.图2为翻板阀的左视示意图。
14.图3为翻板阀的俯视示意图。
15.图4为碳化硅板与翻板阀内壁连接的示意图。
16.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6为安装轴与行程开关的位置示意图。
18.图7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19.图中:1、阀体101、安装部102、燕尾台2、输出口3、输入口4、盖板401、锁止部5、锁紧装置501、螺杆502、螺套6、喷气管7、喷嘴8、安装轴9、阀板10、轴承座11、加强板12、碳化硅板1201、支撑台1202、燕尾槽13、填充层14、拨杆15、行程开关16推杆17、操纵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1.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2.一种翻板阀,包括阀体1、阀板9、碳化硅板12以及吹扫装置,阀板9可转动的设置在阀体1内,并将阀体1封闭,阀板9连接有推动其摆动的推动装置,阀体1内壁铺贴有碳化硅板12,且碳化硅板12将阀体1内壁整体覆盖,吹扫装置的喷气口伸入到阀体1内。本翻板阀的吹扫装置的喷气口伸入到阀体1内,通过吹扫装置能够对阀体1内壁进行吹扫,以避免阀体1内壁结痂,阀体1内壁设置有碳化硅板12,碳化硅板12一方面提高了阀体1内壁的耐高温性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阀体1内壁的耐磨性能,此外碳化硅板12外壁具有防结皮功能,吹扫装置将粘附在碳化硅板12上的物料吹下,从根源上避免物料在碳化硅板12上结疤。
23.具体的:如图1~3所示:阀体1的一端设置有输出口2,另一端设置有输入口3,输出口2与输入口3正对设置。阀体1的顶部敞口设置,阀体1的顶部通过盖板4封闭,盖板4的下部伸入到阀体1内,并将阀体1的顶部封闭,阀体1与盖板4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5,锁紧装置5环绕阀体1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从而通过盖板4对阀体1进行封闭。吹扫装置安装在盖板4上。
24.阀板9设置在阀体1内,阀板9通过安装轴8安装在阀体1内,安装轴8可转动的与阀体1相连,且安装轴8的两端均伸出阀体1,并与推动装置相连,安装轴8与阀体1之间相对转动设置,阀板9的一端安装在安装轴8上,并随安装轴8同步转动。通过推动装置带动安装轴8转动,进而带动阀板9摆动,以将阀体1打开或关闭。
25.各锁紧装置5均包括螺杆501以及螺套502,阀体1上设置有安装部101,螺杆1的底部与安装部101可转动的连接,盖板4的侧部设置有外凸的锁止部401,锁止部401的中部设置有锁止槽,螺套502与螺杆501螺纹连接,螺杆501转动至锁止槽内,此时并通过螺套502压紧螺杆501,此时即可实现盖板4与阀体1之间的锁紧。
26.吹扫装置有对称设置在盖板4两侧的两个,各吹扫装置均包括喷气管6以及喷嘴7,喷嘴7安装在盖板4的对应侧,喷嘴7的喷气口伸入到阀体1内,并朝向阀体1内壁设置。盖板4的每一侧均并排且间隔设置有若干喷嘴7,通过喷嘴7能够对阀体1对应侧的内壁进行吹扫,以避免阀体1内壁结痂。各喷嘴7均与对应侧的喷气管6相连通。
27.安装轴8的两端均可转动的安装在轴承座10上,各轴承座10通过加强板11与阀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
28.推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图中未画出)、推杆16以及操纵杆17,推杆16有对称设置在阀体1两侧的两根,推杆16设置在安装轴8的上侧,推杆16的下端与安装轴8固定连接,并推动安装轴8转动,推杆16位于对应侧的轴承座10与阀体1之间,以增加安装轴8的抗弯强度。操纵杆17设置在两推杆16之间,并同时与两推杆16的顶部固定连接。动力装置与操纵杆17相连,并推动操纵杆17摆动,进而带动安装轴8转动,以实现了阀板9摆动以将阀体1打开或关闭。
29.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操纵杆17可转动的连接,并推动操纵杆17摆动。动力装置还可以采用卷扬装置。
30.如图4~5所示:阀体1的内壁铺设有碳化硅板12,碳化硅板12外壁设置有燕尾槽1202,阀体1内壁设置有燕尾台102,燕尾台102嵌设于燕尾槽1202内,从而实现了碳化硅板12的安装。
31.各碳化硅板12的外壁中部均设置有外凸的支撑台1201,燕尾槽1202设置在支撑台1201上,支撑台1201的外侧支撑在阀体1内壁,使阀体1内壁与碳化硅板12 的外侧间隔设置,在阀体1内壁和碳化硅板12之间填充有填充层13,填充层13采用隔热材料,以避免热量的散失。
32.如图6所示:各喷气管6上均连接有电磁阀(图中未画出),通过电磁阀可以控制喷气的通断。安装轴8的任意一端的下侧安装有拨杆14,拨杆14设置在安装轴8的下侧,拨杆14沿安装轴8的径向设置,拨杆14的上端与安装轴8固定连接,拨杆14与阀板9正对设置,拨杆14设置在阀体1外,能够指示阀板9的位置。阀体1的外壁安装有行程开关15,当拨杆14随安装轴8转动,并运动到竖直位置时,此时触发行程开关15。行程开关15通过控制电路与电磁阀相连,当行程开关15触发后,此时电磁阀导通,以对阀体1内壁进行吹扫,即在阀体1内的介质输送停止时再进行吹扫,避免对输送的介质造成妨碍。
33.如图7所示:控制电路包括火线l、零线n、指示灯h1~h3、行程开关sq、开关s1~s2、接触器km1以及电磁阀yv1~yv2,火线l同时连接开关s1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串联接触器km1的线圈后同时连接行程开关sq的一端、开关s2的一端以及指示灯h1的一端,行程开关sq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开关s2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指示灯h1的另一端与零线n相连,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磁阀yv1的一端以及电磁阀yv2的一端,电磁阀yv1的另一端串联指示灯h2后与零线n相连,电磁阀yv2的另一端串联指示灯h3后与零线n相连。
34.其中电磁阀yv1和yv2为上述电磁阀,行程开关sq为上述行程开关15。
35.本翻板阀在使用时,闭合开关s1,此时指示灯h1亮。当拨杆14触发行程开关sq后,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闭合,此时电磁阀yv1和yv2导通,且指示灯h2和h3亮,开始为阀体1内壁吹扫。此时如果电磁阀yv1或yv2出现故障,通过指示灯h2
和h3即可观察。
36.翻板阀正常输送时,如果需要开启吹扫,可以闭合开关s2,此时接触器km1的线圈得电,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km1-1闭合,此时电磁阀yv1和yv2导通,且指示灯h2和h3亮,开始为阀体1内壁吹扫。
37.预热器系统中每级旋风筒下料管都设有翻板阀,主要原理在于翻板阀的阀板9在物料重力作用下自动开启。物料下落的冲击力、下级换热管道热气流向上的推力,以及配重锤的重力三个平衡力相互作用,使阀板9处于平衡状态并保持小幅度震颤,达到设备即能连续脉动给料的同时又具有锁风的功能,因此翻板阀又常称为微动锁风阀。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