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9114发布日期:2022-11-22 22:5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氯化聚氯乙烯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


背景技术:

2.氯化聚氯乙烯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工程塑料,其由聚氯乙烯树脂氯化改性制得,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氯化聚氯乙烯管道具备多方面优点:管材和管件为同种材料,可用专用粘接剂粘结,方便、可靠;阻燃性好,氧指数达到60,远超一般塑料;耐高温、耐腐蚀、不易透氧、不挂水滴;导热系数低、热线膨胀系数小,热量不容易从管道散发,热损失少,可免除隔热护层;管道安全美观,挠度低、变化小,卫生效果极好,不易滋生细菌,细菌滋生率为pex的1/60,铜管的1/10。氯化聚氯乙烯管道广泛应用在民用生活给水系统、冷热水系统、直饮水系统、商用纯水系统、电子工业、化工管道、等领域。
3.根据氯化聚氯乙烯管道应用的多样性及应用环境的不同,管道的连接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现有的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技术中,通过合理的管材管件规格设计、管件模具设计及选择氯化聚氯乙烯管道专用粘结剂,采用承插连接的方式进行管道连接。其中,氯化聚氯乙烯管道专用粘结剂的粘结工艺,又分为直接粘结方式和预粘结剂、主粘结剂双层涂覆的粘结方式。两种粘结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几方面问题:
4.(1)粘结剂用刷子涂覆不均匀,存在管材、管件粘结漏洞,导致管道渗水或长期使用保质期降低。
5.(2)粘结剂涂覆用时长,管道连接作业周期长。
6.(3)粘结剂用量大,涂覆时易滴漏,浪费量多,管道连接成本高。
7.(4)粘结剂开盖后,粘结剂容易固化失效,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操作简单,管材与管件粘结牢固,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10.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包括粘结片本体,所述粘结片本体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外侧设有内片层,所述吸附层的内侧设有外片层,所述内片层与管材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外片层与管件的尺寸相适应;
11.所述内片层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一透孔,所述外片层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二透孔。
12.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粘结片本体包括圆环状的直通段和锥环状的承口段,所述承口段分别与所述管材和所述管件的形状相适应。
13.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承口段的底部外侧和底部内侧均弧形设置。
14.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片层的厚度为1~3mm,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3~5mm,
所述外片层的厚度为1~3mm。
15.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粘结片本体的高度为3~5cm。
16.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孔和所述第二透孔的直径均为0.15~0.3cm。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若干所述第一透孔和若干所述第二透孔错位分布设置。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包括粘结片本体,所述粘结片本体包括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外侧设有内片层,所述吸附层的内侧设有外片层,所述内片层与管材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外片层与管件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内片层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一透孔,所述外片层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二透孔。内片层和外片层为结构层,配合中间的吸附层,使粘结片本体形状保持稳定的形态。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可以使预溶剂更多的渗透进入吸附层,增加预溶剂的吸附量,同时第一透孔和第二透孔本身的深度也可以存留部分预溶剂,预溶剂在粘结片本体上分布均匀,使得管材与管件粘结更加牢固,管道不易出现粘结漏洞,渗水可能性低,使用时不易出现预溶剂滴漏,节约了成本,同时便于卫生的清理。
20.本实用新型的粘结片本体包括圆环状的直通段和锥环状的承口段,所述承口段分别与所述管材和所述管件的形状相适应。通过直通段和承口段的配合,承口段端口的口径局部放大,且承口段的外径比管件的内径略大,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管件进行限位,便于管材和管件的插配固定。
21.所述承口段的底部外侧和底部内侧均弧形设置,可以更好的将管材套设进粘结片本体内侧以及更顺畅的将管件套设在粘结片本体的外侧,减少了棱角带来的阻尼。
22.所述内片层的厚度为1~3mm,所述吸附层的厚度为3~5mm,所述外片层的厚度为1~3mm,所述粘结片本体的高度为3~5cm,所述第一透孔和所述第二透孔的直径均为0.15~0.3cm,根据不同口径的管件和管材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粘结片。
23.若干所述第一透孔和若干所述第二透孔错位分布设置,预溶剂从内层或者外层进入吸附层后不易从另外一层对应的透孔中溢出,吸附层的吸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28.其中:1、粘结片本体;101、吸附层;102、内片层;103、外片层;2、第一透孔;3、第二透孔;4、直通段;5、承口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30.如图1-3所示,一种氯化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用粘结片,包括粘结片本体1,所述粘结片本体1包括吸附层101,所述吸附层101的外侧设有内片层102,所述吸附层101的内侧设有外片层103,所述内片层102与管材的尺寸相适应,所述外片层103与管件的尺寸相适应;所
述内片层102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一透孔2,所述外片层103设有若干周向设置的第二透孔3。内片层102和外片层103为结构层,配合中间的吸附层101,使粘结片本体1形状保持稳定的形态。第一透孔2和第二透孔3可以使预溶剂更多的渗透进入吸附层101,增加预溶剂的吸附量,同时第一透孔2和第二透孔3本身的深度也可以存留部分预溶剂,预溶剂在粘结片本体1上分布均匀,使得管材与管件粘结更加牢固,管道不易出现粘结漏洞,渗水可能性低,使用时不易出现预溶剂滴漏,节约了成本,同时便于卫生的清理。
31.粘结片本体1包括圆环状的直通段4和锥环状的承口段5,承口段5的内径向远离直通段4的方向延伸逐渐增大,且直通段4与承口段5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承口段5分别与所述管材和所述管件的形状相适应。通过直通段4和承口段5的配合,承口段5端口的口径局部放大,且承口段5的外径比管件的内径略大,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管件进行限位,便于管材和管件的插配固定。
32.所述承口段5的底部外侧和底部内侧均弧形设置,可以更好的将管材套设进粘结片本体1内侧以及更顺畅的将管件套设在粘结片本体1的外侧,减少了棱角带来的阻尼。
33.所述内片层102的厚度为1~3mm,所述吸附层101的厚度为3~5mm,所述外片层103的厚度为1~3mm,所述粘结片本体1的高度为3~5cm,所述第一透孔2和所述第二透孔3的直径均为0.15~0.3cm,根据不同口径的管件和管材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粘结片,且内片层102、外片层103和吸附层101材质相同,高温冷却后彼此成型在一起。
34.若干所述第一透孔2和若干所述第二透孔3错位分布设置,预溶剂从内层或者外层进入吸附层101后不易从另外一层对应的透孔中溢出,吸附层101的吸附效果更好。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粘结片浸入预溶剂中5s到10s时间,无毒,粘度小于60mpa.s,预溶剂一部分附着在粘结片的内片层102和外片层103,一部分通过第一透孔2和第二透孔3进入吸附层101中,将附着有预溶剂的粘结片,扣在管材末端,然后与管件连接、插紧后,在预溶剂的作用下,管材末端的外层表面、管件的内层表面及粘结片逐渐溶解、融合、固化,从而将管材和管件粘结在一起。不使用粘稠的主粘结剂,改用粘结片加预溶剂的操作方式,一方面保证氯化聚氯乙烯管道粘结质量稳定,另一方面不仅增加管道连接作业效率,还可减少粘结剂浪费、减少脏污地面与衣物的风险。
37.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