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6962发布日期:2023-03-17 18:58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支撑轴以及设置有该支撑轴的支架和显示器。


背景技术:

2.显示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显示设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工业生产等各个场景中均有广泛运用。显示器的安装主要以壁挂式和支架式两种安装形式为主,采用支架式安装形式的显示器具有适用场景多样且便于移动的优势。现存的部分显示器所采用的单轴式支架虽然结构简单,但在进行支撑轴的安装工作时,需要技术人员手持支撑轴定位并保持对准安装部位的状态,以避免在螺钉锁紧的过程中发生错位,这种手动定位的方式无疑增加了支撑轴的安装难度,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撑轴不便于安装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轴,用于支撑显示器,该支撑轴包括:
5.轴体,一端端面开设有第一安装腔以及第一固定孔;以及
6.连接头,设置于轴体远离第一安装腔的端部一侧,连接头的端部朝向远离轴体的方向延伸,连接头的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腔,连接头靠近第一安装腔的一侧设置有连通第二安装腔的第二固定孔。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均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分为两组并对称分布在第一安装腔的两侧。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连接头靠近第一安装腔的一侧倾斜设置,以使得连接头的截面面积沿延伸方向依次减小。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安装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筋,每根第一加强筋沿轴体的轴向延伸,第二安装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二加强筋,每根第二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头的延伸方向相同。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连接头所处的轴体的侧壁呈曲面形状。
11.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底座与上述的支撑轴,支撑轴能够拆卸地设置在底座上。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底座的上端设置有卡头和环形卡槽,环形卡槽环绕卡头分布,卡头的端部突出于底座的上端面,轴体的端部通过第一安装腔插接卡头,并适配卡入环形卡槽内,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第一固定孔的第一锁紧件。
13.在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体以及上述的支架,显示器主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支架。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显示器主体的背部设置有安装座,连接头能够拆卸地连接安装座。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安装座包括转动板与第二锁紧件,转动板能够转动调节,第二锁紧件穿过转动板并连接第二固定孔。
16.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支撑轴包括轴体以及位于轴体端部一侧的连接头,连接头沿远离轴体的方向进行延伸,从而能够与轴体之间呈一定夹角,以形成近似于l型的支撑轴,支撑轴通过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能够实现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快速插接定位,而后再通过穿设连接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的螺栓或螺钉,即可实现快速锁紧,整个安装过程简单且高效。显然,这里设置有该支撑轴的支架以及显示器,受益于支撑轴的有益效果,也能够具有便于安装的优势。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轴的一种整体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头的一种端部放大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轴的一种端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与支架之间的一种安装示意图;
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的显示器的一种整体示意图。
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7.10、轴体;20、底座;30、显示器主体;
28.11、连接头;101、第一安装腔;102、第一固定孔;103、让位槽;104、第一加强筋;105、第二安装腔;106、第二固定孔;107、第二加强筋;108、凸台;
29.201、卡头;202、环形卡槽;203、第一锁紧件;
30.31、安装座;300、安装位;301、转动板;302、第二锁紧件;303、固定板;304、连接板;305、调节连接件;306、第三锁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3.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轴进行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轴,用于可拆卸地设置在显示器的单轴支架上,以稳定支撑显示器。具体地,该支撑轴包括轴体10和连接头11,其中,轴体 10整体沿轴向延伸分布,轴体10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敞口的第一安装腔101 以及第一固定孔102,第一安装腔101与第一固定孔102均沿轴体10的轴向延伸分布;进一步地,连接头11分布于轴体10的另一端的侧壁上(这里轴体10 的另一端具体指与第一安装腔101远离或者相对的一端),连接头11的端部沿远离轴体10的方向进行延伸,同时连接头11在其延伸端的端面上设置有敞口的第二安装腔105,并于其延伸端靠近第一安装腔101一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106,第二固定孔106与第二安装腔105连通。
3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轴,通过连接头11沿远离轴体10的方向进行整体延伸,能够形成一种近似于l型的支撑轴,结合图4至图7可得,该支撑轴通过轴体10设置的第一安装腔101以及第一固定孔102的一端进行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头11设置第二安装腔105以及第二固定孔106的延伸端进行可拆卸连接,能够充分实现支撑轴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充分提高整个支撑轴的拆装便捷性。
38.可以理解的是,整个支撑轴能够通过第一安装腔101与第二安装腔105实现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快速插接定位,使得技术人员无需保持手持支撑轴的姿势或状态,并可在此基础上快速穿设连接第一固定孔102与第二固定孔106的螺栓或螺钉,从而快速且高效地完成支撑轴的安装工作。
39.进一步地,这里的轴体10与连接头11配合形成了一种近似于l型的支撑轴,在进行具体的支撑和连接工作时,其连接头11位于整个支撑轴的上部,螺栓或螺钉需要从下往上穿入第二固定孔106而实现连接头11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这种结构下,作用力(比如显示器自重或者按压显示器时的按压力等)能够经由连接头11进行传导,并充分分散至连接头11、连接头11 与轴体10的结合部位以及轴体10等多个部位上进行分散作用,能够有效降低螺栓或螺钉所承受的工作强度,故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支撑轴的支撑强度和安装稳定性。
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上述第一固定孔 10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固定孔102分为两组并对称分布在第一安装腔101 的两侧,同样地,上述第二固定孔106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固定孔106均匀分布在连接头11的侧壁上。
4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孔102与第二固定孔106均设置有多个,能够充分提高支撑轴的连接强度以及工作稳定性。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轴体10的两个端面与其轴向垂
直,连接头11的延伸方向与轴体10的两个端面平行,同时连接头11 相对第二固定孔106的外侧壁与轴体10的端面平行或重合。
4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轴,其连接头11的延伸方向与轴体10的轴向垂直,这样即可进一步形成美观且支撑强度高的l型支撑轴。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连接头11靠近第一安装腔101一侧的侧壁倾斜设置,并使得连接头11的截面面积沿延伸方向依次减小(即连接头11越远离轴体10的部位,其截面积越小)。
4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头11,其用于贴合待连接部位的侧壁倾斜设置,能够充分增加待连接部位与轴体10之间的固定角度。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第一安装腔101 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一加强筋104,每根第一加强筋104沿轴体10的轴向延伸,第二安装腔105的内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第二加强筋107,每根第二加强筋107的延伸方向与连接头11的延伸方向相同。
4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安装腔101与第二安装腔105,能够通过第一加强筋104与第二加强筋107提高整个腔体结构的工作强度,也同样可以利用第二加强筋107来提高连接头11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48.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第一加强筋104与第二加强筋107均可作为插接块,来实现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榫结或者插接,从而充分提高支撑轴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连接强度。或者还可以直接作为顶持结构顶持待连接部位的外侧壁,以实现一定程度的顶持固定,这样虽然连接强度略差,但有利于减少材料用量,可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二安装腔105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凸台108,以用于进一步提高第二安装腔105的腔体结构强度。
5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孔102与第二固定孔106均用于穿设连接螺栓或螺钉,以进行具体的锁紧连接工作。而第一安装腔101与第二安装腔105均为空腔结构,既可用于填充硬质物件来提高轴体10以及连接头 11的整体强度,又可用于填充胶水来实现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粘接,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或者还可用于插接待连接部位,以发挥快速定位作用并充分提高整个支撑轴与待连接部位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51.显而易见的,由于第二安装腔105与第二固定孔106呈交错连通状态,故而第二安装腔105还能够为穿设连接第二固定孔106的螺栓或螺钉提供便利(比如可以便于技术人员从第二安装腔105的敞口一侧伸入工具,对穿设连接第二固定孔106的螺栓或螺钉进行具体的拆装操作)。
5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头11所处的轴体10的侧壁呈曲面形状,相较于常规的平面形状而言,该曲面形状的侧壁能够增加与连接头11的结合部位的结合面积,故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头11与轴体10之间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形状。
53.基于上述支撑轴的具体结构,本技术在这里进一步提供一种支架,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该支架包括底座20与上述的支撑轴,支撑轴能够拆卸地设置在底座20的上端。
5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通过底座20与支撑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提供了一种
便于拆装的支架结构。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底座20的上端设置有卡头201和环形卡槽202,环形卡槽202开设在底座20的上端面上并环绕卡头 201均匀分布,卡头201的端部突出于底座20的上端面,卡头201的尺寸与上述轴体10的第一安装腔101适配。在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时,轴体10的端部通过第一安装腔101插接卡头201,轴体10的端部边缘适配卡入环形卡槽202 内,与此同时,底座20的底端设置有连接第一固定孔102的第一锁紧件203。
5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架,首先通过卡头201与第一安装腔101之间的插接而实现轴体10与底座20之间的快速拼接,再通过第一锁紧件203锁紧连接第一固定孔102,即可实现轴体10与底座20之间的紧固连接。
57.显而易见的,轴体10的端部边缘适配卡入环形卡槽202内时,轴体10的端部侧壁与环形卡槽202的内侧壁相互贴合,此时整个轴体10的端部整体嵌入连接底座20,在支架发挥具体的支撑和连接作用时,作用力还能够经由轴体10 传导并作用至底座20以及轴体10与底座20的贴合部位上,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支架的支撑强度。
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卡头201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加强筋104适配的第一插槽,以使得卡头201能够与第一安装腔101充分嵌合,从而达到快速定位以及提高整个支架的安装稳定性的目的。
59.显然,卡头201也可不设置第一插槽而直接与多个第一加强筋104同时贴合顶持,同样能够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
6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卡头201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凸台108适配的凹位,以使得卡头201进一步与第一安装腔101完全嵌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支架的安装稳定性。
6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4,轴体10的端部边缘设置有让位槽103,环形卡槽202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适配的插块,通过插块适配卡入让位槽103内,以使得轴体10的端部充分嵌入环形卡槽202内。
62.结合上述支架及支撑轴的具体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该显示器包括显示器主体30以及上述的支架,显示器主体30能够拆卸地连接支架。
6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通过显示器主体30与支架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和使用的显示器。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7,显示器主体30 的背部设置有安装座31,连接头11能够拆卸地连接安装座31。
6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通过连接头11与安装座31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充分实现了支架或者支撑轴与显示器主体30之间的便捷式拆装。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7,安装座31包括转动板301、多个第二锁紧件302、固定板303以及多个第三锁紧件306,其中,固定板303通过多个第三锁紧件306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显示器主体30内,显示器主体30的背部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安装位300,固定板303在稳定安装后能够闭合安装位300的前端,转动板301能够转动调节地设置在固定板303上,同时转动板301位于安装位300内。在进行具体的安装工作时,连接头11
穿入安装位300内,通过在转动板301的下端向上穿设连接第二固定孔106的第三锁紧件306,以实现连接头11与转动板301之间的便捷式拆装。
6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器,通过连接头11与转动板301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实现了支架或者支撑轴与显示器主体30之间的便捷式拆装。
68.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板301能够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实现显示器主体30 与支架之间的夹角调节,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69.进一步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头11靠近第一安装腔101一侧的侧壁倾斜设置,能够使得转动板301在与连接头11进行安装连接时,进一步增加显示器主体30与支架之间的固定角度,能够进一步配合这里的夹角调节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7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6及图7,上述固定板303 靠近连接头1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块连接板304,转动板301转动设置在两块连接板304之间,并通过调节连接件305实现锁紧。
7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板301,通过调节连接件305而实现其在转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的固定,以满足实际的夹角调节需求。
72.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头11伸入安装位300内并与转动板301锁紧连接时,连接头11能够在随转动板301转动的过程中顶住安装位300的上端边缘或者下端边缘,进而限定了整个转动调节过程的转动行程。显然,这种结构下的连接头11也与安装位300之间具有一定的嵌入效果,故而也有利于提高支架与与显示器主体3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7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上述调节连接件305采用调节螺栓,以充分提高拆装便捷性。
7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7,上述第一锁紧件203、第二锁紧件302以及第三锁紧件306均采用单头螺栓,以充分提高拆装便捷性。
7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板303上还可设置与第二安装腔105 适配的插头,以用于快速插接第二安装腔105来实现安装座31与支撑轴之间的快速定位。
76.显然,当第二安装腔105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07时,上述插头可以设置适配的第二插槽来实现插头与第二安装腔105之间的高效嵌合,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插槽,直接利用插头顶持第二加强筋107来获得稳定的插接效果。
77.综合上述实施例可得,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轴、支架及显示器,其支撑轴与底座20以及显示器主体30之间能够进行便捷拆装,能够充分实现支撑轴的灵活拆装和便捷更换,有利于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78.进一步地,在满足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可视需求对支撑轴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进行适应性设计,并对支撑轴的制造及表面结构采取各种加工工艺(比如整个支撑轴可采用注塑方式一体成型,而其表面如果有缩水,则可在表面缩水位置直接做结构补偿)。
7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