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6687发布日期:2023-03-29 11:4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四通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通阀。


背景技术:

2.四通阀应用于制冷系统,用于制冷剂流路的切换,以改变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的流向。四通阀包括导阀部件、线圈部件和主阀部件,线圈部件套设于导阀部件,并驱动导阀部件内部的铁芯移动,导阀部件通过毛细管与主阀部件连接。导阀部件包括导阀阀体、导阀阀座,导阀阀体设置有安装孔部,导阀阀座的部分位于安装孔部,并且阀座的外表面与导阀阀座的外表面基本平齐。毛细管一般是通过火焰钎焊的方式与导阀阀座进行固定连接。即,先在焊缝区域涂抹粘状焊剂,再对焊缝区域实施填料送丝,完成焊接。如何提升毛细管与导阀部件之间的焊接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焊接合格率的四通阀。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包括:
6.阀体,所述阀体设有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设有安装槽;
7.阀座,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阀体的第一侧部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阀座相对于所述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呈内凹状态,形成有内凹部;
8.多个第一毛细管,多个所述第一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阀座;
9.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阀体的第二侧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与所述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的距离为h,0.2mm≤h≤0.5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与所述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的距离为h,0.15mm≤h≤0.45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包括外周侧面,所述阀座的外周侧面和所述阀座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或弧形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周侧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周侧面与所述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或弧形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具有内周侧面,所述安装槽的内周侧面与所述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内凹的弧形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毛细管设有3个,各个所述第一毛细管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阀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毛细管的数量对应设置,各所述第一毛细管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各所
述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或弧形面。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的第二侧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阀体第二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或弧形面。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阀还包括套管、滑碗和芯铁,所述套管连接于所述阀体,所述滑碗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芯铁设于所述套管内,所述芯铁用于驱动所述滑碗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毛细管与各所述第一毛细管两两连通。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四通阀包括阀体、阀座、多个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阀体设有第一侧部,第一侧部设有安装槽,阀座设置于阀体的第一侧部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槽内,且阀座相对于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呈内凹状态,形成有内凹部,第一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阀座,第二毛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阀体的第二侧部,本技术通过使阀座相对于阀体第一侧部的表面呈内凹状态,从而能够更多地容纳、吸附、堆积、聚扰焊剂,使四阀通的待焊区域渗透、浸润、充满高温液体焊剂,内凹部内的焊剂不再容易流失,改善了焊接条件,提高了焊接合格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体、阀座和毛细管的连接状态立体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体、阀座和毛细管的连接状态截面图。
23.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阀体、阀座和毛细管的连接状态截面图。
26.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8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8.附图标记:
29.1、阀体;11、第一侧部;12、第二侧部;101、内凹部;2、阀座;3、第一毛细管;4、第二毛细管;5、套管;6、滑碗;7、芯铁;102、弧形面;103、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33.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通阀的结构示意图。该四通阀包括主阀10'和导阀20',主阀10'包括阀体11'。阀体11'大体呈圆筒状,且阀体11'的周壁上开设有d接口,d接口用于连接排气管d,阀体 11'在与d接口相对的一侧周壁固定连接有阀座13',阀座13'开设有3个孔,分别用于与接管e、吸气管s以及接管c固定连接。由于阀体11'的截面为圆形,因此阀座13'设置有与阀体内壁相配合的弧形面,即阀座13'的纵截面大至呈d形,两者采用焊接固定。
34.进一步地,排气管d与压缩机70'排气口连接(与高压区连接),吸气管s与压缩机70'吸气口连接(与低压区连接),接管e与室内换热器 30'连接,接管c与室外换热器40'连接。阀体11'两端设有端盖12',内部固设有阀座13',还设有通过连杆14'带动的滑块15'和活塞16',阀座13' 用于接触并支撑滑块15',组成一对运动副,活塞16'和阀体11'组成一对运动副。
35.导阀20'的小阀体固设有与主阀10'的排气管d连接的毛细管d,即导阀20'的内腔也相应与主阀的高压区连通;导阀20'的小阀座具有三个阀口,并依左向右分别固设有与主阀10'的左端盖、吸气管s、主阀10'的右端盖连接的毛细管e、毛细管s、毛细管c;导阀20'的小阀体右端固设有套管,套管外侧设有电磁线圈50'。
36.在一种工作状态,当制冷系统需要制冷时,电磁线圈50'不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在回复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滑碗位于左侧位置,使毛细管e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c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使主阀10'的左腔为低压区,右腔为高压区,主阀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的压差力,将滑块15' 和活塞16'推向左侧,使接管e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c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

排气管d

阀体11 阀腔

接管c

室外换热器40'

节流元件60'

室内换热器30'

接管e

滑块15'内腔

吸气管s

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冷工作状态;
37.当制冷系统需要制热时,电磁线圈50'通电,导阀20'内腔的芯铁克服回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滑碗右移,使毛细管c和毛细管s相通,毛细管e 和毛细管d相通,从而使主阀10'的左腔为高压区,右腔为低压区,主阀 10'的左右腔之间形成压力差,将滑块15'和活塞16'推向右侧,使接管c和吸气管s相通,排气管d与接管e相通,此时,制冷系统内冷媒的流通路径为:压缩机排气口

排气管d

阀体11阀腔

接管e

室内换热器 30'

节流元件60'

室外换热器40'

接管c

滑块15'内腔

吸气管s

压缩机吸气口,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状态。
38.如上,通过导阀20'和电磁线圈50'等的共同作用可实现主阀10'的换向,从而切换冷媒的流动方向,实现制冷系统制热工作状态和制冷工作状态的切换。
39.现有现技术中,由于四通阀的导阀阀体部件在钎焊时是倾斜15
°
左右设置的,且导阀阀体顶表面和导阀阀座上表面是平齐的,导阀阀座的黄铜表面是光滑的。在钎焊时,机器人涂抹到导阀阀体部件焊接区的粘状焊剂,还没有转位到加热工位,焊剂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着15
°
斜坡,一部分焊剂已经流出焊接区域。即使焊接区域有足够的粘状焊剂,高温加热后,焊剂由粘状转变为数个无色透明的、直径约的沸腾液珠,在重力作用下,沿着15
°
平面斜坡,沸腾液珠以弹跳形式,滚动流出焊接区域,因而导致导阀阀体部件的焊缝区域缺少足够的焊剂,有的焊缝甚至没有焊剂、从而形成断焊、缺焊等焊接不良。
40.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阀体、阀座与毛细管的连接状态立体图。该四通阀包括阀体1、阀座2、第二毛细管4和多个第一毛细管3,阀体1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部11和第二侧部12,第一侧部 11设有安装槽。阀座2设置于阀体1的第一侧部11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槽内,且阀座2相对于阀体1第一侧部11的表面呈内凹状态,形成有内凹部101。多个第一毛细管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阀座2,第二毛细管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阀体1的第二侧部12。
4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四通阀的焊接区域留不住焊剂和银外溢的现象,将阀座2厚度减薄一些,以形成一定深度的内凹部,从而能够更多地容留、吸附、堆积、聚拢焊剂,使待焊区渗透、浸润、充满高温液态焊剂,内凹部内的焊剂不再容易流失,改善了焊接条件,提高了焊接合格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2的上表面与阀体1第一侧部11的表面的距离为h,0.2mm≤h≤0.5mm,具体可以是0.2mm、0.3mm、0.4mm、0.5mm 等,在此不做限定。
43.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2的上表面与阀体1第一侧部11的表面的距离为h,0.15mm≤h≤0.45mm,具体可以是0.15mm、0.25mm、0.35mm、 0.45mm等,在此不做限定。
44.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包括外周侧面,阀座2的外周侧面和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阀体1的安装槽具有内周侧面,安装槽的内周侧面与阀体1第一侧部11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该弧形面为内凹的弧形面,参照图3和图4所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阀座2的外周侧面和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安装槽的内周侧面与阀体1第一侧部11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参照图7和图8所示。
45.继续参照图1所示,第一毛细管3设有3个,阀座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与第一毛细管3的数量对应设置。阀体 1的第二侧部12设有第二安装孔。各第一毛细管3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各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与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第二毛细管4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与阀体1第二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
46.在本实施例中,阀座2的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与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参照图4所示,阀体1的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与阀体1的第二侧部12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参照图5所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阀座2的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与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参照图7所示,阀体1的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与阀体1第二侧部12 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斜面,参照图8所示。
47.本技术通过使阀座2的外周侧面和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或斜面;阀体1安装槽的内周侧面与阀体1第一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或斜面,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与阀座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或斜面,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与阀体1第二侧部的表面的连接处设有弧形面或斜面,从而能够局部改善、增加焊剂的储存,提高焊接效果。
48.继续参照图3所示,该四通阀还包括套管5、滑碗6和芯铁7,套管5 连接于阀体1,滑碗6设于阀体1内,芯铁7设于套管5内。其中,芯铁 7用于驱动滑碗6移动,以使第二毛细管4
与各第一毛细管3两两连通。
49.本技术四通阀的导阀阀体部件设有内凹部101,以能够容纳更多焊剂,引导焊丝归位,极大提高了焊丝流动性,明显提升了四通阀中导阀阀体部件一次焊接合格率。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在导阀阀体部件设有内凹部 101,使得导阀阀体部件的焊接区域相当于周边具有围提,犹如微型盆地,产生围堤效应,不断聚扰的液态焊剂被阻挡、阻滞在堤内,且在表面张力牵引下,各处焊缝、毛细管底端得到充分铺展、延伸,焊丝的流动性得到充分提高。同时,导阀阀体部件焊接区域周边的围堤犹如微型线岸线提防,以能够有效阻挡、降低和引导机器人的送丝冲力,防止焊丝外溢,减少焊接不良,使得导阀阀体部件焊接区域的一次焊接不良率下降至3.45

,同比下降90%,降低了导阀阀体部件的成本。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