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切换机构和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48460发布日期:2022-11-03 08:0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水路切换机构和淋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五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路切换机构和淋浴龙头。


背景技术:

2.淋浴龙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通过对管路的切换,具有不同的出水方向,而要实现上述功能,水路切换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传统的水路切换机构均需要设置成品切换阀芯,通过调节阀芯实现水路切换,部件多且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路切换机构和淋浴龙头,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路切换机构,包括:
5.管阀组件,包括第一管道和切换阀体,所述第一管道具有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接口,所述切换阀体形成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接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进水口;及
6.提拉组件,包括封水件和提拉件,所述提拉件设于所述第一管道内,所述提拉件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提拉端和第二提拉端,所述封水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提拉端,所述封水件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提拉端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处,所述封水件具有封堵所述第二出水口的第一封堵状态,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和封堵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封堵状态,以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
7.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切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一管道内壁靠近所述第一接口处凸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下表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封水件。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包括相对的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所述第一抵接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抵接端抵接于所述封水件上,由所述第一抵接端至所述第二抵接端的方向上所述弹簧的直径递减。
9.进一步地,所述封水件包括连接部和封水垫圈,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提拉端连接,所述封水垫圈套设于所述连接部外周,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出水口或第二接口的边缘。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牙管和水路连接管,所述连接牙管套设于所述水路连接管外周,所述连接牙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水路连接管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连接,所述切换阀体的第二接口处设有抵接部,所述第二端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所述第四端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三端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四端开设有所述第一接口。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处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容纳腔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和所述第二倒角均与所述封水垫圈配合。
12.进一步地,所述封水垫圈的外周环设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具有相背离设置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倒角贴合,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倒角贴合。
1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水口间隔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
14.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切换机构还包括进水接头,所述进水接头套设于所述切换阀体外周,所述进水接头的周侧设有多个进水端,多个所述进水端与至少一所述进水口连通。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淋浴龙头,包括出水管以及上述任一的水路切换机构,所述出水管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水路切换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安装于所述出水管外部,所述出水管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提拉把手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提拉件的第二提拉端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水路切换机构中设置了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通过对提拉件进行提拉,进而改变封水件在切换阀体的容纳腔中的位置,改变封水件的状态,达到切换水路的效果。当封水件处于第一封堵状态时,进水口进入的水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流出,封水件处于第二封堵状态时,进水口进入的水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这样就实现了管路的切换,而不需要通过设置切换阀芯进行切换,操作简单,降低了成本,且不易损坏,也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路切换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水路切换机构的管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所示水路切换机构的提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1所示水路切换机构的管阀组件的切换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所示管阀组件的切换阀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水路切换机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号说明:
25.[0026][002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
如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水路切换机构。
[0032]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切换机构包括:
[0033]
管阀组件10,包括第一管道101和切换阀体103,所述第一管道101具有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01311和第一接口101331,所述切换阀体103形成有容纳腔1035以及与所述容纳腔1035连通的所述第二接口1031和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所述第二接口1031与所述第一接口101331连通,所述容纳腔1035的腔壁开设有进水口1037;及
[0034]
提拉组件30,包括封水件301和提拉件303,所述提拉件303设于所述第一管道101内,所述提拉件30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提拉端3031和第二提拉端3033,所述封水件301安装于所述第一提拉端3031,所述封水件301位于所述容纳腔1035,所述第二提拉端3033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01311处,所述封水件301具有封堵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的第一封堵状态,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01311与所述进水口1037,和封堵所述第一接口101331的第二封堵状态,以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与所述进水口1037。
[0035]
该实施例中设置了第一出水口101311、第二出水口1033,第二接口1031可以与第二出水口1033相对设置,通过对提拉件303进行提拉,进而改变封水件301在切换阀体103的容纳腔1035中的位置,改变封水件301的状态,达到切换水路的效果。当封水件301处于第一封堵状态时,封水件301封堵第二出水口1033,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所述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封水件30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时,封水件301封堵第一接口101331,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流出,这样就实现了管路的切换,而不需要通过设置切换阀芯进行切换,降低了成本,且不易损坏,也便于维修。
[0036]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路切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一管道101内壁靠近所述第一接口101331处凸设有第一限位部10112,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12下表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封水件301。
[0037]
该实施例中,水路切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12下表面,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封水件301,具体地,可以抵接于所述封水件301上端面,这样,若想要使得第二出水口1033出水,也就是需要使得封水件30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只需对提拉件303进行提拉,封水件301会朝向第一限位部10112的方向运动,进而封水件301的上端面与第一限位部101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弹性件会被压缩,此时,如果打开水源,使得进水口1037处进水,进水的水压会给弹性件一个朝向第一限位部10112方向的力,使得弹性件能够保持压缩状态,封水件301位于将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之间,此时进水口1037与第一出水口101311不连通,而第二出水口1033与进水口1037之间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二出水口1033流出。此时,若想对水路进行切换,让第一出水口101311出水,只需改变封水件301由第二封堵状态至第一封堵状态,此时有两种操作方法均可实现该效果。第一种操作方式是,关闭水源,此时进水口1037处不再进水,没有水压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弹性件回弹,进而驱动封水件301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运动,最终,封水件301能够将第二出水口1033封堵,此时,封水件301即处于第一封堵状态,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连通。若再次打开水源,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第二种操作方式是,保持进水口1037进水,而给按压提拉件303一个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的力,进而提拉件303带动封水件301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运动,使得封水件301封堵第二出水口1033,此时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该实施例中,用户想要切换管路出水状态,具有多种操作方式,且,不管之前水路是如何出水的,关闭水源后,封水件301总是会处于第一封水状态,而再次打开水源后,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总是由第一出水口101311出水。用户可将第一出水口101311处安装常用的龙头或者花洒,这样每次切换水路后,只需关闭水源再打开,就可以回到常用的水路出水,而不需要用户频繁手动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38]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50,所述弹簧50包括相对的第一
抵接端501和第二抵接端503,所述第一抵接端501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12,所述第二抵接端503抵接于所述封水件上。具体地,所述第二抵接端503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0111,进一步地,可以抵接于第一连接端30111的端面,也可以抵接于第一连接端30111的内部,由所述第一抵接端501至所述第二抵接端503的方向上所述弹簧50的直径递减。
[0039]
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部10112与第一连接端30111之间设置了弹簧50,弹簧50的弹性较大,容易压缩和回弹,且弹簧50占据空间小,与水接触面积大,更加灵敏,进水口1037的进水水压能够容易将弹簧50压缩。
[0040]
具体地,第一抵接端501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12,第二抵接端503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0111,这样,若想要使得第二出水口1033出水时,即使封水件301处于第二封堵状态,提拉提拉件303,封水件301朝向第一限位部10112的方向运动,进而封水件301的上端面与第一限位部10112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弹簧50被压缩,此时,如果打开水源,使得进水口1037处进水,进水的水压会给弹簧50一个朝向第一限位部10112方向的力,使得弹簧50能够保持压缩状态,也使得封水件301位于将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之间,使得进水口1037与第一出水口101311不连通。此时第二出水口1033与进水口1037之间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二出水口1033流出。此时,若想对水路进行切换,让第一出水口101311出水,只需改变封水件301由第二封堵状态至第一封堵状态,此时有两种操作方法均可实现该效果。第一种操作方式是,关闭水源,此时进水口1037处不再进水,没有水压对弹簧50进行压缩,弹簧50回弹,进而驱动封水件301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运动,最终,封水件301能够将第二出水口1033封堵,此时,封水件301即处于第一封堵状态,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连通。若再次打开水源,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第二种操作方式是,保持进水口1037进水,而给按压提拉件303一个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的力,进而提拉件303带动封水件301朝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运动,使得封水件301封堵第二出水口1033,此时第一出水口101311与进水口1037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该实施例中,用户想要切换管路出水状态,具有多种操作方式,且,不管之前水路是如何出水的,关闭水源后,封水件301总是会处于第一封水状态,再次打开水源后,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总是由第一出水口101311出水。用于可将第一出水口101311处安装常用的龙头或者花洒,这样每次切换水路后,只需关闭水源再打开,就可以回到常用的水路出水,而不需要用户频繁手动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41]
如图1、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水件301包括连接部3011和封水垫圈3013,所述连接部30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端30111和第二连接端30113,所述第一连接端30111与所述第一提拉端3031连接,所述封水垫圈3013套设于所述连接部3011外周,以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或第二接口1031的边缘。
[0042]
该实施例中,连接部3011的第一连接端30111与提拉件303的第一提拉端3031连接,通过对第二提拉端3033进行提拉或者按压,即可使得连接部3011位于容纳腔1035不同位置,而连接部3011外部套设有封水垫圈3013,当第一封堵状态时,连接部3011配合封水垫圈3013将第二出水口1033封堵,从而使得进水口1037与第一出水口101311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一出水口101311流出,当第二封堵状态时,连接部3011配合封水垫圈3013将第二接口1031封堵,从而使得进水口1037与第二出水口1033连通,进水口1037进入的水由第二出水口1033流出,达到切换水路的效果。具体地,连接部3011侧壁可开设有凹
槽,封水垫圈3013固定于凹槽内,凹槽能够对封水垫圈3013进行限位,使得封水垫圈3013不易移动,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0043]
如图2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101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牙管1011和水路连接管1013,所述连接牙管1011套设于所述水路连接管1013外周,所述连接牙管1011包括第一端10111和第二端10113,所述水路连接管1013包括第三端10131和第四端10133,所述第一端10111与所述第三端10131连接,所述切换阀体103的第二接口1031处设有抵接部1036,所述第二端10113抵接于所述抵接部1036,所述第四端10133靠近所述第二端10113设置,所述第三端10131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101311,所述第四端10133开设有所述第一接口101331。
[0044]
该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01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牙管1011和水路连接管1013,所述连接牙管1011套设于所述水路连接管1013外周,连接牙管1011的存在,使得水路连接管1013具有良好的密封,也能够为水路连接管1013提供保护,防止水路连接管1013损坏。其中,连接牙管1011包括第一端10111和第二端10113,水路连接管1013包括第三端10131和第四端10133,第一端10111与第三端10131连接,其中,第一端10111与第三端10131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进一步地,所述水路连接管1013的第三端10131还固定连接有凸块,该凸块环设于第三端10131,凸块与第三端10131的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而第一端10111的端面抵接于该凸块。这样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当处于第一封堵状态时,水不会从连接牙管1011和水路连接管1013的连接处漏出。
[0045]
如图1、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体103的第二接口1031处设有抵接部1036,所述第二端10113抵接于所述抵接部1036,所述第四端10133靠近所述第二端10113设置,所述第三端10131开设有所述第一出水口101311,所述第四端10133开设有所述第一接口101331。
[0046]
该实施例中,在切换阀体103的第二接口1031处设置了抵接部1036,与连接牙管1011的第二端10113抵接,进一步地,第二端10113外部设有外螺纹,而第二接口1031内壁设有内螺纹,第二端10113的外螺纹与第二接口1031的内螺纹配合连接,这样将连接牙管1011稳定地固定,第四端10133靠近所述第二端10113设置,由于连接牙管1011与水路连接管1013固定连接,此时,水路连接管1013也被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10113的内径与所述第四端10133的外径相同,这样第四端10133与第二端10113能够完全贴合,使得管路连接更加稳定。
[0047]
如图1、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101331处设有第一倒角101333,具体地,所述第四端10133开设有所述第一接口101331,所述水路连接管1013的第四端10133设有第一倒角101333,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与所述容纳腔1035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1034,所述第一倒角101333和所述第二倒角1034均与所述封水垫圈3013配合。
[0048]
该实施例中,水路连接管1013的第四端10133设有第一倒角101333,所述第二出水口1033与所述容纳腔1035连接处设有第二倒角1034,所述第一倒角101333和所述第二倒角1034均与所述封水垫圈3013配合,设置与封水垫圈3013配合的第一倒角101333和第二倒角1034,有助于更好地密封。
[0049]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封水垫圈3013的外周环设有密封凸起3015,所述密封凸起3015具有第一斜面30151,以与所述第一倒角101333贴合,所述密封凸起3015有第二
斜面30153,以与所述第二倒角1034贴合,第一斜面30151和第二斜面30153相背离设置。密封凸起3015上设置与第一倒角101333配合的第一斜面30151,当处于第二密封状态时,第一斜面30151与第一倒角101333的斜面贴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得封水件301能够很好地在第二接口1031处对水进行封堵,防止水进入第一出水口101311所在位置。当处于第一密封状态时,第二斜面30153能够与第二倒角1034的斜面贴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使得封水件301能够很好地在第一出水口101311处对水进行封堵,防止水进入第二出水口1033所在位置。
[0050]
如图1、6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011的第一连接端30111设有第三倒角301111,第二连接端30113设有第四倒角301131,所述第三倒角301111与所述第一倒角101333配合,所述第四倒角301131与所述第二倒角1034配合。
[0051]
进一步地,提拉件可以是提拉杆,当封水件301在提拉杆的带动下向第一出水口101311方向运动时,第一倒角101333与第三倒角301111配合,能够对封水件301进行导向,使得封水件301运动方向处于正确的位置。当封水件301在提拉杆的带动下向第二出水口1033方向运动时,第二倒角1034与第四倒角301131配合,能够对封水件301进行导向,使得封水件301运动方向处于正确的位置。
[0052]
如图4、图5所示,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1037为多个,多个间隔分布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该实施例中,进水口1037为多个,能够从多个进水口1037进水,可以从多个进水口1037进入不同类型的水,例如,设置两个进水口1037,一个用于进冷水,一个用于进热水,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0053]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水路切换机构还包括进水接头70,所述进水接头70套设于所述切换阀体103外周,所述进水接头70具有多个进水端,多个所述进水端与多个所述进水口1037配合,其中,多个所述进水端与至少一所述进水口1037连通。
[0054]
在切换阀体103外周套设有进水接头70,进水接头70可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向进水接头70进水之后,水从进水口1037进入切换阀体103的容纳腔1035,再从第一出水口101311或第二出水口1033流出。进水接头70用于接入进水管,也能够对切换阀体103进行保护,防止阀体受到外部的损坏。
[0055]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接头70活动地套设于切换阀体103外周,可绕着切换阀体103外周转动,方便与进水管连接。
[0056]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淋浴龙头。
[0057]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淋浴龙头包括:出水管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水路切换机构,所述出水管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水路切换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提拉组件30还包括提拉把手305,所述提拉把手305安装于所述出水管外部,所述出水管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提拉把手305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提拉件303的第二提拉端3033连接。
[0058]
所述水路切换机构安装于淋浴龙头的出水管内,这样的淋浴龙头有两个出水端满足用户淋浴和清洁的需求,而将提拉把手305安装于所述出水管外部,所述出水管开设有贯穿孔,所述提拉把手305通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提拉件303的第二提拉端3033连接,这样当用户想要改变管路的出水状态时,可以通过调节提拉把手305实现。提拉把手305可以设置在与提拉件303在同一直线上,采用提拉或按压的方式实现水路的切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提拉把手305也可以与提拉件303的轴线垂直,此时,出水管上的贯穿孔沿着平行于提拉件
303的轴线方向设置,提拉把手305能够沿着该贯穿孔进行运动,并带动提拉件进而切换封水件301的状态,以实现水路的切换。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