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6979发布日期:2023-03-07 19:24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在施工时需要用到多种的施工设备方便生产操作。
3.目前的用于建筑施工的固定支撑装置在进行操作时存在以下的不足,目前的固定支撑装置大都不便于进行快速的高度调节,这导致高度调节较为不便繁琐,导致实用性较差,同时目前的固定支撑装置在进行升起支撑时,容易造成装置晃动,从而造成支撑时的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解决了目前的固定支撑装置大都不便于进行快速的高度调节,这导致高度调节较为不便繁琐,导致实用性较差,同时目前的固定支撑装置在进行升起支撑时,容易造成装置晃动,从而造成支撑时的稳定性较差,进而导致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顶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支撑顶板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二支撑柱的内腔,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柱表面的两端开设有多组的限位孔,所述底座底部的两端设置有多组滚轮,所述底座顶部的两端设置有两组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一端和支撑顶板的底部相互连接,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内腔设置有限位固定机构,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移出回收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取消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固定,然后可通过弹簧的弹力可带动伸缩杆伸展并带动支撑顶板移动需要支撑结构的下方,使得该装置的支撑顶板可快速的移动到支撑位置。
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内腔两端的插杆,且插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柱内腔并贯穿限位孔,所述插杆位于连接杆内腔的一端设置有拉杆,且拉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杆的外部,所述连接杆内腔的两端设置有挡板,且插杆贯穿挡板,所述插杆位于连接杆内腔的表面套设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和挡板的一端相互连接,且限位弹簧的另一端和拉杆的一端相互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动两组连接杆上的两组拉杆相互靠近,可使得插杆移出第二支撑柱和限位孔内侧,同时会使得挡板一侧的限位弹簧拉伸形变,可对第一支
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进行快速的限位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移出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内腔两端的双向螺纹杆,所述底座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底座内腔并与双向螺纹杆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的表面螺纹套设有两组内螺纹套块,所述内螺纹套块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可推动连接块上的辅助支撑组件移出或移回底座内腔,可不用时,可将辅助支撑组件收纳到底座内腔,避免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方便该装置进行移动搬运。
12.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块表面一端的两组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铰接座,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盘,所述铰接座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一组所述安装板表面的一侧开设有两组螺纹孔,一组所述螺纹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定位块的内腔,所述螺纹杆远离支撑盘的一端设置有环形转动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两组安装板移出底座内腔,然后使得支撑盘朝向地面,并转动螺纹杆使得支撑盘下移和地面紧密接触并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在支撑时造成整个装置的晃动,从而提高使用时该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1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腔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接块远离内螺纹套块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延伸至限位滑槽内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块移动时,可对伸缩杆进行辅助的支撑,方便连接块进行滑动并提高连接块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表面两端的两侧开设有通口,且通口和底座内腔相互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辅助支撑组件移出底座内腔,方便操作。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可使得连接块移动并推动连接块上的两组安装板移出底座内腔,然后使得支撑盘朝向地面,并转动螺纹杆使得支撑盘下移和地面紧密接触并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在支撑时造成整个装置的晃动,从而提高使用时该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
20.2、本技术,通过拉动两组拉杆取消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固定,然后可通过弹簧的弹力可带动伸缩杆伸展并带动支撑顶板移动需要支撑结构的下方,然后松开两组拉杆利用限位弹簧的回弹力带动插杆复位对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进行固定,从而可快速的使用该装置进行固定支撑,无需操作人员对高度调节装置单独进行调节,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立体图;
23.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剖视立体图;
24.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块的立体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底座;2、支撑顶板;3、第一支撑柱;4、第二支撑柱;5、伸缩杆;6、弹簧;7、限位孔;8、连接杆;9、拉杆;10、第一电机;11、安装板;12、滚轮;13、环形转动把;14、支撑盘;15、连接块;16、铰接座;17、螺纹杆;18、定位块;19、固定螺栓;20、螺纹孔;21、双向螺纹杆;22、内螺纹套块;23、插杆;24、限位弹簧;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
29.请结合参阅图1-4所示,一种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顶板2,底座1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支撑柱4,支撑顶板2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支撑柱3,且第一支撑柱3的一端滑动套设在第二支撑柱4的内腔,两组第二支撑柱4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8,第一支撑柱3表面的两端开设有多组的限位孔7,底座1底部的两端设置有多组滚轮12,底座1顶部的两端设置有两组伸缩杆5,且伸缩杆5的一端和支撑顶板2的底部相互连接,伸缩杆5的表面套设有弹簧6,连接杆8的内腔设置有限位固定机构,底座1的内腔设置有移出回收机构。当取消对第一支撑柱3和第二支撑柱4的固定,然后可通过弹簧6的弹力可带动伸缩杆5伸展并带动支撑顶板2移动需要支撑结构的下方,使得该装置的支撑顶板2可快速的移动到支撑位置。
30.参阅图2,限位固定机构包括:设置于连接杆8内腔两端的插杆23,且插杆23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柱4内腔并贯穿限位孔7,插杆23位于连接杆8内腔的一端设置有拉杆9,且拉杆9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杆8的外部,连接杆8内腔的两端设置有挡板25,且插杆23贯穿挡板25,插杆23位于连接杆8内腔的表面套设有限位弹簧24,限位弹簧24的一端和挡板25的一端相互连接,且限位弹簧24的另一端和拉杆9的一端相互连接。通过拉动两组连接杆8上的两组拉杆9相互靠近,可使得插杆23移出第二支撑柱4和限位孔7内侧,同时会使得挡板25一侧的限位弹簧24拉伸形变,同时使得第二支撑柱4在第一支撑柱3内侧滑动,然后当支撑顶板2移动到指定位后,然后松开两组拉杆9利用限位弹簧24的回弹力带动插杆23复位,从新插入到第二支撑柱4内腔第一支撑柱3上的限位孔7内进行固定。
31.参阅图3,移出回收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1内腔两端的双向螺纹杆21,底座1表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延伸至底座1内腔并与双向螺纹杆21的一端相互连接,双向螺纹杆21的表面螺纹套设有两组内螺纹套块22,内螺纹套块2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表面的一端设置有辅助支撑组件。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双向螺纹杆21转动,然后使得两组内螺纹套块22在双向螺纹杆21的表面相互远离,随后使得连接块15移动并推动连接块15上的辅助支撑组件移出底座1内腔,可不用时,可将辅助支撑组件收纳到底座1内腔,避免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方便该装置进行移动搬运。
32.参阅图3-4,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连接块15表面一端的两组安装板11,两组安装板11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铰接座16,铰接座1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7,且螺纹杆17贯穿铰接座16,螺纹杆17的一端设置有支撑盘14,铰接座16一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18,一组安装板11表面的一侧开设有两组螺纹孔20,一组螺纹孔20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9,且固定螺栓19的一端延伸至定位块18的内腔,螺纹杆17远离支撑盘14的一端
设置有环形转动把13。通过推动连接块15上的两组安装板11移出底座1内腔,然后通过拧动固定螺栓19从定位块18内移出,然后可转动铰接座16,使得支撑盘14朝向地面,然后将固定螺栓19从另一组螺纹孔20拧入,随后并贯穿定位块18对铰接座16进行固定,然后转动环形转动把13带动螺纹杆17转动,使得螺纹杆17上的支撑盘14下移和地面紧密接触并进行支撑。
33.参阅图3,底座1内腔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滑槽,连接块15远离内螺纹套块2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延伸至限位滑槽内侧。当连接块15移动时,可对伸缩杆5进行辅助的支撑,方便连接块15进行滑动并提高连接块15的稳定性。
34.参阅图1,底座1表面两端的两侧开设有通口,且通口和底座1内腔相互连通。便于将辅助支撑组件移出底座1内腔,方便操作。
35.本技术提供的便于调节的固定支撑装置在使用时的工作原理,通过滚轮12将底座1移动到指定需要支撑位置的下方,随后通过启动第一电机10带动双向螺纹杆21转动,然后使得两组内螺纹套块22在双向螺纹杆21的表面相互远离,随后使得连接块15移动并推动连接块15上的两组安装板11移出底座1内腔,然后通过拧动固定螺栓19从定位块18内移出,然后可转动铰接座16,使得支撑盘14朝向地面,然后将固定螺栓19从另一组螺纹孔20拧入,随后并贯穿定位块18对铰接座16进行固定,然后转动环形转动把13带动螺纹杆17转动,使得螺纹杆17上的支撑盘14下移和地面紧密接触并进行支撑,然后通过拉动两组连接杆8上的两组拉杆9相互靠近,可使得插杆23移出第二支撑柱4和限位孔7内侧,同时会使得挡板25一侧的限位弹簧24拉伸形变,然后通过弹簧6的弹力可带动伸缩杆5伸展并带动支撑顶板2移动需要支撑结构的下方,同时使得第二支撑柱4在第一支撑柱3内侧滑动,然后松开两组拉杆9利用限位弹簧24的回弹力带动插杆23复位,从新插入到第二支撑柱4内腔第一支撑柱3上的限位孔7内进行固定。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