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73459发布日期:2022-12-31 12:3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出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龙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龙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净水机通常包括位于厨下的主机体与位于台面上的出水龙头,主机体通常采用硅胶软管或硬质pe管与龙头实现水路连通,以硬质pe管为例,pe管的一端连接在主机体的出水口,另一端穿入龙头内直接连接在龙头的出水嘴上,当用户需要转动龙头取水时便会带动pe管一起转动,由于pe管的两端固定,因此pe管将会产生扭转,若pe管的数量为两根或者更多,pe管还将会发生缠绕,当龙头转动过度时,pe管将过度弯折导致pe管的两端从主机体和/或出水嘴上脱开,所以现有的龙头均限定了转动角度,多为180
°
,此规格的龙头转动角度有限,用户必须到龙头转动角度范围内的区域取水,在一定情形下带来诸多不便,当pe管为多根时,pe管在龙头内的排布形式也会影响龙头的体积,因此pe管合理的布局也至关重要;
3.现有的水龙头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转动位于台面下方的紧固件以实现龙头固定,台面下方由于受到台面形状和空间的限制,在将水龙头安装到台面的过程中,安装者往往需要一只手握住台面上的水龙头进行限位,另一只手伸到台面的下方旋紧螺母等固定结构,该过程需要弯腰操作,十分不便,且弯腰时,安装人员不好发力,导致水龙头固定不到位出现晃动,若台面过宽,则安装者的双手无法同时触及两个安装点,则安装者无法仅凭一人之力完成安装,或需要两个安装者,一个固定住台面上方的龙头,一个钻入台面下方转动紧固件实现安装;
4.目前净热一体机比较热门,适配净热一体机的龙头往往需要能够实现出热水,热水流量相较于冷水的流量会小很多,因此同一个龙头需要实现两个不同流量的出水,如何保持不同流量出水的水型美观也是现有龙头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热水中夹杂着诸多气泡,当夹杂着气泡的热水从龙头的出水嘴流出时,气泡破裂便会导致热水飞溅,容易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水龙头,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出水龙头,包括:
8.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固定部及沿第二轴线延伸的转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
9.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动组件与静组件,所述动组件与所述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静组件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动组件连接有出水管,所述静组件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动组件与静组件之间形成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
10.所述动组件与所述静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动组件相对于所述静组件转动至任意位
置时,所述环形流道始终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进水管内的水通过环形流道流向出水管后从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
11.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净水机主机,另一端连接静组件,动组件与静组件转动连接,动组件与转动部固定连接,转动龙头即转动转动部,转动部转动带动所述动组件以静组件为轴转动,静组件与固定部转动连接,静组件始终不会发生旋转,因此连接在静组件上的进水管不会发生扭转或者缠绕,动组件与静组件之间形成的环形流道始终能够连通进水管与出水管,保证转动部绕固定部360
°
转动时依旧能够正常供水,通过静组件与动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及静组件与动组件之间的水路形成与连通,实现了龙头的360
°
转动,解决了龙头转动导致水管扭转与水管缠绕的问题,更扩大了龙头的供水区域,无论用户位于龙头的哪个位置,均可以实现接水。
12.作为优选,所述转接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所述进水管沿所述第一轴线所在方向连接于所述静组件,所述出水管沿所述第二轴线所在方向连接于所述动组件,水流方向由第一轴线方向变换为周向,再由周向变换为第二轴线方向。进水管内的水流方向为第一轴线方向,出水管内的水流方向为第二轴线方向,转接件内的水流方向为周向,相比于传统的一根水管贯穿龙头内部实现出水的方式,本技术的出水龙头能够实现多次水路转向,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实现稳流,当水管内的水为热水时,多次水路转向还能够使热水中的气泡更好的被撞击与破裂,提高了热水的出水效果。
13.作为优选,所述动组件与所述静组件内外分布,所述动组件位于所述静组件的外侧,所述动组件的内侧壁与所述静组件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或,所述动组件位于所述静组件的内侧,所述动组件的外侧壁与所述静组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
14.作为优选,所述静组件包括第一水路转换件,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底部设有进水流道,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侧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动组件包括第二水路转换件,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侧壁设有出水流道,第二水路转换件套接于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水路转换环件的环形槽与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水流道及所述出水流道。
15.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环形槽在第一水路转换件上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层级分布,所述转接件内形成有多个环形流道,相邻两个所述环形流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设有多个进水流道,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设有多个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分别与所述环形流道一一对应。出水龙头的固定部沿第一轴线方向延伸,转接件内的多个环形流道沿着固定部的延伸方向即第一轴线方向层级分布,有效利用了固定部的内部空间,减小了转接件径向的尺寸从而缩小了出水龙头的直径,多个环形流道一一对应一个进水流道与一个出水流道,表明本技术的流道相互独立,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独立出水,例如常温水、冷水、热水、功能水等,避免多种不同类型水之间的混水。
16.作为优选,所述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两端的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所述下限位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所述上限位件、下限位件及第一水路转换件之间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第一水路转换件通过下限位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上、下限位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水路转换件的两端,因此第一水路转换件、上限位件与下限位件均固定不动,
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外侧面、上限位件的下端面与下限位件的上端面之间围成了一个滑槽,第二水路转换件转动连接于滑槽内,滑槽起到了间接固定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作用,又因第二水路转换件固定连接在转动部,因此第二水路转化件也起到了间接固定滑槽即静组件的作用,静组件与动组件之间相互定位固定。
17.作为优选,所述下限位件为沉台状,下限位件从内至外依次设有进水管穿设区、用于限位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固定区及用于限位第二水路转换件的滑动区,所述穿设区的边缘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缺口相配的定位销。第一水路转换件底部的定位销与下限位件上的定位缺口起到了限制下限位件与第一水路转换件位置关系的作用,既能够便于第一水路转换件与下限位件的装配到位,又能够起到防止第一水路转换件转动的作用。
18.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区内设有滚珠承台,所述滚珠承台沿周向分布在所述滑动区内,所述滚珠承台上放置有滚珠,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端部设有容纳所述滚珠的凹槽,第二水路转换件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下限位件转动连接。滚珠用于降低第二水路转换件转动时与下限位件之间的摩擦力。
19.作为优选,还包括水汽分离盒,所述水汽分离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所述水汽分离盒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水汽分离盒的出水端构成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口。
20.作为优选,还包括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包括触控屏及电控板,所述触控组件安装于所述转动部的顶端,所述静组件设有穿设电控板电源线的穿线孔。
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出水龙头的动组件与静组件之间能够实现360
°
转动,进水管连接于静组件,出水管连接于动组件,出水龙头360
°
转动时,只有动组件转动,静组件不动,进水管不会因为龙头转动而发生扭转或者缠绕,出水龙头360
°
转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接水区域。
附图说明
2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组件与静组件的一种装配示意图;
27.图4为图3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水路转换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限位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汽分离盒盒身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汽分离盒盒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水汽分离盒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下固定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水路转换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水路转换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
38.1、固定部;2、转动部;3、转接件;31、第二水路转换件;311、出水流道;312、固定筋;32、第一水路转换件;321、下限位件;3211、滑动区;3212、固定区;3213、进水管穿设区;3214、滚珠承台;3215、第一固定柱;3216、第二固定柱;3217、固定孔;322、上限位件;323、穿线孔;324、环形流道;325、滚珠;326、密封圈;327、进水流道;328、隔热区;33、第三水路转换件;331、热水过水管;332、过气管;333、抵接部;334、固定耳;41、进水管;42、进气管;43、管路固定件;51、出水管;52、排气管;6、水汽分离盒;61、盒身;611、弧形导流筋;612、弧形分流筋;613、分隔筋;614、第一过水区;615、第二过水区;616、第三过水区;617、排气通道;618、出水嘴;619、聚水导流筋;62、盒盖;621、弧形挡筋;7、触控组件;8、固定组件;81、下固定件;811、夹持部;812、限位孔;813、握持部;814、连接部;815、限位部;82、上固定件;83、装饰盖。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在图1-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出水龙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固定部1及沿第二轴线延伸的转动部2,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在本实
施例中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垂直,即所述出水龙头呈l形;
45.转接件3,转接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所述转接件包括动组件、静组件及第三水路转换件33,所述动组件与所述转动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静组件与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动组件连接有出水管51,所述静组件连接有进水管41,所述动组件与静组件之间形成环形流道324,所述环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水管41与所述出水管51;所述动组件与所述静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动组件以所述静组件为轴转动至任意位置时,所述环形流道始终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出水管;进水管内的水通过环形流道流向出水管后从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口流出。
46.所述进水管沿所述第一轴线所在方向连接于所述静组件,所述出水管沿所述第二轴线所在方向连接于所述动组件,水流方向由第一轴线方向变换为周向,再由周向变换为第二轴线方向。
47.如图3-图5所示,所述静组件包括柱状的第一水路转换件32,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底部设有沿第一轴线所在方向延伸的进水流道327,进水管上设有密封圈,进水管密封连接于进水流道,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侧壁设有环形槽,所述动组件包括筒状的第二水路转换件31,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侧壁设有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出水流道311,第二水路转换件套接于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外侧,所述第一水路转换环件的环形槽与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324,所述环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水流道327及所述出水流道311,所述出水流道正对所述环形流道。第二水路转换件设有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有固定筋312,第二水路转换件背向所述固定筋的一侧设有螺钉孔,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通过固定筋312及螺钉孔与所述转动部2固定连接。
48.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环形槽在第一水路转换件上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层级分布,所述转接件3内形成有四个环形流道,相邻两个环形流道之间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密封圈326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密封圈将相邻两个环形流道隔离开,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设有三个进水流道327,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设有三个出水流道311,三个所述出水流道层级分布于第二水路转换件,所述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分别与所述环形流道一一对应,所述进水流道及与之对应的出水流道能够实现常温水出水、热水出水及冷水出水或拓展的功能水出水,在本实施例中以冷水出水、常温水出水、热水出水为例,所述进水流道包括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常温水进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包括冷水出水流道、热水出水流道及常温水出水流道。
49.所述冷水进水流道、热水进水流道及常温水进水流道沿周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相邻的进水流道之间设有隔热区328,第一水路转换件上设有沿第一轴线方向的镂空区,所述镂空区形成所述隔热区。
50.进一步的,如图12与如图13所示,转接件还包括第三水路转换件33,所述第三水路转换件的出水口沿第二轴线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三水路转换件的出水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三水路转换件的出水口密封连接有出水管51,第三水路转换件包括并排设置且与所述出水流道密封连接的三根过水管、与第二水路转换件固定连接的固定耳334及与第二水路转换件限位相抵的抵接部333,三根过水管呈一字型排开,包括位于中间的热水过水管331及位于两侧的冷水过水管及常温水过水管,位于两侧的过水管靠近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一端形成所述抵接部333,即,位于两侧的过水管靠近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二水
路转换件外轮廓相配的弧面,以使位于两侧的过水管靠近第二水路转换件的一端能够完全抵接于第二水路转换件的外壁,作为第三水路转换件安装到位的提示。
51.在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环形流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环形流道、第二环形流道、第三环形流道及第四环形流道,第一环形流道为热水流道,第二环形流道为排气流道,第三环形流道为常温水流道,第四环形流道为冷水流道,热水流道连通热水过水管331,常温水流道连通常温水过水管,冷水流道连通冷水过水管,第一水路转换件还设有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连接有进气管42,进气流道与排气流道连通,第三水路转换件还包括过气管332,过气管332位于热水过水管331的下方,过气管的一端连通排气流道,另一端连通有排气管52,排气管52自所述转动部的中部穿出与外界连通,当本技术的龙头搭配的净水机具有热罐或储水罐时,进气管与热罐或储水罐连通,热罐可以通过排气管保持罐内的气压恒定。
52.进水管41包括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及常温水进水管,出水管51包括热水出水管、冷水出水管及常温水出水管,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沿第一轴线方向连接于第一水路转换件,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沿第一水路转换件的轴向分布,热水出水管331、冷水出水管、常温水出水管及排气管52沿第二轴线方向连接于第三水路转换件,热水出水管、冷水出水管、常温水出水管及排气管呈t形分布,即,热水出水管、冷水出水管、常温水出水管并排分布,排气管位于热水出水管的下方,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沿周向分布,在不影响固定部直径的情况下,增大了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中间的距离,避免了各管路内温度的影响,通过第三水路转换件将原本层级分布的出水流道转换为热水出水管、冷水出水管、常温水出水管及排气管呈t形分布,合理并充分利用了转动部的内部空间。
53.所述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32两端的上限位件322与下限位件321,所述下限位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内,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2,所述上限位件322、下限位件321及第一水路转换件之间形成有滑槽,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31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54.所述上、下限位件均为沉台状,下限位件从内至外依次设有进水管穿设区3213、用于限位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固定区3212及用于限位第二水路转换件的滑动区3211,所述穿设区的边缘设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缺口相配的定位销。所述滑动区3211内设有滚珠承台3214,所述滚珠承台3214沿周向分布在所述滑动区内,所述滚珠承台上放置有滚珠325,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的端部设有容纳所述滚珠的凹槽,第二水路转换件通过所述滚珠与所述下限位件转动连接。
55.具体的说,如图6所示,下限位件包括环壁及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沿第二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固定柱3215及沿第一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固定柱3216,所述下限位件通过第一固定柱3215与固定部1固定连接,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共同固定连接有管路固定件43,所述管路固定件43将所述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连接为一整体,所述管路固定件43与所述第二固定柱321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防止热水进水管、冷水进水管、常温水进水管及进气管从第一水路转换件上脱开,所述底壁上设有滚珠承台3214,四个所述滚珠承台沿周向分布在底壁上,滚珠承台所在底壁上的环形区域形成所述滑动区,所述底壁的中部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形成所述进水管穿设区3213,所述进水管穿设区与滑动区之间设有穿设螺钉的固定孔3217,所述固定孔3217所在
底壁上的环形区域形成所述固定区3212,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区,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外侧壁抵接于所述滚珠承台的侧壁,即,所述第一水路转换件限位于四个滚珠承台之间,滚珠承台还起到了限位安装第一水路转换件的作用,所述滑动区、下限位件的环壁与第一水路转换件的外侧壁之间围城了用于安装第二水路转换件的滑槽,所述第二水路转换件在滑槽内限位转动。
56.还包括水汽分离盒6,所述水汽分离盒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部,所述水汽分离盒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水汽分离盒的出水端构成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口。
57.具体的说,如图7-图9所示,所述水汽分离盒6设置在所述转动部,所述水汽分离盒包括进水端与出水端,水汽分离盒内设有反向设置的弧形导流筋611及弧形分流筋612,所述弧形导流筋611的开口朝向所述进水端,所述弧形分流筋612的开口朝向所述出水端,所述弧形导流筋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水区614,所述弧形分流筋的两侧形成有第二过水区615,所述第一过水区614正对所述弧形分流筋612。
58.所述弧形导流筋的中部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形成所述第一过水区,所述弧形分流筋两端与所述水汽分离盒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过水区,所述弧形导流筋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弧形分流筋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高度,所述弧形导流筋的顶端与所述弧形分流筋的顶端之间形成有第三过水区616。
59.所述水汽分离盒包括盒盖62与盒身61,所述弧形导流筋与弧形分流筋均设置在所述盒身61上,所述盒盖上设有弧形挡筋621,所述弧形挡筋621位于所述弧形导流筋与进水端之间,所述弧形挡筋正对所述进水端。
60.所述进水端包括三个进水口,三个所述进水口并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进水口之间设置有分隔筋613。所述盒身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盒身的底部的最低处。所述出水端包括出水嘴618,所述出水龙头的出水口即为出水嘴618,所述出水嘴的内壁设有聚水导流筋619,所述聚水导流筋619沿周向环设在出水的内壁上,所述聚水导流筋朝向所述出水嘴的中心延伸。所述聚水导流筋呈平行四边形状,聚水导流筋包括上侧、下侧、固定侧及延伸侧,所述延伸侧之间设有过水间隙,所述上、下两侧均沿朝向所述出水嘴的中心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弧形分流筋的中部设有连通水汽分离盒内部与水汽分离盒外部的排气通道617。
61.三个进水口分别为位于中部的热水进水口及位于两侧的冷水进水口、常温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连接热水出水管,冷水进水口连接冷水出水管,常温水进水口连接常温水出水管,热水进水口与冷水进水口之间设有分隔筋613,热水进水口与常温水进水口之间设有分隔筋,防止在多重水同时出水时出现喷溅旋涡等现象;盒盖上设有弧形挡筋,弧形挡筋与弧形导流筋部分重合且弧形挡筋正对三个进水口,使得进入水汽分离盒内的水优先冲击弧形挡筋,减缓水流速度并将水流导流至第一过水区,防止水流直接越过弧形导流筋,弧形导流筋的开口朝向进水口,使得从进水口流入的水均能够经弧形导流筋进一步缓流,缓流后的水从弧形导流筋中部的第一过水区流向弧形分流筋,弧形分流筋正对第一过水区,使得通过第一过水区的水流经弧形分流筋进一步缓流与分流,从第二过水区流向出水端,水流从位于两侧的第二过水区流向中间的出水端,保证水型效果,多次的缓流及撞击,使得出水稳定且水流中的气泡充分破裂,提高水汽分离的效果,气泡破裂后的气体从排气通道排出;
当进入水汽分离盒的水流较大时,为防止第一过水区无法及时排水,水流从弧形导流筋的顶端与所述弧形分流筋的顶端之间形成的第三过水区的流向弧形分流筋;当出水流量较大时,水流沿着出水嘴的内壁排出水汽分离盒,当出水流量较小时,水流沿着出水嘴内壁的聚水导流筋流出,聚水导流筋具有引流、汇聚的作用,保证小流量出水时的水型,本技术的水汽分离盒通配大流量出水与小流量出水,且设置反向开口的弧形导流筋与弧形分流筋,回流经过撞击汇集、撞击分流,水汽分离效果好,水流稳定。
62.如图10与图11所示,过水龙头还包括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包括位于台面上的上固定件82与贯穿台面的下固定件81,所述上固定件82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件与所述下固定件螺纹连接,所述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台面的夹槽,所述下固定件设有用于限制下固定件转动的限位孔812,转动上固定件以变化所述夹槽的宽度。
63.所述下固定件包括筒状的主体及环设在主体上的夹持部811,所述夹持部将所述主体分隔为位于上方的螺纹部及位于下方的握持部813,所述螺纹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部自上而下包括位于上方的限位部815及位于下方的连接部814,所述限位孔81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孔沿径向贯穿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壁厚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壁厚,所述连接部的壁厚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壁厚。所述上固定件为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下端面与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所述夹槽,所述上固定件设有与所述螺纹部的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设有固定沿,所述固定沿与所述上固定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64.具体的说,下固定件包括筒状的主体及环设在主体外侧的环筋,所述环筋构成所述夹持部,上固定件为紧固螺母,固定螺母与环筋之间形成用于夹紧台面的夹槽,上固定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限位部、连接部及握持部,限位部上设有径向贯穿所述限位部的限位孔,安装时,操作者手持握持部将下固定件穿过台面的安装孔,将固定螺母从台面上方套于下固定件后,利用直杆或者螺丝刀穿过所述限位孔,保持直杆或螺丝刀不动,转动固定螺母,夹紧固定时,操作人员双手均位于台面上方,一手只固定下固定件,防止下固定件转动,另一只手转动固定螺母,直至上、下固定件夹紧台面,后将进水管穿过上、下固定件,将固定部底部的固定沿,即固定部底部的翻边,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螺母上,最后将套接于固定部上的装饰盖83盖于固定螺母上。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固定位于台面上方操作,无需操作人员弯腰至台面下方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轻松。
65.还包括触控组件7,所述触控组件包括触控屏及电控板,所述触控组件安装于所述转动部的顶端,所述静组件设有穿设电控板电源线的穿线孔323。
66.本技术的进水管与出水管可以采用pe管或不锈钢管,本实施例优选为不锈钢管。
67.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