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6532发布日期:2023-01-25 00: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轻量化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轻量化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2.参阅图1、图2、图3,一种现有的承载装置,例如线性滑轨,包括一个第一运动件11、一个第二运动件12,及多个滚动件13。所述滚动件13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件11与所述第二运动件12间。一般所述第一运动件11及所述第二运动件12,即滑轨及滑块,为求坚固耐用,材料多半选用金属,再通过铸造、锻造、切削加工及表面硬化等加工方式制成。
3.然而,金属材料虽有坚固耐用的特性,其重量却也相对较高,在传动的过程中,重量较高,即代表驱动时需要耗费更大的力量,此外,重量较高也使得惯性较大,速度及运动方向也较难变换,因此,在保有刚性的同时减轻重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轻重量的轻量化承载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包含第一运动单元、第二运动单元,及滚动单元。
6.所述第一运动单元具有多个沿运动路径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滚动槽。
7.所述第二运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且可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相对运动,并包括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可活动地间隔设置的第二活动件,及多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滚动槽且嵌设于所述第二活动件的轨道件,所述轨道件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滚动槽,每一个轨道件具有沿所述运动路径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滚动槽,所述第二活动件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轨道件由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比重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比重。
8.所述滚动单元包括多个滚动件,每一个滚动件为球体且可滚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滚动槽与所述第二滚动槽间。
9.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所述第一运动单元包括沿所述运动路径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供所述第二活动件套设的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多个第一槽内面,每一个第一滚动槽由两个成角度且为平面的第一槽内面所界定出。
10.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每一个轨道件具有两个成角度且为平面并界定出所述第二滚动槽的第二槽内面。
11.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每一个滚动件具有两个抵接于所述第一槽内面的第一抵接部,及两个反向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槽内面的第二抵接部,每一个第二槽内面形成凹痕,所述凹痕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活动件为塑料(plastics)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制成,所述轨道件为金属加工制成。
12.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每一个第二滚动槽垂直于所述运动路径的截面呈v字型。
13.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所述第一运动单元为线轨,所述第二运动单元为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的滑块。
14.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所述滚动件为钢珠。
15.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承载装置,所述第一滚动槽以相对于沿所述运动路径延伸的中界面对称排列。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需要经常受力及应力集中的部位使用较为坚固耐用的材料,在相对较不受力的部分使用兼具坚固及轻量化的材料,在维持刚性的前提下,达到减轻重量的功效。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18.图1是一个立体图,说明一个现有的承载装置;
19.图2是所述现有的承载装置的一个剖视图;
20.图3是所述现有的承载装置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21.图4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承载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22.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剖视图;
23.图6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24.图7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承载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阅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承载装置的实施例,包含一个第一运动单元2、一个第二运动单元3,及一个滚动单元4。
26.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包括一个沿一个运动路径l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活动件21,所述第一活动件21具有两对成角度且为平面的第一槽内面211,每一对第一槽内面211界定出一个沿所述运动路径l1延伸的第一滚动槽21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滚动槽2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滚动槽212以相对于沿所述运动路径l1延伸的中界面p对称排列。
27.所述第二运动单元3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且可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相对运动,并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可活动地间隔设置的第二活动件31,及多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滚动槽212且嵌设于所述第二活动件31的轨道件32,所述轨道件32数量对应所述第一滚动槽212。
28.每一个轨道件32具有两个成角度且为平面的第二槽内面321,及一个由所述第二槽内面321所界定且沿所述运动路径l1延伸的第二滚动槽322,每一个第二槽内面321形成一个沿所述运动路径l1延伸的凹痕323。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动槽212及所述第二滚动槽322的数量为两个,于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依需求调整数量为一个、三个或四个以上,不以此为限。
29.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活动件31由一个第一材料制成,所述轨道件32由一个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的比重小于所述第二材料的比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件31由工程塑料以注射成型制成,工程塑料不仅兼具强度及较轻的重量,还可吸收相连接的零组件(例如马达)带来的振动,所述轨道件32由钢铁以金属加工制成,于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依需求选用不同的材质,不以此为限。
30.所述滚动单元4包括多个滚动件41,每一个滚动件41为球体且可滚动地设置于所
述第一滚动槽212与所述第二滚动槽322间,并具有两个抵接于所述第一槽内面211的第一抵接部411,及两个反向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11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槽内面321的第二抵接部412。所述第二槽内面321的所述凹痕323的形状配合所述第二抵接部412。
31.较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所述运动路径l1为直线,所述第一运动单元为直线型线性滑轨,所述第二运动单元为滑块,所述滚动件41为滚珠,于其他实施态样中也可以是其他等效元件,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滚动槽322垂直于所述运动路径l1的截面概呈v字型,于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二滚动槽322垂直于所述运动路径l1的截面也可以是其他与所述滚动件41保持点接触的形状,例如u字形等,不以此为限。
32.运作时,由于所述滚动件41在所述第一滚动槽212及所述第二滚动槽322间滚动,以减少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及所述第二运动单元3间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二运动单元3得以滑顺地相对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移动,通过分别将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及所述第二运动单元3连接至其他零组件,得以减少耗损的方式传递零组件间的动力。
33.相较于现有的承载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需要经常受力及应力集中的部位(例如需长时间承受所述滚动件41滚动及压抵的区域)使用较为坚固耐用的材料,在相对较不受力的部分使用兼具坚固及轻量化的材料,在维持刚性的前提下,达到减轻重量的功效。此外,由于所述凹痕323与所述滚动件41彼此间可精密配合,而可进一步达到提高产品精密度的功效。
34.参阅图7,是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承载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同样包含所述第一运动单元2、所述第二运动单元3,及所述滚动单元4,差异点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运动单元为弧形线轨,所述运动路径l1为弧线。
35.如此,所述第二实施例可达到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轻量化承载装置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