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4653发布日期:2023-01-14 07:20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


背景技术:

2.直线导轨可分为:滚轮直线导轨,圆柱直线导轨,滚珠直线导轨,三种,是用来支撑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依按摩擦性质而定,直线运动导轨可以分为滑动摩擦导轨、滚动摩擦导轨、弹性摩擦导轨、流体摩擦导轨等种类,直线导轨又称线轨、滑轨、线性导轨、线性滑轨,用于高精或高速直线往复运动场合,且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
3.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2424542.x)公布了一种防变形结构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包括导轨、滑块与密封端盖,所述导轨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滚珠,所述导轨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稳固件,所述稳固件的内部填设有防变形弹性料,所述稳固件的外壁两侧均焊接有撑物件,所述撑物件的内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变形斜架,所述防变形斜架的一侧焊接有抵珠架,所述滑块的内部两侧均焊接有硬骨架,所述滑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拱形件。但是,目前在直线导轨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现有一些直线导轨的滑座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滑动不畅的情况,需要工作者随时需求进行添加润滑油,增加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影响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滑动安装有在直线导轨上的导轨滑块,所述导轨滑块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且导轨滑块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安装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内开设有下油孔,所述直线导轨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牵引块滑动连接的牵引槽,且直线导轨的两侧设有侧轨,所述直线导轨内靠近下端位置处开设有回收腔,且直线导轨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开设有连通侧轨与牵引槽的细孔,所述直线导轨的外侧位于侧轨的下方开设有回油沟槽,所述回油沟槽的底部与回收腔之间等间距开设有回流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直线导轨为倒“凵”字形结构,且直线导轨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与侧轨滑动连接的导块,所述导块内等间距安装有与侧轨滚动连接的滚珠。
7.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相对两个所述细孔之间的夹角为150
°
,两个所述细孔的交点位于牵引槽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
8.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油孔为“v”字型结构,所述牵引块的下端向上凹陷形成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滑块的一侧安装有与储油腔连通的补油管,所述补油管的上端为开口状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轨滑块的上端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螺孔。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导轨滑块在直线导轨上滑动,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由下油孔流向牵引槽内部,通过细孔使得润滑油分流至侧轨内部,从而减小导块与侧轨之间的摩擦,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着直线导轨侧壁流入回油沟槽内部,通过回流孔的设置,实现润滑油的回收,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中牵引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直线导轨;2、导轨滑块;3、牵引槽;4、牵引块;5、侧轨;6、回油沟槽;7、回流孔;8、回收腔;9、导块;10、滚珠;11、细孔;12、储油腔;13、下油孔;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1,滑动安装有在直线导轨1上的导轨滑块2,导轨滑块2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12,且导轨滑块2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安装有牵引块4,牵引块4内开设有下油孔13,直线导轨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牵引块4滑动连接的牵引槽3,且直线导轨1的两侧设有侧轨5,直线导轨1内靠近下端位置处开设有回收腔8,且直线导轨1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开设有连通侧轨5与牵引槽3的细孔11,直线导轨1的外侧位于侧轨5的下方开设有回油沟槽6,回油沟槽6的底部与回收腔8之间等间距开设有回流孔7,储油腔12内部的润滑油由下油孔13流向牵引槽3内部,通过细孔11使得润滑油分流至侧轨5内部,从而实现侧轨5内部的润滑,继而减小导块9与侧轨5之间的摩擦,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着直线导轨1的侧壁流入回油沟槽6内部,通过回流孔7的设置,实现润滑油的回收,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
17.在图2中,直线导轨1为倒“凵”字形结构,且直线导轨1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与侧轨5滑动连接的导块9,导块9内等间距安装有与侧轨5滚动连接的滚珠10,通过导块9与侧轨5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滚珠10的作用,实现导轨滑块2在直线导轨1上滑动。
18.在图2中,相对两个细孔11之间的夹角为150
°
,两个细孔11的交点位于牵引槽3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有利于牵引润滑油滑落至侧轨5内部。
19.在图2和图3中,下油孔13为“v”字型结构,牵引块4的下端向上凹陷形成凹槽14,方便润滑油流入牵引槽3内部,通过“v”字型的下油孔13的设置,提高润滑油在下油孔13内部的压力,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下油孔13的堵塞。
20.在图1和图2中,导轨滑块2的一侧安装有与储油腔12连通的补油管,补油管的上端为开口状态,通过补油管的设置既方便润滑油的注入,同样有利于维持储油腔12内外压力的平衡。
21.在图1中,导轨滑块2的上端对称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螺孔,方便导轨滑块2上工件的装配。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使用时,将润滑油由补油管输入储油腔12内部,通过补油管的设置既方便润滑油的注入,同样有利于维持储油腔12内外压力的平衡,将导轨滑块2在直线导轨1上滑动,通过牵引槽3与牵引块4之间的滑动连接,提高导轨滑块2滑动过程的稳定性,通过导块9与侧轨5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滚珠10的作用,实现导轨滑块2在直线导轨1上滑动,在此过程中,储油腔12内部的润滑油由下油孔13流向牵引槽3内部,通过细孔11使得润滑油分流至侧轨5内部,从而实现侧轨5内部的润滑,继而减小导块9与侧轨5之间的摩擦,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着直线导轨1的侧壁流入回油沟槽6内部,通过回流孔7的设置,实现润滑油的回收,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
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包括直线导轨(1),滑动安装有在直线导轨(1)上的导轨滑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2)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12),且导轨滑块(2)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安装有牵引块(4),所述牵引块(4)内开设有下油孔(13),所述直线导轨(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牵引块(4)滑动连接的牵引槽(3),且直线导轨(1)的两侧设有侧轨(5),所述直线导轨(1)内靠近下端位置处开设有回收腔(8),且直线导轨(1)的内部等间距对称开设有连通侧轨(5)与牵引槽(3)的细孔(11),所述直线导轨(1)的外侧位于侧轨(5)的下方开设有回油沟槽(6),所述回油沟槽(6)的底部与回收腔(8)之间等间距开设有回流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1)为倒“凵”字形结构,且直线导轨(1)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与侧轨(5)滑动连接的导块(9),所述导块(9)内等间距安装有与侧轨(5)滚动连接的滚珠(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相对两个所述细孔(11)之间的夹角为150
°
,两个所述细孔(11)的交点位于牵引槽(3)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油孔(13)为“v”字型结构,所述牵引块(4)的下端向上凹陷形成凹槽(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2)的一侧安装有与储油腔(12)连通的补油管,所述补油管的上端为开口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2)的上端对称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线导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润滑的直线导轨,所述导轨滑块的内部开设有储油腔,且导轨滑块的下表面中部位置处安装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内开设有下油孔,所述直线导轨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牵引块滑动连接的牵引槽,且直线导轨的两侧设有侧轨,所述直线导轨内靠近下端位置处开设有回收腔。通过导轨滑块在直线导轨上滑动,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由下油孔流向牵引槽内部,通过细孔使得润滑油分流至侧轨内部,从而减小导块与侧轨之间的摩擦,在重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着直线导轨侧壁流入回油沟槽内部,通过回流孔的设置,实现润滑油的回收,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从而有利于润滑油的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言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具冠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5
技术公布日:2023/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