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0438发布日期:2023-01-14 06:0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截止阀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截止阀是利用阀瓣来进行管路控制的,通过阀杆带动阀瓣,从而实现阀体中上下游介质的通路和短路控制,截止阀由于在阀瓣上只有一个密封面,这种结构会使截止阀的制造加工方便,工艺性好,而且更加的便于维护。
3.但是,大尺寸截止阀的控制,还存在着需要现场操作,操作需要借助大量人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包括截止阀体,所述截止阀体中设置有控制介质通断的阀瓣,所述阀瓣与阀杆相连,所述截止阀体上方设置有导向箱,所述导向箱上端设置有活塞缸,所述阀杆穿过导向箱进入到活塞缸中,所述阀杆与活塞相连,所述活塞缸为分体式活塞缸。
6.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包括中空筒型的缸筒,所述缸筒下端与下端盖密封相连,缸筒上端与上端盖密封相连。
7.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箱的上端形成支撑外延,所述活塞缸设置在支撑外延上。
8.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外延中形成通孔,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对应形成通孔,长螺栓自下而上穿过上述通孔后拧上连接螺母进行固定。
9.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上端盖朝向缸筒的端面形成内凸部,所述内凸部插入到缸筒中,下端盖、上端盖实现对缸筒的夹紧固定。
10.更进一步的,所述阀杆顶部形成阶梯头,阀杆的小径段形成外螺纹,阀杆的小径段穿过活塞的中心孔后,拧上固定螺母,从而将活塞、阀杆进行固定。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下端与活塞缸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下腔,所述活塞上端与活塞缸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上腔,所述活塞缸控制下腔、活塞缸控制上腔均为密闭腔。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箱中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保持阀杆升降的稳定性。
13.更进一步的,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缸筒的端面相对应,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体中设置导向箱,保证阀杆上端升降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导向箱实现对活塞缸的固定,通过上端盖、下端盖实现对缸筒的密闭固定,通过阀杆上段的阶梯头结构便于安装活塞,从而使活塞带动缸杆进行升降,从而带动阀瓣进行升降实现对管
路的启闭控制,本实用新型便于对大直径截止阀进行操作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塞的连接示意图;
17.其中:
18.1城市供水上游端
ꢀꢀꢀꢀꢀꢀꢀꢀꢀ
2 城市供水下游端
19.3截止阀体
ꢀꢀꢀꢀꢀꢀꢀꢀꢀꢀꢀꢀꢀꢀꢀ
4 阀瓣
20.5阀杆
ꢀꢀꢀꢀꢀꢀꢀꢀꢀꢀꢀꢀꢀꢀꢀꢀꢀꢀꢀ
6 压力水控制通道
21.7活塞缸控制下腔
ꢀꢀꢀꢀꢀꢀꢀꢀꢀ
8 控制下腔通道
22.9活塞
ꢀꢀꢀꢀꢀꢀꢀꢀꢀꢀꢀꢀꢀꢀꢀꢀꢀꢀꢀ
10 电磁阀a
23.11 控制线a
ꢀꢀꢀꢀꢀꢀꢀꢀꢀꢀꢀꢀꢀꢀꢀ
12 活塞缸控制上腔
24.13 控制上腔通道
ꢀꢀꢀꢀꢀꢀꢀꢀꢀꢀ
14 电磁阀b
25.15 控制线b
ꢀꢀꢀꢀꢀꢀꢀꢀꢀꢀꢀꢀꢀꢀꢀ
16 pcb控制盒
26.17 通讯网络a
ꢀꢀꢀꢀꢀꢀꢀꢀꢀꢀꢀꢀꢀ
18 活塞缸
27.19 控制线c
ꢀꢀꢀꢀꢀꢀꢀꢀꢀꢀꢀꢀꢀꢀꢀ
20 控制线d
28.21 上腔排空控制通道
ꢀꢀꢀꢀꢀꢀ
22 排空电磁阀a
29.23 下腔排空控制通道
ꢀꢀꢀꢀꢀꢀ
24 排空电磁阀b
30.25 通讯网络b
ꢀꢀꢀꢀꢀꢀꢀꢀꢀꢀꢀꢀꢀ
26 阀门开度感应器
31.27 上位机
ꢀꢀꢀꢀꢀꢀꢀꢀꢀꢀꢀꢀꢀꢀꢀꢀ
28 通讯网络c
32.29 移动控制端
ꢀꢀꢀꢀꢀꢀꢀꢀꢀꢀꢀꢀ
30 导向箱
33.31 长螺栓
ꢀꢀꢀꢀꢀꢀꢀꢀꢀꢀꢀꢀꢀꢀꢀꢀ
32 连接螺母
34.33 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包括截止阀体3,所述截止阀体3中设置有控制介质通断的阀瓣4,所述阀瓣4与阀杆5相连,所述截止阀体3上方设置有导向箱30,所述导向箱30上端设置有活塞缸18,所述阀杆5穿过导向箱30进入到活塞缸18中,所述阀杆5与活塞9相连,所述活塞缸18为分体式活塞缸。
37.所述活塞缸18包括中空筒型的缸筒,所述缸筒下端与下端盖密封相连,缸筒上端与上端盖密封相连。
38.所述导向箱30的上端形成支撑外延,所述活塞缸18设置在支撑外延上。
39.所述支撑外延中形成通孔,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对应形成通孔,长螺栓自下而上穿过上述通孔后拧上连接螺母32进行固定。
40.所述下端盖、上端盖朝向缸筒的端面形成内凸部,所述内凸部插入到缸筒中,下端盖、上端盖实现对缸筒的夹紧固定。
41.所述阀杆5顶部形成阶梯头,阀杆5的小径段形成外螺纹,阀杆5的小径段穿过活塞9的中心孔后,拧上固定螺母,从而将活塞9、阀杆5进行固定。
42.所述活塞9下端与活塞缸18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下腔7,所述活塞9上端与活塞缸18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上腔12,所述活塞缸控制下腔7、活塞缸控制上腔12均为密闭腔。
43.所述导向箱30中设置有直线轴承33,所述直线轴承33保持阀杆5升降的稳定性。
44.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缸筒的端面相对应,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45.具体的,所述截止阀体3与导向箱30之间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实现截止阀体3、导向箱30之间的竖向过渡。
46.具体的,所述支撑槽中设置有阀门开度感应器26,所述阀门开度感应器26为市售结构,用来检测阀杆5的提拉位置,从而确定阀瓣4的位置。
47.针对于截止阀体3的外部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48.截止阀体3包括进液腔与出液腔,所述进液腔与城市供水上游端1连通,出液腔与城市供水下游端2连通。
49.所述截止阀体3的两端形成法兰接头,所述城市供水上游端1、城市供水下游端2中均形成法兰盘,截止阀体3通过法兰结构与城市供水上游端1、城市供水下游端2连通,从而保证管道的密闭。
50.针对于活塞缸18中活塞9的控制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51.所述截止阀体3的进液腔外壁处形成外接通孔,所述外接通孔与活塞缸18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对活塞缸18中的活塞9进行控制。
52.又一实施例
53.一种升降式的截止阀控制装置,包括截止阀体3,所述截止阀体3中设置有控制介质通断的阀瓣4,所述阀瓣4与阀杆5相连,所述截止阀体3上方设置有导向箱30,所述导向箱30上端设置有活塞缸18,所述阀杆5穿过导向箱30进入到活塞缸18中,所述阀杆5与活塞9相连,所述活塞缸18为分体式活塞缸。
54.所述活塞缸18包括中空筒型的缸筒,所述缸筒下端与下端盖密封相连,缸筒上端与上端盖密封相连。
55.所述导向箱30的上端形成支撑外延,所述活塞缸18设置在支撑外延上。
56.所述支撑外延中形成通孔,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对应形成通孔,长螺栓自下而上穿过上述通孔后拧上连接螺母32进行固定。
57.所述下端盖、上端盖朝向缸筒的端面形成内凸部,所述内凸部插入到缸筒中,下端盖、上端盖实现对缸筒的夹紧固定。
58.所述阀杆5顶部形成阶梯头,阀杆5的小径段形成外螺纹,阀杆5的小径段穿过活塞9的中心孔后,拧上固定螺母,从而将活塞9、阀杆5进行固定。
59.所述活塞9下端与活塞缸18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下腔7,所述活塞9上端与活塞缸18的内壁围合形成活塞缸控制上腔12,所述活塞缸控制下腔7、活塞缸控制上腔12均为密闭腔。
60.所述导向箱30中设置有直线轴承33,所述直线轴承33保持阀杆5升降的稳定性。
61.所述下端盖、上端盖中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缸筒的端面相对应,所述密封槽中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62.具体的,所述截止阀体3与导向箱30之间设置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实现截止阀体3、导向箱30之间的竖向过渡。
63.具体的,所述支撑槽中设置有阀门开度感应器26,所述阀门开度感应器26为市售结构,用来检测阀杆5的提拉位置,从而确定阀瓣4的位置。
64.针对于截止阀体3的外部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65.截止阀体3包括进液腔与出液腔,所述进液腔与城市供水上游端1连通,出液腔与城市供水下游端2连通。
66.所述截止阀体3的两端形成法兰接头,所述城市供水上游端1、城市供水下游端2中均形成法兰盘,截止阀体3通过法兰结构与城市供水上游端1、城市供水下游端2连通,从而保证管道的密闭。
67.针对于活塞缸18中活塞9的控制连接,具体结构如下:
68.所述截止阀体3的进液腔外壁处形成外接通孔,所述外接通孔与活塞缸18之间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对活塞缸18中的活塞9进行控制。
69.具体的,控制组件包括压力水控制通道6,所述压力水控制通道6与外接通孔连通,二者通过连接接头相连。
70.所述压力水控制通道6与电磁阀a10、电磁阀b14连通,所述电磁阀a10、电磁阀b14之间为并联。
71.所述电磁阀a10与控制下腔通道8连通,所述控制下腔通道8与活塞缸控制下腔7连通。
72.所述电磁阀b14与控制上腔通道13连通,所述控制上腔通道13与活塞缸控制上腔12连通。
73.所述上端盖中形成上腔排空控制通道21,所述上腔排空控制通道21与排空电磁阀a22连通。
74.所述下端盖中形成下腔排空控制通道23,所述下腔排空控制通道23与排空电磁阀b24连通。
75.具体的,所述控制上腔通道13、上腔排空控制通道21均位于上端盖中,且二者均呈l型,控制上腔通道13、上腔排空控制通道21均与活塞缸控制上腔12连通。
76.具体的,所述控制下腔通道8、下腔排空控制通道23均位于下端盖中,且二者均呈l型,控制下腔通道8、下腔排空控制通道23均与活塞缸控制下腔7连通。
77.更为具体的,所述电磁阀a10与控制线a11相连,所述电磁阀b14与控制线b15相连,所述排空电磁阀a22与控制线d20相连,所述排空电磁阀b24与控制线c19相连。
78.所述控制线a11、控制线b15、控制线c19、控制线d20均接入到pcb控制盒16中,所述pcb控制盒16为市售带wifi模块的控制盒。
79.所述pcb控制盒16通过通讯网络a17与上位机27通讯,所述上位机27通过通讯网络c28与移动控制端30通讯。
80.所述阀门开度感应器26通过通讯网络b25与上位机27通讯。
8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82.城市供水上游端1水压压力高,水流向截止阀体3、城市供水下游端2,此时截止阀体3正常运行;阀门开启,阀瓣,4位置开度通过阀杆5、阀门开度感应器26、通讯网络b 25传
输到上位机27,并传输到移动控制端29。
83.当需要截止阀阀门开度加大时,通过上位机27、通讯网络a 17、pcb控制盒16、控制线a11及控制线d20,控制电磁阀a10及排空电磁阀a22同时开启;此时截止阀体3上游的压力水,通过压力水控制通道6、电磁阀a10、控制下腔通道8,到达活塞缸控制下腔7;同时活塞缸控制上腔12中的压力水通过控制上腔排空通道21、排空电磁阀a22排空泄压;则活塞缸控制下腔7压力水推动活塞9向上运动,带动阀杆5、阀瓣4移动,阀门开度加大。
84.当需要截止阀阀门开度变小或关闭时,通过上位机27、通讯网络a 17、pcb控制盒16、控制线b15及控制线c19,控制电磁阀b14及排空电磁阀b24同时开启;此时截止阀体3上游的压力水,通过压力水控制通道6、电磁阀b14、控制上腔通道13,到达活塞缸控制上腔13;同时活塞缸控制下腔7中的压力水通过控制下腔排空通道23、排空电磁阀b24排空泄压;则活塞缸控制上腔13压力水推动活塞9向下运动,带动阀杆5、阀瓣4移动,阀门开度变小或关闭。
8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阀体中设置导向箱,保证阀杆上端升降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导向箱实现对活塞缸的固定,通过上端盖、下端盖实现对缸筒的密闭固定,通过阀杆上段的阶梯头结构便于安装活塞,从而使活塞带动缸杆进行升降,从而带动阀瓣进行升降实现对管路的启闭控制,本实用新型便于对大直径截止阀进行操作控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