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3345发布日期:2023-05-25 01:13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螺线管单元,涉及提高组装性且防止在组装过程中发生破损的危险性乃至将其最小化的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


背景技术:

1、汽车等车辆不仅需要具备作为移动手段的功能,而且还需要具备可提供使使用者感到稳定且舒适的行驶状态的作为各种便利手段的功能。

2、超越以往的通过机械性结构构成的汽车,近年来的汽车不仅仅是一般的机械性领域的汽车,而是逐渐转变成各种发动机形态的环保汽车的种类,例如将代替内燃机的电动马达和电池组合而成的电动汽车或将氢气填充装置和燃料电池及电动马达组合而成的氢能汽车等。

3、不仅这样的环保汽车的发动机结构被代替,而且汽车的动作致动要素被电气化的倾向也出现已久。超越方向盘的机械性啮合而形成线控转向等转向电动化结构,这样的趋势不仅满足好奇心,而且符合安全行驶乃至自主行驶的需求,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4、另外,在与车辆的安全直接相关的制动装置领域中也出现相同的现象,为了进行车辆的制动而研究出线控致动器等并适用。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必然会使用的螺线管单元(solenoid unit)中,在以往结构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操作结构上的紧凑性而形成内部结构紧密的组装状态。

5、但是,这样的结构在组装工序中引起成品的破损乃至变形,其结果减少产品的耐久年限。

6、另外,在以往的技术中,因配置于螺线管单元的内部的线轴(bobbin)的导向形状及壳体的有限的结构而将在螺线管的内部卷取线圈的线轴的形状最小化,由此对芯部(core)的形状也产生影响,因线轴的形状的最小化,导致卷取到线轴的线圈的卷取数变少,并且/或者将芯部最小化,从而存在相对于相同空间的螺线管单元的输出弱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2、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件,该组件具备提高耐久性且强化组装性及操作性的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

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1,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壳体座20;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10,其包括:单元壳体100,其配置于上述壳体座20侧;单元芯部400,其一端收纳于上述单元壳体100,另一端以露出到上述单元壳体100的外部的方式可移动地配置于上述单元壳体100;单元线轴200,其配置于上述单元壳体100的内部;及单元线圈300,其卷取到上述单元线轴200的外周,通过根据所输入的电信号而生成的电磁力来使上述单元芯部400相对于上述单元壳体100进行相对移动;壳体座弹性体30,其配置于壳体座20与单元壳体100的外壳110之间;及位置对准确保部40,其至少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单元壳体100及上述单元线轴200,至少另一部分形成于上述壳体座20,上述至少一部分啮合到上述至少另一部分,以引导上述单元壳体100及上述单元线轴200的相对位置。

5、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单元线轴200以与上述单元芯部400的移动方向平行地可移动预定距离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单元壳体100的内部空间。

6、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单元壳体100包括:外壳110,其配置于车辆侧;及罩壳120,其与上述外壳110的一端啮合,由此形成可收纳上述单元线轴200的内部空间,上述罩壳120的内侧一面与和上述罩壳120的内侧一面相对的上述外壳110的内侧端之间的长度为上述单元线轴200的长度以上。

7、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罩壳120的内侧一面与和上述罩壳120的内侧一面相对的上述外壳110的内侧端之间的长度为上述单元线轴200的长度与预定游动间隙长度lg之和。

8、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外壳110具备:外壳上部110a,其隔着上述单元线轴200而与上述罩壳120相对来分开配置;及外壳侧部110b,其从上述外壳上部110a的端部朝向上述罩壳120侧延伸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罩壳120的端部啮合。

9、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外壳侧部110b的一部分被开放而形成外壳侧部开放部112,以配置于内侧的上述单元线轴200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在上述罩壳120配置有允许上述单元芯部400的至少一部分的移动的罩壳贯通口121。

10、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在上述罩壳120的侧端具备罩壳开放部122,上述单元线轴200包括:线轴主体210,其配置于由上述外壳110和上述罩壳120形成的外壳内部空间111。

11、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位置对准确保部40包括:位置移动确保部41,其形成于上述外壳110及上述单元线轴200侧;及位置固定确保部42,其形成于上述壳体座20侧而与上述位置移动确保部41啮合来进行引导。

12、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位置移动确保部41具备:壳体导向座130,其在上述外壳侧部110b的端部延伸形成;及线轴导向座220,其通过上述罩壳开放部122被引导至上述线轴主体210的端部而可露出到外部。

13、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位置固定确保部42包括:壳体座外部导向贯通口23,其与上述壳体导向座130啮合,以能够引导为与上述壳体导向座130可进行相对移动;壳体座线轴导向贯通口21,其与上述线轴导向座220啮合,以能够引导为与上述线轴导向座220可进行相对移动。

14、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壳体导向座130及上述壳体座外部导向贯通口23形成为多个。

15、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上述壳体导向座130及上述壳体座外部导向贯通口23以等角配置。

16、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在上述外壳110的中央配置有供上述单元芯部40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贯通移动的外壳上部贯通口119。

17、在上述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组件中,在上述外壳110的端部具备外壳侧槽113,在上述罩壳120具备能够与上述外壳侧槽113啮合的罩壳侧肋123。

18、实用新型效果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可提供如下的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在紧凑的内部结构下通过确保预定的间隙空间而防止在构成部件的组装工序中可发生的破损危险性,并通过导向要素等,能够更加改善组装性并更加确保安装乃至组装完整性。

2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内部空间的有效配置结构而在组装时减小破损危险的同时通过扩大内径而增强因单元线圈卷取区域的扩大产生的磁力,由此增加螺线管单元的输出,通过防止单元芯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其他结构之间的干扰而减小破损的危险,并通过构成要件的通用化而减少制造成本。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制动器用螺线管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中,在单元线轴的线轴主体上端通过线轴上部导向件和与此对应的罩壳侧的凹槽乃至贯通口结构的罩壳导向孔的对应结构而将对线轴主体侧的空间要素事项最小化,由此在相同空间内将线轴主体的允许空间最大化,从而通过卷取到线轴主体的外周的单元线圈的卷取空间的最大化而在相同空间内可增加随着磁力的输出而实现的螺线管单元的输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