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

文档序号:33240195发布日期:2023-02-17 21:2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然资源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


背景技术:

2.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3.所以为了丰富生态环境造就更好人类生活的社会,自然学家经常要到野外对自然资源进行采集,或者去搜寻新型资源,现有的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通常都会携带采集设备本体在野外移动,但野外地质环境复杂崎岖,容易使设备在移动的过程中放生碰撞而损坏,同时当自然学家发现现在的资源有改变或者发现新兴的资源时通常会使用器皿将其采摘带回实验室培养或者检测分析,但现在通常都是携带另一个收集箱对样本进行采集,这样在携带采集设备本体的同时还需携带另一个设备,会给自然学家在野外行走的过程中造成麻烦和不便,例如:cn202123029820.8一种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的野外信息采集装置,通过在未使用的状态下对采集设备本体放置于应用箱内部进行保护,但应用箱产生碰撞后也会将碰撞力传递给采集设备本体而产生碰撞,这样的保护效果不好,而且现有的采集设备只具有采集作用,就像应用箱仅对采集设备本体进行保护,没有能够对自然资源样本进行收纳储存的功能,进而自然资源样本采集后需要先是准备其他的收纳工具进行收集,较为繁琐且实用性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能够对信息采集设备通过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进行防护,同时在遇到需要采集的资源时使用收纳组件将其收集在预先准备的实验室器皿中进行收集,而且能够将器皿夹持在两个弧形夹板之间,避免器皿在保护箱内部摇晃和碰撞。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包括信息采集设备和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部底部安装有第一防护垫,所述第一防护垫上端四侧均安装有第二防护垫,所述信息采集设备安装于第一防护垫和四个第二防护垫内部,所述保护箱上端铰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前端铰接有与信息采集设备扫描部相匹配的锁板,所述保护箱和前侧第二防护垫均开设有于锁板相匹配的扫描槽,所述锁板和扫描槽之间设有锁紧组件,所述保护箱内部右侧安装有收纳组件;
7.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护箱内部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端开设有若干放置槽,若干所述放置槽内部均安装有夹持件,若干所述夹持件均包括两个弧形夹板、两个第一弹簧、两个连杆和两个抵接块,所述放置板开设有与两个抵接块滑动连接的运动槽,两个所述连杆贯穿运动槽和放置槽之间,且两个所述连杆固定连接于弧形夹板和抵接块之间,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均固定连接于弧形夹板和放置槽之间,所述保护箱内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设有与若干夹持件相匹配的解除组件。
8.所述解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承重板上端且若干抵接块一一对应的解锁块条,若干所述抵接块靠近放置槽一侧均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承重板伸出保护箱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遮挡板,上侧所述遮挡板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弹簧槽,两个所述弹簧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锁块,两个所述锁块上端均开设有第二斜面,两个所述锁块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保护箱右侧开设有与两个锁块滑动连接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两个锁块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行程槽上端滑动连接有与两个锁块相匹配的凵形条,所述凵形条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承重板下端安装有四个弹性伸缩杆。
9.所述承重板上端均匀开设有与放置槽一一对应相匹配的圆槽,若干所述圆槽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所述凵形条下端设有第四斜面。
10.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三弹簧,所述锁板下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三弹簧安装于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三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槽滑动连接的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后端开设有第三斜面,所述保护箱前端开设有与矩形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解锁块,所述解锁块前端固定连接有与保护箱滑动连接的滑块。
11.所述锁板后端和箱盖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防护垫。
12.所述保护箱左右两侧共同阻尼转动连接有把手。
13.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信息采集设备通过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进行防护,同时在遇到需要采集的资源时使用收纳组件将其收集在预先准备的实验室器皿中进行收集,而且能够将器皿夹持在两个弧形夹板之间,避免器皿在保护箱内部摇晃和碰撞。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20.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四。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24.信息采集设备1、保护箱11、第一防护垫12、第二防护垫13、箱盖14、锁板15、扫描槽16、放置板17、放置槽18、弧形夹板2、第一弹簧21、连杆22、抵接块23、运动槽24;
25.承重板3、锁块条31、第一斜面32、滑动板33、遮挡板34、弹簧槽35、锁块36、第二斜面361、第二弹簧37、行程槽38、限位块39、凵形条4、卡条41、第四斜面411、弹性伸缩杆42、圆槽181、限位圆环182、第三弹簧43、安装槽44、矩形块45、第三斜面46、限位槽47、解锁块48、滑块49、第三防护垫5、把手52。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然资源信息采集设备,包括信息采集设备1和保护箱11,保护箱11内部底部安装有第一防护垫12,第一防护垫12上端四侧均安装有第二防护垫13,信息采集设备1安装于第一防护垫12和四个第二防护垫13内部,保护箱11上端铰接有箱盖14,箱盖14前端铰接有与信息采集设备1扫描部相匹配的锁板15,保护箱11和前侧第二防护垫13均开设有于锁板15相匹配的扫描槽16,锁板15和扫描槽16之间设有锁紧组件,保护箱11内部右侧安装有收纳组件;
29.收纳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保护箱11内部的放置板17,放置板17上端开设有若干放置槽18,若干放置槽18内部均安装有夹持件,若干夹持件均包括两个弧形夹板2、两个第一弹簧21、两个连杆22和两个抵接块23,放置板17开设有与两个抵接块23滑动连接的运动槽24,两个连杆22贯穿运动槽24和放置槽17之间,且两个连杆22固定连接于弧形夹板2和抵接块23之间,两个第一弹簧21均固定连接于弧形夹板2和放置槽17之间,保护箱1内部滑动连接有承重板3,承重板3设有与若干夹持件相匹配的解除组件。
30.在野外进行自然资源进行收集时,锁紧组件为连接状态,这样就能够直接携带保护箱11进行移动,此时若干器皿均被夹持在两个弧形夹板2之间,而第一防护垫12和四个第二防护垫13对信息采集设备1起到防护的作用,避免在携带保护箱11在野外行走时产生碰撞进而影响信息采集设备1的损坏,而若干器皿被夹持在弧形夹板2之间也能够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避免保护箱11的碰撞引起器皿的损坏,当采集者遇到采集的自然资源时,就解除锁紧组件,这里的锁紧组件能够采用多种常见的锁紧方式,例如卡接式的鸭嘴扣,弹簧式的锁销的连接方式,解除锁紧组件后就能够带动锁板15转动进而带动箱盖14转动而打开保护箱12,打开保护箱11后就能够漏出信息采集设备1的上端显示部分和侧面扫描部分,同时还能够漏出收纳组件,这样采集者就能够将自然资源进行采集,然后将其通过信息采集设备1进行扫描识别,看该自然资源是否为新型自然资源,若信息采集设备1无法识别通常采集者就会将其自然资源进行收集,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或者检测,此时就需要使用收纳组件对自然资源进行采集,自然资源包括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采集者在野外通常是对水、金属、非金属、化石燃料和植被这种可见的自然资源进行采集,采集后进行分析检测,为丰富生态环境而努力;
31.当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收集带回实验室时,就带动承重板3和解除组件向放置板17运动,进而带动抵接块23远离放置槽18,抵接块23远离放置槽18就会带动连杆22压缩第一弹簧22进而使两个弧形夹板2与放置槽18侧壁靠近,这样就能够方便对器皿进行拿取,再
对自然资源收集完成后也能够直接放入放置槽18内部并与承重板3上端抵接,这样就能够使器皿直接放置在承重板3上端,这样能够方便一个一个通过器皿进行采集资源,当资源采集完成后带动承重板3和解除组件向下运动,就能够使抵接块23取消与解除组件的抵接,进而解除对抵接块23的抵接,这样就会解除对第一弹簧21压缩,进而使第一弹簧21的回弹力带动弧形夹板2相互靠近,进而对器皿进行夹持,最后关闭箱盖14和锁板15连接锁紧组件再次在野外进行行走收集自然资源;
32.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信息采集设备1通过第一防护垫12和第二防护垫13进行防护,同时在遇到需要采集的资源时使用收纳组件将其收集在预先准备的实验室器皿中进行收集,而且能够将器皿夹持在两个弧形夹板2之间,避免器皿在保护箱1内部摇晃和碰撞。
33.解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承重板3上端且若干抵接块23一一对应的解锁块条31,若干抵接块23靠近放置槽18一侧均设有第一斜面32,承重板3伸出保护箱11固定连接有滑动板33,滑动板33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遮挡板34,上侧遮挡板34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弹簧槽35,两个弹簧槽35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锁块36,两个锁块36上端均开设有第二斜面361,两个锁块36相互靠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7,保护箱11右侧开设有与两个锁块36滑动连接的行程槽38,行程槽38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两个锁块36相匹配的限位块39,行程槽38上端滑动连接有与两个锁块36相匹配的凵形条4,凵形条4相互靠近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条41,承重板3下端安装有四个弹性伸缩杆42;
34.初始状态下,四个弹性伸缩杆42处于自然状态,此时承重板3位于保护箱1下部,进而使上侧遮挡板34的锁块36位于行程槽38的下侧,同时上侧遮挡板34将保护箱11提供滑动板33滑动的槽进行遮挡,而下侧的遮挡板34也能够在滑动板33向上滑动时将滑动板33下侧的槽进行遮挡;当需要对夹持件进行解除夹持时,带动滑动板33向上滑动,进而使两个遮挡板34进行遮挡的同时带动两个锁块36在行程槽38向上运动,直至锁块36与限位块39抵接时持续带动滑动板33向上运动就会使限位块39对锁块36产生相互相近的压力,进而使两个锁块36相互靠近压缩第二弹簧37,在此期间上侧遮挡板34向上运动在锁块36完全与限位块39重合时其上端与凵形条4的下端相互靠近一侧抵接,然后就会使上侧遮挡板34与卡条41抵接,进而带动凵形条4向上运动漏出保护箱1上端,然后就能够手持凵形条3向上运动,当锁块36继续向上运动就会使凵形条4向上运动直至锁块36通过限位块39,锁块36通过限位块39后第二弹簧37的回弹力就会带动锁块36相互远离,进而重新与行程槽38侧壁靠近,而此时凵形条4放置于上侧遮挡板34上端并且露出行程槽38上端,这样就会对承重板3和若干解锁块条31向上运动至锁止,在遮挡板34锁止的过程中承重板3带动若干解锁块条31向上运动与抵接块23的第一斜面32抵接,而解锁块条31持续运动就会带动抵接块23相互远离,进而带动弧形夹板2相互远离;
35.当需要对器皿进行夹持时,直接带动箱盖14向下运动进而使箱盖14压缩凵形条4,进而带动凵形条4下端与锁块36的第二斜面361抵接持续运动就会带动锁块36压缩第二弹簧37进而使锁块36完全进入弹簧槽35内部直至凵形条4下端相互远离一侧与限位块39抵接,这样就会避免凵形条4继续滑动,而锁块36相互远离一侧与限位块39抵接,而承重板3自身的重力和四个弹性伸缩杆42的回缩力就会带动承重板3向下运动进而使锁块36向下运动远离限位块39进入行程槽38内部,直至箱盖14关闭滑动板33和锁块36恢复初始状态。
36.实施例二:
37.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承重板3上端均匀开设有与放置槽18一一对应相匹配的圆槽181,若干圆槽181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182,凵形条4下端设有第四斜面411;这样在对夹持件进行解除夹持后能够直接将器皿放置于圆槽181内部且位于圆环182上端,而直径较小的器皿能够放置于圆环182内部进行限位;第四斜面411能够方便凵形条4向下运动时更好与锁块36抵接,增长凵形条4向下运动的距离,直至与限位块39抵接,而上侧遮挡板34向上运动时其上端与于第四斜面411的下端抵接,进而带动其跟随运动在锁块36通过限位块39过第四斜面411受力使其继续向上运动。
38.锁紧组件包括第三弹簧43,锁板15下端开设有安装槽44,第三弹簧43安装于安装槽44内部,第三弹簧43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槽44滑动连接的矩形块45,矩形块45后端开设有第三斜面46,保护箱11前端开设有与矩形块45相匹配的限位槽47,限位槽47内部滑动连接有解锁块48,解锁块48前端固定连接有与保护箱11滑动连接的滑块49;连接时带动锁板15向保护箱11按压,进而使矩形块45的第三斜面46与保护箱11抵接,进而使矩形块45压缩第三弹簧43进入安装槽44内部,直至锁板15与保护箱11重合时矩形块45与限位槽47重合,这样就能使第三弹簧43的回弹力带动矩形块45插入限位槽47内部,解除连接时,带动滑块49和解锁块48向上运动,进而使解锁块48带动矩形块45压缩第三弹簧43退出限位槽47内部,这样就能够解除连接。
39.锁板15后端和箱盖14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防护垫5;这样能够对信息采集设备1上端和扫描部进行防护。
40.保护箱11左右两侧共同阻尼转动连接有把手52;这样能方便使用携带移动。
41.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