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1551发布日期:2023-01-25 10:3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


背景技术:

2.套筒式流量调节阀包括套筒以及插接于与套筒内的阀芯。套筒上设置有多个流量调节孔,通过阀芯在套筒内轴向移动,控制流量调节孔连通调节阀进出口的数量,从而对流量进行调节。
3.套筒上的流量调节孔一般大小一致、并呈均匀分布,且孔型也为圆柱形光孔。阀芯逐渐打开时,套筒的流通面积也稳步、均匀增大。如此,流入套筒内的压力难以调节。当阀芯的开度较小时,介质的压力会较大,流速会过快,对阀芯造成冲刷,导致阀芯冲蚀破坏;当阀芯的开度较大时,介质的压力较小,流量不够。
4.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包括筒体,筒体设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和第二流量调节区域;
7.第一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
8.第一流量调节区域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流量调节孔;
9.第一流量调节孔的路径呈曲线型。
10.阀芯从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向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移动,调节阀的开度也逐渐变大;当阀芯在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内移动时,由于第一流量调节孔呈曲线型,介质在第一流量调节孔中流动时,路径发生多次变化,其路径变化处会对介质造成阻挡作用,从而降低了介质流入套筒内的压力和流速,保护阀芯不会受到冲蚀损坏;当阀芯移动至第二流量调节区域时,由于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流通面积更快速地增大,从而增大了介质在第二流量调节区域内的流量。
11.一般第一流量调节孔在路径变化处为平滑过渡,介质在第一流量调节孔内定向流动,流入筒体内部的速度还是比较快,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一流量调节孔包括连通筒体外侧的头部孔以及连通筒体内侧的尾部孔;头部孔和尾部孔之间连接有呈蛇形布置的连接孔,且路径变化处均构成90
°
棱角。如此设置,介质流动至路径变化处时,会形成回流,从而使介质的压力和流速减小的更多,对阀芯的保护效果更佳。
12.由于在套筒上加工出第一流量调节孔,比较困难,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包括多个碟片组,碟片组依次堆叠,之间通过隔板隔开;碟片组包括呈环形、并堆叠布置的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第一叠片外侧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槽口,并构成头部孔;内部设有若干对应第一槽口的第一流通孔;第二叠片内侧设有多个均布
的第二槽口,并构成尾部孔;内部设有若干对应第二槽口的第二流通孔;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第二槽口呈部分错开布置;第一槽口与第二流通孔呈部分错开布置;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依次交替连接,并构成连接孔。
13.对于一些流速较慢的介质,如果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过小,则无法满足流量需求,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二流量调节区域设有多个旋转对称的第二流量调节孔,第二流量调节孔的面积之和占第二流量调节区域外壁面积的50%以上。
14.如果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的流通面积过大,则会影响筒体的强度,第二流量调节孔之间的部分容易断裂,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二流量调节孔的面积之和占第二流量调节区域外壁面积的60%以下。
15.当调节阀的开度增大至15%时,介质的压力和流速相应减小,此时介质不会对阀芯造成冲蚀损坏,介质继续从第一流量调节孔流入筒体内部,其流量较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进一步地改进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和第二流量调节区域之间还设有第三流量调节区域,其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小于第二流量调节区域;第三流量调节区域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三流量调节孔。阀芯移动至第一流量调节区域和第三流量调节区域的临界时,调节阀的开度为15%。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的立体图;
20.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的主视图;
22.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7是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另一个视角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筒体;2、第一流量调节孔;3、第一叠片;4、第二叠片;5、第二流量调节孔;6、第三流量调节孔;7、隔板;11、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2、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3、第三流量调节区域;31、第一槽口;32、第二流通孔;41、第二槽口;42、第二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多级降压流量套筒,包括筒体1,筒体1设有依次设置的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和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当阀芯移动至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时,调节阀的开度为60%。
29.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设有多个径向、轴向均布的第一流量调节孔2,第二流量调节
区域12设有多个旋转对称的第二流量调节孔5。第一流量调节孔2构成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流量调节孔5构成的流通面积。阀芯从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向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移动,调节阀的开度也逐渐变大。当阀芯移动至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时,由于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的流通面积,流通面积更快速地增大,从而增大了介质在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内的流量。
30.第一流量调节孔2的路径呈曲线型。如此设置,当阀芯在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内移动时,介质在第一流量调节孔2中流动,路径发生多次变化,其路径变化处会对介质造成阻挡作用,从而降低了介质流入套筒内的压力和流速,保护阀芯不会受到冲蚀损坏。
31.实施例二:
32.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如图3-7所示,第一流量调节孔2包括连通筒体1外侧的头部孔以及连通筒体1内侧的尾部孔;头部孔和尾部孔之间连接有呈蛇形布置的连接孔,且路径变化处均构成90
°
棱角。如此设置,介质流动至路径变化处时,会形成回流,从而使介质的压力和流速减小的更多,对阀芯的保护效果更佳。
33.实施例三:
34.与实施例二相比,区别之处为: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包括多个碟片组,碟片组依次堆叠,之间通过隔板7隔开。碟片组还对夹于底板和套筒之间,实现固定。碟片组包括呈环形、并堆叠布置的第一叠片3和第二叠片4。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叠片3外侧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一槽口31,并构成头部孔;内部设有若干对应第一槽口31的第一流通孔;第二叠片4内侧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二槽口41,并构成尾部孔;内部设有若干对应第二槽口41的第二流通孔4232;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4232、第二槽口41呈部分错开布置,从而使第一流通孔连通第二流通孔4232、第二槽口41;第一槽口31与第二流通孔4232呈部分错开布置,从而使第一槽口31与第二流通孔4232连通。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4232依次交替连接,并构成连接孔。碟片组的设置,简化了第一流量调节孔2的结构,从而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成本。
35.实施例四:
36.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第二流量调节孔5呈梯形,其面积之和占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外壁面积的50%以上。本实用新型中占比为53%。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流速较慢的介质,使其流通量满足需求。
37.实施例五:
38.与实施例四相比,区别之处为:第二流量调节孔5的面积之和占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外壁面积的60%以下。如此设置,确保套筒的强度,避免第二流量调节孔5之间的连接部分发生断裂。
39.实施例六:
40.与实施例一相比,区别之处为:当调节阀的开度增大至15%时,介质的压力和流速相应减小,此时介质不会对阀芯造成冲蚀损坏,介质继续从第一流量调节孔2流入筒体1内部,其流量较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作如下设计: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和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之间还设有第三流量调节区域13,其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小于第二流量调节区域12;第三流量调节区域13设有多个均布的第三流量调节孔6。阀芯移动至第一流量调节区域11和第三流量调节区域13的临界时,调节阀的开度为15%。
4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
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