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型无线充多功能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0705发布日期:2023-03-31 14:2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动型无线充多功能支架。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人们在乘坐汽车时使用手机,导航或者其他用途,车载支架已经广为使用。同时,随着人们在乘坐汽车时的安全意识的提高,目前,在汽车上均配置安全锤、割刀,紧急状况时使用,以确保人员财产和安全。现有的车载支架只能实现安放手机,安全锤、割刀则只能实现紧急状况安全求生功能,其各自功能单一,需要在汽车中同时配备车载支架、安全锤和割刀。一方面,各式各样的汽车配件占用了较多的空间,另一方面,各种配件的功能又非常单一,造成使用不便,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匆忙中就很难找到,不能及时得到尽可能多的协助,或者及时破窗逃出窗外,危及车内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目前也有些车载支架上集成有安全锤或割刀功能,如中国实用新型202120896246.7公开的安全型重力车载支架,这种车载支架具备安全锤或割刀功能,为用户的使用确实带来了便利,然而,其是依靠重力的方式对手机进行夹紧,夹紧不够稳固,容易在汽车颠簸的时候松脱,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并且这种车载支架不具备无线充电的功能,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车载支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型无线充多功能支架,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车载支架不能对手机进行稳固夹紧并且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动型无线充多功能支架,包括有壳体、托臂以及两夹臂;该壳体的正面具有一放置区;该托臂设置于壳体的底部并位于放置区的下方;该两夹臂分别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壳体的左右两侧,两夹臂分别位于放置区的左右两侧并彼此可靠近或远离地设置;该壳体上设置有割刀和/或安全锤,该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电动驱动机构;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电路板并靠近放置区;该电动驱动机构电性连接电路板并带动两夹臂彼此靠近或远离。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背面具有一切割槽,该割刀位于切割槽中。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具有一安装腔,该电动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和齿轮,该电机固定于安装腔中,该齿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该两夹臂均具有一齿条,两齿条上下设置并均与齿轮啮合。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具有前后设置的前隔板和后隔板,两齿条位于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该电机位于后隔板的后侧,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位于前隔板的前侧。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安装固定的夹持组件。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前壳和后壳,该前壳和后壳前后拼合固定在
一起,前述放置区位于前壳的正面。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全锤设置于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于硅胶套,该硅胶套包覆住安全锤,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误碰安全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5.通过配合设置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电动驱动机构,利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为用户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利用电动驱动机构带动两夹臂彼此靠近或远离,取代了传统之采用重力夹紧的方式,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稳固的夹紧,不易松脱,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产品的整体使用性能更佳。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21.附图标识说明:
22.10、壳体
ꢀꢀꢀꢀꢀꢀꢀꢀꢀꢀꢀꢀꢀꢀꢀꢀꢀꢀꢀꢀꢀꢀꢀꢀꢀꢀ
11、前壳
23.12、后壳
ꢀꢀꢀꢀꢀꢀꢀꢀꢀꢀꢀꢀꢀꢀꢀꢀꢀꢀꢀꢀꢀꢀꢀꢀꢀꢀ
13、前隔板
24.14、后隔板
ꢀꢀꢀꢀꢀꢀꢀꢀꢀꢀꢀꢀꢀꢀꢀꢀꢀꢀꢀꢀꢀꢀꢀꢀ
101、放置区
25.102、切割槽
ꢀꢀꢀꢀꢀꢀꢀꢀꢀꢀꢀꢀꢀꢀꢀꢀꢀꢀꢀꢀꢀꢀꢀ
103、安装腔
26.20、托臂
ꢀꢀꢀꢀꢀꢀꢀꢀꢀꢀꢀꢀꢀꢀꢀꢀꢀꢀꢀꢀꢀꢀꢀꢀꢀꢀ
21、螺丝
27.30、夹臂
ꢀꢀꢀꢀꢀꢀꢀꢀꢀꢀꢀꢀꢀꢀꢀꢀꢀꢀꢀꢀꢀꢀꢀꢀꢀꢀ
31、齿条
28.41、割刀
ꢀꢀꢀꢀꢀꢀꢀꢀꢀꢀꢀꢀꢀꢀꢀꢀꢀꢀꢀꢀꢀꢀꢀꢀꢀꢀ
42、安全锤
29.43、硅胶套
ꢀꢀꢀꢀꢀꢀꢀꢀꢀꢀꢀꢀꢀꢀꢀꢀꢀꢀꢀꢀꢀꢀꢀꢀ
50、电路板
30.51、电源接口
ꢀꢀꢀꢀꢀꢀꢀꢀꢀꢀꢀꢀꢀꢀꢀꢀꢀꢀꢀꢀꢀꢀ
6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
31.70、电动驱动机构
ꢀꢀꢀꢀꢀꢀꢀꢀꢀꢀꢀꢀꢀꢀꢀꢀꢀꢀ
71、电机
32.72、齿轮
ꢀꢀꢀꢀꢀꢀꢀꢀꢀꢀꢀꢀꢀꢀꢀꢀꢀꢀꢀꢀꢀꢀꢀꢀꢀꢀ
80、夹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3.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壳体10、托臂20以及两夹臂30。
34.该壳体10的正面具有一放置区101,该放置区101用于放置手机等电子设备。具体地,该壳体10包括有前壳11和后壳12,该前壳11和后壳12前后拼合固定在一起,前述放置区101位于前壳11的正面。以及,该壳体10的背面具有一切割槽102,该壳体10内具有一安装腔103,并且,该壳体10内具有前后设置的前隔板13和后隔板14。另外,该壳体10上设置有割刀41和/或安全锤42,该割刀41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割断安全带,在本实施例中,该割刀41位于
切割槽102中。该安全锤42设置于壳体10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且,该壳体10的顶部中心位置设置于硅胶套43,该硅胶套43包覆住安全锤42,以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误碰安全锤42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5.该托臂20设置于壳体10的底部并位于放置区101的下方,该托臂20用于托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底部,该托臂20通过螺丝21与壳体10固定连接。
36.该两夹臂30分别可侧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壳体10的左右两侧,两夹臂30分别位于放置区101的左右两侧并彼此可靠近或远离地设置。并且,该壳体10内设置有电路板50、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和电动驱动机构70;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电性连接电路板50并靠近放置区101,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用于与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配对,以对放置在放置区101上的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该电动驱动机构70电性连接电路板50并带动两夹臂30彼此靠近或远离。
37.具体地,该电动驱动机构70包括有电机71和齿轮72,该电机71固定于安装腔103中,该齿轮72安装于电机71的输出轴上,该两夹臂30均具有一齿条31,两齿条31上下设置并均与齿轮72啮合,并且,该两齿条31位于前隔板13和后隔板14之间,该电机71位于后隔板14的后侧,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位于前隔板13的前侧。
38.另外,该壳体10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安装固定的夹持组件80,夹持组件40可与车上的空调口夹持固定,不以为限。
39.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40.使用时,通过夹持组件80将本产品安装固定在车上,并通过充电线将电路板50的电源接口51与车上电源电性连接,当电路板50上的开关(图中未示)被触发后,电动驱动机构70启动,由电动驱动机构70带动两夹臂30彼此张开,此时,可将手机等电子设备放置在放置区101上,然后,使电动驱动机构70再次启动,由电动驱动机构70带动两夹臂30彼此闭合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夹紧固定在放置区101上,此时,若手机等电子设备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无线充电发射线圈60即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当需要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从放置区101上取下时,再次触发开关,使电动驱动机构70带动两夹臂30彼此张开即可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从放置区上取下。
41.另外,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带无法解开时,可将本产品拆卸,然后,利用割刀41将安全带割断即可,若车门无法打开,可以利用安全锤42扎破玻璃进行逃生。
4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配合设置电路板、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电动驱动机构,利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为用户的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利用电动驱动机构带动两夹臂彼此靠近或远离,取代了传统之采用重力夹紧的方式,可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稳固的夹紧,不易松脱,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产品的整体使用性能更佳。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