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8397发布日期:2023-04-21 19: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1、泵送混凝土技术现已成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桥梁、地铁等工程中。尤其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混凝土一般是通过混凝土固定泵垂直输送到各个施工操作层面。

2、在浇筑标准层楼面、梁混凝土时,需要在楼层之间搭建泵管。泵管主要包括有沿楼层地面铺设的横管以及竖向设置的竖管。

3、由于输送的混凝土具有巨大的主动压力及其他原因,混凝土泵管会产生较大的晃动,竖向泵管晃动会对楼板造成损伤、引起泵管与泵管的接口处松动而导致漏浆现象,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4、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单独搭设钢管支撑架并结合方木填塞泵管洞口来减少竖向泵管的晃动幅度。但其存在以下缺点:钢管支撑架与泵管之间为刚性接触,对安装精度要求高,容易发生钢管与泵管接触不良,从而减少泵管晃动幅度的效果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少竖向泵管在使用过程中晃动幅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包括上楼板、下楼板、竖向泵管,所述上楼板和所述下楼板均开设有预留孔,所述泵管穿设于所述预留孔;加固结构还包括第固定组件、连接件、钢绞线,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泵管中部,所述连接件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钢绞线穿设的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楼板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着泵管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供钢绞线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钢绞线穿设于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并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绞线倾斜设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绞线、上楼板、泵管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张拉钢绞线后,钢绞线对泵管预先施加一个斜向上的作用力,该斜向上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用于抵消泵管水平振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泵管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的幅度。

5、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双钩紧线器,所述双钩紧线器设置于所述钢绞线的端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手柄以拉近两个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拉进钢绞线,进一步提高钢绞线的紧绷程度和受力,进一步减少泵管晃动的幅度。

7、可选的,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下楼板上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供钢绞线穿设的第二通孔;所述钢绞线的两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后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下楼板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所述钢绞线下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绞线经双钩紧线器初步拉紧后,可以通过的千斤顶的顶升进一步拉紧钢绞线,从而进一步限制泵管的水平振动的幅度。同时,在泵管工作过程中,若发现泵管存在较大的水平振动,可以通过调节千斤顶的顶升高度来调节钢绞线的松紧程度,便于工人员操作。

9、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轴线相互垂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相垂直的固定组件可以多个方向限制泵管的水平振动幅度,从而兼顾减少泵管振动幅度和造价。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沿着泵管对称设置,所述钢绞线包括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和所述第二钢绞线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泵管的两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千斤顶向上抬升后拉紧钢绞线,绷紧后的钢绞线挤压泵管,从而进步限制泵管的振动,从而起到双重减少晃动幅度,特别是降低靠近下楼板位置的泵管振动幅度,减少泵管对下楼板的冲击。

13、可选的,所述千斤顶和所述钢绞线之间设有垫块,所述垫块设有通槽,所述钢绞线与槽底相抵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千斤顶上设置通过设置带有通槽的垫块,在向上抬升钢绞线时,钢绞线位于通槽内以减少钢绞线滑落的可能,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15、可选的,所述槽底到垫块底部的距离从两侧向中间递增。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槽底与向上抬升后的钢绞线相配合,提高垫块与钢绞线的接触面积,减少钢绞线对垫块的挤压磨损。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预埋于上楼板下部的钢筋,所述第一固定件为预埋于上楼板下部的钢筋;所述钢筋包括两段直段钢筋、设置于两段直段钢筋之间的弯折钢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预埋的方式与楼板固定,减少因安装第一固定件和第一固定件对楼板的破坏。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拉进钢绞线后,钢绞线对泵管预先施加一个斜向上的作用力,该斜向上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用于抵消泵管水平振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泵管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的幅度;

21、2.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件和千斤顶,通过千斤顶的顶升进一步拉紧钢绞线,从而限制泵管的晃动幅度;

22、3.通过设置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当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拉紧后会挤压泵管,减少泵管的晃动,即起到双重减少晃动幅度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包括上楼板(1)、下楼板(2)、竖向泵管(3),所述上楼板(1)和所述下楼板(2)均开设有预留孔(21),所述泵管(3)穿设于所述预留孔(21);其特征在于: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连接件(7)、钢绞线(9),所述连接件(7)设置于所述泵管(3)中部,所述连接件(7)设有若干个供所述钢绞线(9)穿设的连接孔(8);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上楼板(1)底部,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5),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沿着泵管(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5)具有供所述钢绞线(9)穿设的第一通孔(6),所述钢绞线(9)穿设于连接件(7)与第一固定件(5)并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绞线(9)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双钩紧线器(11),所述双钩紧线器(11)设置于所述钢绞线(9)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3),所述第二固定件(13)设置于所述下楼板(2)上部,所述第二固定件(13)具有供钢绞线(9)穿设的第二通孔(14);所述钢绞线(9)的两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3)、所述第一固定件(5)后与所述连接件(7)固定连接;所述下楼板(2)设有千斤顶(22),所述千斤顶(2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13)之间的所述钢绞线(9)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的轴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13)沿着所述泵管(3)对称设置,所述钢绞线(9)包括第一钢绞线(19)和第二钢绞线(20),所述第一钢绞线(19)和所述第二钢绞线(20)分别设置于所述泵管(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22)和所述钢绞线(9)之间设有垫块(16),所述垫块(16)设有通槽(17),所述钢绞线(9)与槽底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底到垫块(16)底部的距离从两侧向中间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5)为预埋于上楼板(1)下部的钢筋,所述第二固定件(13)为预埋于上楼板(1)下部的钢筋;所述钢筋包括两段直段钢筋、设置于两段直段钢筋之间的弯折钢筋。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楼板竖向泵管加固结构,包括上楼板、下楼板、竖向泵管,上楼板和下楼板均开设有预留孔,泵管穿设于预留孔;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连接件、钢绞线,连接件设置于泵管中部,连接件设有若干个供钢绞线穿设的连接孔;第一固定组件设置于上楼板底部,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件,两个第一固定件沿着泵管对称设置,第一固定件具有供钢绞线穿设的第一通孔,钢绞线穿设于连接件与第一固定件并固定连接,且钢绞线倾斜设置。在本申请中,拉紧的钢绞线对泵管预先施加一个斜向上的作用力,该斜向上作用力的水平分力用于抵消泵管水平晃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泵管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的幅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阮志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