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3402发布日期:2023-03-29 11:1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2.光学仪器是仪器仪表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类别,是工农业生产、资源勘探、空间探索、科学实验、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观察、测试、分析、控制、记录和传递的工具,光学仪器是由单个或多个光学器件组合构成,光学仪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实像的光学仪器,如幻灯机、照相机等;另一类是成虚像的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等,在光学仪器的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搭载于减振装置上进行使用。
3.目前现有常见的减振装置大多采用减振弹簧与减振杆相组合进行减振作业,这种单一的减振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抵消较小的振动力度,但在遇到振动频率以及振动力度不一的情况时,其减振效果更不理想,从而造成常见减振装置无法为光学仪器提供更加全面的振动抗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以应对多种振动状况的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上端安装有光学仪器,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光学仪器的连接处设置有减振垫,所述承载座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减振座,所述减振座内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内中部设置有油液,所述油腔内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吸能弹簧,所述吸能弹簧的一端均安装有垫片,所述减振座的下端安装有减压杆,所述减振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接座,所述卡接座的内均设置有阻尼伸缩杆,所述阻尼伸缩杆的外侧均安装有减振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光学仪器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减振垫粘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所述承载座与所述光学仪器的连接稳定。
10.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座成型于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减振座与所述减压杆滑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振杆在受到压力后可以向所述承载座内收缩。
12.进一步的,所述油腔成型于所述减振座上,所述减振座与所述吸能弹簧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吸能弹簧与所述垫片通过螺钉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能弹簧可以有效吸收外部强力冲击力导致的所述油液扩散的压力。
14.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承载座均与所述卡接座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卡接座
与所述阻尼伸缩杆以及所述减振弹簧均通过卡槽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阻尼伸缩杆和所述减振弹簧可以有效吸收较小的振动力度。
1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橡胶垫粘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可以增加所述安装座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效果稳定。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为解决现有常见的减振装置大多采用减振弹簧与减振杆相组合进行减振作业,这种单一的减振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抵消较小的振动力度,但在遇到振动频率以及振动力度不一的情况时,其减振效果更不理想,从而造成常见减振装置无法为光学仪器提供更加全面振动抗振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座、承载座、光学仪器、减振垫、减振座、油腔、油液、弹簧、垫片、减压杆、阻尼伸缩杆以及减振弹簧的设计,能够使减振装置采用双重且不同减振方式的减振机构,使减振装置可以应对多种不同的振动状况,可以为光学仪器提供更加全面的减振抗振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3.1、安装座;2、承载座;3、光学仪器;4、减振垫;5、减振座;6、油腔;7、油液;8、吸能弹簧;9、垫片;10、减压杆;11、卡接座;12、阻尼伸缩杆;13、减振弹簧;1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电仪器的减振装置,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上方设置有承载座2,承载座2的上端安装有光学仪器3,承载座2与光学仪器3的连接处设置有减振垫4,承载座2的下端中部设置有减振座5,减振座5内设置有油腔6,油腔6内中部设置有油液7,油腔6内两端侧壁上均设置有吸能弹簧8,吸能弹簧8的一端均安装有垫片9,减振座5的下端安装有减压杆10,减振座5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接座11,卡接座11的内均设置有阻尼伸缩杆12,阻尼伸缩杆12的外侧均安装有减振弹簧13,其中,在发生轻微振动时,阻尼伸缩杆12和减振弹簧13可以充分吸收其减振力度,在发生强力振动时,减压杆10首先受到振动的冲击力,并向减振座5内进行收缩,压迫油腔6内的油液7向两侧扩散,并压迫垫片9向两侧移动,使吸能弹簧8进行吸能收缩,对强力振动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吸收,在缓解强力振动的力度后,吸能弹簧8将释放压力,并推动垫片9向中复位,促使油液7压迫减压杆10复位,同时,阻尼伸缩杆12和减振弹簧13可以有效抵消剩余微小的振动力度。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承载座2与光学仪器3通过卡槽连接,承载座2与减振垫4粘接,减振座5成型于承载座2上,减振座5与减压杆10滑动连接,油腔6成型于减振座5上,减
振座5与吸能弹簧8通过卡槽连接,吸能弹簧8与垫片9通过螺钉连接,能够使减振装置对强力的振动进行有效的削弱与吸收。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和承载座2均与卡接座11通过螺栓连接,卡接座11与阻尼伸缩杆12以及减振弹簧13均通过卡槽连接,安装座1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垫14,安装座1与橡胶垫14粘接,能够使减振装置对微弱的振动进行有效的吸收。
2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安装座1与外部设备进行安装连接,并将光学仪器3安装于承载座2上,当安装座1下端的外部设备发生轻微振动时,阻尼伸缩杆12和减振弹簧13可以充分吸收其减振力度,当设备发生强力振动时,减压杆10首先受到振动的冲击力,并向减振座5内进行收缩,同时将压迫油腔6内的油液7向两侧扩散,并压迫垫片9向两侧移动,使吸能弹簧8进行吸能收缩,对强力振动的冲击力进行有效吸收,在缓解强力振动的力度后,吸能弹簧8将释放压力,并推动垫片9向中复位,促使油液7压迫减压杆10复位,同时,阻尼伸缩杆12和减振弹簧13可以有效抵消剩余微小的振动力度,从而确保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