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3498发布日期:2023-03-29 11:1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2.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3.现有的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一般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计算机,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滚轮,通过滚轮可以通过支架对计算机进行移动。
4.但是这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同位置的观察者对计算机进行观察时,此时需要对计算机的方位进行调整,现在通常是手动对计算机进行旋转,存在旋转的过程中较为费力,并且操作起来较为麻烦的缺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包括:
8.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
9.调节组件,安装在支架上,端部固定有计算机本体,用于带动计算机本体在支架上进行旋转;
10.限位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和调节组件连接,用于对调节组件进行限位固定。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组件,安装在支架上,端部固定有计算机本体,用于带动计算机本体在支架上进行旋转;限位组件,安装在支架上,和调节组件连接,用于对调节组件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支架底部的移动轮可以对支架进行移动,当需要对计算机本体进行旋转时,通过转动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可以带动限位组件脱离计算机本体的侧面,使得调节组件可以带动计算机本体进行旋转,便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计算机本体进行观察。当调节组件转动至脱离计算机本体时,此时限位组件可以对计算机本体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计算机本体旋转后的稳定性,操作简便。
1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支架、11-移动轮、2-计算机本体、21-支撑轮、3-调节组件、31-支撑架、32-凹槽、33-转动杆、34-转轮、35-滑槽、36-调节杆、37-旋转架、38-转动柱、4-限位组件、41-转杆、42-转动架、43-凸轮、44-扇形轮、45-弹性件、4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0.参见图1~图3,一种移动式的计算机调节支架,包括:
21.支架1,所述支架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11;
22.调节组件3,安装在支架1上,端部固定有计算机本体2,用于带动计算机本体2在支架1上进行旋转;
23.限位组件4,安装在支架1上,和调节组件3连接,用于对调节组件3进行限位固定。
2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支架1底部的移动轮11可以对支架1进行移动,当需要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时,通过转动调节组件3,所述调节组件3可以带动限位组件4脱离计算机本体2的侧面,使得调节组件3可以带动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便于不同位置的人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观察。当调节组件3转动至脱离计算机本体2时,此时限位组件4可以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限位固定,提高了计算机本体2旋转后的稳定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
26.支撑架31,安装在支架1上,内部开设有凹槽32;
27.转动杆33,转动连接在凹槽32内,端部和计算机本体2连接;
28.转轮34,安装在转动杆33的表面,表面开设有滑槽35;
29.调节杆36,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1上,表面安装有旋转架37;
30.转动柱38,安装在旋转架37上,和滑槽35滑动连接。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31安装在支架1上,内部开设有凹槽32;所述转动杆33转动连接在凹槽32内,端部和计算机本体2连接;所述转轮34安装在转动杆33的表面,表面开设有滑槽35;所述调节杆36转动连接在支撑架31上,表面安装有旋转架37;所述转动柱38安装在旋转架37上,和滑槽35滑动连接。
32.通过支架1底部的移动轮11可以对支架1进行移动,当需要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时,通过转动调节杆36,所述调节杆36可以通过旋转架37带动其表面的转动柱38进行旋转,当转动柱38旋转至转轮34表面的滑槽35内时,所述转轮34可以在滑槽35和转动柱38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杆33在凹槽32内进行旋转,进而使得转动杆33可以带动其端部的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从而不同位置的人进行观察。
33.当转动柱38滑出转轮34表面的滑槽35时,此时转轮34可以停止转动,从而计算机本体2可以停止旋转。
34.所述调节组件3还可以采用电机和转动轴进行替代,所述电机安装在支撑架31上,
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和计算机本体2的端部连接。开启电机,电机输出端可以通过转动轴带动其端部的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即可。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滑槽35、转动柱38均安装有七组。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35、转动柱38均安装有七组,从而可以对计算机本体2的方位进行全面的调节,便于四周的人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观察,所述滑槽35和转动柱38也可以设置多组,便于对计算机本体2的角度进行调节即可。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
38.转杆41,转动连接在凹槽32内,表面安装有转动架42;
39.凸轮43,安装在调节杆36上,和转动架42转动连接;
40.扇形轮44,安装在转动架42上,滑动连接在弧形槽46内;
41.弹性件45,连接在扇形轮44和凹槽32的内壁之间。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杆41转动连接在凹槽32内,表面安装有转动架42;所述凸轮43安装在调节杆36上,和转动架42转动连接;所述扇形轮44安装在转动架42上,滑动连接在弧形槽46内;所述弹性件45连接在扇形轮44和凹槽32的内壁之间。
43.当转动柱38通过滑槽35带动转轮34进行旋转时,所述调节杆36会带动其表面的凸轮43进行同步的转动,当凸轮43的凹部接触到转动架42时,此时弹性件45可以带动转动架42在转杆41上进行逆时针转动,使得转动架42可以带动其端部的扇形轮44脱离转轮34表面的弧形槽46,从而转轮34可以带动转动杆33在凹槽32内进行旋转,进而转动杆33可以带动其端部的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
44.当转动柱38在旋转架37的带动在脱离转轮34表面的滑槽35,此时凸轮43的凸部会接触到转动架42,使得转动架42在转杆41上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转动架42可以带动其表面的扇形轮44卡入转轮34表面的弧形槽46内,从而可以使得扇形轮44通过弧形槽46对转轮34、转动杆33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限位,提高了计算机本体2在旋转后的稳定性。
45.所述限位组件4中的弹性件45可以采用弹簧或者弹性橡胶,便于通过扇形轮44带动转动架42在转杆41上进行逆时针转动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计算机本体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轮21,所述支撑轮21和支撑架31滚动连接。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本体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轮21,所述支撑轮21和支撑架31滚动连接。所述计算机本体2可以带动支撑轮21在支撑架31上进行滚动,提高了支撑架31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支架1底部的移动轮11可以对支架1进行移动,当需要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时,通过转动调节杆36,所述调节杆36可以通过旋转架37带动其表面的转动柱38进行旋转,当转动柱38旋转至转轮34表面的滑槽35内时,所述转轮34可以在滑槽35和转动柱38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杆33在凹槽32内进行旋转,进而使得转动杆33可以带动其端部的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从而不同位置的人进行观察。
49.当转动柱38通过滑槽35带动转轮34进行旋转时,所述调节杆36会带动其表面的凸轮43进行同步的转动,当凸轮43的凹部接触到转动架42时,此时弹性件45可以带动转动架42在转杆41上进行逆时针转动,使得转动架42可以带动其端部的扇形轮44脱离转轮34表面
的弧形槽46,从而转轮34可以带动转动杆33在凹槽32内进行旋转,进而转动杆33可以带动其端部的计算机本体2进行旋转。
50.当转动柱38在旋转架37的带动在脱离转轮34表面的滑槽35,此时凸轮43的凸部会接触到转动架42,使得转动架42在转杆41上进行顺时针转动,从而转动架42可以带动其表面的扇形轮44卡入转轮34表面的弧形槽46内,从而可以使得扇形轮44通过弧形槽46对转轮34、转动杆33进行限位,进而可以对计算机本体2进行限位,提高了计算机本体2在旋转后的稳定性。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