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3846发布日期:2023-02-01 02: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控阀。


背景技术:

2.温度控制阀简称温控阀是流量调节阀在温度控制领域的典型应用,其基本原理:通过控制换热器、空调机组或其他用热、冷设备、一次热(冷)媒入口流量,以达到控制设备出口温度。当负荷产生变化时,通过改变阀门开启度调节流量,以消除负荷波动造成的影响,使温度恢复至设定值。
3.现有的温控阀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2020835901.3一种线性调节的温控阀,其通过调节流体流量控制流体温度,但是其对流体温度的感应仅通过流体流出后通过人为接触进行感应的,很容易出现流体冷热不匀,导致烫伤的情况发生,由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一种温控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温控阀,达到了直观检测流体温度,并调节冷热流体混匀的效果。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阀,包括:
6.阀体,阀体上设置有过流腔室和进水口,过流腔室内设置有出水口,过流腔室一端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阀芯组件,阀体内连通有热流通道和冷流通道,阀体对应阀芯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端;
7.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过流腔室以及热流通道内,温控组件对阀体内流体进行温度检测;
8.旋流组件,旋流组件设置在过流腔室内,旋流组件对进入到过流腔室内的冷热流体进行混合,阀体对应旋流组件在过流腔室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端;
9.其中,阀芯组件控制热流通道和冷流通道内流体流入过流腔室内。
1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旋流组件使得冷热水混合效果好,并与温控组件以及阀芯组件相互配合调节冷热水处于适宜温度。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旋流组件包括:
12.旋流扇叶,旋流扇叶设置在过流腔室内,旋流扇叶设置有多个;
13.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上设置有转轴,转轴连接旋流扇叶;
14.第一密封盖,第一密封盖连接在第二安装端上,第一密封盖与微型电机固定。
15.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微型电机驱动旋流扇叶对过流腔室流体进行搅拌进而使得过流腔室内的冷热水能够更好更快的混匀到一起,进而使得第一温度探头可以更好的检测出流体温度进而方便对流体温度进行调节。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温控组件包括:
17.第一温度探头,第一温度探头设置在过流腔室内;
18.第二温度探头,第二温度探头设置在热流通道内;
19.其中,温度探头分别对热流通道内的热水以及过流腔室内进行冷热交换的流体进行温度检测。
20.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温度探头和第二温度探头对过流腔室以及热流通道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显示,进而方便通过阀芯组件通过调剂冷热水配比量实现温控的目的。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阀体还包括:
22.左阀体,左阀体设置在阀体左侧,热流通道设置在左阀体内,热流通道壁面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
23.右阀体,右阀体设置在阀体右侧,冷流通道设置在右阀体内,冷流通道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
24.其中,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从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进入到阀体内的过流腔室内进行冷热交换。
25.在本技术方案中,左阀体和右阀体分别起到向阀体内提供热水和冷水的作用。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阀芯组件包括:
27.阀芯本体,阀芯本体设置在安装腔内,阀芯本体将第一过流孔和第二过流孔连通到过流腔室内;
28.第二密封盖,第二密封盖螺纹连接第一安装端,第二密封盖与阀芯本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29.阀杆,阀杆一端连接阀芯本体,另一端贯穿第二密封盖到延伸到外侧,并连接有阀帽。
30.在本技术方案中,阀帽旋转控制阀杆带动阀芯本体控制第一过流孔或第二过流孔出水,并通过调节流体流动的截面面积实现调节出水量的作用,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冷热水对匀,实现温控的目的。
3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32.加热棒,加热棒设置在过流腔室内,并远离旋流风扇。
33.在本技术方案中,加热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过流腔室内的流体进行加热进而实现辅助温控的目的。
3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
35.密封圈,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盖与第二安装端之间。
36.在本技术方案中,密封圈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3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8.旋流组件使得冷热水混合效果好,温控组件将过流腔室以及热流通道内的流体温度直观显示出来,从而在旋流组件、温控组件以及阀芯组件相互配合调节冷热水处于适宜温度。
附图说明
3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41.图中标记表示为:1-阀体、2-过流腔室、3-进水口、4-出水口、5-安装腔、61-阀芯本体、62-第二密封盖、63-密封垫、64-阀杆、65-阀帽、7-第一安装端、8-热流通道、9-冷流通道、101-第一温度探头、102-第二温度探头、111-旋流风扇、112-微型电机、113-第一密封盖、114-转轴、12-第二安装端、13-左阀体、131-第一过流孔、14-右阀体、141-第二过流孔、15-加热棒、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3.实施例1: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包括:
45.阀体1,阀体1上设置有过流腔室2和进水口3,过流腔室2内设置有出水口4,过流腔室2一端设置有安装腔5,安装腔5内设置有阀芯组件,阀体1内连通有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阀体1对应阀芯组件设置有第一安装端7;
46.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过流腔室2以及热流通道8内,温控组件对阀体1内流体进行温度检测;
47.旋流组件,旋流组件设置在过流腔室2内,旋流组件对进入到过流腔室2内的冷热流体进行混合,阀体1对应旋流组件在过流腔室2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端12;
48.其中,阀芯组件控制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内流体流入过流腔室2内。
49.本实施例可以看出,一种温控阀包括阀体1、温控组件和旋流组件;
50.阀体1上开设有过流腔室2以及进水口3,过流腔室2内开设有出水口4,过流腔室2一端开设有安装腔5,安装腔5内设置有阀芯组件,过流腔室2连通有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均对应设置有进水口3,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上的进水口3对应连通外部热水管和冷水管,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分别将热水和冷水导入阀体1内,并由阀芯组件控制热水和冷水在过流腔室2内流通混合,为了方便阀芯组件的安装,在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端7;
51.温控组件分别设置在过流腔室2和热流通道8内,温控组件分别对热流通道8内的热水以及过流腔室2内的冷热混合水、冷水或热水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测试数据通过阀芯组件控制热水或冷水的流量实现调节;
52.旋流组件安装在过流腔室2内,旋流组件对过流腔室2冷水或热水进行搅匀,使得冷热水能够更好的混合在一起,从而避免由于冷热水混合不均匀导致出现局部热或局部冷的情况发生,使得温控组件的测温效果不好;
53.通过设置旋流组件使得冷热水混合效果好,并与温控组件以及阀芯组件相互配合调节冷热水处于适宜温度。
54.实施例2: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56.旋流组件包括:
57.旋流扇叶,旋流扇叶设置在过流腔室2内,旋流扇叶设置有多个;
58.微型电机112,微型电机112上设置有转轴114,转轴114连接旋流扇叶;
59.第一密封盖113,第一密封盖113连接在第二安装端12上,第一密封盖113与微型电机112固定。
60.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旋流组件包括旋流扇叶、第一密封盖113、微型电机112和转轴114;
61.旋流扇叶安装在过流腔室2内,旋流扇叶从第二安装端12安装到过流腔室2内,微型电机112设置在阀体1外侧,微型电机112上端的转轴114由第二安装端12延伸到过流腔室2内连接旋流扇叶,并驱动旋流扇叶旋转搅拌过流腔室2内的流体;
62.第一密封盖113连接在第二安装端12上,起到封闭过流腔室2的作用,转轴114贯穿第一密封盖113延伸到过流腔室2内,微型电机112固定在第一密封盖113上;
63.通过微型电机112驱动旋流扇叶对过流腔室2流体进行搅拌进而使得过流腔室2内的冷热水能够更好更快的混匀到一起,进而使得第一温度探头101可以更好的检测出流体温度进而方便对流体温度进行调节。
64.实施例3:
6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66.温控组件包括:
67.第一温度探头101,第一温度探头101设置在过流腔室2内;
68.第二温度探头102,第二温度探头102设置在热流通道8内;
69.其中,温度探头分别对热流通道8内的热水以及过流腔室2内进行冷热交换的流体进行温度检测。
70.本实施例可以看出,温控组件包括第一温度探头101和第二温度探头102;
71.第一温度探头101设置在过流腔室2内,并对过流腔室2内的流体温度进行检测,从而使得过流腔室2内的冷热混合水的温度能够更加直观的显示出现;
72.第二温度探头102设置在热流通道8内,并对热流通道8内的热水温度进行检测和显示,从而阀芯组件可以根据热流通道8内的热水温度,适当调节热水进入到过流腔室2内与冷水混合,从而避免出现热水和冷水无法平衡导致出现过冷或过热的情况发生,进而便于阀芯组件控制调节流体温度实现温控的目的;
73.通过设置第一温度探头101和第二温度探头102对过流腔室2以及热流通道8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并显示,进而方便通过阀芯组件通过调剂冷热水配比量实现温控的目的。
74.实施例4:
7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76.阀体1还包括:
77.左阀体13,左阀体13设置在阀体1左侧,热流通道8设置在左阀体13内,热流通道8壁面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孔131;
78.右阀体14,右阀体14设置在阀体1右侧,冷流通道9设置在右阀体14内,冷流通道9壁面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孔141;
79.其中,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从第一过流孔131和第二过流孔141进入到阀体1内的过流腔室2内进行冷热交换。
80.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阀体1左侧一体成型有左阀体13,阀体1右侧一体成型有右阀体14,阀体1、左阀体13以及右阀体14通过铸造成型;
81.热流通道8成型在左阀体13内,左阀体13与阀体1之间开设有第一过流孔131,热水由第一过流孔131从热流通道8内流通到阀芯组件上,冷流通道9成型在右阀体14内,右阀体14与阀体1之间开设有第二过流孔141,热水由第二过流孔141从热流通道8内流通到阀芯组件上,阀芯组件调节热流通道8和冷流通道9内的流体进入到过流腔室2内;
82.左阀体13和右阀体14分别起到向阀体1内提供热水和冷水的作用。
83.实施例5:
8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85.阀芯组件包括:
86.阀芯本体61,阀芯本体61设置在安装腔5内,阀芯本体61将第一过流孔131和第二过流孔141连通到过流腔室2内;
87.第二密封盖62,第二密封盖62螺纹连接第一安装端7,第二密封盖62与阀芯本体6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63;
88.阀杆64,阀杆64一端连接阀芯本体61,另一端贯穿第二密封盖62到延伸到外侧,并连接有阀帽65。
89.本实施例可以看出,阀芯组件包括阀芯本体61、第二密封盖62和阀杆64;
90.阀芯本体61由第一安装端7安装到安装腔5内,并与第一过流孔131和第二过流孔141连通,第二密封盖62连接第一安装端7将阀芯本体61封堵在安装腔5内,第二密封盖62内侧安装有密封垫63,密封垫63紧靠在第二密封盖62与阀芯本体61之间,阀杆64一端连接在阀芯本体61上,阀杆64另一端依次贯穿密封垫63和第二密封盖62延伸到阀体1外侧,并连接有阀帽65;
91.阀帽65旋转控制阀杆64带动阀芯本体61控制第一过流孔131或第二过流孔141出水,并通过调节流体流动的截面面积实现调节出水量的作用,进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冷热水对匀,实现温控的目的。
92.实施例6:
9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94.加热棒15,加热棒15设置在过流腔室2内,并远离旋流风扇111。
95.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加热棒15有第二安装端12固定到过流腔室2内,并远离旋流风扇111,加热棒15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过流腔室2内的流体进行加热进而实现辅助温控的目的。
96.实施例7:
9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阀,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98.密封圈16,密封圈16设置在第一密封盖113与第二安装端12之间。
99.本实施例可以看出,密封圈16安装在第一密封盖113和第二安装端12之间,密封圈16起到密封防漏的作用。
100.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