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5568发布日期:2023-04-20 02: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阀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


背景技术:

1、阀门根据驱动方式一般分为手动阀门和电磁阀门,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

2、公开号为cn217559162u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锁止结构的阀门手轮,涉及阀门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中通过套管、方杆、插销、第一卡槽和第一弹簧之间的配合,当使用者想要转动阀杆,需要推动套管沿着阀杆运动,在无需操作阀门工作时使用者无法转动套管、把手以及阀杆,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者误碰手轮,造成工作失误,此外,该专利通过设置第二突起,当使用者用力过大转动手轮造成第二突起的形变,可以使得插杆相对于套管进行转动,即起到有效的保护阀门内部作用。

3、上述方案虽然通过锁止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误碰阀门,对阀门起到锁止保护的功能,但使用者在进行锁止时,由于第一卡槽在套管内部,很难一次性完成找准槽口实现阀门锁止功能,此外在找准卡槽过程中,使用者必须转动手轮,而由于手轮和阀门通过方杆和圆杆相连接,转动手轮时也会带动阀门转动,该一系列的操作,使得阀门无法停止在使用者已经调整好的位置,若想要阀门处于锁止状态必须经过找准槽口这一步骤,而找准槽口过程中又很容易就会带动阀门转动,无法对阀门进行精准定位锁死。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阀芯且实现阀门在任何状态的停止转动工作的阀门手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能一定程度上保护阀芯且能实现阀门在任何状态的锁止工作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包括把手,套管装置,方杆与圆杆所述圆杆顶部与方杆固定连接,所述方杆底部安装有限位锁止装置,所述限位锁止装置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管装置,所述套管装置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3、所述限位锁止装置包括圆台、刹盘、第一弹簧与圆形槽口,所述圆台套接于圆杆外壁,所述圆台上开设有贯穿圆台的圆形槽口,所述圆形槽口开设圆台的正中,所述刹盘设有三组,三组所述刹盘依次等距离的围绕圆形槽口活动连接于圆台顶部,且所述刹盘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一弹簧依次围绕圆形槽口固定连接于刹盘。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5、所述刹盘包括刹盘体、八字形滑槽、限位滑块、第二卡槽、挡块与第三卡槽,所述刹盘体活动连接于圆台顶部,所述刹盘体紧邻圆形槽口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贯穿刹盘体底部和圆台,且所述第二卡槽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两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三卡槽,且所述刹盘体远离圆形槽口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八字形滑槽,所述八字形滑槽内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安装于八字形滑槽的正中。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套管装置包括套管、卡台和插杆,所述套管转动卡接于圆台上端,所述套管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设有三组,所述插杆每组设有两根,三组所述插杆围绕套管内壁等距离排列与八字形滑槽位置相匹配,所述套管内壁远离圆台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台。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圆杆包括有圆杆体、第一卡槽、第二弹簧、滑块、第四卡槽和对准柱,所述圆杆体固定连接于方杆的底部,所述圆杆体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一卡槽依次等距离的围绕圆杆体的外圈排布,所述第一卡槽内侧壁开设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对称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卡槽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四卡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对准柱安装有三个,三个所述对准柱依次等距离的围绕圆杆体的外圈排布,且三个所述对准柱分别与第一卡槽水平对齐。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还包括设置在套管顶部的玻璃观测口,所述玻璃观测口包括玻璃罩和手提环,所述玻璃罩螺纹连接于卡台上,且所述玻璃罩的大小与套管装置内壁直径相匹配,所述手提环固定安装于玻璃罩的顶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圆形槽口直径与圆杆体的直径大小相匹配。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第三卡槽、第四卡槽与滑块之间位置以及开口大小相配合。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围绕套管的外圈依次等距离排布有三个把手转轴。

18、有益效果:

19、(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通过设计套管装置、圆杆和限位锁止装置之间的配合,当转动把手带动套管装置转动,此时套装装置内安装的插杆将限位锁止装置向方杆推近并靠拢方杆,继续转动把手时则会带动方杆转动,即带动阀芯转动,转动到需要的阀门开合的位置时向上抬起把手并松开由于第一弹簧伸缩复位,三组刹盘会随弹簧伸缩自动回到初始状态,即三个刹盘体彼此分离依次围绕圆形槽口等距离排开,既能保证阀门处在合适开合位置,也能保证使用者误碰把手时不会带动阀门转动;

20、(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通过设计橡胶材质的插杆,当使用者用力过大或过度转动把手时,插杆会发生形变损坏,把手带动插杆转动无法转动限位锁止装置,这样起到保护阀芯的同时还能保护限位锁止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包括把手(1),套管装置(2),方杆(3)与圆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5)顶部与方杆(3)固定连接,所述方杆(3)底部安装有限位锁止装置(6),所述限位锁止装置(6)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管装置(2),所述套管装置(2)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盘(62)包括刹盘体(621)、八字形滑槽(622)、限位滑块(623)、第二卡槽(624)、挡块(625)与第三卡槽(626),所述刹盘体(621)活动连接于圆台(61)顶部,所述刹盘体(621)紧邻圆形槽口(64)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卡槽(624),所述第二卡槽(624)贯穿刹盘体(621)底部和圆台(61),且所述第二卡槽(624)中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623),所述限位滑块(623)两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三卡槽(626),且所述刹盘体(621)远离圆形槽口(64)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八字形滑槽(622),所述八字形滑槽(622)内固定安装有挡块(625),所述挡块(625)安装于八字形滑槽(622)的正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装置(2)包括套管(21)、卡台(22)和插杆(2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1)转动卡接于圆台(61)上端,所述套管(2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插杆(23),所述插杆(23)设有三组,所述插杆(23)每组设有两根,三组所述插杆(23)围绕套管(21)内壁等距离排列与八字形滑槽(622)位置相匹配,所述套管(21)内壁远离圆台(6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台(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杆(5)包括有圆杆体(51)、第一卡槽(52)、第二弹簧(53)、滑块(54)、第四卡槽(55)和对准柱(56),所述圆杆体(51)固定连接于方杆(3)的底部,所述圆杆体(51)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槽(52),所述第一卡槽(52)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一卡槽(52)依次等距离的围绕圆杆体(51)的外圈排布,所述第一卡槽(52)内侧壁开设有第四卡槽(55),所述第四卡槽(55)对称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四卡槽(55)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53),所述第二弹簧(53)远离第四卡槽(55)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4),所述对准柱(56)安装有三个,三个所述对准柱(56)依次等距离的围绕圆杆体(51)的外圈排布,且三个所述对准柱(56)分别与第一卡槽(52)水平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套管(21)顶部的玻璃观测口(4),所述玻璃观测口(4)包括玻璃罩(41)和手提环(42),所述玻璃罩(41)螺纹连接于卡台(22)上,且所述玻璃罩(41)的大小与套管装置(2)内壁直径相匹配,所述手提环(42)固定安装于玻璃罩(41)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槽口(64)直径与圆杆体(51)的直径大小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槽(626)、第四卡槽(55)与滑块(54)之间位置以及开口大小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绕套管(21)的外圈依次等距离排布有三个把手转轴(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重防护的阀门手轮,包括把手,套管装置,方杆与圆杆,所述圆杆顶部与方杆固定连接,所述方杆底部安装有限位锁止装置,所述限位锁止装置底部活动连接有套管装置,所述套管装置外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通过设计套管装置、圆杆和限位锁止装置之间的配合,当转动把手带动套管装置转动时,套装装置内安装的插杆将限位锁止装置向方杆推近并靠拢方杆,继续转动把手时则会带动方杆转动,即带动阀芯转动,转动到需要的阀门开合的位置时向上抬起把手并松开由于第一弹簧伸缩会将限位锁止装置复位,既能保证阀门处在合适开合位置,也能保证使用者误碰把手时不会带动阀门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蒋协林,窦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经瑞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