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3977发布日期:2023-03-04 00:5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溢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阀,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溢流阀。


背景技术:

2.安全阀又称溢流阀,其有弹簧式和杆式两大类。另外还有冲量式安全阀、先导式安全阀、安全切换阀、安全解压阀、静重式安全阀等。弹簧式安全阀主要依靠弹簧的作用力而工作。
3.但是,现有的溢流阀往往采用阀杆配合阀芯来实现开断管控。在受到液体冲击的时候,阀杆会端盖造成撞击,出现较大的噪音。同时,阀杆与端盖之间存在较大的控制,阀杆会出现震颤与摇晃,容易出现啸叫和噪音。
4.同时,因为装配的公差问题,现有的溢流阀在装配完毕后会存在一定的装配间隙,需要后期进行填补,不然存在漏液问题。并且,现有的溢流阀在安装期间和安装完毕后,不能对阀杆的行程距离和阀芯受压情况进行二次调节,不能根据实际管路中的液体液压来分配更为合理的溢流时间和溢流响应压力。
5.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可调式溢流阀,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溢流阀。
7.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所述阀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其中:所述阀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提动阀座,所述提动阀座上开设有入流通道,所述阀本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塞,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可调弹性控制组件,所述可调弹性控制组件上设置有提动阀芯,所述可调弹性控制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提动阀芯尾端的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内设置有节流调节组件,所述提动阀芯的尾端与节流调节组件相连,所述弹簧座上套设有弹簧组件,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提动阀芯对溢流孔、入流通道进行封堵。
8.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动阀座外设置有嵌槽,所述嵌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9.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阀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收纳扩口,所述收纳扩口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塞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塞上设置有承载台阶,所述承载台阶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收纳扩口对应第二密封圈的位置设置有收纳倒角。
10.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动阀芯上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嵌设有第三密封圈。
11.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活塞的前后两个端面均设置有辅助凹槽。
12.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弹簧盖,所述弹簧盖上套设有垫片,所述垫片与弹簧组件的一端接触,所述弹簧盖与弹簧座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
13.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节流调节组件包括与提动阀芯的尾端相连的节流螺塞,所述节流螺塞上设置有若干节流堵,所述节流堵相互之间螺纹连接。
14.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动阀芯的前端设置有接触堵头,所述接触堵头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接触堵头的侧边设置有堵条,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接触堵头嵌入入流通道的尾端,所述堵条封堵溢流孔。
15.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阀本体上分布有衔接基台,所述衔接基台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16.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可调式溢流阀,其中,所述提动阀座与阀本体螺纹连接,或是,所述提动阀座与阀本体焊接连接。
17.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8.1、可通过螺塞的位置来控制容纳腔的长度,从而对提动阀芯的行程距离进行控制,用以调整溢流的相应时间和主要承载的溢流压力,实现便捷化的管外快速调整。
19.2、设有独立的可调弹性控制组件,可通过节流螺塞与节流堵的配合,更为精确的控制提动阀芯的触底极限位置,能够满足全开溢流与搬开溢流的调节控制需要,满足不同液压、液体的溢流需要。
20.3、拥有多个密封圈,满足有效的液密需求。
21.4、设有活塞,引导提动阀芯的运动,避免提动阀芯出现非必要晃动。
22.5、整体装配难度低,便于使用和现场便捷化的调试。
2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4.图1是可调式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26.1阀本体2溢流孔
27.3提动阀座4入流通道
28.5螺塞6容纳腔
29.7提动阀芯8弹簧座
30.9弹簧组件10第一密封圈
31.11承载台阶12第二密封圈
32.13活塞14第三密封圈
33.15弹簧盖16垫片
34.17节流螺塞18节流堵
35.19接触堵头20缓冲槽
36.21堵条22衔接基台
37.23 第四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9.如图1的可调式溢流阀,包括有阀本体1,阀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溢流孔2,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阀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提动阀座3,提动阀座3上开设有入流通道4,阀本体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塞5。阀本体1内设置有容纳腔6,容纳腔6内设置有可调弹性控制组件,可调弹性控制组件上设置有提动阀芯7。这样,便于提动阀芯7拥有一个较佳行程来控制后续的溢流释放时间。为了提升控制精度,采用可调弹性控制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提动阀芯7尾端的弹簧座8,弹簧座8内设置有节流调节组件,提动阀芯7的尾端与节流调节组件相连。这样,可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的节流调节组件来更好的控制提动阀芯7的运动行程,实现更为精确的溢流释放调节,满足不同介质液体的溢流需要。并且,弹簧座8上套设有弹簧组件9,能够通过弹性系数来控制溢流的开断,可靠性更好。这样,处于待机状态时,提动阀芯7对溢流孔2、入流通道4进行封堵。在使用期间,还可通过螺塞5的拧入距离来控制容纳腔6的长度,用以辅助控制弹簧组件9的弹性系数,从而控制提动阀芯7的运动行程,控制溢流释放的响应时间与持续时间。由此,辅助节流调节组件,实现不同的调节方式,提高适应性。
40.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提动阀座3外设置有嵌槽,嵌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0。这样,在连入管路后可以确保衔接端口的液密效果,不会出现渗漏。
41.进一步来看,为了提高调节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在阀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收纳扩口,收纳扩口上设置有内螺纹,螺塞5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内螺纹。这样,可以实现便捷化的螺纹调整与连接。安装到位后,可以实现便捷化的阀外调整。且在调整到位后,可以给螺塞5外缠绕胶带,进行辅助锁定,避免被二次松动。再需要二次调整和维护的时候,可以祛除胶带来处理,无需焊接或是锁死。同时,考虑到使用期间的整体液密性需要,螺塞5上设置有承载台阶11,承载台阶11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嵌设有第二密封圈12。并且,在收纳扩口对应第二密封圈12的位置设置有收纳倒角。这样,可以让第二密封圈12被顺利的挤压,避免结合处出现尖锐位置而划伤第二密封圈12。
42.结合实际实施来看,为了引导提动阀芯7进行顺利前后位移,不会出现非必要的抖动,在提动阀芯7上套设有活塞13,活塞13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嵌设有第三密封圈14。这样,活塞13可以引导提动阀芯7运动。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活塞13的前后两个端面均设置有辅助凹槽。这样,位于前部的辅助凹槽可以承载提动阀芯7前端的接触堵头19,位于后部的辅助凹槽可以对弹簧座8进行适当的限位,避免其出现非必要晃动。
43.在进一步来看,本实用新型在容纳腔6内设置有弹簧盖15,弹簧盖15上套设有垫片16,垫片16与弹簧组件9的一端接触,弹簧盖15与弹簧座8之间设置有缓冲间隙。这样,通过不同类型的垫片16,可以调节弹簧组件9的压缩比,提供不同的弹性系数。由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液体压力提供不同的平衡与溢流方案。
44.考虑到装配调节的便利,采用的节流调节组件包括与提动阀芯7的尾端相连的节流螺塞175。同时,在节流螺塞175上设置有若干节流堵18,节流堵18相互之间螺纹连接。这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选配不同类别的节流堵18。并且,在调试期间可以通过增加或是减
少合适的节流堵18来调节提动阀芯7的运动极限位置,适应不同的液压。实施期间,可在现场旋下螺塞5,对节流堵18进行适当增减,也可以替换合适的垫片16。
45.同时,本实用新型在提动阀芯7的前端设置有接触堵头19构成阀芯本体构造,接触堵头19上开设有缓冲槽20,接触堵头19的侧边设置有堵条21。这样,处于待机状态时,接触堵头19嵌入入流通道4的尾端,堵条21封堵溢流孔2。由此,确保在正常液压状态下不会出现意外溢流。并且,在进行溢流的时候,可通过缓冲槽20来承载第一时间涌入的液流,实现稳定承载,避免提动阀芯7受压歪斜。
46.再者,本实用新型在阀本体1上分布有衔接基台22,衔接基台22上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3。这样,在连入管路后可以满足接口处的液密性,填补集合公差。同时,结合不同的装配工艺,提动阀座3与阀本体1螺纹连接。或是,提动阀座3与阀本体1焊接连接。实施期间,各个密封圈为o型圈,可采用橡胶圈或是硅胶圈来构成。具体圈自身直径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适配。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8.在调试期间,若液压变动不大,可以通过旋紧或是旋松螺塞5来控制提动阀芯7的行程距离。
49.处于正常的液压下,提动阀芯7对溢流孔2、入流通道4进行封堵。液体在主流管路中进行输送。当液压高于预设压力的临界值后,液体开始推动提动阀芯7。此时,弹簧组件9进行形变压缩。在此期间,提动阀芯7在活塞13的辅助引导下朝向螺栓位置移动。伴随着液体的涌入,提动阀芯7到达极限位置,弹簧座8与弹簧盖15接触。此时,溢流孔2、入流通道4不再被遮挡。由此,液体从入流通道4流入后从溢流孔2流入到分流管路中。
50.待主流管路中的液压处于合适状态后,弹簧组件9开始克服液压进行回弹。由此,带动提动阀芯7复位,继续对溢流孔2、入流通道4进行封堵。由此,液体借由主流管路进行输送。
51.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52.1、可通过螺塞的位置来控制容纳腔的长度,从而对提动阀芯的行程距离进行控制,用以调整溢流的相应时间和主要承载的溢流压力,实现便捷化的管外快速调整。
53.2、设有独立的可调弹性控制组件,可通过节流螺塞与节流堵的配合,更为精确的控制提动阀芯的触底极限位置,能够满足全开溢流与搬开溢流的调节控制需要,满足不同液压、液体的溢流需要。
54.3、拥有多个密封圈,满足有效的液密需求。
55.4、设有活塞,引导提动阀芯的运动,避免提动阀芯出现非必要晃动。
56.5、整体装配难度低,便于使用和现场便捷化的调试。
57.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构造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是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来进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